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孝感一中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湖北孝感一中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紧箍咒
张中杰
侯家村人都知道,村长老侯是个保守派,儿子小侯是个激进派。

老婆病故时儿子小侯才五岁,老侯怕后妈背后虐待小侯,便发誓不娶。

但打小由于派别不同,天天针尖对麦芒,日子过得叮叮咣咣居无宁日。

小侯打小调皮捣蛋,扒豁子捅漏子,老侯跟在后面赔不是陪笑脸“擦屁股”,几乎是家常便饭。

但老侯不舍得动小侯一指头,也从无怨言。

老侯喜欢《西游记》。

尤其羡慕唐僧,因为玄奘有观音送的紧箍咒,能把齐天大圣治得服服贴贴。

老侯是党员,当过几年民办老师,便对儿子小侯说:“老辈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反过来也一样。

一日为父,终身为师。


小侯反唇相讥:“都什么年代了,国家提倡民主自由呢?你收回这招吧!”
“孝顺孝顺,不顺则不孝。

我一辈子就你这么一个宝贝蛋,出了事可就是坑爹!你得顺着爹,听我上课,念念紧箍咒!管保你小子这辈子平平安安!”
村里有个造纸厂经营不善快垮了,小侯挺身而出要承包。

老侯招数使尽挡不住,便板下脸来给小侯立规:“每季度回家上紧箍咒课一次!”。

小侯笑而应允。

上课内容:以人为本,不坑百姓;诚信立身,利国利民;不准浪费,节约成本……小侯耳朵快听出茧子了。

一天,小侯正与客户谈业务,被老侯揪着耳朵拎回家“开小灶”。

“胆大包天,坑乡亲的事也敢干?”小侯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原来,邻居张大娘家去卖麦秸秆少了二十斤,给老侯听到了,亲自去过秤,发现秤中有“猫腻”。

小侯自知理亏,在屁股上挨了几脚后,动拿着钱给亏斤两的村民挨家挨户补偿,还在老侯严厉的目光监督下一一道歉。

树立了诚信,纸厂形势喜人。

老侯农闲时闲不住,开了家废品收购站,没人去的时候还自己背个大麻袋捡废品。

小侯嫌没面子劝老侯,老侯生气了“我锻炼了身体,又让村里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还为你厂提供了纸源,一举三得。

难道还丢你大厂长人了?”噎得小侯直翻白眼。

每年年底,小侯给老侯孝敬一个大红包。

老侯并不推让,还说,“你别以为用红包就堵我嘴了,少来这套。

接包是给你大厂长尽孝心的机会,不失你面子。

但这课一节可也不能少!”小侯哭笑不得。

小侯为提高纸厂效益,与几位经理商议,通过把大卫生纸改为小包装,并在小包装每段轧手撕线时增加两公分。

一来大改小客户以为数量多了感觉占了便宜,二来增加了用纸消费量,可以卖更多的卫生纸。

谁知刚开工一天,老侯像长了千里眼顺风耳,把小侯逮个正着。

当众给小侯和经理们上课:“大包装改小包装,只要不短斤缺两,我不管;但老人家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地犯罪。

你们手摸良心想想,多这两公分,造成客户浪费多花钱,对国家资源也是浪费,睡觉能安稳吗?”
小侯摊上这么个较真的爹,只好又回归了原包装设计。

可是其他厂家都改小了包装且延长了手撕线,纸厂效益被挤压,形势岌岌可危。

但是通过技术革新,生产更健康的环保纸扩大生产,又需要一大笔资金,小侯一筹莫展,辗转难眠。

老侯拿给小侯一个存折,递过来报纸包着的现金,说:“存折里是你每年孝敬我的红包,我一分没动,还有我开收购站的赢利;加上我去乡亲们那借的现金,一共五十万!这可是我和乡亲们对你的信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小侯含泪点头。

年底,纸厂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小侯被评为县青年企业家十大标兵和市劳模。

临去市里表彰前一天,老侯带小侯去监狱看被关进号子里的发小。

这个发小从小是个孤儿,开了家月饼加工厂。

以前好奇跟着小侯听过老侯念的紧箍咒课。

才听了两回就逃课,当耳旁风。

因为追求利润竟然使用工业添加剂,吃出了人命,被判刑五年。

“爹呀,你这紧箍咒还真灵!能保平安。

戴顺了,这辈子我都不取了!”
“那敢情好!可爹总有老的一天呀!我可巴望着你小子赶紧出师呢!”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侯还总调皮捣蛋捅漏子,但老侯不舍得动小侯一指头,也从无怨言。

