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赋第十段赏析【南宋】周紫芝骈体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据《太平寰宇记》卷103载,宣州原领县十,今六:宣城、泾县、南陵、宁国、 旌德、太平。宋《国朝会要》载“乾道三年,今领县六治宣州。” 四县割出: 当涂(建太平州)、广德(置军)、溧水(入昇州)、溧阳(入昇州)。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老人,又号二妙老人、蝇馆主人、 静寄老翁、浣花老人、乌有先生、妙香寮老人、陵阳老子。出生于宣城的一个 士子家庭,少居陵阳山。先生孩提时代入乡校,学科举文。由于他更爱前人优 秀篇章,往往“为之废业”。青年时期以后,长期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 日子。《太仓稊米集》(以下简称本集)卷十四《秀淮亭晚眺时往无为》: “未得三吴去,东来且过淮。要须烦晓浪,聊为洗风霾。飘泊从人笑,穷愁费 力排。平生临水意,老去若为怀。”数十年东奔西走,难得安宁。曾两次以乡 贡身份赴礼部试(一次在宋徽宗政和七年,另一次时间不详),不第。至宋高 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始以廷对第三同学究出生,调安丰军霍邱税,不赴。 监户部曲院,判武林丞。绍兴十五年(1145年)五月为礼、兵两部架阁。绍兴 十七年 (1147年)十二月以承奉郎为枢密院编修官,旋进右宣教郎兼实录院 编修官。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五月出知兴国军,十二月到任。三年后,秩 满乞祠,贫不能归宣城,客居庐山。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卒,享年七十四 岁。
作品赏析
• 宣州地处皖南山区与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为太湖之源、黄浦江之源和钱塘 江之源,东连天目,南倚黄山,北临长江,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敬亭山 和柏视山、水西山、龙须山四座山峰峦叠翠,环顾宣州城四周;青戈江和水阳 江两水相依流经宣州,沟通地区水路贸易;南漪湖、太平湖和青龙湖三湖星罗 棋布于宣州境内,水产丰富;史载宣州州境“卷一百三江南西道一,宣州州境, 东西四百六十里,南北五百二十里。” 与江宁府、平江府及临安等地接境, 筑有多条官道与民道直达,从古至今宣州就以地利之便、交通畅达、商品集散、 成为江南通都大邑。
国学 骈体文新城赋ຫໍສະໝຸດ 第十段南宋 周紫芝
作品赏析
• 三国时期,吴国占据江淮地区,宣州属吴国领地,东吴嘉禾元年(232年)孙权将郡治迁至宛 陵。晋太康二年(281年),丹阳郡南部地区分置宣城郡,丹阳郡改治到秣陵。隋平陈废原六 朝所置江南郡县,实行州县二级地方行政区划,将宣州、蒋州(今南京)、杭州、苏州等直属 隋朝管理。唐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十道,宣州同苏州、润州、常州等江南州 县属江南道管辖。
THANK YOU!
瞻霓旌而望幸兮,阻石头之崯巇。何兹土以为辅兮,实 警跸之是毘。爰属公以徃城兮,即旧址以増治。
……………………………………………………… ………………………………………………………
开宝八年(975年),赵匡胤灭南唐,宣城地境归属北宋。宋代,节度使是荣誉性的虚衔,授予宗室、 外戚、少数民族首领和文武大臣。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南宋第二代皇帝宋孝宗赵昚被立为 皇子,制受宁国军节度使。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赵昚。乾道二年(1166年)八月, 孝宗皇帝诏令天下,升宣州为“宁国府”,沿用自己曾任宁国军节度使的官号,取“安宁定国” 之意。
• 绍兴元年(1131年)宣州知州李彦卿,十年(1140年)知州程瑀,三十一年 (1161年)知州任古,庆元五年(1199年)宁国知府沈继祖、宋之瑞,开禧 二年(1206年)知府李澄,嘉熙三年(1239年)知府杜范,四年(1240年) 知府颜颐仲。可惜,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兵南下,宁国府知府赵与可弃城 逃,知府颜绍卿又以城降,宣州坚城未能发挥其抵御外敌的作用。
