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车地宽带互联的广义AP间切换模型

合集下载

《铁道学报》第33卷总目次

《铁道学报》第33卷总目次
第 1 2期
《 道学报 》 3 铁 第 3卷 总 目次
15 l
《 道 学 报 3 铁 第 3卷 总 目次
第 1期
铁 路 客 运 站 股 道 运 用 窗 时排 序模 型 与 算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 英 贵 , 定 猷 , 雷 汤 波 , (1) 等 客 运 专 线 动 车 组 运 用 计 划 优 化模 型 与 算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史 峰 , 文 梁 , 宇 卫 , (8) 周 郁 等 车 轮 多 边 形 磨 耗 机 理 的有 限元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 光 雄 , 学 松 ,邬 平 波 , (4 金 等 1) 基 于 损 伤 函 数 的钢 轨 滚 动 接 触 疲 劳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丁军 君 ,张 良威 , 李 芾 (9 1) 轮 轨 多 点 接 触 计 算 方 法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任 尊 松 (5 2) 基 于大容量 S VC的 S OT 变 压 器 电能 质 量 治 理 方 案 及 应 用 … … … … … … … …… … … … … 王 卫 安 , 桂 卫 华 , 张定 华 , ( 1 C T 等 3) 低 成 本 列 车 组 合 定 位 系 统 容 错 算 法 设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刘 江 , 伯 根 , 蔡 唐 涛 , ( 9 等 3) 基 于 人 工 鱼 优 化 的 MP超 声 微 弱 信 号 提 取 方 法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齐 爱玲 , 宏 伟 (7 马 4) 基 于 领 域 本 体 模 型 的概 念 语 义相 似 度 计 算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刘 紫 玉 , 黄 磊 ( 2 5) AR NE 网 络 系 统 实 时 性 能 分 析 与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聂 晓 波 , 立 德 ,申 萍 , ( 8 C T 王 等 5) 定 位 像 素 篡 改 的 安 全 脆 弱 水 印算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 帆 , 宏 霞 ( 3 王 6) 弹性 支 承 块 式 无 砟 轨 道 结 构 参 数 动力 学 优 化 设 计 … … … … … … … … … … … ,徐 鹏 ( 9 6) 客运专 线 4 2号 无 砟 轨 道无 缝 道 岔 设 计 方 法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高 亮 , 曲 村 ,陶 凯 , ( 6 等 7) 京 沪 高 速 铁 路 C G 桩 一 复 合 地 基 现场 试 验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 … 张继 文 , 俊 铖 , 永 明 , ( 3 F 筏 曾 涂 等 8) 活 性 粉 末 混 凝 土 空 心 桥 墩 恢 复 力 模 型试 验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郝 文 秀 , 铁 毅 ,赵 冠 远 ( 9 钟 8) 桥 梁 结 构 空 心 构 件 梯 度 温 度 参 数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林 迟 ,欧进 萍 (4 9) 用 碱 矿 渣胶 凝 材 料 粘 贴 碳 纤 维 布 加 固组 合 梁受 力 性 能 试 验 研 究 … … … … … … … … … … … … … … … 郑 文 忠 ,朱 晶 , 伟 宏 (0 ) 陈 11 基 于流 固耦 合 的 水 底 隧 道 仰 拱 受 力 分 析 与 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 志 强 ,师 晓权 ,何 川 (0 ) 18

npusch occ复用方式

npusch occ复用方式

npusch occ复用方式NPUSCH(Non-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是5G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非物理共享信道。

它的复用方式(即多用户复用方式)涉及到如何将多个用户的信号调制到同一频谱上,并在基站进行解调。

NPUSCH的复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频分多址 (FDMA): 频分多址是一种传统的多址复用方式,它通过分配不同的频率段给不同的用户来实现复用。

在NPUSCH中,FDMA可以用于频域调度,允许多个用户在不同的频带上传数据。

2. 时分多址 (TDMA): 时分多址通过划分不同的时间片给不同的用户来实现复用。

在NPUSCH中,TDMA可以用于时域调度,允许多个用户在不同的时间片上传数据。

3. 码分多址 (CDMA): 码分多址利用不同的扩频码将不同用户的信号扩展到不同的频带,从而实现多用户复用。

在5G中,CDMA通常与OFDM技术结合使用,形成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波形。

4. 正交频分多址 (OFDMA): 正交频分多址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它将可用频谱分割成多个正交子载波,然后分配给不同的用户。

每个用户可以在其分配的子载波上发送数据,从而实现多用户复用。

OFDMA是5G中主要使用的多址复用方式。

5. 混合多址 (Hybrid MA): 混合多址是一种结合了FDMA、TDMA和CDMA的复用方式。

通过结合不同的多址方式,可以更灵活地适应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以上就是NPUSCH的复用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系统的需求和场景,可以选择适合的复用方式来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华为网规网优工程师考试历年试题练习

华为网规网优工程师考试历年试题练习

华为网规网优工程师考试历年试题练习华为网规网优工程师考试历年试题练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在16BIT切换判决准则中,第14位表示的是层间切换门限调整位,对于服务小区:接收电平≥ 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时,置0;否则置1,且第13、12、10~5位全部置0。

2.天线前后比在主要用于公路覆盖时,由于大多数用户都是快速移动用户,为保证切换的正常进行,定向天线的前后比不宜太大,否则可能会由于两定向小区交叠深度太小而导致切换不及时造成掉话的情况。

3.在某地路测中发现第一邻频干扰,但还能够正常通话,依据协议,C/A至少满足≥-9dB 。

4.在华为I代功控算法中,“上行链路补偿因子”是表明实际接收电平与期望接收电平值之差对MS 发射功率影响的权重值。

假设设置为80 ,若当前电平与理想电平差5dB时,则由电平原因需调整的手机功率幅度为 4 dB。

5.在自动数据配置台中,系统提供两种配置小区相邻关系的方法。

一种是列表方式,另外一种是图形界面方式。

6.一般4载频小区建议配置__2___个SDCCH/8信道;组合BCCH有__4____个SDCCH子信道。

7.初始数据配置时,采用批增小区的功能可以在新开局和大规模扩容的时候,节约数据配置时间。

该功能一次为一个BM 增加一批小区。

8.动态数据配置中,增加新的小区成功后,必须执行启动话统重新登记操作,才能保证新小区的话统在已有话统任务中正确输出。

9.动态数据配置中,在线对小区的网络色码和基站色码进行修改时,每个模块一次可修改的小区数目不能超过10 个。

10.在使用塔放的情况下当上下行基本平衡时,上下行链路平衡计算公式为:基站机顶功率-移动台接收灵敏度=移动台功率+分集增益+塔放增益-基站接收灵敏度。

11.一般来说,基站天线挂高超过50米,如果天线主波束下放的第一个零深没有填充,则容易出现“塔下黑”现象。

对于“塔下黑”现象,需要采用零点填充天线加以解决。

ekf车辆运动学约束

ekf车辆运动学约束

ekf车辆运动学约束
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中,车辆运动学约束是指利用车辆的动力学模型来限制状态估计的变化。

