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作业:4.13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2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语文版必修三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作业2
一、语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刳.去其节(kū)雉堞圮.毁(qǐ)
B.蓁.莽荒秽(zhēn) 子声丁.丁(zhēnɡ)
C.披鹤氅.(chǎnɡ) 平挹江濑.(lài)
D.幽阒.辽夐(qù) 得二十稔.(rěn)
答案 A
解析“圮”应读pǐ。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以其价廉而工省也B.蓁莽荒秽
C.子声丁丁然D.庶斯楼之不朽也
答案 B
解析“蓁”通“榛”。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刳.去其节刳:剖,削
B.竹工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破开
C.第.见风帆沙鸟第:但,只
D.庶.斯楼之不朽也庶:差不多
答案 D
解析庶:或许。

4.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竹工破之.B.皆竹楼之.所助也
C.庶斯楼之.不朽也D.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答案 A
解析A项为代词;其余三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
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B.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

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

己亥闰三月,到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
C.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D.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答案 D
解析A、B、C三项用的都是排比手法,D项用的是顶真手法。

二、一法一练——托物言志
竹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实在不是一种平凡的植物,它常常作为一种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

千古以来,文人雅士,多乐以竹为对象吟诗作文作曲绘画,表现狷介人格,展露隐逸意趣。

王禹偁被贬黄州,而其地多竹,这就自然地使他借竹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叹。

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竹、赞美竹,而是描写以竹所构建的竹楼,实际上是他的“心灵宅宇”。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这种抒情方式能委婉地表达作者的心志,比起直接抒情明志更显得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6.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长时不被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

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器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7.这首诗中“牡丹”有什么象征意义?请结合李商隐的生平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牡丹”象征遭受打击和排挤的诗人。

李商隐少有才华,有理想追求,但屡受打击,有志难酬,就像诗中的牡丹,为雨所败。

诗中的牡丹正处于万里阴霾的环境中,生气荡涤殆尽。

想必日后遭受的摧残将远甚于今日。

诗人悲叹牡丹,实际上是在悲叹自己。

三、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阅江楼记
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及,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通赐)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夫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通隘)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通廷),蛮琛(珍宝)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思,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阁名),非不华矣;齐云、落星(楼名),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馀里而入海,白涌碧翻。

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宽袖的衣服)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铭刻于碑石)。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皆偏据一方类:大抵、大致
B .往往倚之为天堑.
堑:壕沟 C .臣不敏.
,奉旨撰记 敏:敏捷 D .皆略而不陈,惧亵.
也 亵:轻慢、亵渎 答案 C
解析 敏:聪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自六朝迄于.南唐匹夫之有重于.
社稷也 B.⎩⎪⎨⎪⎧ 亦思为.天下后世法吾属今为.
之虏矣 C.⎩⎪⎨⎪⎧ 见江汉之.朝宗文人画士之.
祸之烈至此哉 D.⎩⎪⎨⎪⎧
益思有以.安之以.其无礼于晋 答案 B
解析 B 项都表被动。

A 项到/对。

C 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

D 项用来/因为。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皇上励精图治功绩”的一组是( )
①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②声教所及,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③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 ④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⑤登览之顷,万象森列 ⑥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⑤
答案 B
解析 ①句说明我朝皇帝和王气的关系,③句是皇上建造阅江楼的原因,⑤句是登楼所见。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是作者奉皇上的旨意撰写的,故篇中多规颂之言,目的是追述皇上励精图治的功绩。

B .皇上要在此处建“阅江楼”,因为这里地势雄伟壮丽,想与百姓同享游览的乐趣。

C .这座楼的兴建,是皇帝用来振奋精神的,借物抒发各种感慨,寄寓使天下大治的愿
望,并不是为了观赏长江的风景。

D.在本文中,作者借“阅江楼”的兴建一事,对皇上极尽赞美之词,显示了他是一个阿谀奉承、唯利是图的小人。

答案 D
解析评价不当。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声教所及,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

即使一次巡游、一次娱乐,也想到怎样被天下后世效法。

(2)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
参考译文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

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

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于此,才足以与之相当。

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

即使一次巡游、一次娱乐,也想到怎样被天下后世效法。

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

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

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

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

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

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每当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着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想。

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

广阔的中华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样来保全它。

”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外国船只连续前来朝见,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奉献,
必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外所达到的啊。

四方僻远的边陲,更想到要设法有所安抚它们。

”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脚趾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

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

”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

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
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

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淫荡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藏匿着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

但转瞬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来解释它啊。

虽然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经七千余里才向东入海,白波汹涌,碧浪翻腾。

六朝之时,往往将它倚为天然险阻。

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

然而,这到底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此楼观看此江的,应当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它的广阔,简直与大禹凿山疏水拯救万民的功绩同样地无边无际。

忠君报国的心情,难道还有不油然而生的吗?
我没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写这篇记文,于是准备将心中替皇上考虑到的昼夜辛劳操持国事的最急切之处,铭刻于碑石。

至于其他留连光景的言辞,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亵渎。

四、语言运用
1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描写了在竹楼之中一年四季的生活情趣。

如果让你扮演不同的角色登上竹楼,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可以是山野村夫、登楼骚客,也可以是竹楼主人……请选择一种身份上竹楼赏景,要求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心态,模拟一个情境,大胆结合文中内容进行想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是王禹偁的好友。

傍晚时分,我与王禹偁边品茶边下棋,厮杀过后,直身远望,远山苍莽,烟绕雾蒙,近水微漾,掠影生光;江山之外,炊烟袅袅升起,缠绕着我的情感。

不见鸟儿,却是鸟语盈耳;回望小小竹楼,感慨不已,它带给了我多少对自然贪婪的享受啊!
14.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然是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

它如同春天扁舟里的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隆冬炉火旁的倾谈。

它是心灵的慰藉,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命的落脚处。

答案(示例)仲夏亭榭里的弄弦深秋山林中的独步
是灵魂的依傍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
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