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分析教材分析
沪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与练习设计教学设计教案内容分析
第四单元课文主要是叙事类文章,相同点在于都是以文传情。
但各自的切入点又不尽相同。
有的是事例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家的亲情;有的是叙事详尽,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有的又是捕捉心理,引导学生体会同学之间的友情..
本单元继续练习复述课文.可以复述课文的重点部分,可按提示,提纲或提供的词语,写作线索等详细复述.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句.特别是《16》、《18》、《19》三篇课文,可以作为精上课文,重点指导学生练习复述.
《17》是一首叙事诗,可以让学生继续练习改写记叙文,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物关系,体会人物的心情;《20》教材容易理解,而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对人物心情变化的把握,心理活动特别细腻,所以可以把这篇文章作为本单元大作文的范文学习,指导学生学写《同学之间》。
精读三篇:
《16家是什么》感受亲情和家的关系
《18在金色的沙滩上》赞颂美好的心灵
《19杏儿熟了》学会与人分享
改写训练:
将叙事诗《别人的妈妈》改写成记叙文
结合单元大作文训练
将《哦,让我永远忏悔的狗》作为《同学之间》大作文的范文指导
《16家是什么》
一.展开合理想象,把第二个故事中父女相见时的情景写具体。
(可
以描写他们的动作、神情;也可以描写他们的对话。
)
教材分析
什么?喜的又是什么?悲是因为一家40口人,在卢旺达内战期间,
几乎全部离散丧失,他无家可归;喜是因为他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找到了自己五岁的小女儿,有了亲人,就又有了家。
学生能根据文章
理解这个词语也就基本上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
生把热拉尔找到女儿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想象具体,既是加深对“悲喜
交集”这个词语的理解,又帮助学生生动体会热拉尔的心情。
这部分设计
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理解词句,复述故事的语言
训练。
二.背诵并抄写第五节。
分析:第五节是对文章中心的提炼,含义比较深刻。
在背诵之前,引
导学生对两个小故事的理解其实就是对最后一节铺垫。
两个小故事恰好从
正反两个方面来诠释最后一节的内容,所以不需要学生对最后一节再做过
多的分析,只需要背诵,抄写。
有能力的班级甚至可以在课堂上默写第五节,同时这一小节中有很多新的词语,如“竹篱茅舍”、“高堂华屋”,解
释不清楚,就可以让学生在抄写中积累,重在积累!
《18在金色的沙滩上》
一.根据下面的提纲,把课文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请父母评价.
1.小姑娘在海滩上拾贝壳,画家请她看管衣服.
2.小姑娘等待画家回来,老伯伯劝她回家,她也不肯离开.
3.画家终于回来了,他想把贝壳送给小姑娘,但是被谢绝了.
分析:这篇课文很长,我们先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再根据提纲中人
物说的话,做的事,找到有关内容反复熟读,记在心中,最后用说话的语
气讲故事,练习复述整个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课后的提纲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再根据提纲概括的内容让学生交流:从中看出小姑娘的哪些优秀品质。
然
后重点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复述。
先指导学生根据第一个提纲内容进行复述:学生分角色读1~6节的画家和小姑娘对话。
这一段写画家讲了两次话,根
据提纲,你认为哪句话最重要,不得不说?当然是第二句“他脱下衣服和
鞋子,指着远处的礁石对小姑娘说:“那儿的贝壳更好看。
你帮我看着东西,我去捡,好不好?”他向小姑娘提出请求(引读)讲故事时,关于请
求的内容一定要说清楚。
在指导复述交流时,重点关注:可以直接引用画
家说的话,
①画家对小姑娘说:“那儿的贝壳更好看。
你帮我看着东西,我去捡,好不好?”
也可以点拨这里的“你”是指;“我”是指换种说法说说!
