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光现象》全章复习与巩固 巩固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
一、选择
1. 下列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激光准直打隧道 B.夏日浓密树荫下可见圆形的光斑
C.阳光穿越整个大气层 D.日食、月食
2. 生活中常说、常见的“海市蜃楼”、“水中的明月”和“运动员持枪瞄准”,顺次对应的物理现象是( ) A.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C.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 D.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反射现象
3. 会聚光束经过一平面镜反射后()
A.变成平行光束 B.变成发散光束 C.仍是会聚光束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4. (2012 南昌)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5. 如图所示,从玻璃杯底部的A处发出一束光,在杯壁B处形成一光斑,当逐渐往杯中加水时,则光斑()
A.可能移向B的上方 B.可能移向B的下方直到杯底
C.在B处不动 D.可能先移向B的下方,再慢慢向上移停B处
6. 白天室内的人觉得光线明亮,而室外的人观看建筑物时总觉得窗口是黑洞洞的,这是因为()A.窗玻璃的透明度不高 B.窗玻璃把入射光反射出去
C.进入房间的光线经多次反射很少从窗口射出 D.房间内和房间外的人对光的感受能力有差异
7.(2012 凉山州)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30° B.折射角等于50° C.NN′是界面 D.MM′的右边是玻璃
8.(多选)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结果是( )
A.黄色物体,呈现绿色 B.白色物体,呈现蓝色
C.红色物体,呈现黑色 D.任何物体,都呈现蓝色
二、填空
9.蜡烛焰、太阳、月亮、钻石、乌黑发亮的头发、篝火中,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

10.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法线在,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居在,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11.(2011 成都)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光的。

如图所示,我们看到的鱼,实际是鱼的虚像,这是因为。

12.某人看到冰雕内部的彩灯在图中的S点,彩灯实际位置可能在点的位置。

13.在几年前美英联军对伊拉克作战中,美英军人在夜间都佩戴红外线夜视镜,在漆黑的夜晚也能发现敌方.红外线夜视镜是根据夜间人体的温度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人体辐射的比它们的强的原理制成的。

14.(2012 河南)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

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选填“能”
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三、作图题
15.(2012 十堰)如图所示,某同学在A点观察到水中的点光源S所成的像处于B点位置,请画出由S 点发出的光经过A点的光路图。

16.如图所示,S点为平面镜前跳棋子的位置,S′点为跳棋子的像的位置,P为人眼的位置,请在图中完成人眼在P点看到两个跳棋子的光路图。

17.(2012 东营)2012年5月21日清晨,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出现了“日环食”奇景。

下图是发生日环食时太阳与月球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人在其中能观察到日环食的阴影区,并在该影区内写入字母“HS”。

18.(2012 黄冈)如图所示,暗室内有一盛水的水槽,水槽上方一激光束入射到平面镜(图中未画出)上的O点,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到水槽中的B点。

请画出平面镜并作出光从O点传播到B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19. 人站在阳光下,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人站在河边,在水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这两个“影”相同吗?请分析并解释。

20.(2012 北京)为了探究平面镜成镜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v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u的关系,现将泡沫塑料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白纸平放并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在白纸中间测一条直线MN,把一块带支架的平面镜(不透明)沿直线MN位置,使平面镜底边与直线MN重合,且使平面镜垂直于纸面,如图所示,请你在图所示装置的基础上,利用一把刻度尺和一盒大头针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v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u,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1)在镜子前面任意点O点垂直插一大头针,然后在任意点A′也垂直插上一大头针,调整视角使得人只用一只眼睛看A′,但看不到镜中大头针O的像,保持人眼的位置不变,在A′点和人眼之间在插一大头针A,使得人眼只能看到大头针A,看不到A′及O′;
(2)用同样的方法,标志出B及B′点,移开镜子,用直尺连接AA′及BB′,并延长使相交于O′点即为像的位置用直尺测量O到平面镜距离为u1,测量O′到平面镜距离为v1,并将数据计入表格;(3)仿照步骤1,依次再做5次实验,分别得到5组O到平面镜距离、5组O′到平面镜距离,并将数据计入表格。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C
【解析】原光束是会聚光束,我们取光束两边各一条光线,作出它们各自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反射光线还是会聚的。

4.【答案】A
【解析】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反射(或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

故A选项正确;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C选项错误;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故D选项说法错误。

5.【答案】D
【解析】当容器内加水时,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线将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即向下偏折,也就是在容器壁上的光斑B向下移动到B′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当水加满后,光在水这一种介质中传播,不再发生折射,所以光斑再慢慢向上移停B处。

6.【答案】C
【解析】当光照在墙壁上时,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多,看起来很亮。

而室外的人观看建筑物时,进入房间的光线经多次反射很少从窗口射出,从屋里反射出来的光太少了,在外面的人接收到屋里反射出来的光就太少了,所以总觉得窗口是黑洞洞的。

7.【答案】D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由∠BOM=30°,可知,∠BON=90°-30°=60°,而图中已知∠AON=60°。

所以NN′为法线,则MM′为界面。

当光线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时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CON′=90°-50°=40°;所以由图可知,AO是入射光线,BO是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AON为入射角。

∠CON′为折射角,则MM′的右边是玻璃。

8.【答案】BC
【解析】蓝色玻璃只能透过蓝光。

白色物体可以反射蓝光,所以透过蓝色玻璃看白色物体,白色物体是蓝色的;如果透过蓝色玻璃看红色物体,红色物体只反射红光,红光透不过蓝色玻璃,所以没有光线进入人眼,人看到的红色物体是黑色的。

二、填空
9.【答案】月亮;钻石;乌黑发亮的头发
10.【答案】同一平面内;法线两侧;等于
11.【答案】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
【解析】针孔照相机实质是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制成的;我们看到的鱼,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12.【答案与解析】如图,点C处发出的光经界面折射后,折射角变大,射到人的眼睛里。

13.【答案】高;热量
【解析】由于人体温度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所以人体发出的红外线也比它们强。

14.【答案】色散;不能
【解析】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白屏可以反射任何色光,所以我们能看到七彩光带,如果换成红屏,红屏只反射红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所以看不到七彩光带。

三、作图题
15.【答案与解析】连接AB交水面于点O,过O点垂直水面作出法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连接OA 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6.【答案与解析】连接PS′,与平面镜交于一点A,连接SA,AP即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这是人眼在P点看到S′的光路图;连接SP即为人眼在P点看到S的光路图,答案见下图:
17.【答案与解析】(1)日食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太阳发出的光照不到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太阳是黑色的,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2)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

答案如下图所示:
18.【答案与解析】
(1)在B点的正上方找一点B′,连接OB′与界面的交点,即为反射光线射到水面的入射点;
(2)作∠COD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然后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连接DB即为光从O点传播到B点的光路图。

如下图所示:
四、简答与实验探究
19.【答案与解析】阳光下的“人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人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现象,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20.【答案与解析】
(1)在镜子前面任意点O点垂直插一大头针,然后在任意点A′也垂直插上一大头针。

(2)调整视角使得人只用一只眼睛看A′,但看不到镜中大头针O的像,保持人眼的位置不变,在A′
点和人眼之间再插一大头针A,使得人眼只能看到大头针A, 看不到A′及O′。

(3)在镜前物体的左侧,仿照步骤2,标志出B及B′点。

(4)移开镜子,用直尺连接A A′及BB’,并延长使相交于O′点即为像的位置。

(5)用直尺测量O到平面镜距离为u1,测量O′到平面镜距离为v1,并将数据计入表格。

(6)改变O的位置,仿照步骤1—4依次再做5次实验,并将数据计入表格。

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