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激励-需要、动机与激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组织激励
第一节需要、动机与激励
一、需要
概念: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内容:物质需要:包括食物、水、空气等。

社会需要:包括归属、爱等
二、动机
概念:动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的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要素:①决定人行为的方向:选择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②努力的水平:行为的实施程度;
③坚持的水平: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

分类:内源性动机(内在动机):员工看重行为本身
例如,寻求挑战性工作机会,获得为工作和组织多做贡献的机会以及充分实现个人潜力的机会。

外源性动机(外在动机):员工看重行为的结果
即工作所带来的报偿,例如,工资、奖金、表扬、社会地位。

三、激励
概念:激励就是通过满足员工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使员工看到自己的需要与组织目标之间的联系。

类型:(1)从激励内容的角度可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2)从激励作用的角度可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3)从激励对象的角度可分为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

第二节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一)需要层次
层次(由低到高)内容
生理需要对食物、水、居住场所、睡眠等身体方面的需要
安全需要①身体安全:如脱离危险的工作环境
②经济安全:如不解雇的承诺、舒适的退休计划
归属和爱的需要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如获得友好和睦的同事关系)尊重的需要①内在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
②外在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二)需要层次理论
1.人都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
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2. 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励源,已获得基本满足
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3.需要层次模型呈三角形,级别由下及上逐层提高,当下一
层次的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上一层
次的需要;
4.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要(靠外部条件或因素满足),后两
个层次为高级需要(靠内在因素满足)。

(三)在管理上的应用
1.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
2.管理者要考虑员工的特殊需要,因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
3.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

(四)评价
1.优势:在企业界颇受管理者的欢迎,因为合乎人们的直觉经验,
易于理解。

2.劣势:从某种程度上说,较为呆板,不完全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实
际环境。

二、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一)主要内容
因素内容具备缺失与需要层次理论
的关系
激励因素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
性质、责任和晋升等满意没有满意
(未必不满意)
相当于高级需要
保健因素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
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
没有不满不满相当于低级需要
(二)在管理上的应用
1.让员工满意和防止员工不满是两回事,需要两方面入手
(1)提供保健因素,不一定激励员工,想要激励员工就要重视员工的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及个人成长等。

(2)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工作热情。

2.工作丰富化是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实践应用的例子,强调了员工参与更多的工作规划,自我监督工作进度。

三、ERG 理论(奥尔德弗)
(一)主要观点(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修订后提出)
三种核心需要
生存需要(E xistence)指个体的生理需要和物质需要,或个体维持生存的物质条件
与需要层次理论的关系=全部生理需要+部分安全需要
关系需要(R elation)指个体维持重要人际关系的需要
与需要层次理论的关系=部分安全需要+全部归属和爱的需要+部分尊严需要
成长需要(G rowth)指个体追求自我发展的内在欲望
与需要层次理论的关系=部分尊严需要+全部自我实现需要
(二)独特之处
1.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
2.提出“挫折-退化”观点,即高层次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强。

(三)评价(相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而言)
1.ERG 理论更为灵活变通,人们可以同时追求各种层次的需要,或者在某些限制下,在各种需要之间进行转化;
2.ERG 理论的变通性有助于说明文化、环境背景差异下个体需要的差异。

并不是所有文化下,所有个体都像马斯洛那样安排需要的层次(如日本文化、西班牙文化就把关系需要排在生理需要之前)。

四、三重需要理论(麦克利兰)
(一)主要观点
成就需要:指个体追求优越感的驱动力,或者参照某种标准去追求成就感,寻求成功的欲望。

特点:①选择适度的风险;②责任感较强;③希望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组织角色:高成就需要者在创造性活动中更容易获得成功,好职员却不一定是好经理
权力需要:指促使别人顺从自己意志的欲望
特点:①喜欢支配、影响别人,喜欢对人“发号施令”,十分重视争取地位和影响力;
②喜欢竞争,追求出色的成绩。

组织角色:杰出的经理都有较高的权力欲望,地位越高,权力需要也越强
亲和需要:指寻求与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特点:①重视被别人接受和喜欢;②追求友谊和合作。

组织角色:在组织中充当被管理的角色,许多出色的经理亲和需要较弱,管理上过分强调良好关系的维持通常会干扰正常的工作程序。

(二)在管理上的应用
1.在对员工实施激励时,需要考虑员工这三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以便提供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激励措施;
2.在组织人事安排上,测量、评价一个人的成就需要对如何分派工作和职位有重要的意义
五、公平理论(亚当斯)
(一)主要观点
1.员工关心的内容
(1)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绝对报酬;(2)还关心自己和他人在工作和报酬上的相对关系;
2.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成为对照者)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相比较,来进行公平判断
(1)投入包括员工认为他们带给或贡献给工作的所有丰富多样的成分,包括所受的教育、资历、工作经验、忠诚和承诺、时间和努力、产造粒以及工作绩效;(员工给企业)
(2)产出包括他们觉察到从工作或雇主那里获得的报酬,包括直接的工资和奖金、额外福利、工作安全等。

(企业给员工)注意:员工比较的投入、产出是自我知觉,而非客观测量结果。

3.员工的公平比较
(1)纵向比较包括组织内自我比较也包括组织外自我比较;
(2)横向比较包括组织内与他人比较也包括组织外与他人比较。

4.不同人对同样情形会有不同的公平性判断
(1)薪资水准、教育水平较高的员工,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
(2)薪资水准、教育水平较低的员工,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

(二)恢复公平的方法
1.改变自己的投入或产出
2.改变对照者的投入或产出
3.改变对投入或产出的知觉
4.改变参照对象
5.辞职(比较常见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