这些约束基于车辆运动学方程,可以帮助提高对车辆状态的估计准确性。

一种常见的车辆运动学模型是二维平面运动模型,其中包含了车辆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状态量。

在使用EKF进行车辆状态估计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入车辆运动学约束:
1. 状态转移方程:在状态转移方程中,可以使用车辆运动学方程描述车辆的位置和速度的变化。

例如,可以使用匀速运动模型或者基于导航传感器的更复杂模型来预测车辆的下一个状态。

2. 测量更新方程:在测量更新方程中,可以根据车辆运动学约束调整测量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

例如,如果车辆的位置测量值与预测值相差较大,可以根据车辆的运动学模型进行修正,从而提高位置估计的准确性。

3. 约束条件:可以将车辆运动学约束作为附加条件添加到EKF中,以限制状态估计的变化范围。

例如,可以约束车辆的速度不超过某个阈值,或者约束车辆的加速度在某个范围内。

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噪声或不准确的测量导致的状态估计偏离实际情况。

总之,通过将车辆运动学约束纳入EKF中,可以更好地利用车辆动力学模型来提高状态估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然而,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车辆的运动特性
来选择合适的约束条件和运动模型。

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双网解决方案

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双网解决方案

应急处理效果
减少损失:降低事 故损失,保障人员
安全
增强安全:提高轨 道交通系统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快速响应: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快速
响应并采取措施
提高效率:提高应 急处理效率,缩短
恢复时间
6
实践与展望
实践案例
北京地铁16号线: 采用车地无线通 信双网解决方案, 实现列车运行控 制和乘客信息服
务。
上海地铁10号线: 采用车地无线通 信双网解决方案, 实现列车运行控 制和乘客信息服
功能实现
01
双网融合:实现车地无线通信网 02
实时监控:实时监控列车运行状
络的融合,提高通信效率
态,提高列车运行安全
03
数据传输:实现列车与地面之间
04
故障诊断:实现列车故障的自动
的数据传输,提高列车运行效率
诊断,提高列车维修效率
05
智能调度:实现列车智能调度,
06
乘客服务:提供乘客信息服务,
提高列车运行效率
性能和稳定性
实施效果
01
提高通信质量: 降低误码率, 提高传输速度
02
降低成本:减 少设备数量, 降低维护成本
03
提高安全性:增 强网络安全性,
防止数据泄露
04
提高效率:减少 部署时间,提高
系统稳定性
5
应急处理措施
应急预案
建立应急指挥中 心,统一协调指

定期组织应急演 练,提高应急处
置能力
制定应急预案, 明确应急处置流
03
实时监控:实时监控列车运 行状态,提高行车安全
02
冗余设计:采用冗余设计, 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
04

车载自组网(VANET)通信模型分析

车载自组网(VANET)通信模型分析

车载自组网(VANET)通信模型分析车载自组网(VANET)是一种基于车辆间通信的网络模型。

它通过车辆间的交互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和车辆间通信(V2V)相结合,实现交通管理、救援、信息收集、驾驶辅助等功能。

在VANET通信模型中,车辆是节点,路段是链路,车辆之间的通信形成了一种自组织网状结构,能够自适应地应对复杂的交通环境以及各种通信情况。

首先,VANET通信模型基于车辆间的直接通信(V2V)。

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可选的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节点和通信网络(Internet)节点。

这样,VANET可以在直接通信的基础上通过基础设施节点和通信网络来扩展其覆盖范围和可靠性。

同时,车辆和基础设施节点之间的通信也构成了一种网络结构。

在这个基础上,VANET的通信模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网络层和应用层。

在网络层,主要涉及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

VANET通信模型中,车辆间的通信一般通过广播形式进行,即一个节点向周围所有节点发送广播,周围节点再将其转发到周围的节点,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广播覆盖区域。

这种广播形式可以减小节点间的传输延迟和冲突,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同时,车辆间通信的路由也非常重要,它需要考虑到车辆的位置、行驶方向、车速等因素,保证数据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尽可能减小网络负载和延迟。

在应用层,主要涉及到实际的功能和应用。

例如,在车载自组网中,交通管理、救援、信息收集等应用都需要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

这些应用的实现需要考虑到车辆间通信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因素。

同时,应用层的开发也需要考虑到车辆每个节点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等硬件资源限制。

总之,VANET通信模型以车辆为节点,车辆之间的直接通信和基础设施节点和通信网络的引入为基础,实现车辆间的自组织网络。

它的优点包括实时性高、可靠性强、覆盖范围广、适应性好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交通管理、车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

[答案][北京理工大学]2021春《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线作业

[答案][北京理工大学]2021春《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线作业

1.无线传感网络集成开发平台MeshIDE是面向()中间件所开发的辅助中间件平台软件。

A.ImpalaB.DswareC.DFuseD.DisWare答案:D2.在设计点对点(AdHoc)模式的小型无线局域时,应选用的无线局域网设备是()A.无线网卡B.无线接入点C.无线网桥D.无线路由器答案:A3.()技术是一种面向自动化和无线控制的低速率、低功耗、低价格的无线网络方案。

A.WANB.AdhocC.ZiggbeeD.TinyOS答案:C4.一个基本服务集BSS中可以有()个接入点AP。

A.0或1B.1C.2D.任意多个答案:B5.传感器节点通信模块的工作模式有()、接收和空闲。

A.发送B.启动C.认证D.互联答案:A6.无线局域网采用直序扩频接入技术,使用户可以在()GHz的ISM频段上进行无线Internet连接。

A.2.0B.2.4C.2.5D.5.0答案:B7.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设计通过()提高生命周期。

A.降低节点能源消耗B.缩小节点的体积C.减小节点的数量D.拓补结构答案:A8.传感器节点的能耗主要集中在()模块。

A.连接B.电池C.通信D.传感答案:C9.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兴起无关的技术是()A.虚拟运营技术B.无线通信C.片上系统(SOC)D.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答案:A10.与传统网络相比,WSN路由协议设计原则之一是()A.能量优先B.安全优先C.收敛速度优先D.可靠性优先答案:A11.设计WSN中的MAC协议的主要目标,包括()A.节省能量B.可扩展性C.网络安全D.网络效率答案:ABD1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要素包括()A.传感器B.感知对象C.无线APD.观察者答案:ABD1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产业化障碍包括()A.大规模组网问题B.大规模组网问题实用化低功耗技术C.微型化加剧信号串扰D.可靠性提高资源需求答案:ABCD14.下面哪些属于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A.定位技术B.节能管理C.时间同步D.数据融合答案:ACD15.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模块分为()A.通信模块B.传感模块C.计算模块D.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答案:ABCD16.以下关于无线城域网WMAN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数据帧B.控制帧C.管理帧D.监视帧答案:ACD17.以下关于卫星网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通信距离远B.通信频带宽C.传输延迟小D.通信线路可靠答案:ABD18.下面哪些属于限制传感器网络的条件?()A.电源能量有限B.通信能力受限C.环境受限D.计算和存储能力受限答案:ABD19.下面哪些属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具有的特点?()A.能量优先B.基于局部拓扑信息C.以数据为中心D.预算相关答案:ABC20.以下关于物联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无线网络为补充B.与WSN相比,物联网更强调对被感知物的管理C.物联网的核心网络结构为自组织网络D.物联网的两大特征为泛在化和智能化答案:ABD21.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移动模式下高服务质量的提供。

