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天使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小天使音乐教案
篇一:第六单元第13节拉丁美洲音乐教案第六单元第13节拉丁美洲音乐教案(2012-04-25 16:35)
分类:一课多案
欧建有(韶关市曲仁中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秘鲁民间器乐合奏曲《告别》
2、墨西哥民间歌曲《美丽的天使》
3、检查学生收集的资料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听、动、议、学让学生感受到拉丁美洲音乐独特的风格和其多元的音乐文
化。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

3、情感目标:能够让学生通过听、动、议、学等不同形式,加深对拉美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不同国度的音乐。

教材分析:
1、《告别》是一首安底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器乐合奏曲。

旋律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在集会之后,临行前告别时的
情景。

乐曲为G大调,4/4子,采用五声调式音阶,乐句悠长且多下行。

2、《美丽的小天使》是一首有着浓郁的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的歌曲,是一首极具墨西哥民族个性,被称为“松”的歌舞曲,歌曲表达了男女青年间的爱情,旋律缠绵、优美、动人。

歌曲为A大调,3/4拍子,采用七声音阶。

教学重点:
1、感受了解拉丁美洲歌舞音乐文化和民族风情。

2、对拉丁美洲流行的几种舞蹈节奏:探戈、桑巴、伦巴节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积极投入创作活动,并学会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提问法合作法体验法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平台教学课件、电子琴
音乐素材:《生命之杯》《告别》《美丽的天使》等。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探戈、桑巴、伦巴这三种国际标准体育舞蹈的起源、音乐节奏特点、舞蹈风格的资料。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播放拉美歌手瑞奇。

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
学生走进教室。

一设问与回答方式导入
1、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
2、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听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啊?具有哪种音乐的风格特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具有拉美音乐风格特征)
二引出课题:拉丁美洲音乐
1、由教师简略介绍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环境等。

教师归纳:拉丁美洲是指以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包括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等国家。

师言:在广阔的拉丁美洲,风土,人种极其多样,因此,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式,除了在人种方面,原住外,从地球上各个地方迁移过来的人种都在这里互相混,所以可以说多元混合型文化是这一地区文化的最大特点,音乐文化非常丰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印第安人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和黑人音乐。

设问:拉丁美洲这种混合性音乐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讨论回答)
师归纳:混合性音乐是指印第安人、欧洲和非洲三种音乐文化的相混合,主要的原因是欧洲入侵和黑人的贩卖带来了各自音乐
文化的融合,那么他们的音乐文化
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拉丁美洲,感受他们混合性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讲授新课
(一)赏析《告别》器乐合奏曲,秘鲁民间乐曲。

1在欣赏之前,我先和大家来认识三种拉丁美洲的乐器:排箫、盖那笛、恰朗戈。

并截取三种乐器演奏的片断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三种乐器。

排箫,提起箫大家非常熟悉,是一种竹管类乐器。

而排箫,顾名思义,是有一排箫,就是多个竹管按音的高低顺序排列,固定在一起,每个管子发出一个音,管子下端封闭,吹奏上端发音。

《还珠格格》中萧剑之用。

盖那笛,是一种竖笛,在古代曾用动物的腿骨制成,现在多采用竹和木制作。

一般有5—7个音孔,音色粗犷、明亮。

恰朗戈,又叫五弦琴,说到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可它却与大家非常熟悉的乐器吉他非常相似。

吉他有六根弦,又叫六弦琴,而恰朗戈只有五根弦,音色要比吉他更亮一些。

2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作品(集体解决)
分三部分分析此曲,并说出所使用的乐器。

(1)第一部分音乐:排箫,恰朗戈。

第二部分音乐:盖那笛和恰朗戈。

第三部分音乐:盖那笛、排箫和恰朗戈
(2)复听整曲: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描写了怎样的场景?(乐曲旋律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在集会之后,临行时告别的情景。

每件乐器仿佛代表一个人,他们相互告别,依依不舍。


通过欣赏大家认识了三种乐器,并能清晰的分辨各种乐器的音色,非常好。

了解了拉美的器乐曲,下面我们就来听一首拉美的歌曲《美丽的小天使》
(二)赏析《美丽的天使》墨西哥民歌。

1、歌曲介绍:这是一首浓郁的拉美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爱情,旋律优美动人。

2、听赏墨西哥民歌《美丽的天使》
思考:a 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 (有独唱和合唱“一领众和中间间奏还伴有热情的的呼叫声)
b 通过这首歌曲体验出拉美歌曲的风格是怎样的?(歌曲是三拍子,听着歌曲大家有想跳起来的感觉,所以我们说这种歌曲具有浓郁的舞曲特色。

旋律优美、缠绵、动人)。

3、教师简介歌曲的特点:这首歌曲是具有浓郁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采用七声大调式音阶,前部分是领唱,,后部分为合唱,歌词用西班牙语,被称为“松”的歌舞曲。

墨西哥民族歌曲被称为“松”,与西班牙民间音乐有着不要可分的关系,“松”通常是大调式,节奏明快,旋律动听,气氛欢乐。

西班牙对墨西哥进行了统治,因此,墨西哥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关系深深地带
有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而墨西哥是古代印第安文化重要发原地之一,又是西班牙殖民统治后的中心之一,这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文化是具有十分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征。

