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会玲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14期
1、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产量以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作物的产量均呈现递增的生产规律,但是我国大豆的单产量却没有较为明显的增长,除此之外,国内大豆的种植面积以及种植技术均没有得到提高。

而且目前国内居民对于大豆类制品以及大豆的需求一直在增加,因此我国需要从其它国家进口大豆来满足国民需求,大豆的进口国主要是美国。

随着我国与美国贸易战的影响越来越深,已经很难保证持续稳定的进口大豆,因此必须要从根源上解决大豆供需关系。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但是人口数量庞大,单位耕地面积很小,要想大豆产量满足国民需求,就需要提高大豆的单产量,选择良好的大豆种子是保证大豆产量的根本条件。

大豆的种植密度能够对大豆的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其能够有效控制大豆的群体特征。

大豆的植株能够互相调整和影响,促进大豆植株的良性成长。

合理选择大豆新品种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大豆产量、满足国民对大豆产量需求的有效栽培措施之一,也是调整大豆这种农作物的群体结构以及产量的重要手段。

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让群体冠层结构得到更为充分有利的打造,进而实现提高大豆产量的目标。

经过对各位农业科学家以及研究人员发表的实验过程以及结果来看,大豆的种植密度能够影响大豆的荚数、粒数以及单位粒重。

我国要想提高大豆的产量,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大豆群体结构,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保证大豆的群体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

2、不同的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新品种大豆的单株荚数、粒数以及单株粒重都呈现下降趋势。

因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大豆植株之间对各类资源的竞争增强,并且光照面积减小,影响光合作用,不利于生成花荚,在结荚阶段又因为争夺到的营养成份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使得结荚效果差。

但是实验证明种植密度对新品种大豆的每荚中的粒数以及百粒粒重影响较小。

3、不同种植密度对新品种大豆的产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证明,随着大豆种植密度的增加,新品种大豆的产量曲线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

4、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新品种大豆的农艺性状与密度之间呈现出很明显的相关性,种植密度与新品种大豆的单株高度、底荚高度都呈现出正相关的特征,并且新品种大豆的主茎粗细和单株地上荚数与种植密度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这也就证明新品种大豆主茎粗并且植株的地上荚数多都能够有效提高新品种大豆的产量;但是新品种大豆的主茎节数以及有效分枝数都与大豆的种植密度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相關趋势,也就是说种植密度越高,新品种大豆的主茎节数越少,有效分枝数也就越少,大豆的产量就会降低。

5、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产量以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研究可以得出,新品种大豆的产量以及农艺性状与种植密度之间都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新品种大豆的单株荚数、粒数以及粒重都与种植密度呈现出负相关的特性,但是百粒粒重与种植密度却呈现出先正相关后负相关的特征,这也就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新品种大豆的种植密度能够提高大豆的产量。

国内外大豆研究人员对不同品种的大豆进行了实验,实验证明:不同的种植密度对大豆的农艺性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有研究人员指出,种植密度越大,大豆植株的节间长度增长越大,大豆植株越高,并且种植密度越大,大豆植株的主茎就越细;也有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大豆种植密度的增加,大豆植株的高度随之增加,但是大豆植株的有效分枝数却在减小;某些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大豆种植密度的增加能够使得大豆底荚高度上升,并且大豆植株的主茎节数减少;除此之外,某些大豆研究学者也表示,当大豆种植密度增加的时候,大豆植株的高度有所增加,主茎的底部粗细程度有所减小,节数以及有效分枝数都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之前研究学者的实验结果与对种植密度对新品种大豆产量以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基本相同。

均表现出随着大豆种植密度的增加,大豆植株的高度、底荚的高度都有所增加,但是大豆植株的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都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新品种大豆的单株荚数、粒数以及粒重与种植密度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的特征,这与其它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是基本相同的,在相对较低的种植密度之下,新品种大豆的荚数、粒数以及粒重都比较高,种植密度相对较高的话,新品种大豆的荚数、粒数以及粒重也就相对较低,但是在合理的种植密度之内,大豆植株增加的数量能够有效弥补因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的单株荚数、粒数以及粒重,实现单位面积上产量最高。

综上所述,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的产量以及农艺性状都有着明显的影响,种植密度越高,新品种大豆的产量并不会一直提高,而是在某个点之后就减少了,因此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有效利用大豆农作物周围的资源以及影响成份,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保证单位面积内的产量最高,满足国民对于大豆的高需求,减少大豆的进口量,保证国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164021黑龙江省赵光镇政府农业服务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