一种基于双无线网卡的广义AP间切换算法

一种基于双无线网卡的广义AP间切换算法
whih i a e n Du lW ie e sI e f c s( c s b s d o a r ls nt ra e DW I ),a v l pe o l a e y usn h sa g rt nd de e o d am bieg t wa i g t i l o ihm.A e s— re fe pe i e ss w h tAl ort is o x rm nt ho t a g ihm TTBC e r a e ve lm i a e h e wor nt r u to i e d c e s se n ei n t st e n t k i e r p i n tm ,man— i
Wii F 由于 成本低 廉 、 署快捷 等优 点 不仅 已广 泛 部 应用于 S OHO 环境 , 并且 正逐步 拓展 到“ 无线 城市 ” 等 室外 和移动应 用领 域 , 2 0 如 0 8年先 后 投 入运 营 的 “ 无 线上海 ” “ 线 北 京 ” 期 工 程 。但 是 对 移 动 节 点 和 无 一 ( MN) 如何 从 原 AP( 。) 换 到 目标 AP( … ) APl 切 AP , 8 2 1 标 准 当初 并没 有做 出明确 规定 而 由各 Wi i 0. 1 F 设 备厂 家 自行 实现 。虽然 最新 8 2 1 标准 细 化 AP间 0. 1 r
A ne a n e - nd v r Al o ih Ge r lI t r AP Ha o e g r t m
wih Du lW i ee s I t r a e t a r ls n e f c s
W A N G Ton — e gsn
( sa c ne o xtGe ea inI t r e e & Ap s u in Unv riyo c n lg Re e rh Ce trfrNe n rto n e n tTe h p ,F j ie st fTe h oo y,Fu ho 5 1 8, ia a z u3 0 0 Chn )

城市轨道交通同步协调的优化模型

城市轨道交通同步协调的优化模型

城 市 轨道 交通 同步 协 调 的优 化模 型
曹志超 , 袁振 洲 李得伟
(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交通 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 育部重点 实验 室 ,北京 100044) (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 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4)
摘 要 :为 实现换 乘客 流 的无缝 衔接 和 列车 到发 的 同步协调 ,以总换 乘 等车 时 间最少 为 目标 ,将 列 车行 车 间隔 、客 流 划分 结果和 等 车 时 间作 为 主要输 入条 件 ,构建 了带有 0-1决策 变 量 的城 市轨 道 交通 同步协调优化模 型.运用 改进 的遗传算法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 了模 型的求 解 问题.最 后 ,以北 京 市城 市轨道 交通 为例 进行 仿 真 ,输 出整 点发 车和 非整 点发 车条 件 下 的 2种 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整点发车方案和非整 点发 车方案 的总换乘等车时间较基础方案分别缩短 2.26% 和 2.48% ,单 个车 站 的最大 换 乘等 车 时间分别 节 省 了7.90% 和 12.87% .该 优化模 型能够 有效 缩短 乘客 的换 乘 等车 时 间,提高城 市轨道 交通 的服 务水 平. 关 键词 :城 市轨道 交通 ;同步协 调 ;列车 时刻表 ;无缝衔 接 ;换乘 等 车 时间 中图分 类号 :U121 文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1001—0505(2016)01-0221- 05
urban rail transit(URT)wit}l 0.1 binary decision vai lables was proposed.The objective iS t he m i nimi—
zation of the total trans ̄r waiting time an d the inputs are the running interval,the results of passenger division an d the waiting time.111e model was solved by combining the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软交换IAD设备介绍

软交换IAD设备介绍

软交换IAD设备介绍1. 引言软交换IAD(Integrated Access Device)是一种用于语音通信的设备,将传统的电话线路转换为IP数据并进行处理。

软交换IAD设备在现代通信网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实现语音通信的数码化、网络化以及增加一系列的增值业务功能。

本文将介绍软交换IAD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2. 工作原理软交换IAD设备主要通过对传统电话信号进行数字化和IP化处理,将其转换为网络数据进行传输。

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信号接入软交换IAD设备可以接入多种传统电话信号,如模拟电话、ISDN等。

这些信号通过设备的接口接入,并进行相应的电信号转换。

2.2. 信号处理接入的电话信号经过软交换IAD设备的处理,首先进行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

然后,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单元进行声音的编码和解码。

最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IP数据,以便在网络中传输。

2.3. IP通信处理后的IP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进行传输。

软交换IAD设备支持主流的IP通信协议,如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以实现高质量的语音通信。

2.4. 信号还原接收到的IP数据经过软交换IAD设备的处理,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然后,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单元进行解码和解析,最终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与传统电话设备进行通信。

3. 主要特点软交换IAD设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3.1. 支持多种信号接入软交换IAD设备支持多种传统电话信号接入,如模拟电话、ISDN等。

这为不同类型的电话网络提供了兼容性支持。

3.2. 丰富的增值业务功能软交换IAD设备不仅支持基本的电话通信功能,还提供了丰富的增值业务功能。

例如,语音信箱、呼叫转移、会议通话等,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3. 灵活的部署方式软交换IAD设备支持灵活的部署方式,可以与其他通信设备集成使用。

aruba 切换算法

aruba 切换算法

aruba 切换算法摘要:1.Aruba切换算法简介2.Aruba切换算法的基本原理3.Aruba切换算法的应用场景4.Aruba切换算法与其它切换算法的比较5.总结与展望正文:【1】Aruba切换算法简介Aruba切换算法是一种用于无线网络中的切换技术,它主要用于解决移动设备在不同接入点之间进行切换的问题。

通过Aruba切换算法,移动设备可以在保持网络连接的同时,实现从一个接入点切换到另一个接入点。

这种算法在我国的无线网络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Aruba切换算法的基本原理Aruba切换算法主要基于802.11协议,该协议是我国无线局域网中广泛使用的标准。

在Aruba切换算法中,移动设备会与其当前接入点进行通信,同时监测周围可用接入点的情况。

当满足切换条件时,移动设备会与新接入点建立连接,并完成切换过程。

【3】Aruba切换算法的应用场景Aruba切换算法适用于各种无线网络环境,尤其是在覆盖范围较大、接入点众多的场景中表现出色。

例如,在大型企业、校园、公共场所等场合,Aruba切换算法可以确保移动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网络连接,提高用户体验。

【4】Aruba切换算法与其它切换算法的比较与传统的切换算法相比,Aruba切换算法具有以下优势:1.更快的切换速度:Aruba切换算法通过提前监测和规划,减少了切换过程中的时延。

2.更低的信道干扰:Aruba切换算法在切换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信道干扰,提高网络性能。

3.更高的网络利用率:Aruba切换算法能够充分利用无线资源,提高网络利用率。

【5】总结与展望总之,Aruba切换算法在无线网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Aruba切换算法在未来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网络体验。