•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吕好问以资政殿学士知宣州,面对金人入侵的严峻形势,吕 好问上奏朝廷“乞支降见钱十数万贯”以修缮宣州城池,十一月工程动工,“既因旧址分命其 僚鸠工饬材,以振颓靡。曾不淹岁,告成于朝,雉堞楼橹,耸然环峙。长河深堑,萦带乎四维, 民始有赖以安焉。”(周紫芝《新城赋并叙》)建炎三年(1129年)李光知宣州,续有整修。 不久此城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叛将戚方兵围宣城月余,却始终 攻而不克,“当是时,江淮之间靡焉骚动,惟宣以城坚好,故不被兵。”(张孝祥《宣州修城 记》)吕好问、李光修城之功不小。 《新城赋》中表达忧怀国家、伤怀黎民的情怀。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老人,又号二妙老人、蝇馆主人、 静寄老翁、浣花老人、乌有先生、妙香寮老人、陵阳老子。出生于宣城的一个 士子家庭,少居陵阳山。先生孩提时代入乡校,学科举文。由于他更爱前人优 秀篇章,往往“为之废业”。青年时期以后,长期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 日子。《太仓稊米集》(以下简称本集)卷十四《秀淮亭晚眺时往无为》: “未得三吴去,东来且过淮。要须烦晓浪,聊为洗风霾。飘泊从人笑,穷愁费 力排。平生临水意,老去若为怀。”数十年东奔西走,难得安宁。曾两次以乡 贡身份赴礼部试(一次在宋徽宗政和七年,另一次时间不详),不第。至宋高 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始以廷对第三同学究出生,调安丰军霍邱税,不赴。 监户部曲院,判武林丞。绍兴十五年(1145年)五月为礼、兵两部架阁。绍兴 十七年 (1147年)十二月以承奉郎为枢密院编修官,旋进右宣教郎兼实录院 编修官。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五月出知兴国军,十二月到任。三年后,秩 满乞祠,贫不能归宣城,客居庐山。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卒,享年七十四 岁。
作品赏析
• 宣州地处皖南山区与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为太湖之源、黄浦江之源和钱塘 江之源,东连天目,南倚黄山,北临长江,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敬亭山 和柏视山、水西山、龙须山四座山峰峦叠翠,环顾宣州城四周;青戈江和水阳 江两水相依流经宣州,沟通地区水路贸易;南漪湖、太平湖和青龙湖三湖星罗 棋布于宣州境内,水产丰富;史载宣州州境“卷一百三江南西道一,宣州州境, 东西四百六十里,南北五百二十里。” 与江宁府、平江府及临安等地接境, 筑有多条官道与民道直达,从古至今宣州就以地利之便、交通畅达、商品集散、 成为江南通都大邑。
国学 骈体文新城赋ຫໍສະໝຸດ 第十段南宋 周紫芝
作品赏析
• 三国时期,吴国占据江淮地区,宣州属吴国领地,东吴嘉禾元年(232年)孙权将郡治迁至宛 陵。晋太康二年(281年),丹阳郡南部地区分置宣城郡,丹阳郡改治到秣陵。隋平陈废原六 朝所置江南郡县,实行州县二级地方行政区划,将宣州、蒋州(今南京)、杭州、苏州等直属 隋朝管理。唐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十道,宣州同苏州、润州、常州等江南州 县属江南道管辖。
THANK YOU!
瞻霓旌而望幸兮,阻石头之崯巇。何兹土以为辅兮,实 警跸之是毘。爰属公以徃城兮,即旧址以増治。
……………………………………………………… ………………………………………………………
开宝八年(975年),赵匡胤灭南唐,宣城地境归属北宋。宋代,节度使是荣誉性的虚衔,授予宗室、 外戚、少数民族首领和文武大臣。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南宋第二代皇帝宋孝宗赵昚被立为 皇子,制受宁国军节度使。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赵昚。乾道二年(1166年)八月, 孝宗皇帝诏令天下,升宣州为“宁国府”,沿用自己曾任宁国军节度使的官号,取“安宁定国” 之意。
• 绍兴元年(1131年)宣州知州李彦卿,十年(1140年)知州程瑀,三十一年 (1161年)知州任古,庆元五年(1199年)宁国知府沈继祖、宋之瑞,开禧 二年(1206年)知府李澄,嘉熙三年(1239年)知府杜范,四年(1240年) 知府颜颐仲。可惜,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兵南下,宁国府知府赵与可弃城 逃,知府颜绍卿又以城降,宣州坚城未能发挥其抵御外敌的作用。
•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吕好问以资政殿学士知宣州,面对金人入侵的严峻形势,吕 好问上奏朝廷“乞支降见钱十数万贯”以修缮宣州城池,十一月工程动工,“既因旧址分命其 僚鸠工饬材,以振颓靡。曾不淹岁,告成于朝,雉堞楼橹,耸然环峙。长河深堑,萦带乎四维, 民始有赖以安焉。”(周紫芝《新城赋并叙》)建炎三年(1129年)李光知宣州,续有整修。 不久此城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叛将戚方兵围宣城月余,却始终 攻而不克,“当是时,江淮之间靡焉骚动,惟宣以城坚好,故不被兵。”(张孝祥《宣州修城 记》)吕好问、李光修城之功不小。 《新城赋》中表达忧怀国家、伤怀黎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