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
而语文课教学的改革,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更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难点。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努力的探索。
反思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缺乏学生主动思考的体验
传统语文课堂一直是教师展示个人才情的舞台。
教师悉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讲课热情洋溢,课堂气氛活跃。
殊不知,学生只是当了旁观者,局外人,他们被动的接受着教师的理论,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想到,也没有时间想到自己的感悟,久而久之,使学生们思维僵化,滋生了依赖思想,丧失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如俗话所说的“巧母拙女”。
教师的讲解全面透彻,虽曰爱之,实则害之。
二、缺乏学生与书本的直接对话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在预习中,学生粗粗的读遍课文外,教师限于课时有限,一般很少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
教师通常是在上面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在下面听的是雾里看花。
试想,一篇文章,诗歌的意境,散文的灵气,小说的底蕴,在学生对课文缺乏咀嚼甚至完全不熟悉课文的前提下,又怎能被领会?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缺乏与课本的密切接触,缺乏自己的主动深入思考,又怎能不是舞里看花?教师的架空分析,只能是把文章肢解的支离破碎,就像把金鱼从水里捞到桌面上来供大家欣赏一样。
三、缺乏新鲜的有活力的课题
多少年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构成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
教材千变万化,学生性情各异,然而,教师的教法却没有多大长进,惯性思维和惰性思维使得教师在新旧教材的变轨中,一切跟着感觉走。
所谓的成熟就是在教参的诠释上更高明一些,所谓的经验无非就是一些方法技巧:应试现代文阅读分几步走,作文如何开头……都是抽象的理论,冰冷冷的原则,都是准备好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去装去填。
四、缺乏自我素质的提高
多年来,教师常教导学生,“不进则退,不思则惰”,却从没对自己说过,“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多年来,教师惯于严格要求学生而疏于自我提高。
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教师显的固步自封,孤陋寡闻。
教师对于学生需要什么,想些什么,则是茫然无知。
说实话,读书,对于很多语文教师来说,也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
身为人师,才疏学浅,误尽苍生,实在汗颜。
如此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也就导致了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考试成绩也是差强人意。
以上种种的不足,也正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
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首先需要教师的灵活引导。
教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教师在课堂中要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允许学生标新立异。
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课堂内容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带入特定情境。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的并用,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来培养学生的鲜活的思维。
教学,学活,语文课堂气氛怎能不活,这样的课堂气氛也一定会良好。
聪明人教出聪明的学生,机智教学能碰撞出教学的火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每周自习课收看《三国演义》、《朗读者》、《中囯诗词大会》,老师轻松的解脱出来,学生也爱看爱学。
每周一节阅读课,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
教学中编辑各种秘籍,传内不传外,学生收益颇丰。
尊重并引导学生的各种创新,教学中有几例:让学生跳出背诵的桎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个锅儿放不下⋯",无语之余也倍感学生有才。
当教学李白为什么把梦境写得奇幻美妙,是因为现实生活的黑暗与鄙视权贵时,现实无法去得到和追寻的,就寄托在梦里。
学生调侃到:早点回寝室洗洗睡,梦
里啥都会。
我想对于诗歌主题的把握和领悟上,学生不言而喻。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有时课上得很压抑、沉闷、憋屈;有时课上得轻松.自在、游刃有余,心情都不一样。
要及时记录下来这些得失,并进行记录,可供以后学习参考,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以后的教学水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活到老,教到老。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教师的教学,以便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一个学习的合作者或是学习的指导者。
课堂上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课堂上,教师不应把知识硬塞给学生,学生学的再多,充其量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形鹦鹉”;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上,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刺激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要让尊重和赏识走进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惟命是从的卑微者。
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能充满信心,才能激活思维,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
教师要真诚的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使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
教学相长,不断反省,合理安排教学模块所用时间,尽量保证每堂课都预留课堂反馈时间,丰富课堂反馈的形式,以反馈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才能更好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