LTE相关名词缩写集锦

LTE相关名词缩写集锦
缩写 1xRTT AC AC ACI ACIR ACK ACL ACLR ACP ACRR ACS aGW AM AMBR AMC AMD AMN A-MPR ANR AP ARQ AS ASN.1 ATT AWGN B BCCH BCD BCH BPSK BS BSIC BSR BSS BTS BW C/I CA CACLR CAZAC CCCH CCCH SDU CCE CCO CCTrCH CDD CDF CDMA
GPS GSM GSM-R GTP GUMMEI HARQ HD-FDD HFN HI HO HPLMN HRPD HSDPA IANA ICIC ICS ID IDC IDFT IE IETF IMSI IoT IP IQ ISM ITU ITU R Iuant IXIT kB L1 L2 L3 LA LB LB LCG LCR LCS LCS-AP LI LISN LMU LNA LPP LPPa LSF LTE M
Coupling/Decoupling Network European Conference of Postal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dministrations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onnection Frame Number Cell-ID (positioning method) Context Identifier Carrier Indicator Field Commercial Mobile Alert Service Connection Mobility Control Core Network Control Plane Cyclic Prefix Common Pilot Channel CPICH received energy per chip divided by the power density in the band Control Plane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ell RNTI 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Circuit Switched CS fallback 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CSI-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Continuous Wave (unmodulated carrier wave) 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 Direct Current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ation DFT Spread OFDM Differentiated Service Down Link (From BTS to UE) Downlink (Forward Link)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 (user) Data Radio Beare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evice Under Test Downlink Pilot Time Slot Extension bit Extended Access Barring E-UTRA 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 El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ronic Communications Committee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element

5G无线接入网络的异构切换技术研究

5G无线接入网络的异构切换技术研究

5G无线接入网络的异构切换技术研究随着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接入网络的异构切换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5G无线接入网络的异构切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原理、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介绍5G无线接入网络是指为实现5G通信服务而设计的无线网络接入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多种接入技术(包括Wi-Fi、蜂窝网络等)的混合接入。

为了实现高效的资源利用和良好的用户体验,5G无线接入网络需要采用异构切换技术,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快速切换和无缝漫游。

二、异构切换技术的原理1. 异构网络切换异构网络切换是指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如Wi-Fi、蜂窝网络)之间进行切换,以实现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的无缝连接。

在5G无线接入网络中,异构网络切换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稳定连接的关键技术之一。

2. 切换决策切换决策是指根据用户位置、移动速度、信道状态等信息,决定是否进行网络切换以及选择切换到哪个网络。

在5G无线接入网络中,切换决策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网络负载、用户需求、网络覆盖范围等。

3. 切换过程切换过程包括切换准备、切换执行和切换确认等多个步骤,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信令交互和参数配置。

在5G无线接入网络中,切换过程的设计和优化对于用户体验和网络资源利用率至关重要。

三、异构切换技术的挑战1. 信令交互不同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的切换需要大量的信令交互,而且这些信令的传输时延和信号干扰都会对切换性能产生影响。

如何减少信令交互、降低传输时延和抑制干扰成为异构切换技术的重要挑战之一。

2. 切换决策切换决策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可能是相互矛盾的。

为了实现网络负载均衡,有时需要强制用户进行切换;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可能并不希望切换网络。

如何权衡不同因素,进行有效的切换决策成为异构切换技术的挑战之一。

3. 切换过程优化切换过程涉及到大量的参数配置和信令处理,而这些操作又可能会对网络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设计高效的切换过程和优化切换流程成为异构切换技术的挑战之一。

无线局域网题集

无线局域网题集

无线局域网题集一、选择题1.无线局域网WLAN 传输介质是: ( )A.无线电波(正确答案)B.红外线C.载波电流D.卫星通信答案解析:A我国的火警报警电话是119。

2.无线局域网的最初协议是: ( )A . IEEE802.11(正确答案)B.IEEE802.5C. IEEE802.3D. IEEE802.1答案 A3 .现网 AP设备能支持下列哪种管理方式: ( )A. SNMPB.SSHC.WEB正确答案)D.TELNET答案 C4.室内 AP最好安装在下面哪个环境? ( )A. 强电井通风好B. 弱电井通风好(正确答案)C. 强电井通风不好D. 弱电井通不好答案 B5.802.11 协议定义了无线的 ( ) [单选题]A.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和MAC层C.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正确答案)D.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答案 C6. 802.11b 和802.11a 的工作频段、最高传输速率分别为: ( )A. 2.4GHz、11Mbps ; 2.4GHz 、54MbpsB. 5GHz、54Mbps ; 5GHz 、11MbpsC.5GHz、54Mbps ;2.4GHz 、11MbpsD.2.4GHz 、11Mbps ; 5GHz 、54Mbps(正确答案)答案 D7.由于无线通信过程中信号强度太弱、错误率较高,无线客户端自动切换到其它无线AP的信道,这个过程称为。

