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_欧洲宗教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权威)
(《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简化宗教仪式.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作用: ①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②形成新教路德宗,影响德国和北欧. 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及教义体现了:新兴资 产阶级惜时如金和建立“廉价教会”的经济 观念及否定权威和追求地位平等的政治要求.
2、加尔文改革——改革深入
(1)主要内容: 反对盲从天主教会,认为《圣经》至高无上。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规定选举神职人员。 制定严格道德标准,过节俭生活。 (2)特点: 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英国等国家)
9、 宗教改革的影响有:①打击了欧洲天主教会 势力 ②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③实现
了彻底的宗教宽容 ④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对宗教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C.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3、英国宗教改革——改革扩展 ⑴原因: ①英国较早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 ②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 ⑵过程: 削弱教会实力, 增强王权 亨利八世时
①通过《至尊法案》,英王为教会首脑,教皇无权 干涉;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 ②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修士还俗
伊丽莎白一世时
①重申《至尊法案》②神职人员效忠英王③信仰得 救,《圣经》为惟一标准 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 自上而下的改革,政府的民族教会 (3)特点:
对待天主教徒。
四、宗教改革的性质与影响
1、性质: 是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一场 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 放运动。
2、影响:
①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 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宗教改革思想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 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5 .马丁· 路德提出 “因信称义”思想的意 义在于 (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A
6.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之初普遍 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是( A ) A.神学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B.宗教和神学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C.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 D.宗教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
巩固练习
1、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到很多人 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是 A、天主教会的腐败 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 D、各国王权的软弱
2、(2008广东)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 法中,正确的是( ) D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1517年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 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 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的原 则。《九十五条论纲》现已被刻在当年粘贴处的教堂门上。
二、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序幕: 九十五条论纲》,拉开改革运动的序幕 《 “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 内容: 全体信徒皆教士 (蔑视教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③ 作用: 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 教会的部分势力。 耶稣会员在传教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当了殖民 侵略的急先锋,另一方面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耶稣会是个什么组 织?它为什么不择手 段进行传教?
耶稣会是天主教会中反宗教改革活动的最 重要的工具,是为了捍卫罗马教皇和天主 教的权利.
2、出现宗教宽容趋势 背景:①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会与新教各派之间
第九课
欧洲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 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 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原罪” 和“救赎”。 基督教 据基督教教义,原罪是人 一世纪诞生 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 原罪 帝的命令、偷吃禁果所犯 1054年第一次分裂 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 东正教(东派) 天主教(西派) 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之源。 救赎 人类永远无法自救。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 基督教的演变
核心:
上帝(天主)差遣其子耶稣来 天主教 新 教 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 路德派 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派 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 都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
信徒比例 天主教:50% 新 教:40% 东正教:10%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发生了长时间的争论,迫害和战争. ②一些有识之士谴责宗教迫害和宗教战争.
宽容的含义:给予人民”良心的自由” 表现:①德意志的宗教宽容: “教随国定” 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欧洲第一个宽容新教的和约 ②法国的宗教宽容: 颁布《南特敕令》 法国宗教战争期间,新教徒 胡格诺派教徒被处死的场面 ——第一个赋予人信仰自由的权利
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天主教的原因有( ) ①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局面 ②深受人文主义 A 的影响 ③对罗马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神权统 治与经济搜刮的憎恨④《圣经》已经过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4.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根本目的是( )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D.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天主教会主张 上帝
路德教主张
上帝
神职人员 教徒
教徒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1527年7月,路德与曾经当过修女的Katharina von Bora喜结良缘。图 为其肖像, 由Lucas Cranach the Elder于1526年绘画。
联系资本主义发展的大背景分析
1、因信称义——理论基础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 2、宗教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 ---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 ——否定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 4、反对赎罪券,简化宗教仪式,建廉价教会 ——资产阶级原始资本积累 5、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资产阶级希望国家统一 6 全体信徒皆教士 追求地位的平等
7.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 的品德、智慧和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 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8. 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 D A.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 B.秉承了基督教教义 C.创立新宗教的手段 式②解散修 道院
三.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宗教改革的结果) 1、天主教会的改革(教会纯洁运动) ①目的: 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 ②措施: A、革除内部弊端,停止出售赎罪券, 惩治贪污腐化,加强对神职人员的监督 B、在教义方面,坚持教皇 假设你是当时 至上,对新教寸步不让。 的罗马教皇,你 C、加强宗教裁判所的活动, 打算如何通过改 革来抵御新教的 加紧打击“异端”。 攻势,重振天主 D、创立耶稣会扩大 教的声威呢? 天主教的影响。 布鲁诺被处以火刑
保留了很多天主教的成分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改革 新教 人物 派别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影响 地域 德国 北欧 法国 英国 等
马 路德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信 简化仪式\ 丁· 教 徒皆教士③信仰的唯一根 神甫娶妻\ 路德 据是《圣经》 蔑视权威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 简化仪式\ 加尔 加尔 ②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 选举神职\ 文 文教 论 生活节俭 ①《至尊法案》规定英王 亨利 英国 为教会首脑②神职人员须 八世 国教 效忠英王③信仰得救, 《圣经》为惟一标准
主张“信仰得救”,并将之解释为“先定论”。
问题: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 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提示: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 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 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 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 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 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1.政治上: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割据严重, 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 2.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 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3.思想上:文艺复兴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而教会 实行思想专制。
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A、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 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 德国尤其严重 引起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 4、导火线(直接):兜售“赎罪券”最终成为导火 根本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