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声音的强弱-粤教粤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声音的强弱-粤教粤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的强弱对人耳的刺激程度不同,常见的生活中声音的大小与声音源的距离、音量、声音源的大小有关。
2.培养学生具有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学会使用科学工具——声压计来测量声音的大小和考虑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声音的强弱对人耳的刺激程度不同,常见的生活中声音的大小与声音源的距离、音量、声音源的大小有关。
2.难点:学生使用科学工具来测量声音的大小和考虑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显示屏、计分器、声压计、白噪声发生器;
学生:笔记本、作业本、测量杆、尺子、纸牌、盖子、小铃铛等。
四、教学过程安排
1. 导入(约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声音强度与距离的关系,让学生学习声音强弱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实验探究(约20分钟)
1.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探究物体大小对声音的大小有何影响。
要求每组学生分别用同样方式敲击大铃铛和小铃铛。
2.每组同学安排角色,记录铃铛的音量,学生测量铃铛的声音大小并进行比较。
3.学生通过测量不同大小的盖子的声音大小,看看薯片袋的大小对声音产生什么影响。
3. 检验实验结果(约10分钟)
学生通过计分器比较实验结果,总结物体的大小或质量是否会影响声音的大小。
4. 阅读教材知识点(约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细读教材中“声音的强弱”一章,重点讲解声音源的大小、距离、
音量对声音强度的影响。
5. 小组合作(约20分钟)
1.学生按小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利用白噪声发生器和声压计测量声音强度。
2.学生设定一个声压计的初始值,每组组员依次在各个距离、音量、大小的条件下用白噪声发生器发生声音,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6. 结果比较(约10分钟)
学生分享各自获得的声音大小的数据,共同分析声音大小与声源距离、音量、大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得出结论。
2.讨论合作法: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促进团队合作、互帮互助。
六、教学评估
1.完成小组实验报告并进行分享,学生要描述实验结果,并总结声音源的大小、距离、音量对声音强度的影响。
2.回答由教师出示的声音强度与声音源的距离、音量、声音源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七、教学扩展和延伸
1.学生尝试比较优质的音乐和劣质的音乐的音量差别,思考声音质量对听觉感受的影响。
2.学生可以使用科学工具对音响学习作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声音频谱分析仪、共振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