( )A.关联B.重关联C.漫游(正确答案)D.负载平衡答案 C8.802.11g 规格使用哪个RF频段( )A.5.2GHzB. 5.4GHzC.2.4 GHz(正确答案)D.800 MHz答案 C9. IEEE802.11 标准在OSI 模型中的提供进程间的逻辑通信.A.数据链路层(正确答案)B.网络层C.传输层D.应用层答案 A10.无线AP 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个 ( )A.稳定B.高速C.覆盖范围广D.简洁性(正确答案)答案 D11.以下哪一项不是胖 AP入网需要配置的参数?( )A.IP 地址B.DNS服务器地址(正确答案)C.默认网关地址D.子网掩码答案 B12.无线局域网中最常用的标准是:A. IEEE 802.1B. IEEE 802.3C. IEEE 802.11D. IEEE 802.1513.IEEE 802.11n标准工作在哪些频段?A. 仅2.4GHzB. 仅5GHzC. 2.4GHz和5GHzD. 1GHz以下14.以下哪个标准不属于Wi-Fi标准系列?A. IEEE 802.11aB. IEEE 802.11bC. IEEE 802.11gD. IEEE 802.15.415.IEEE 802.11a标准使用哪种调制技术?A. DSSSB. FHSSC. OFDMD. CDMA16.IEEE 802.11b标准最高支持多少Mbps的数据速率?A. 1 MbpsB. 11 MbpsC. 54 MbpsD. 600 Mbps17.以下哪个选项是Wi-Fi 6的标准名称?A. IEEE 802.11acB. IEEE 802.11adC. IEEE 802.11axD. IEEE 802.11be18.IEEE 802.11g标准与哪个标准向后兼容?A. IEEE 802.11aB. IEEE 802.11bC. IEEE 802.11b和IEEE 802.11a(部分)D. IEEE 802.11n19.以下哪个标准主要用于个人区域网络(WPAN)?A. IEEE 802.11B. IEEE 802.15.4C. IEEE 802.3D. IEEE 802.1620.IEEE 802.11标准中,用于无线局域网的安全协议是?A. WEPB. WPAC. WPA2D. TKIP21.以下哪个标准支持最高达6.75Gbps的数据速率?A. IEEE 802.11nB. IEEE 802.11acC. IEEE 802.11ax(Wi-Fi 6)D. IEEE 802.11be(Wi-Fi 7)22.IEEE 802.11标准中,哪个子标准使用5GHz频段?A. IEEE 802.11aB. IEEE 802.11bC. IEEE 802.11a和IEEE 802.11n(5GHz部分)D. IEEE 802.11g2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Wi-Fi网络的组成部分?A. 接入点(AP)B. 无线网卡C. 以太网交换机D. 分布式系统(DS)24.IEEE 802.11标准中,用于解决隐藏节点和暴露节点问题的机制是?A. RTS/CTSB. CTS/RTSC. CSMA/CAD. DSSS25.以下哪个选项不是Wi-Fi 6(IEEE 802.11ax)引入的新特性?A. OFDMAB. MU-MIMOC. DSSSD. Target Wake Time (TWT)26.IEEE 802.11标准中,用于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是?A. BSSIDB. SSIDC. BSSID和SSIDD. MAC地址27.以下哪个标准支持高达9.6Gbps的数据速率?A. IEEE 802.11acB. IEEE 802.11axC. IEEE 802.11be(Wi-Fi 7)D. IEEE 802.11ad28.IEEE 802.11标准中,哪种方式用于减少冲突并提高网络效率?A. RTS/CTSB. CSMA/CDC. CSMA/CAD. FHSS29.以下哪个选项是Wi-Fi网络的物理层技术之一?A. TCP/IPB. HTTPC. OFDMD. DNS30.IEEE 802.11ac标准主要用于哪个频段?A. 2.4GHzB. 5GHzC. 6GHzD. 2.4GHz和5GHz31.以下哪个标准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和物理层(PHY)?A. IEEE 802.1B. IEEE 802.3C. IEEE 802.11D. IEEE 802.1532.以下哪种拓扑结构在无线局域网中最常见,用于将多个设备连接到网络?A. 网状结构B. 星型结构C. 蜂窝状结构D. 总线型结构答案:B33.在无线局域网中,所有节点都直接连接到中心节点的拓扑结构是?A. 环形结构B. 星型结构C. 树状结构D. 分布式结构答案:B34.以下哪种拓扑结构在无线局域网中通过无线链路连接多个独立网络?A. WDS无线分布系统B. D-HOC拓扑C. DS分布式系统D. Mesh网络答案:A35.Mesh网络中,负责连接到有线网络的AP角色被称为?A. MPPB. MPC. MAPD. BSS答案:A36.哪种拓扑结构适用于节点按环形连接,每个节点连接两个相邻节点的场景?A. 环形拓扑B. 星型拓扑C. 总线拓扑D. 树状拓扑答案:A37.以下哪种结构是由一个或多个BSS组成的?A. BSSB. ESSC. BSSIDD. WDS答案:B38.在无线局域网中,用于标识AP管理的BSS的是?A. SSIDB. BSSIDC. APIDD. DSID答案:B39.以下哪种拓扑结构通过无线链路连接两个或多个独立的无线局域网?A. 星型拓扑B. 总线拓扑C. Mesh网络D. P2P拓扑答案:D(但注意,P2P通常是WDS的一种形式,这里为符合选项格式而给出)40.在WDS点对点拓扑结构中,对接的AP应使用什么?A. 不同的信道B. 统一的信道C. 不同的频段D. 随机的频段答案:B41.以下哪个不是无线局域网中常见的拓扑结构?A. 环形拓扑B. 蜂窝状结构C. 星型拓扑D. 总线型结构答案:B(虽然蜂窝状结构在移动通信中有应用,但不是无线局域网中的常见拓扑)42.Mesh网络中,处于中间位置的AP角色被称为?A. MPPB. MPC. MAPD. BSS答案:B43.以下哪种拓扑结构在无线局域网中通过无线链路实现网络互通?A. 环形拓扑B. 总线拓扑C. WDS无线分布系统D. 星型拓扑答案:C44.哪种拓扑结构适用于远距离无线连接,如城市间的无线连接?A. WLANB. WMANC. WPAND. WWAN答案:D45.以下哪个术语表示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服务集?A. SSIDB. BSSC. BSSIDD. WDS答案:B46.Mesh网络中,负责连接STA的AP角色被称为?A. MPPB. MPC. MAPD. BSS答案:C47.在无线局域网中,以下哪种拓扑结构没有中心节点?A. 星型拓扑B. 总线拓扑C. D-HOC拓扑D. 树状拓扑答案:C(D-HOC拓扑通常没有固定的中心节点)48.以下哪种拓扑结构通过无线链路连接多个网络,并形成一个网状结构?A. 星型拓扑B. Mesh网络C. 总线拓扑D. WDS点到多点拓扑答案:B49.在无线局域网中,用于区分不同网络的SSID是?A. 网络名称B. MAC地址C. IP地址D. 端口号答案:A50.以下哪种拓扑结构在无线局域网中通常用于大型建筑内的无线覆盖?A. 环形拓扑B. 星型拓扑C. Mesh网络D. 总线拓扑答案:C(Mesh网络特别适用于大型建筑或区域的无线覆盖)51.以下哪个术语不是用于描述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的?A. BSSB. WDSC. APD. ESS答案:C(AP是接入点的简称,不是拓扑结构)52.在2.4GHz频段,IEEE 802.11标准中互不干扰的信道有哪些?A. 1, 6, 11B. 2, 4, 6C. 3, 7, 10D. 5, 8, 13答案:A53.动态信道选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数据传输速率B. 减少信道间干扰C. 扩大网络覆盖范围D. 增加网络节点数量答案:B54.使用定向天线相比于全向天线,在减少干扰方面的优势是什么?A. 增加信号覆盖范围B. 提高信号方向性C. 降低设备成本D. 简化网络配置答案:B55.在无线网络中,提高信噪比(SNR)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增加信道带宽B. 延长电池寿命C. 减少噪声和干扰D. 提高设备兼容性答案:C56.MIMO技术通过什么方式提高数据速率和信号质量?A. 使用单个发送和接收天线B. 利用多个发送和接收天线C. 增加信道带宽D. 改进调制方式答案:B57.波束成形技术主要用于什么?A. 增加信号覆盖范围B. 控制信号方向C. 加密无线信号D. 提高设备功率答案:B58.信道绑定可能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什么?A. 降低信号质量B. 减少带宽C. 增加干扰风险D. 提高成本答案:C59.在无线网络规划中,如何避免相邻AP之间的干扰?A. 使用相同的信道B. 尽可能增加AP之间的距离C. 分配相邻的信道D. 降低发射功率答案:B60.以下哪项不是减少无线网络干扰的策略?A. 信道规划与管理B. 使用低功率设备C. 增加信道数量D. 禁用不必要的无线设备答案:C61.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频谱感知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预测网络流量B. 实时监测频谱使用情况C. 加密无线信号D. 自动调整信道带宽答案:B62.信道接入控制(MAC)层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B. 管理信道接入,减少碰撞和干扰C. 扩大网络覆盖范围D. 提高设备兼容性答案:B63.在无线网络中,提高接收机灵敏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延长电池寿命B. 减少外部噪声和干扰的影响C. 增加信号覆盖范围D. 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答案:B64.以下哪项技术不是用于减少无线网络干扰的?A. 信道绑定B. 信道重用规划C.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D. 干扰避免算法答案:A65.在大型无线网络中,合理规划信道重用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增加信道数量B. 减少信号重叠和干扰C. 扩大网络覆盖范围D. 提高设备功率答案:B66.无线AP的供电方式有哪些?(多选)A. PoE供电B. DC电源适配器C. USB供电D. 太阳能供电答案:A, B67.在无线网络中,如何判断哪个信道受到的干扰最小?A. 通过环境检测工具B. 观察信号强度C. 询问网络管理员D. 随意选择一个信道答案:A68.Wi-Fi 6中的BSS Coloring技术主要用于什么?A. 加密无线信号B. 提升信道复用率C. 预测网络流量D. 降低设备功耗答案:B69.以下哪项不是IEEE 802.11n的技术特点?A. 向下兼容IEEE 802.11bB. 工作于2.4G频段时,最大传输速率是600Mbit/sC. 采用双频工作模式D. 另一个名称是“Wi-Fi 5”答案:D70.在无线网络中,如何减少AP之间的信号重叠?A. 增加AP的发射功率B. 分配相邻的信道C. 合理规划AP的位置D. 禁用不必要的无线设备答案:C71.以下哪项是信道接入控制(MAC)层协议不直接管理的?A. 信道分配B. 数据加密C. 信道接入顺序D. 冲突检测和避免答案:B二、简答题1.什么是WPA3?它相比WPA2有哪些改进?答案:WPA3(Wi-Fi Protected Access 3)是Wi-Fi联盟发布的最新一代Wi-Fi安全协议。

