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嚢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①不休。

及至②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③。

后为当世大儒④。

(注释)①夕:晚上。

②及至:到了。

③屋梁:房梁。

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

好学(______)晨夕不休(______)悬屋梁(______)
[2]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填写下面思维导图。

[3]请从两篇文章中各找出一个表示“珍惜时间”的词语,用“______”画出来。

[4]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

”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诗文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精卫填海》选自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少女”指__________。

[2]故事讲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游玩时不幸_______,化为_________,她衔来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_________的故事。

3. 阅读理解。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

太夫人②以荻③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⑤,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孤:小时候死了父亲。

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③荻(dí):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像苇叶,秋天开紫花。

④闾(lǘ)里:乡里。

⑤文字:文章。

[1]“家贫无资”的“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当这个字表示“供给;提供”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_________。

[2]“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

A.他从小时候开始写诗歌文章时,个子就和大人一样高了。

B.他从小时候起开始写诗歌文章,下笔就和大人一样镇静了。

C.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水平已经和大人一样高了。

[3]选文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苦读的故事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溺而不返:_______________
(2)故为精卫:_______________
(3)以堙于东海: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文章,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

[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片段——诸儿取之,回答问题。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1]“折枝”的意思是()
A.折断了树枝。

B.压弯了树枝。

[2]从“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词可以看出树上结的李子很多。

[3]“诸儿竞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句回答)[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理解。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发书映光而读之③。

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凿穿。

②其:它的,指蜡烛。

③之:指代书。

④邑人:同县的人。

⑤偿:报酬、回报。

⑥遂:于是、就。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

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句回答)
[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匡衡身上有哪些你值得学习的品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小古文阅读。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

剧务②,力不暇供,乃引③绳④于泥中,举以为人。

(注释)①抟(tuán):把东西捏成团。

②剧务:工作繁忙。

③引:牵,拉。

[1]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A.女娲造人
B.女娲补天
[2]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________。

[3]“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

[4]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内阅读理解。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是()
A.离开
B.放弃
C.不要
[2]“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A.刚才
B.正在
C.开始
[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A.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5]下列名言与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相符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6]“太白感其意”,他当时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拓展阅读。

故乡的芦苇(节选)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

我们被这美妙的乐音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喊着……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

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剪下小片片,当做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

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

“开船哆!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
[1]请在文中找到符合下面结构的词语。

ABB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ABCC式: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第一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乡的芦苇带给“我们”哪些欢乐?试着写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

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1]用“√”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取之满握“之”的意思是(_____)(A.代词,指手B.代词,指果)
(2)母曰“曰”的意思是(_____)(A.说,告诉 B.日子)
(3)汝勿贪多“汝”的意思是(_____)(A.你 B.女孩)
[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文中的小孩愚蠢无知,软弱爱哭。

B.做人不能太贪婪,要学会取舍。

C.小孩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D.我们做事要善于动脑筋。

12.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

[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miǎn)传(节选)
王冕者,诸暨(jì)人也。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lǒnɡ)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听已,辄(zhé)②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③牵牛来责蹊(xī)田,父怒,挞(tà)④之。

已而复如初。

(注释)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或:有人,有的人。

④挞:用鞭子打。

[1](理解句子)读一读,给句子选择正确的翻译。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________)
A.王冕进入学堂偷窃,听到学生们在读书。

B.王冕偷偷地进入学堂,听学生们读书。

(2)或牵牛来责蹊田。

(________)
A.有人牵着牛来责骂王冕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

B.或者牵着牛来践踏田里的庄稼。

[2](梳理内容)文中写了哪个事例来说明王冕爱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个性表达)结合短文,试着说说王冕能成为大文学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积累)王冕读书的故事让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内阅读。

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__。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____________焉。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______》。

[2]按原文内容填空。

[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胤恭勤不倦。

(______)
(2)家贫不常得油。

(______)
[4]文中车胤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5]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乐园。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róng rǒng)七岁,尝与诸(chǔ zhū)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ìng jǐ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儿竞走取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