这说明老侯十分爱小侯,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B. “胆大包天,坑乡亲的事也敢干?”说明在老侯的教育下,小侯的思想是警醒的,认识到坑害乡亲利益的事自己不会干。

C. 小说前后照应,令读者不觉突兀。

如老侯后来给小侯一个存折时提及资金来源——“红包”“赢利”——在前文都有所交待。

D. 老侯带小侯去监狱看被关进号子里的发小,并揭示发小被判刑的原因。

这一情节从反面表现老侯提倡的理念有现实意义。

2. 小说以“紧箍咒”为题,有什么妙处?
3. 为人应倾向于做“保守派”,还是做“激进派?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戏骨
张中杰
①老戏骨早被人忘了名字。

有人说姓张,有人说姓刘,甚至还有人说他应该是姓戏。

②他打小是个没见过爹娘的孤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

为了不饿肚子,逢人家有红白大事,他就去帮厨。

好多厨师见他机灵透钻,都想收他为徒。

③十二岁时他迷上了戏。

七里八乡逢会赶集唱大戏,他便去看,眼瞪得溜儿圆,支棱着俩招风耳听得入迷。

连草台班子的戏他也一场不落,有时听入境处,一忽儿哭得一把鼻子一把泪,一忽儿兀自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惊得看戏人都回过头看他,连台上演员也忘词了,拿眼戳他。

大家都以为他魔怔了。

④他冲戏台班头说想学唱戏,班头叼个烟袋锅吧嗒吧嗒吸,不正眼瞧他。

“当大厨多好,一辈子好吃好喝,起码混个肚儿圆!”
⑤“人不能光为了吃,我得学戏。

唱好了,报父老乡亲对我的恩!”他说得一板一眼,像念道白,尾字音拖起了长腔。

说毕,他恭敬跪拜作揖,比台上的主角还有范儿。

⑥班头被他这一腔惊呆,又见他心诚,知道感恩,说得在理,让他跟了班子。

⑦他除了为戏班子做饭,剩下的时间就跑龙套。

奇怪的是,没见他跟谁学过,却唱念做打样样在行。

他一个人能演所有角色,缺啥补啥;唱全场,谁看谁呆,连台上人都瞒过了,原演员心中直怨他抢人饭碗。

⑧生旦净末丑,他学啥像啥,唱啥是啥。

扮老生显尽沧桑神韵,演青衣袅娜依人,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扮相各展风流;扮文丑出场,插科打诨,台上台下笑声不断;当武丑更见真功夫,连台下力气蛮的也惧他三分。

⑨唱苦戏,他念及从前孤儿之难,悲悲切切,幽幽怨怨,让台下观众喉咙跟着发堵;又忽然声声苦句句泪高亢起来,观众眼泪便唰唰直流,台下哭声大作;唱笑戏,自豪感溢满于胸,朗朗然从喉间有节奏地往高处走,台下也跟着大笑不止,兼以鼓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

⑩好多大剧团慕名重金来挖,私下允以优厚待遇,均被他拒绝。

他说:“我从一而终。

”一拨拨来人说客悻悻而归。

⑪剧团8个大戏箱,他有个大小适中的“百宝箱”,香樟木,磨得黑明光亮,看不清颜色,到哪儿都背身上,寸步不离。

有擦脸毛巾、小镜子、胭脂膏,也有针线包、纱布,还有跌打丸。

大家戏称之“神秘9号”。

⑫他干过场大事。

有个大村村医是戏迷,车祸后送殡。

村民们凑钱想让他出台戏,正巧与村主任爹八十大寿时间冲突。

他演主角,班头想给村主任爹演,他断然拒演。

⑬“一辈子救过多少人命,又是咱的铁杆票友,我得用戏送他一程。

你们不去我一个人去!”他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他是台柱子,无人可替,一拒就砸场了。