人工智能基础知识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人工智能基础知识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人工智能基础知识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若一个属性可以从其他属性中推演出来,那这个属性就是()A、结构属性B、冗余属性C、模式属性D、集成属性答案:B2.模型训练的目的是确定预测变量与()之间的推理方式。

A、目标值B、结果C、自变量D、因变量答案:A3.2016年5月,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18年国内要形成()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A、千万元级B、亿元级C、百亿元级D、千亿元级答案:D4.数据审计是对数据内容和元数据进行审计,发现其中存在的()A、缺失值B、噪声值C、不一致、不完整值D、以上都是答案:D5.下列哪项不是机器学习中基于实例学习的常用方法()A、K近邻方法B、局部加权回归法C、基于案例的推理D、Find-s算法答案:D6.云计算提供的支撑技术,有效解决虚拟化技术、()、海量存储和海量管理等问题A、并行计算B、实际操作C、数据分析D、数据研发答案:A7.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某些思维活动,如医疗诊断、定理证明,这些应用属于()A、数值计算B、自动控制C、人工智能D、模拟仿真答案:C8.知识图谱中的边称为?A、连接边B、关系C、属性D、特征答案:B9.人工神经网络在20世纪()年代兴起,一直以来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A、50B、60C、70D、80答案:D10.下面哪一句话是正确的A、人工智能就是机器学习B、机器学习就是深度学习C、人工智能就是深度学习D、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的方法答案:D11.()是指数据减去一个总括统计量或模型拟合值时的残余部分A、极值B、标准值C、平均值D、残值答案:D12.()是人工智能地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地主要方法,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地各个领域。

A、深度学习B、机器学习C、人机交互D、智能芯片答案:B13.贝叶斯学习是一种以贝叶斯法则为基础的,并通过()手段进行学习的方法。

中国移动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

中国移动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

中国移动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中国移动通信公司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一)PEST分析1.政治环境从20世纪末到现在,政府对通信行业一直实行适度、有序的竞争政策,在法制建设、互联互通、资费政策的执行、电信的普遍服务机制、网间结算政策的制定和尽快出台等方面,为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与竞争,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同时也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更加权威的依据。

政府一方面积极支持通信产业的发展,充分鼓励竞争,另一方面加大了宏观监控力度,主要通过政策、法规、规划、标准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限制不正当竞争;确定互联互通规则,保证平等接入和信息流动的畅通安全;实行资源的集中统一调配和监督使用,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建立电信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和用户权益保障制度,监督管理企业的市场行为等方面,逐渐加大了力度。

特别是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政府以国办发75号文件和信部政453号文件,加大对运营商监管的执行力度和监管范围,涉及代理商、资费、合作伙伴、服务、业务流程、技术和设备标准、互联互通、码号资源等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方面,使运营商的经营行为相对比较规范。

与此同时,政府为鼓励和扶持运营商后进入者的发展,在移动通信行业一直实行不对称管制,对中国移动的主要竞争对手一一中国联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促进了移动通信行业的健康成长。

2.经济环境在中国移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环境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无形的市场经济规律作用逐渐加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买方市场和开放经济己经形成,在客观上要求中国移动等运营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包括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

二是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我国GDP年平均增长9%,电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三是社会用于通信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显著增加。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带给企业和人们的好处正在得到更加广泛的确认,因此,各家企业用于电信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显著增加。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建模与通信质量研究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建模与通信质量研究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建模与通信质量研究随着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在智能交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实现车辆之间的广域网络连接和与路网的智能交互,信道建模与通信质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建模方法和通信质量的相关研究成果。

首先,信道建模是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研究的基础。

在车辆行驶时,无线信号会受到多径传播、阴影衰落、多径干扰等影响,这些因素对信号的传输造成了一定的衰减和扩散。

因此,建立准确的信道模型是实现可靠通信的前提。

目前,常用的信道模型包括大尺度模型和小尺度模型。

大尺度模型通常用来描述宏观环境对信号的衰落影响,如路径损耗模型、阴影衰落模型等。

小尺度模型则用于描述具体的传播效应,如多径传播模型、移动性模型等。

在大尺度模型中,路径损耗模型是衡量信号质量的重要参数。

常用的路径损耗模型包括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两线地面路径损耗模型等。

其中,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适用于无障碍物的室外环境,而两线地面路径损耗模型则考虑了地面反射对信号的影响。

另外,阴影衰落模型用于描述信号在大尺度上的快速衰落现象。

常见的阴影衰落模型有对数正态分布模型、瑞利衰落模型等。

小尺度模型则更加复杂,需要考虑多径传播和移动性等因素。

多径传播模型是用来描述信号在多个不同路径经过后到达接收端的情况。

常见的多径传播模型有经验模型、确定性模型和统计模型等。

其中,经验模型是通过实测数据得到的,适用于特定环境下的传播场景。

确定性模型则是基于精确的几何分析,可以获取具体的路径损耗、多径传播和相位补偿信息。

统计模型则对移动环境中信号的统计特性进行了建模,通过概率分布来描述不同路径对信号的贡献。

除了信道建模,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质量研究也是关键环节。

通信质量通常由信号强度、信噪比、误码率等指标来衡量。

而这些指标又与信道模型密切相关。

通过对信道模型的研究,可以预测和优化通信质量,进而提高车辆之间的通信性能。

带宽几何信道模型

带宽几何信道模型

带宽几何信道模型引言:在通信领域中,带宽几何信道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信号传输过程中信道特性的数学模型。

它通过考虑信号的传输路径以及信道中的传输媒介对信号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信号的传输效果。

本文将介绍带宽几何信道模型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一、带宽几何信道模型的基本概念带宽几何信道模型是一种将通信信道抽象为几何结构的模型。