②画家说远处礁石那边的贝壳更好看,并请小姑娘帮自己看东西,自
己要去捡贝壳。
教材分析
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讲故事时,文中人物的语言你可以熟读记住直接讲,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
那关于小姑娘,我们要讲些什么内容呢?一开始就说画家要小姑娘看
衣物?不行。
提纲中的关键字“答应”,在文中找出“点点头,把衣服和
画夹放在身旁”。
为了让别人听明白,还应该讲清楚小姑娘先前在干什么。
最后根据提纲,结合黑板上的板书,指导学生复述这一部分内容。
在第二部分的复述练习中,可以用上第一个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抓
住“沁出汗珠,神情焦急”这些关键词句,告诉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
动作和语言可以把故事说得具体生动。
第三部分的复述,可以用上“画家________,小姑娘__________
________”的句式让学生把画家的两次送贝壳,和小姑娘的两次拒绝
表述清楚。
最后布置学生回家后,按照三个提纲,将三个部分连起来复述给爸爸
妈妈听,让父母评价。
在第二个课时,用半节课的时间根据复述表格进行
评价,小组评分。
复述评价表
内容具体
语言连贯
口齿清楚
态度自然
爸爸妈妈的话:
小组打分:
此次练习可以作为单元复述成绩!
教材分析
《19杏儿熟了》
一.抓住文中“扶、揉、拿、打、分”这几个动词,将“分杏儿”的
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分析:在课堂教学中,这个环节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对于杏儿成熟了,小伙伴偷偷地来摘我家的杏子,“我”的态
度是怎样的?找到有关句子,读出语气。
抓住“我没好气地说:‘你们这
些小馋猫,摔了活该!’”和“我心里不高兴了,暗暗怪奶奶偏向他们。
”这两句话中的关键词,感受“我”很不高兴。
第二.对此,奶奶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对于奶奶做的事,可以抓住主要动作板书(扶、揉、拿、打、分),
完整地说一说,又为完整复述做了铺垫。
那么,奶奶这么做让我们明白了
什么?引出奶奶说的话,明白做人的道理好东西与人分享才快乐。
读好它。
第三.指导学生复述:告诉学生,小伙伴们偷偷地来摘我家的杏子,“我”和奶奶的表现截然不同,这在讲故事的时候是要说到的,尤其是奶
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这些都很重要,不能遗漏。
单元小练习时,还可以把动词有关的句子顺序打乱,让学生理理顺序。
二.想一想,你平时看到、听到哪些“和大家分享的快乐”的事,或者你自己曾做过哪些“和大家分享的快乐”的事?选一件简要地写一写。
三.正确抄写下面三句谚语。
1.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
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与人分享的快乐是双重的快乐,与人分担的痛苦是减半的痛苦。
在第二课时可以练习默写这三句谚语。
《别人的妈妈》
本首诗有不少空白之处可以供学生进行想象。
从天气的恶劣,可以想象马路上泥泞不堪的样
教材分析
子;从老妇人的脚步老迈迟疑,可以想象她走路艰难的样子;从老妇人求助的目光中,可以想象她仿佛在说些什么。
因此从文本入手,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训练朗读,同时也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语言实践,从年青人的角度改写诗歌,使人物形象凸现出来,使故事内容丰满起来。
《哦,让我永远忏悔的狗》
可以将这篇文章作为写事类范文,全文表面上以狗为线索,事情的发展一波三折。
由一开始的看狗、藏狗到寻狗,接着是送狗,最后是让我忏悔的狗。
人物的心情也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变化:喜欢(“使我一下子又怜又爱”,“我越发喜欢它了”)、生气(“我气极了”)、着急(“我见
她向砖堆走去,急忙跟了过去”,“我急忙大吼一声”)以至于不知所措,最后是忏悔人物的心情是围绕事情的发展而变化的,才是本文真正的主线。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在写作时要学会安排文章的线索。
引导学生把握对人物神态和心情的描写,也同时继续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我”的感情变化时,找出相关的词句。
如
我气极了,(小豆子不肯把狗借我养)。
我不知所措,(小豆子从砖堆上滚下来,拐杖也丢了,手也擦出了血)。
我悔恨交加,(小豆子两星期后才痊愈)。
把句子说具体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起步,在写作指导时是训练重点。
还可以补充练习其他心情的句子:羞愧难当、心潮涌动
模仿这篇文章的写法,指导学生回忆和同学之间的事情,安排好线索,
写写《同学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