团长无奈,又联系兄弟剧团,给村主任好说
歹说,才救了场。

⑭他不找女人,说戏就是自己的女人,常常私下里一个人扮演自己的女人,咿咿呀呀,呢呢哝哝。

⑮他见剩饭抢着吃,每次吃过的碗都像舔过似的光,说什么“剩饭姓张,越吃越香”。

夏天饭都有馊味儿了,他也不舍得倒掉。

好在他身体好像铜墙铁壁,从未犯过胃病。

⑯戏班市场不景气,连行头都置办不起。

皇帝的蟒袍右腰间被吸烟人烧个鸡蛋大的洞,也换不了。

他掀开随身的百宝箱,从里面拿出针线包。

一愣眼工夫,蟒袍上的破洞已被缝得严丝合缝。

但是,他常常望着破旧的戏装,怔怔发呆。

⑰那天,班子为孤儿院义演。

他正演《铡美案》里的包公怒斥陈世美,高潮处,掌声、喝彩声四起。

忽见狂风飘来,头顶搭起的头柱突然倒下。

拉二胡的二大爷和边上昏睡的小孙子来不及反应。

但见他边唱边飞身而起,扑向二人,被柱上的灯砸中脑门儿,瞬间血流如注。

他硬生生面不改色,唱完最后一句,猛然直挺挺倒地。

⑱大家把他翻过身来,“速拿我9号箱来!”血污满面的他,京腔京韵大声念白。

⑲“毛巾?”他摆手,“急救包?”他摇头,食指下探示意下翻。

箱子最下边哗哗啦啦,全是五角、一块、两块的脏兮兮的纸币和硬币。

⑳“这些一半给孤儿院,一半置办新行头……”言毕,气绝而去。

㉑一老戏迷,民间雕刻家,在他坟丘的碑上刻上“老戏骨”。

字迹风流,劲直有力。

(选自《小说选刊》2020年2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谈及老戏骨的姓氏,既为下文叙述他早年孤苦的身世作铺垫,使结构更加严谨,又为他与戏剧结缘的一生作了最好的概括。

B. “人不能光为了吃……报父老乡亲对我的恩!”这句极具个性的语言描写,表现出老戏骨儿时就具有了不同于常人的思想抱负。

C. 本文先借“神秘9号”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结尾处欲扬先抑,当由各种脏乱钱币组成的巨款散落出来时,才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D. 小说采用了传奇手法,将一个钟爱民间曲艺的市井小人物的传奇一生描写得淋漓尽致,留白充满张力,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5. 小说中如何描写老戏骨高超的戏剧表演技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小说的主人公为何被称为“老戏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旧怀表
敬爱的父亲去世两年了,我们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遗物也就一直放在他生前常呆的那间小屋里,没人去动它们。

夏天的一个早上,我和姐姐终于打起精神和母亲一起来整理他的房间。

一个破旧的皮箱打开了,母亲从里面翻出了一只旧怀表。

母亲用围裙角擦了擦旧表,大声地说:“这是你父亲当年一直在用的表,不知德瑞克喜不喜欢?我想送给他。

”德瑞克是我儿子。

“就是不知这表还能不能走?”她接着说。

我的手指轻轻地划过旧怀表的外壳,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抚摩着这只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父亲的音容笑貌。

它多像我的父亲!那么朴实、无华、简洁,而又如此忠实、可靠。

这只旧怀表令我想起父亲曾经买过的旧车。

“爸爸,你买这车干吗呀?油漆都掉了,这么破烂,这么旧,这么难看。


“傻丫头,你不懂,它虽然旧,可它的引擎还相当管用呢。

尽管它的外面已经油漆剥落,破旧不堪了,可它跑起来可轻快了。

嘿,爸爸可捡了个便宜啦!”原来爸爸看中的是更重要的东西,真的,旧车的引擎还相当完好。

我还想起早年父亲在我们的房子外面搭建的卫生间,它里面虽然干干净净,但外表简陋,甚至显得寒碜。

我想到了父亲收集在他小房子里的东西:一个旧燃气炉,一盏好用的灯,一张舒服的躺椅。

在这间房子里,他常常自己动手修理着各种收集来的旧玩意儿。

他捣鼓好了被别人扔掉的坏收音机,为丢弃的破玩具配上零件。

这些都是别人因为坏了随手扔掉的,他,默默地捡回来,修好,再用。

是不是那会儿我们的家庭经济很困难?
两年前,在父亲的葬礼上,一位中年男子走上前来,悲伤地,带着怀念的口吻问我姐姐:“女士,你可知道,早些年,我们家因为有你父亲的帮助,才熬过一个又一个的年关?全家因为有了你父亲经常的照顾,才免于饥饿?”我们都摇头说,从没听父亲说起过这码事儿。

中年男子接着告诉我们,当年,他们家兄弟姐妹一大堆,经济拮据,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我把这个中年男子的话转述给母亲,并询问说:“妈,我们还真的从没有听您和爸说过这事儿。

当时咱们家不是也很困难吗?”母亲说:“咱们家那会儿是不宽裕,可毕竟还可以维持生活。

所以呀,你爸和我就常省下一些东西来帮助比我们还困难的人家。

你们姐妹几个不知道吧,你们父亲给这山里边多少人家都送过食物和柴火。

他自己呢,省吃俭用,什么都舍不得扔掉。


是的,我们还真的不知道,我们眼见的只有自己家的破车,只关心什么时候,父亲才把它换成新的呢,让我们的小伙伴也羡慕羡慕我们? 我们只关心自己家的卫生间,什么时候也能像别人家一样,与卧室配套?
而不是建在房子外的陋室一间,让我们脸上无光,遭人耻笑。