在该模型中,信道被看作是一个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空间,信号在该空间中的传输过程可以用几何图形来描述。

这种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信号的传输路径与信道的特性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模拟实际通信中的信号传输过程。

二、带宽几何信道模型的特点1. 几何描述:带宽几何信道模型通过几何图形来描述信道的传输特性,使人们更直观地理解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过程。

2. 多样性:带宽几何信道模型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信道,包括有线和无线信道。

它可以模拟不同信道中的噪声、干扰以及衰落等特性。

3. 灵活性:带宽几何信道模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场景下的信号传输需求。

4. 通用性:带宽几何信道模型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包括移动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卫星通信等领域。

三、带宽几何信道模型的应用领域1. 无线通信系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带宽几何信道模型可以用于研究信号在空间中的传输特性,从而优化信号的传输效果。

2. 移动通信:带宽几何信道模型可以用于模拟移动通信中的多径效应,以及信号在移动环境中的衰落和干扰情况,从而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3.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带宽几何信道模型可以用于研究信号在网络中的传输特性,优化数据传输的能量消耗和网络覆盖范围。

4. 卫星通信:带宽几何信道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卫星通信中的信号传输特性,优化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结论:带宽几何信道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信号传输过程中信道特性的数学模型。

它通过将信道抽象为几何结构,并考虑信号的传输路径,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信号的传输效果。

mimo信道模型分类

mimo信道模型分类

mimo信道模型分类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
中的重要技术之一,能够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MIMO信道模型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独立同分布(IID)MIMO信道模型:发送端通过多个天线向接收端发送信号,信道中的各个分量是相互独立同分布的。

这种模型适
用于环境比较开阔、干扰较小的无线通信场景。

2. 空时相关(STC)MIMO信道模型:发送端通过多个天线向接收端发送信号时,信道中各个分量具有空间相关性。

这种模型适用于无
线通信环境比较复杂、干扰较强的场景,能够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可
靠性。

3. 多径信道MIMO信道模型:在传输信号时,信号同时沿着多条
路径传播,导致接收端接收到多个版本的信号,这种模型适用于无线
通信系统中存在多条传输路径的场景。

4. 复杂MIMO信道模型:在实际通信环境中,信道往往是复杂多
变的,可能同时存在多种信道特性。

这种模型适用于通信系统中包含
多个干扰源、存在大量散射体或信道存在高度动态性等复杂场景。

以上是常见的MIMO信道模型分类,不同的模型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MIMO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将
会越来越广泛。

铁通l3考试题库

铁通l3考试题库

单选题1 . 在对手机 GPRS 功控与 GSM 功控的中,描述错误的是()。

A、 GPRS 的上下行功控均为必选项B、 GPRS 功率控制为接受电平的线性递减函数,这样可以更迅速的调整功率值C、 GSM 功率控制的模式受通话质量和接受电平的共同影响D、 GPRS 功率控制只受接收电平的影响,与通话质量无关多选(共 50 分)答案: A2. LTEFDD 中, A5 事件是指()。

A、服务小区差于门限 1 ,且邻区好于门限 2B、服务区小区好于门限C、邻区好于服务小区一个偏置D、服务小区差于门限答案: A3. ()账户与使用计算机的人无关,而是为 Wi ndows 的一部分服务提供访问系统的权限,该账户的权限与 users 一致,一旦这些服务被入侵控制,也没有访问系统重要位置的权限A、 admi ni stratorB、 LOCALSERVI CEC、 NETWORKSERVI CED、 SYSTEM答案: B4. VoLTE 的解决方案中,视频流的 QCI 是哪一项?A、 QCI =9B、 QCI =2C、 QCI =1D、 QCI =5答案: B5. TD-LTE 站点对传输的要求室内站点 O1 基站 S1 接口传输带宽按照多少 Mbps 进行规划A、 1 00B、 80C、 50D、 60答案: B6. 下列属于高负荷小区的是A、当有效 RRC 连接最大数大于 600 时B、当有效 RRC 连接最大数大于 300 时C、当有效 RRC 连接最大数大于 200 时D、当有效 RRC 连接最大数大于 1200 时答案: B7. 正常情况下, MSC 收到 ConnectRequi red 消息后会回() 消息。

A、 ConnectConfi rmB、 ConnectmandC、 Connectpl eteD、 ConnectActi vati on答案: C8. 以下哪个不是 SGW 功能A、支持 Enodebhandover 功能B、分配 I P 地址給 UEC、支持路由转发功能D、当 UE 处于 ECM-I DLE 状态时,支持从网路侧发起的 pagi ng 功能答案: B9. 哪些不属于可能导致信号质量问题原因()A、终端发射功率B、天线方位角不合理C、天线挂高不合理D、小区布局不合理答案: A1 0. DHCP 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简称,其作用是可以使网络管理员通过一台服务器来管理一个网络系统,自动地为一个网络中的主机分配()地址.A、 TCPB、网络C、 MACD、 I P答案: D1 1 . 以下哪些路由表项要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A、动态路由B、直接路由C、以上说法都不正确D、静态路由答案: D1 2. I P 地址分配是下列哪个网元实体具备的功能?A、 eNodeBB、 MMEC、 PDNGWD、 Servi ngGW答案: C1 3. LTE 测量 NR,测量的基本单位是()A、小区B、 BeamC、载波D、 PLMN答案: B1 4. 在 SAE 架构中,与 eNB 连接的用户面实体叫A、 MMEB、 HSSC、 SGWD、 PGW1 5. 下面关于进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r5
h h b
t4 ts
(4)
当t。时刻调换wlan0和wlanl角色之后,车载通
t6 b l毫
时间 图1车一地宽带互联的广义切换模型
信网关可以采用主动位置告知的方法通知接入网络进 行数据包转发路径更新,路径更新耗时r。一般仅需几 毫秒。
2.2网络通信质量
D,重叠覆盖宽度为0。由于采用多个无线模块,广义 切换的6个阶段可以部分地并行工作。令负责前台数 据通信的无线模块为wlan0,负责后台AP扫描的为 wlanl,并将wlan0与wlanl虚拟为一个网络模块 bond0,则车一地宽带互联广义切换模型的一般性切换
~2 km以内,而在弯道和障碍物较多的区域其覆盖半
式中,r1、r2、r。、r。、r5和r6分别为切换启动耗时、扫描 耗时、认证耗时、关联耗时、路径更新耗时和无线链路
优化耗时。 定义2狭义的AP间切换:狭义的AP问切换是
径往往仅数百米。同时,我国现有高速铁路旅客列车 运行速度已经达到200 km/h以上,不妨以180 km/h
的移动速度和500 m覆盖半径计算,旅客列车在该
指MN从断开与AP01d的连接到成功接入AP。。。的过 程,包括扫描、认证和关联3个阶段,简称狭义切换,并 称完成狭义切换所需的总时间为切换延迟r。若这3 个阶段是串行工作的,则有
r=r2+%+r4 (2)
AP下的驻留时问仅为20 s。因此,车一地宽带互联不 仅要求尽量地减少甚至消除网络中断时间,而且要求 根据通信质量的动态变化,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切换判 决,并在切换完成后迅速恢复到正常通信。另外,旅客 列车宽带Internet应用一般由专门的车载通信网关为 所有车载终端用户提供车一地互联,若每次AP间切换 都导致网络通信质量的明显下降,则将严重影响旅客 列车Internet应用的性能。所以,旅客列车车一地宽带 互联比传统的AP间切换问题更为特殊、更为复杂,是 一个广义切换问题。
正常。
显然,狭义切换是广义切换的一个子过程。 如何实现快速的AP间切换吸引了国内外广泛的 关注。研究结果表明,AP间切换延迟至少在数百毫 秒以上,并且90%以上的延迟来源于扫描阶段,而认
证和关联所消耗的时间还不到10%[8_引,为此提出了 邻居AP图[1 0‘11]、阶段性扫描m1和同步扫描m141等方
ZOU Fu—minl,JIANG Xin—hual,
(1.Research Center for Next-Generation 2.School
Tong-senl,LIN Zhang—xi2
Intemet Tech&Apps,Fujian
University 0f Technology,Fuzhou 350108,China;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Texas Tech.University,Lubbock,TX 79409,USA)
Abstract:This paper is
to
study how
to
realize the autonomous and rapid inter—AP handoff for broadband train—
2车一地宽带互联的广义切换模型
由于旅客列车是沿着轨道按照固定的运行轨迹移
动,并且铁路沿线的AP部署也是已知的,即车载通信 网关通常可以预知其即将接入的下一个AP。同时, 由于车载通信网关往往是一个独立的WiFi设备,比 一般移动节点可以更方便地集成多个无线模块。为 此,根据旅客列车车一地宽带互联的特点及其应用需 求,建立基于多无线模块的车一地宽带互联广义切换模
过程为:
对于上层应用程序,MN在AP间切换过程中的 网络通信质量为虚拟网络模块bond0的通信质量,如 图1的粗线所示,从而保证了车载通信网关在任何时 候的网络通信质量,即
万方数33卷
述了移动节点从断开与原AP连接到接入新AP的切
是这些方法需要同时修改AP和MN,且要求AP间 保持实时的信息更新与同步,往往只适合于小型网络。 随着无线模块价格的大幅下降,文献[18]提出一个 WiFi设备可以集成多个无线模块,从而更好地实现移 动管理(还有加强电源管理和提高吞吐量等作用),其 后文献[19—20]进行了具体的原型实现。研究结果表 明,多无线模块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消除切换延迟,但切 换前后的通信质量往往下降严重,还只能应用于轻量
第33卷第2期



