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万全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全中学高二年级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时间:2016年11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2.《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4.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

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课程设置多样化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向社会下层扩展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5.“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以上言论最可能出自于
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 D.李贽
6.下面是顾炎武《日知录》部分内容摘录。

据此可以判断,顾炎武主张
A.以民为本,实行“仁政”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强调“法治”,君臣平等
D.限制君权,实行“众治”
7.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反对儒家思想②反封建专制③经世致用④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
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小说
9.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目录上记有栽培植物159种,皆国人千百年来衣食住行取资之源。

徐氏以其审慎之科学态度,广征历史文献,加之实地调查,乃至亲自实验,因此书中所记植物之形态、特征、价值及栽培方法,大多信而有征。

这表明明代科学
A.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B.已具备某些近代科学特征
C.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D.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
10.《天工开物》(明朝)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该书
A.是传统科技的综合性著作B.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
C.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是科举制的产物
11.林则徐到澳门巡视,总觉得“夷服太觉不类”,“婚配由男女自择,不避同姓,真夷俗也”。

这反映出林则徐
A.对西方文明认识不断加深B.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D.秉承“中体西用”理念
12.“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 A.抨击中体西用B.反对变革制度C.主张暴力革命D.提倡民主共和
13.康有为认为: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

这反映康有为
A.反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B.反对美国式政治体制
C.主张保留君主专制制度D.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
14.1905年,粱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

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

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梁启超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概念
A.进一步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展B.是传统“华夷”观念的延续
C.适应了当时“排满”的反清革命D.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涵
15.严复认为宋代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知其时之风俗之心不足以行其政”,今日变法如果不从根本上痛下功夫,必然会重蹈王安石的覆辙。

为此,严复提出的变法主张可能是
A.立宪法、改官制、定权限 B.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
C.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D.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
16.“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

”这场“激烈变革”是指
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
17.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8.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纲领中提出了“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的主张。

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 B.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C.体现了“扶助农工”政策的具体要求 D.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19.1924年1月,孙中山在解释新三民主义时说:“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

”这说明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A.主张实现社会公有制B.致力于谋求实现社会公平C.与社会主义本质相同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进行20.“我们的政治体制是最完善的,政府由国王、贵族、平民三者组成,权力互相制衡,法律保障人人平等,以确保社会秩序,人民享有自由”。

这位作者所说的体制最可能发生在
A.19世纪初期的美国B .l9世纪晚期的法国 C. 19世纪初期的英国D.19世纪晚期的中国
21.“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
22.以下毛泽东震撼中国的经典语录的先后顺序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④枪杆子里面出政权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23.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指出:“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

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

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这段论述出自
A.《论持久战》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论十大关系》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24.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现过两次思想解放,它们的相同点有
A.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B.针对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而提出C.以反对个人崇拜为重点内容D.推动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或发展25.右图是1985年9月23日美国《时代》封面。

封面的标题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
思”。

对此标题的正确分析是
A.中国开始远离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B.中国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道路
C.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同于苏联模式
26.以下资料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主题的第一手资料是
A.《新民主主义论》B.《邓小平传》C.邓小平“南方谈话”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7.1957年科学家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的文章,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由此引发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清华报刊连篇累牍地刊登批判钱伟长的文章,并最终将其打成“右派”。

“批判钱伟长”在当时违背了
A.“百花齐放”方针 B.“百家争鸣”方针C.尊重知识的思想 D.尊重人才的主张
28.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29.下列说法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我是个凡人,我只要尘世的幸福②人人都是自己的牧师③人是万物的尺度④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D.④②(骝
30.l6世纪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

”马丁·路德在谈到圣灵的恩典时说:“我们是如此的被造物,上帝意愿在永恒中,不朽地与之交谈,无论是在震怒还是恩典中。

”他的意图在于
A.抨击世俗封建特权B.鼓吹因行称义 C.宣扬必须信仰上帝 D.否定教皇的特权
31.甘地说:政府能够代表国家行使统治权,是因为它经由合法的方式,获得大多数人民的授权,而被统治的人民为了本身利益也愿意与政府合作。

下列叙述与之对应的是
A.统治者透过选举获得人民完全的授权B.民意机关的代表必须由公民选举产生
C.政府的决策必须经由公民投票来决定 D.政府组织的分工应配合被治者的需求
32.梁启超提出“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孙中山提出“革命者乃神圣之事业,天赋之人权。

而最美之名辞也”。

上述观点主要是受到下列哪位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A.霍布斯 B.洛克 C.卢梭D.孟德斯鸠
二、非选择题(共计52分)
33.( 25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走向深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

……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摘编自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杈思想矣。

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

”“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在追求民主道路上呈现的异同点。

(10分) 材料三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力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成长。


(2)概括材料三作者对待学习外国制度所持的观点,并用材料一、材料二的信息及实践结果论证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11分)
材料四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材料四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4分)34.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革命史学”中,有关洋务运动的正统观点,可以追溯到l940年代范文澜和胡绳的作品中.他们将洋务派领袖依赖外国的支特和镇压起义,与蒋夼石的政策等同起来,因此,完全否定这场运动。

范文澜将洋务运动的领导凡描绘成外国势力的“走狗”,为“巩固”其利益集团,而“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化”。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还被全面否定i首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江铎被
扣上“美化洋务派”的帽子,受到各种形式的迫害。

但是,1980阜代出现了对正统观点的挑战,他们认为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木符夸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这一观.最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美)李怀印《重构近代中国》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
原因。

(6分)
(3)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分)
3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所谓“开中”,即“召商输粮而与之盐”。

洪武三年,山西行省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者,给淮盐一引,引二百斤。

商人鬻(卖)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其后各行省边境,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

”……而盐商在响应朝廷开中赴边纳粮后,明廷却无现成的官盐供其支取,使其被迫困守盐场,长期等待支取。

明中叶,除粮食外,棉花、花生、生丝、烟草等经济作物也都成为重要的商品。

到宪宗成化时,赋税的征收,徭役的征发以及国库的开支极大部分均开始用银折纳,促使叶淇于弘治五年对开中盐法进行了改革。

他将中盐方式由传统的纳粮等实物为主改变为以纳银中盐为主,把上纳的地点由边仓改为盐产地运司,以致一时“太仓银累至百余万”,“诸淮商悉撤业归,西北商亦多徙家于淮”。

历史学家吴晗指出,变法后“盐商从此可以用银买盐,不必再在边境屯田,边军所需是月粮,边地所缺是米麦,商屯一空,边饷立绌。


——摘编自王团伟《论明代开中盐法的转变——以叶淇盐法改革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叶淇盐法改革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叶淇盐法改革的影响。

(9分)
万全中学高二年级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48分)
二.非选择题答案(52分)
33.(25分)(1)同:都从传统的儒家思想寻求可用的思想;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4分)
异: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披着儒教外衣宣场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3分);孙中山效仿欧美民主,在中国建立共和国。

(3分)
(2)观点:学习外国制度,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3分)
论证:康有为假借孔子的名义、孙中山混淆了民权和民本的本质区别,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3分)。

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实行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专制影响根深蒂固而脱离了中国实际,最终失败。

(5分) (3)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2分)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

(2分)
34.(1)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

(4分)
(2)“文化大革命”时期,经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分)
(3)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所处时代环境和政治氛围的影响等。

(2分)
35.(1)开中盐法的弊端(盐商收支等问题);明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大规模的赋役折银。

(6分)(2)增加了盐税收入,冲击了盐业专卖制度;新兴商人(徽商)势力兴起,适应和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给边粮供给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