母亲的话,令我恍然大悟。

怪不得父亲会如此节俭。

德瑞克接受了他外公的遗物。

我们有一个叫霍布的朋友,家里是珠宝商。

德瑞克把旧怀表拿去请他修理。

两周后,怀表修好送了回来,并重新做了抛光处理。

霍布告诉我们说:“知道吧?早些年,人们买表的时候,是可以自己在商店选择表壳,然后再配上挑好的表芯的。

所以,当怀表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奢侈品的时候,人们都注重表的外壳,好向别人炫耀呀!经我手修过的旧表大多数有豪华的外壳,但是,一看内芯,质量却马马虎虎。


但父亲的这只旧怀表却很稀罕:它的内芯质量上乘,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能正常使用,而它的外壳,毫不张扬,价格也是最便宜的那种。

“什么样的人才会这样选表呀?”霍布惊讶地接着问道。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的父亲。


我终于理解了我那敬爱的父亲。

他知道最重要、最宝贵的只有那内在的美,那才是最值得珍藏的东西。

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

父亲的旧怀表,如他本人,在那朴实无华的外表里深藏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只旧怀表”很受母亲的看重,母亲把他送给了“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像“我”父亲一样的人。

B. 作者对儿时家中寒碜的卫生间、破旧汽车、小屋中的各种旧玩意儿的追忆,说明当时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好。

C. “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表达的是作者对父亲的理解与赞扬。

D. 小说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行文,摘取父亲生活中的小片段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8.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 请简要分析“旧怀表”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文言文阅读(完成9-12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10. 下列加点的词语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B.左右既前,斩荆轲。

C.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D.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11.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A.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 夫晋,何厌之有?
C.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12. 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B. “至陛下”一句中,陛下,是对君王的称呼。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郎中在这里指宫廷的侍卫。

C.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在这里是宽容、原谅之意。

D. “乃朝服,设九宾”中的“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13. 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B.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C. 左右既前,斩荆轲。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4.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颈联通过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C.尾联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典故,诗人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16.请从写景角度赏析颔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2)《逍遥游》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3)《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5)《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50个字以内),并拟个标题(不能以“无题”为题)。

(1)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涵泳是一个书面语,为古代文论术语,指对文学艺术鉴赏一种态度和方法,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以获得其中之味。

阅读经典尤其需要涵泳,请品味《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这一段语言中蕴含了哪些意思(至少写出三点)。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四、写作(60分)
20.作文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有这样一则故事: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

”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

”故老聃则至公矣。

同学们读了这则故事,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认为,荆人弓箭被荆人捡到,肥水没流外人田,按照亲疏远近做判断是人之常情;乙同学认为,孔子看重事物的工具理性,只要物尽其用,不必拘泥于荆人或外邦;丙同学认为,老子把弓箭看做是从天地中来的,最终还要到天地中间去,是哲学中的“物自体”理念。

这三位同学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索?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文体自定,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10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认识到坑害乡亲利益的事自己不会干”说法不当,依据原文“邻居张大娘家去卖麦秸秆少了二十斤,给老侯听到了,亲自去过秤,发现秤中有“猫腻”。

小侯自知理亏,在屁股上挨了几脚后,动拿着钱给亏斤两的村民挨家挨户补偿,还在老侯严厉的目光监督下一一道歉”可知,虽然父亲总是提醒,但是小侯没有真正认识到不能坑害乡亲。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的对象是小说的标题。

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如下:先由表及里理解标题的含义,然后从结构、形象、情节、主旨等方面分析作用。

如本题问的是“小说以‘紧箍咒’为题,有什么妙处”,就要从结构线索、写作手法、表达效果、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等角度来挖掘。

第一,从标题含义角度挖掘思考,“紧箍咒”是老侯对小侯时时的诚信、踏实做人警醒和教育,有着象征意义,象征我们的立世之本,坚守做人的底线,诚信立身,踏踏实实做人;第二,从表达效果角度看,“紧箍咒”为标题会充满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第三,从结构线索来看,文中多次出现“紧箍咒”,是父亲对小侯的很多行为的教育,作为线索,串联起整个故事情节,结构严谨,内容更紧凑;第四,从文章主旨看,作者借老侯给儿子时时处处教育诚信踏实做人的“紧箍咒”,表达了作者建议人们在现代生活中要自觉学习和运用优秀的传统信念。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开放性解读文本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学生应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确定观点,解答时要依据文本,阐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是为人应倾向于做“保守派”,还是做“激进派?”阐明理由时依据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