1年2月
铁 道 学 报 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
V01.33 February
N0.2 2011
文章编号:1001—8360(2011)02—0045—07
一种支持车一地宽带互联的广义AP问切换模型
邹复民

蒋新华1,
王桐森1,
TX
林漳希2
型如图1所示。
法以减少扫描耗时,从而实现快速的AP间切换。但 是这些方法只是改变AP扫描的方式,并不能真正消 除扫描耗时,为此又提出了虚拟AP、接入锚点等由接 人网络控制切换过程的快速AP间切换方法n争17]。但
设AP。。。和AP。。的覆盖半径均为R,部署间距为
万方数据
第2期
一种支持车一地宽带互联的广义AP间切换模型
to execute
ground internetworking,namely,not only
the handoff process rapidly but also
are
to to
make the handoff describe the com—
decision quickly.Hence,the special and general inter—AP handoff concepts plete process that the mobile node switchovers from
的概念,以描述车载通信网关自主地从一个AP切换到下一个AP的完整过程,并根据旅客列车宽带Internet应
用的需求与特点建立车一地宽带互联的广义切换模型。为实现该模型的AP间切换性能,进一步设计基于RSM
的切换判决模型和基于多无线模块的快速AP间切换算法TTBC。研究表明,基于车一地宽带互联的广义切换模 型及其切换判决模型,结合快速AP间切换算法TTBC,不仅可将网络中断时间减少至毫秒级,并且可保证切换 前后的通信质量,从而实现车载通信网关随旅客列车在不同AP间快速移动时自主快速的AP间切换。
one
presented
AP
to
another。and the general inter-AP handoff model
for broadband train—ground internetworking is built up.On the basis of this model,the RSM based handoff deci— sion model and the multi—radio based fast handoff algorithm T-TBC is shortened
缈一r1+r2+r3+r4+r5+r6
(1)
这些研究都还停留在狭义的AP间切换。对于广 义AP间切换,研究发现基于WiFi的车一地通信还不 能实现自主的、快速的AP间切换[21|。类似的,文献 [22—23]在一段8 km长的高速公路上共采用19个AP 进行了无线宽带覆盖,研究发现在正常车速下网络断 开24次,中断时间从1 s到84 s不等,中断区域超过 总路程的35%;文献[24一z5]在一段6 km长的铁路线 上共采用8个AP进行无线宽带覆盖,研究同样发现, AP间切换将导致网络性能的严重下降。 由于WiFi的覆盖范围较小,即使采用方向性天 线沿铁路线进行定向覆盖,AP的覆盖半径一般也在l
47
过程,由于MN在接入AP。。的过程中,wlan0一直在 前台保持着与AP。.。的正常数据通信,所以AP间切换
导致的网络中断时间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少甚至消除,
并且切换前后的通信质量也得到有效保证。下面分析 该模型的主要性能。
2.1
网络中断时间
由于在MN执行扫描、认证和关联的过程中,无 线模块wlan0一直与AP。。。保持着正常的数据通信,同 时wlan0与wlanl可以工作在彼此正交的信道上,从 而避免相互间的无线干扰。所以,wlanl在后台接入 AP。。的进程不会影响wlan0在前台与AP。。。正常数据 通信的进程,从而将网络中断时间减少到
216亿人・km,铁路旅客运输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
旅客列车宽带Internet应用不仅是提升铁路服务质量
收稿日期:2008—12—22;修回日期:2009—04—06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HZl001;200710002) 作者简介:邻复民(1976),男,湖南隆回人。博士。
E-mail:fmzou@fjut.edu.ca
级的网络应用。
换过程,不足以描述车载移动节点自主地、快速地、无 缝地从一个AP切换到下一个AP的完整过程口]。为 此,本文提出狭义与广义AP间切换的概念,并根据旅 客列车宽带Internet应用的特点建立一种支持车一地 宽带互联的广义AP间切换模型。 1狭义与广义AP间切换 定义1广义的AP间切换:广义的AP间切换是 指从移动节点(MN)与原AP(AP。ld)的通信质量下降 到Q≤Qt到与新AP(AP。。。)以Q≥Q。恢复通信的过 程,包括切换启动、扫描、认证、关联、路径更新和无线 链路优化6个阶段,简称广义切换,并称完成广义切换 所需的总时间为切换时长9。其中,通信质量Q为接 收信噪比,QT是广义AP间切换的切换启动阚值,而 Q。是切换过程中需要保证的最低通信质量。若这6 个阶段是串行工作的,则有
截止2008年6月,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53亿 人,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同时,2007年我国铁 路旅客运输发送量达到13.6亿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