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位素揭示地球的奥秘——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陈岳龙教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772/j.issn.1009-5659.2012.22.030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曾经的海洋崛起为世界屋脊。

地质的变迁犹如一幕漫长的戏剧,在这片大地上无声的上演,在地质演化史上,随意的一个岩层、一个样品动辄几百万年,甚至数亿年。

跟漫长的地质演化史比起来,人的
一生转瞬即逝,谁能将几十亿年的历史掌握在自己心中?
中国地质大学陈岳龙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他以同位素为技术手段,探索漫长的地质演化史。

他用隐藏在岩层中的蛛丝马迹,还原一个数十亿年的区域地质演化史。

碎屑沉积岩研究的突破进展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它是地质学与化学相结合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

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地球科学的基本问题及矿产的寻找、评价和开发,农业发展和环境
科学等都不可或缺。

陈岳龙1983年毕业于东华理工大学(原抚州地质学院、华东地质学院、东华理工学院)岩石矿物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1983~1990年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分别获理学硕士、博士学位。

1990年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化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秦岭造山带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研究。

1993年开始,陈岳龙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先后任副教授、教授,从事地球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从之前的求学到如今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陈岳龙对地球化学这门边缘学科始终抱有极大的热情,他把这种热情倾注到科研中,倾注在三尺讲台。

科研不能闭门造车,要把眼光投向国际前沿。

陈岳龙在自己做科研的同时,又以前瞻性关注学科的最新动向,与国际同行做深入的交流,在学习与交流中不断地提升自己。

1998~2000年,他在日本大阪大学分别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中国留学基金访问
学者,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阿德来得大学任中国留学基金高级访问学者。

碎屑沉积物是指由地表流体所携带的源区岩石、矿物颗粒物当流动条件发生改变时,这些颗粒物在流体底部界面沉淀下来所形成的产物,一般携带这些颗粒物的流体是水流。

它们可沉积于河床底部、河漫滩、洪水泛滥的平原区、湖泊底部、河流入海的三角洲及海洋盆地中。

人类目前所用的化石燃料石油与天然气多赋存于海相碎屑岩中,而煤主要赋存于陆相或海陆过渡相碎屑岩中。

碎屑沉积岩的研究对于油、气、煤、铀
用同位素揭示地球的奥秘
——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陈岳龙教授
文/余振斌 李 备
等资源的开采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陈岳龙指出,目前碎屑沉积岩/沉积物研究近年来所取得主要进展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如灵敏高分辨离子探针(SHRIMP)、二次离子质谱(SIMS)、(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MC)-ICP-MS]、热离子质谱(TIMS)等仪器的投入使用,使得单颗粒锆石原位U-Pb 年龄及Hf 同位素、岩石全样的Sm-Nd 同位素组成分析变为现实。

陈岳龙对四川广元出露的扬子克拉通西北缘震旦系(680~542Ma,Ma表示百万年)、下寒武统(542~513Ma)、下奥陶统(488~471Ma)、上三叠统(228~200Ma)与侏罗系(200~145Ma)碎屑沉积岩Nd 模式年龄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扬子克拉通的平均Nd 模式年龄为19亿年,识别出这些碎屑沉积物主要由33亿年、10亿年、20亿年三个端员组分构成,依据最高的初始Nd 同位素比值出现于寒武-奥陶系的事实,证明早古生代在扬子克拉通边缘是非常重要的造山作用阶段,导致新形成的地壳组分被抬升到地表接受剥蚀,10亿年前的地壳增长主要出现于环扬子克拉通的边缘。

对西秦岭前寒武纪-三叠纪碎屑沉积岩的系统研究,获得了这些碎屑沉积岩的平均Nd 模式年龄为18.1亿年,证明了其主要物源应是秦岭造山带、扬子克拉通,而不是华北克拉通。

泥盆系碎屑沉积岩中930~730Ma 的锆石指明了直到石炭纪末西秦岭地区的沉积盆地接受秦岭与/或扬子克拉通提供的物质。

二叠纪-三叠纪期间碎屑沉积的物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基底岩石成为物源的重要组分,指示此时华北与扬子克拉通已经完全拼接,据Nd 同位素估计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基底岩石所占比例可达50%以上。

该认识对于约束大别-秦岭-祁连-昆仑这一横跨中国中部的造山带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1998年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和内
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资助下,陈岳龙带领课题组先后对扬子板块西南、甘孜-松潘、西秦岭、青海共和-花石峡三叠纪碎屑沉积岩,内蒙古东部晚古生代-三叠纪碎屑沉积岩及现代河流河漫滩沉积物、鄂尔多斯盆地的侏罗系碎屑沉积岩、东营坳陷古近纪碎屑沉积岩较为系统地开展了锆石U-Pb 定年与Hf 同位素组成及全岩主量、微量元素与Sm-Nd 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较系统研究。

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
六十年是一个甲子,诞生于1952年的中国地质大学,迎来了建校60周年。

作为这所大学的教授,陈岳龙秉承着“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风,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知疲倦。

在他看来“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不但是地质行业,而是所有的科研领域应该秉承的科研态度。

做学术要在贫的时候防腐,在富的时候朴素,禁得住诱惑,问心无愧。

陈岳龙的作风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和学生,站在三尺讲台,他深知为人师的责任重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把做学问的态度和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身教胜于言传”是陈岳龙坚持的教学理念。

他先后承担硕士研究生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现代地球化学》,博士生的《地球化学进展》,本科生的《环境地球化学》、《专业英语》、《土壤与农业地球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毕业论文。

在他的指导下已先后毕业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29名,在读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9
名。

陈岳龙用自己几十年的科研历程丈量数十亿年的地质演化史,以同位素为突破口还原一段漫长而又神奇的地质变迁,他抓住几十年的时光,让自己的生命变得耀眼。

人物简介:
陈岳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2年10月生于湖南省岳阳县。

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专业委员会委员、“铀矿地质”编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正在进行的1项,国家教育部门重点科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负责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项目1项,参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公益性科研专项2项,此外,还参与完成了多项中国地质调查部门的科研项目。

CSTA
用同位素揭示地球的奥秘——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陈岳龙教授作者:余振斌, 李备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国科技成果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年,卷(期):2012(2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kjcg201222031.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