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礼宾礼仪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三、外交礼仪和常用国际礼仪简介
1. 2.
3.
4.
常用国际礼仪简介 礼宾次序的重要做法和原则 外交礼仪介绍 服饰及其他
24
做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每个公民应遵循一条基本准则
公司、企业、社会团体或政府部门的代表在对外 场合的言谈举止,已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不 仅关系到本单位或部门的体面,而且会影响到项 目合作、买卖交易等的成败,甚至会影响到国家 的荣誉。
当你在自己国家时,你不过是成千上万公民中的普通一 员;在国外,你不再是普通人,你代表的是一个国家、 你就是“中国人”、“西班牙人”、“美国人”的代表; 在涉外场合的言论、行为举止已不仅仅是一种私人行为, 而会产生一定的对外影响,直接决定或影响他人对中国 的评价。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年度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9 2000 2001 2002 2004 2005 2006 1998 12 2003 2007 2008
16
涉外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领导优先OR女士优先?尊重老人和妇女问题。 不恰当的着装:重要场合不穿礼服;穿西服不打领 带;穿西装逛海滩、穿睡衣(内衣)上街或会见外 宾;穿袜子露脚趾等、、、 未征询同意就吸烟;用勺喝咖啡;会客或宴请时打 手机;个人茶杯的不当使用、、、 未预约就上门拜会、不守公共秩序、违反一米线的 规定、不排队(夹塞)、、、 左为上还是右为上?多部门领导人出席外事活动如 何排序?
1、国家政府: 和平外交、改革开放、国际合作的需要
2、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部门: 大外交、大外事、大 民间交往的需要;“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的需要; 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3、老百姓: 读书、探亲、旅游、继承遗传等需要 为了让国家、单位以及个人的形象在世人心里 更加美好,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要 掌握并遵守国际惯例、现代国际礼仪、国际公约、 涉外法律、、、。
三层含义:一是谦恭有礼的言谈举止;二是教
养和规矩;三是指仪式、典礼、习俗等。
6
“礼” 的 渊 源
“礼”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社会 准则和道德规范。 春秋时的政治家子产最先把“礼”当作人们 行为的规范。春秋时代刘国的管仲把礼义廉 耻称为国之“四维”。他认为: “礼、义、 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把它们 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 孔子也要求人的言行符合礼,这“礼”既指 周礼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他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观点;把“礼”当 作调整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的手段、治国治民 的根本。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与西方宫廷 礼仪不谋而合。
5
西方礼仪的渊源
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ETIQUETTE”(法庭上的通行 证)。古代法国的法庭为了保证审判的公正,开庭时 总是安排既庄严肃穆,又戒备森严,并把各种规则及 法庭纪律写在进入法庭的通行证上,让所有进入法庭 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不仅在法庭上,在社交活动中 人们也应遵守一定的规矩和准则,以此保证文明社会 得以维系和发展。 当“ETIQUETTE”一词进入英文后就演变成“COURTESY” (人们交往的礼节礼貌)和“PROTOCOL” (外交和军事 次序上的礼规礼仪)
13
礼宾失误与疏忽
行李的重要性
79年9月,丹麦王国女王访华,因未能及时取到行 李换装,欢迎宴会被迫推迟。 北欧驻华大使代表团的行李箱 80年9月,意大利总统夫妇佩尔蒂尼访华时误放了 意大利国歌。
礼宾疏忽
14
外事无小事、外事工作授权有限 --- 新闻报道中的失误案例
新闻报道失实 86年11月1莫桑比克总统专机失事后,我新华社发生一起新闻误 报事件。 新闻报道也要“国际接轨”,保持信息的透明度,要规范化、制 度化,及时、准确、规范地报道案件新闻
7
礼仪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随着近代工业的迅速兴起,商品经济的大规模发 展,交通邮电事业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日趋平 繁,人们更需要用社会“礼节”来调整和增进彼
此之间的关系。
