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始终满足经济建设需求,有必要保证矿产资源供应量的不断增加。

其中,有色金属矿产就是其中最珍贵的资源。

在勘测隐藏矿床的过程中,应深入探讨成矿地质特点与方式。

由于我国地质构造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征,所以,应充分结合地质条件,对找矿经验予以灵活地运用分析有色金属成矿的情况。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与人类对有色金属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有色金属作为非可再生资源,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勘探开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矿产的开产率。

科学找矿已成为新世纪对我国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地质找矿和资源评价的突出问题。

1 有色金属成矿发展与地质特征
1.1 发展过程
现阶段,裸露于底层表面且能够辨别的有色金属资源十分稀少,所以,相关部门有必要在深度区域探索有色金属资源。

而为了实现找矿效率的全面提升,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就必须要深入分析并总结成矿地质的概念与地质环境基础以及基本条件等多种因素,以更好地构建相关模型,合理预知并检测成矿。

这样一来,就能够科学合理地论断并解释潜在矿床。

在此基础上,有色金属找矿作业开展的过程中,仍要求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灵活地运用超前地球物理概念与科技,进而构建成矿的样式,明确找矿工作未来发展的方向。

1.2 成矿特征
基于有色矿床演变与排布,逐渐呈现出多期成矿与燕山期最强的基本特征。

其中,在排布中,成矿分区的明显特征就是“块”与“带”,沿着块体的边沿逐渐形成断裂带的成矿聚集,随后会沿大陆的方向且沿冲断带“向洋”分布。

对于有色金属矿床成型,其明显的特征就是多次成矿夹杂与多种类聚集,与此同时,还呈现出岩浆和多层次就位成矿的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大型矿聚集区域的分布排列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控矿因素聚合效果十分明显。

在有色金属成矿过程中会精力诸多时间段,在此过程中,燕山期是强度最明显也是最大的阶段。

通常情况下,成矿过程中会涉及到中新元古代、海西期、印支期与燕山大规模的成矿期间。

其中,在中新元古代成矿时期,会存在大量古火山岩,这与铜矿以及金矿存在紧密的联系,与此同时,古火山岩一般存在于中元古代晚期与青白口纪火山沟弧型岩时期。

而在此过程中,会形成深海火山浊流亦或是细碧角斑岩。

而对于海西期,很容易存在部分有色金属矿化的问题,与此同时其存有量较多,对于成型矿层来说十分关键。

2 有色金属成矿地质环境状况分析
2.1壳幔构造特征
中生代以来,有色金属成矿的主要地质构造为壳幔构造,通过对重、磁、人工地震剖面以及大地电磁测探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了解到该地区地壳、地幔具有以下的特点:
(1)壳内有多层拆离带存在;(2)具有壳薄、上地幔厚的特征,以波阳一带的重力场最高(+15 mgl),在华南陆内属于地壳最薄的地区;(3)其东北部断裂对莫霍面有显著错断;(4)西北部为重力低异常区,在北北东向与北东东向交织出现重力高异常轴;(5)在总体上,地壳和上地幔厚度呈现从西向东逐
渐减薄的趋势,中部为轴向北北东为幔隆区。

以上特征的存在与中生代大规模成
岩成矿作用密不可分。

2.2部分地区中生代以前的古构造格局
在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后发现,华夏和扬子是部分地区中生代以前的古构造格局。

不仅在安徽歙县伏川发现了蛇绿岩,而且在德兴、余江,在湖南浏阳和浙江
龙游等地,都已经发现了蛇绿构造混杂或蛇绿岩残片。

2.3中生新代地质构造特征
在中生新代,具有强烈的深大断裂带活动、广泛发育的两大推覆构造系统、
显著的大规模走滑剪切、伸展,所以造成了很多扭曲地带和很大的断裂层。

尤其
是现在形成的北东- 北北东方向,并和东西、北西向三大复合地形就是由于经常
发生断裂造山以及板块断裂运动造成的。

3 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存储与开采现状
如前言中所说,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的总储存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却相对较少,甚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所有有色金属资源中,人均占有量最低的金属矿
产是大宗矿产铝,它的人均拥有仅仅只有世界平均值的9%。

除了铝以外,其他
资源,如铜、铅、锌等矿产的人均占有量也同样低于世界平均值。

虽然锑、钨是
我国储存量与开采量都比较大的矿产,一直位于我国优势矿种前言,但这两种矿
产由于长期开采、无序开采,现已慢慢呈现出储量低、可利用率低的态势,因此
必须在开采时对这两类矿产加以保护。

相关部门证实,我国目前所储存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可利用率已经开始逐渐
减少,剩下的矿产资源大约还可持续开采几年或十几年,预算估计,到2020年
的时候,我国大约只剩下20%的矿山还可继续开采,其余80%都将面临关闭。


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改变过去采矿方式,开展新一轮采矿、找矿工作已经成为一
种必然。

4 有色金属地质找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理论和新技术成为了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
新技术和新理论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实现地质找矿的合理化和科学化,从而满足有
色金属地质找矿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找矿是一个探索性很强的地质调查研究过程,需要从实践、再认识到实践的过程,需要成矿理论的指导,辩证的思维方法和正
确的工作方法。

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基于经验和统计原理产生的“就矿找矿”原则,
到矿集区概念和理论的形成,到“探边摸底”的成功,都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吸
取经验,不断成功的。

随着地质找矿难度的提高,找矿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须依靠
科技的进步。

我国的铜、铅、锌、金、铁等矿资源,埋藏深度增加,找矿难度也
增加。

以往的地质找矿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地质找矿的需求,地质找矿由劳
动密集型转为技术密集型。

地质找矿信息化水平与自身的内在要求差距较大,有
色金属地质找矿,应该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要求,以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为中心,逐渐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等,针对地质找矿的特殊性,加强新的采矿理论和采矿方法的应用,如:遥感技术新方法、物探新方法等,加
强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采矿效率。

5 有色金属找矿前景研究
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也是能量守恒、物质转化的过程,涉及投资、人力、
技术、环境等各个方面,为了实现其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矿山找矿资源的合理
利用,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投入的消耗,减少无效劳动。

首先,在传统的地质理论
基础上,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正确把握和论证矿区及外围的找矿潜力。

其次,加
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人力技术是新技术利用和应用的关键,合理的优化人
才结构。

最后,结合矿山开采的环境投入、资金、技术和人力之间的合理的组合,为实现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汤林月. 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 科技与创新,2015,06:92.
[2]徐海文. 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104.
[3]李爽,刘刚.浅析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4):755.
[4]周友,宋立.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的再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6(16):120-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