小石潭记2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素材
效果分析
1、本节课本着“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课堂气氛融洽,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自主探究比较深入,较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2、巧设疑问,激发求知。
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3、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目标明确,群策群力,认真倾听,有效交流,较好的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
4、学生的朗读学习比较到位。
通过观看视频听读、自由读、集体读、有感情的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品读中,无论是课文内容的解读,语言的品析,还是情感的感悟,都读的比较深入,有自己的个性感悟体验和表述。
5、本节课做到了: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解决。
评测练习
1、翻译加粗词语
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皆若空游日光下澈
俶尔远逝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犬牙差乎
2、翻译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从中,我看到了(事物)的特点
4、第2段写出了潭中鱼的哪些状态? 突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5、第3段描写了小石潭溪水、溪岸的什么特点?
6、第4段中作者忧什么?乐什么?
7、“寂寥无人”与第5段中的“同游者:吴武陵,袭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前后是否矛盾?
观评记录
观察点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有效
观察人:孙忠莲
观察点二: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后反思
文言文很难上,一不小心就会顾此失彼,陷人“重言轻文”或“轻言重文”的泥淖,即使“言文并重”,也会因缺失或注重被人垢病。
但文言文又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民族精魂的载体。
许多作品历经岁月的洗礼,更是经久弥香。
《小石潭记》作为古代游记散文的代表作品,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文章记叙
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文中那千锤百练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独运的章法、深沉浓郁的情感、睿智灿烂的思想,俱是我们教学中取之不尽的宝藏。
因此,在《小石潭记》一文的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生比较记忆,积累词汇;反复品读,感悟情感;分析写法,浸润承传等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在诵读中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受出发,才能实现学生与文本、作者的视界融合。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和学生一起循文入义,披文入情,一遍遍共同感受流淌在字里行间的作者情感。
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听读课文,抽生阅读课文,组织学生进行点评,让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情味。
在品读课文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一些重点问题,先后引导学生自由读、集体读、选择读、带感情读等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口、耳、心浸人文本,很快发现了作者“由乐入忧”的情感及其变化。
二、在对读中深入
王荣生先生在谈及“定篇类语文教材内容用什么去教”这一问题时认为:不设法把久远时隔的历史拉近,不设法把作品放置在我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不提供与作者与作品相关的丰富资料,要说学生会“感受”到作者的伟大,“感悟”出作品不朽的艺术魅力和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为了真正走进文本和作者,作
为教师,我在全面阅读了与作者相关的作品、传记,以及相关文艺理论学和美学著作后,深刻认识到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撑,进行互文对读——诗词导入,介入写作背景,为后面的深入学习作铺垫;评价肯定“一切景语皆情语”,褒扬学生的阅读成果;立足学生对“影布石上”的感悟,回顾历代名家的写景手法; 思考作者因何忧伤时引人柳宗元的身世经历;抓住学生发现的“寂寥无人”与“同游者五人”之间的矛盾,补充吴武陵等人的介绍;最后介绍贬谪时期的系列作品,感受作者的艺术成就……尽量做到既保证阅读流程在大的框架内由浅入深有序推进,又能在局部的对话上使学生在备受尊重的前提下因走进言语深处而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