交际礼节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乏的东西。 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 成了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 即使是豪门巨富、达官贵人,在对待随从侍者、 仆役时,有时也不能不说一声“请”,“谢谢”, “对不起”等客套话,以显示自己的教养,维护 表面上的平等。
21
涉外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不文明的不良习惯: 喧哗吵闹、说脏话、乱丢垃圾、 随地吐痰、、、。 酒文化的差异:宴请中途离席、不打招呼就闯宴会厅串 门敬酒;轮流劝酒和灌酒,喝酒过度出洋相。 在非吸烟处“吞云吐雾”,且烟灰烟蒂随意扔; 攀爬景点雕塑拍照 不遵守一米线,不排队、不经同意就夹塞; 男性团员“拍肩拉手、过分亲热”遭人怀疑是同性恋; 在饭店大厅的沙发上斜躺或睡觉; 吃自助餐时,过量取食、浪费食品;
领导人站错位的图片不能登 一些政府机关不能正确面对外界的新闻采访、信息不够透明
新闻报道刊登版面和领导人的先后次序出错
15
外事无小事 --- 案例
敬酒及饮食禁忌: --- 外宾被“敬酒”后醉倒; --- 吃海鲜需谨慎 ; --- 清真食品要核查; 安全第一: --- 注意交通安全,坐车要系上安全带; --- 学会关车门:先查看车门边,无障碍物后, 再轻轻地关车门,以防伤及他人的手脚。
25
行为举止要端庄
Hale Waihona Puke 举止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自然诚恳,蔼然可亲。 手势不要过多或用手指着人说话,不要放声大笑或高 声喊人。 站立,身子不要歪靠斜立,不半坐在桌子或椅子背上。 坐时,腿不摇,脚不跷。 坐在沙发上不要摆出懒散的姿态。在公共场所不要趴 在桌椅上或躺在沙发上。 走路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跑。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 保持肃静。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 所,都应保持安静。
8
各具特色的礼仪
自从有了国家和阶级,也就出现了相应的礼仪。 不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古印度、古埃及和 我国,都具有各民族特点的礼仪。即使各宗教虽 派别有所不同,也有各自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有些国家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 中国传统的礼仪:抱拳,作揖;献哈达(西藏地 区) 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 日本人的鞠躬礼, 东欧国家:面包+盐 西方国家:礼节性拥抱、接吻。
11
1979—2014年自治区因公出国境人数一览表
自治区出国总人数: 人次,2012年和2013年因公出访的人数分别为 和 人次,其中从事经贸、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占85%。 国家旅游局统计:1976年以前,中国每年出国人数10000人次/年 2013年中国公民出国人数为近5000万人,境外来客约2400万人次
中方出席作陪的人数可略多于外宾人数主人一般在宴会期间可简短祝酒但不作正式讲话座次按右为上来安排视需要可配第2名翻译座位图第一主人第二主人外宾1翻译1外宾2翻译2外宾3外宾4地方代表全陪领导60第一主人第一主人第二主人外宾1外宾1外宾2外宾2外宾3外宾3外宾4外宾4翻译1翻译地方代表地方代表单边坐全陪领导全陪领导地方代表地方代表61第一主人外宾1外宾3外宾4翻译第二主人第一主人第二主人宾客2宾客1宾客3地方代表地方代表宾客4当内宾身份与主人身份太悬殊外宾2地方代表双主人翻译2长形桌布置图中外双方交叉混合就坐或面对面分两边坐翻译163长形桌布置图中外双方交叉混合就坐或面对面分两边坐女主人男主人男主宾女宾西方家庭式宴会席次图女主宾男宾64u字形宴会桌图中国人认为是美味的食品西方人却不喜欢
22
文明要靠“礼”来养成
从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飞 跃,物质文明并不是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不 少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的人,言谈举止却还停留 在野蛮时代,这是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例。 人的健全的精神文明不是与生俱来的,而要靠 后天教育;读书明理,旨在做一个高尚的人。 德性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古人将之分为: 孝道、敬长、爱幼、睦邻、诚信等---这就是 “礼”。
外交礼仪与现代国际礼仪简介
1
外交礼仪和常用国际礼仪简介
一、礼仪的定义和学习国际礼仪的现实意义 二、常见的礼仪问题及我国礼宾改革 三、外交礼仪和常用国际礼仪简介
2
一、礼仪的定义和学习国际礼仪的现实意义
早在狩猎时代,人们为了表示自己没有恶意和 手中没有武器而摊开双手,让对方抚摸手掌心, 之后演变成了握手礼;为了表示对对方的畏惧或 自己的虚弱,愿以低头俯身的姿势面向对方,之 后演变成了表示尊重对方的鞠躬礼等,都说明人 类循礼,源远流长。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证明,礼仪是人们步入现 代社会文明的“通行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 族不断摆脱愚昧、野蛮和落后,走向进步、开化 与文明的标志。人类自诞生那天起,就开始了对 文明和美的追求。
3
什 么 是 礼?
