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法》网课测试题答案卷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法》网课测试题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综合考核(共10题)
1.海洋石油钻井船、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的含油污水和油性混合物()。
A、必须予以回收
B、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
C、不得向海域排放
D、未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向海域排放
2.国际环境法中的直接管制手段主要有()。
A、环境标准
B、经济手段
C、综合污染控制
D、关于报告和情报交流的规定
3.简述环境法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
4.论述水资源保护的主要管理制度。
5.简述我国环境法的渊源。
6.关于野生动物猎捕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因科学研究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B、因食用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C、因驯养繁殖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D、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7.《森林法》及其实施细则对森林采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
A、控制森林采伐量的规定
B、制定年度生产计划
C、采伐森林和林木的采伐方式
D、实行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
8.对待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正确的看法是()。
A、解决环境问题只能放弃发展
B、先发展后治理
C、可持续发展
D、人类无所作为
9.环境法的主要制度包括()。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排污收费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10.我国环境标准在内容方面,可分为()。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基础标准
D、方法标准
第1卷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
1.参考答案:B
2.参考答案:A,C,D
3.参考答案:环境法学是环境资源法学的简称,是以环境法这一独立的法律部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学科。
从狭义上讲是研究环境法这一新兴法律部门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从广义上讲是研究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环境有关的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
并且,由于对一些理论问题具有不同的认识和主张,及其研究风格的差异,还会形成不同的环境法学学派,出现学术争鸣的现象。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研究领域,有着区别于其他法学科的研究对象。
,具体说包括以下几个领域:环境法学的基本理论﹔中国环境法学﹔外国环境法学和比较环境法学﹔国际环境法学﹔以及与以上各方面密切相关的环境政策、环境管理、环境科学、(包括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环境伦理学、环境社会学等)、环境与发展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等。
可以说这些研究对象、领域正如其目的和任务一样,决定了环境法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以作为环境法学的核心研究对象的环境法为例说明。
4.参考答案:一是用水总量控制。
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包括
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严格实施取水许可,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
二是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包括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
三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包括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四是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5.参考答案:①国际条约,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②国际惯例,特别至今国际条约尚未作出完整规定的事项,就需要用国际惯例来调整。
③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会议及国际组织的宣言决议,如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1974年联合国世界人口会议,1976年联合国环境-人类住区会议,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问题会议,1977年国际环境教育大会等会议通过的宣言、决议,1980年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首都同时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等,这些宣言、决议或纲领中所包含的原则,都有发展为国际环境法的良好前景。
除此之外,国际环境法的一些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环境法的渊源。
这些原则有些就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有些则是根据国际环境保护的特点而提出或加以发展的。
6.参考答案:B
7.参考答案:A,B,C,D
8.参考答案:C
9.参考答案:A,B,C,D
10.参考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