“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时的 一种行为规范。人们相互往来,要讲究 礼节,注意礼貌,并遵循一定的礼仪规 范行事,使社会生活有序地、和谐地进 行。
“礼”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风貌, 也是一国文明程度的反映,一直为世界 各国所重视。
4
什 么 是 礼?
在西方,“礼”一词往往指上流社会中的行为规范或宫 廷礼仪,以及官方生活中公认的准则。 在中古和近代,不管是在皇宫、王室之内,还是酒席之 上,西方国家都有着十分严格和复杂的礼仪要求。中国 古代封建社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与西方宫廷 礼仪不谋而合。 西方各国都非常重视礼仪。他们认为礼仪是一个人通向 文明社会和主流文化的通行证。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 是人们和谐相处和愉快生活的保证。
9
中式礼仪和西方礼仪的差异
中式礼仪 具有重视血缘和亲情、强调共性、谦
虚谨慎、含蓄内向、礼尚往来等几个特点, 西方礼仪 则强调个性、崇尚自由,同时尊重妇 女、女士优先、讲究平等、自由开放。
中外人士都把信守时约、相互谅解、求同 存异、入乡随俗作为国际礼仪的基本点。
10
学习礼仪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23
文明要靠“礼”来养成
践行礼就是在按照德性的要求生活,让你有君子的 风范,自觉规范行为,知书达礼。 西方的“贵族教育”和中国的“蒙童教育”是相同 的:洒扫、应对、尊老、敬长、礼让、坐卧等行为教 育,旨在使孩子的行为受到理性的约束,而不致过于 放纵,过于自我, “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久 而久之,一代人、整个社会的移风易俗就完成了。 领导和公众人物要成为“礼仪之邦”的表率。中华 腾飞不仅仅是经济腾飞,还有国民文明程度的整体提 升,二者缺一不可!外事官员负有教化民众的责任, 必须用自身的操守和道德形象来为民众垂范。名人和 公众人物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带头提 倡文明、讲究礼仪、礼貌用语、规范行为。
20
没有诚信就没有未来
打造诚信外事,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出国代表团回国后,不落实对外的承诺和协议; 出国代表团在外“三超”: 超日程 --- 在外停留时间超出审批时间 超国家 --- 实际访问国家超出任务批件允许的国家数 超任务 --- 擅自改变出访任务和计划 假涉外法律文书 假邀请信 假公证书 假发票
17
涉外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外宣资料“中国式”的表述引起误解;信息太 少、太空洞; 签字中外文本不一样,文字打印有误。 外宾来访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日程安排不要太紧或太松跨, 没有给外宾留有“可自由支配时间”,换衣 服、上厕所等
18
涉外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升挂国旗不符合《国旗法》要求 对外诚信度与“涉外造假”问题 不守信用、不守时、迟到或失约 涉外文书、邀请信造假 参加涉外活动忘带名片 不了解他国文化、习俗就乱说一气 送礼商品化、无个性、无特色、无纪念意义、无针对性 各类安全问题:丢护照、丢现金、遭抢劫、被偷窃、交通 事故、伤亡等案件时有发生。
19
涉外案件呈上升趋势
常住自治区外国人(外侨)、外国专家、外 方经理(工程师)、外国留学生约有千人, 自治区的外国商贸机构及各种非政府组织有 近数十家,涉外案件频发。
宗教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国际商贸纠纷、外资 企业的劳资纠纷、跨国贩卖毒品事件、偷渡移民、 走私;出国人员、华侨、留学在国外被偷、受伤 和死亡案频发。
二、常见的礼仪问题及我国礼宾改革
外事无小事 --- 案例
时间观念:
--- 80年代初,自治区外办一个重要代表团赶不上 飞机离乌,机票全部重新购买; --- 2012年蒙古国驻华大使代表团,因堵车,未能赶 上飞机,所幸南航也有失误,下一航班登机; --- 客人己到车站或饭店,领导在路上、陪同还在家 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