这首歌曲就是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点之一。

(三)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特点。

1、旋律:以欧洲近代大小调七声音阶为基础所构成,这是拉丁美洲音乐不同于亚洲和非洲传统音乐而在音乐语言上接近欧州的根本原因。

旋律与和声特点来源于欧洲民间音乐。

(近似欧洲民间音乐)
2.节奏:较多地发现非洲音乐的痕迹,如切分节奏的连续使用等。

(切分节奏)
3、形式: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是拉丁美洲民族民间音乐的灵魂。

(歌舞)
4、
风格:热情奔放、粗犷豪迈。

四、学生互动与交流
(一)教师引导、组织学生活动,教师引导组织学生互动学习,分别阐述探戈、桑巴、伦巴等三种拉丁美洲舞蹈的特点。

(二)教师评价总结
1、归纳探戈、桑巴、伦巴这三种拉丁舞蹈的风格特点
2、辩听拉丁美洲流行的几种舞蹈节奏(电子琴)
探戈:
桑巴:
伦巴:
(三)听一听,辩一辩
让学生辩听探戈、桑巴、伦巴的舞蹈音乐
五、课堂小结:拉美音乐是以多种音乐的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多元化的混合型音乐。

认识拉美音乐的特点,感受歌舞音乐的魅力,希望我们能共享乐观的人生。

六、布置作业: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按小组形式收集关于探戈、桑巴、伦巴以及国标舞的视频及音频资料,分小组进行展示。

篇二: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第13节《拉丁美洲----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交融》教案设计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听、唱、动让学生感受到拉丁美洲音乐独特的风格和其多元的音乐文化。

2、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

3、能够让学生通过听、唱、动等不同形式,加深对拉美音乐的理解并会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拉美歌舞。

二、教学内容:1、秘鲁民间器乐合奏曲《告别》
2、墨西哥民间歌曲《美丽的小天使》
3、乌拉圭探戈舞曲《小伙伴》
四、教材分析:
1、《告别》是一首安底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器乐合奏曲。

旋律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在集会之后,临行前告别时的情景。

乐曲为G大调,4/4子,采用五声调式音阶,乐句悠长且多下行。

2、《美丽的小天使》是一首有着浓郁的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的歌曲,是一首极具墨西哥民族个性,被称为“松”的歌舞曲,歌曲表达了男女青年间的爱情,旋律缠绵、优美、动人。

歌曲为A大调,3/4拍子,采用七声音阶。

3、《小伙伴》是一首阿根廷探戈舞曲。

乐曲既有平稳持重的情调,又有紧张、激越的情绪,节奏强烈,乐曲为g小调,2/4拍子。

五、教学重点:
1、感受了解拉丁美洲歌舞音乐文化和民族风情。

2、对探戈节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六、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积极投入创作活动。

七、教学关键:
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拉丁美洲音乐。

八、课的类型:
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九、课时:一课时
十、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歌单等
十一、教学过程:
播放拉美歌手瑞奇。

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学生走进教室。

(一)设问与回答方式导入
1、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
2、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听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啊?具有哪种音乐的风格特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具有拉美音乐风格特征)
(二)引出课题:拉丁美洲音乐
1、让学生讨论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环境、历史、社会等印象。

(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拉丁美洲是指以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包括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等国家。

师言:在广阔的拉丁美洲,风土,人种极其多样,因此,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各
种不同的样式,除了在人种方面,原住外,从地球上各个地方迁移过来的人种都在这里互相混,所以可以说多元混合型文化是这一地区文化的最大特点,音乐文化非常丰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印第安人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和黑人音乐。

设问:拉丁美洲这种混合性音乐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讨论回答)
师归纳:混合性音乐是指印第安人(本土文化,欧洲和非洲)三种音乐文化的相混合,主要的原因是欧洲入侵和黑人的贩卖带来了各自音乐文化的融合,那么他们的音乐文化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拉丁美洲,感受他们混合性音乐的风格特点。

二、感受与体验
(一)赏析〈告别〉器乐合奏曲,秘鲁民间乐曲。

思考:1,这首乐曲情绪特点怎么样?(优美,气势雄浑)
1、主要有哪些乐器演奏?(排萧、盖那琴、恰朗戈)
2、教师介绍各种乐器的特点,学生观赏乐器的图片。

3、听音乐,学生随音乐双手轻拍节奏,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

(二)赏析〈〈美丽的天使〉〉墨西哥民间音乐。

1、歌曲是怎样的情绪?(旋律平稳圆滑,缠绵美妙,优美动人,略带淡淡的乡愁。


2、请学生唱旋律,手拍节奏,感受歌曲节奏有何特点?(采用3/4拍子,节奏平稳一致,连续采用切分节奏)
3、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前部分是领唱,后面是合唱,中间间奏还伴有热情的的呼叫声)
4、教师简介歌曲的特点:
这首歌曲是具有浓郁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采用七声大调式音阶,前部分是领唱,,后部分为合唱,歌词用西班牙语,被称为“松”的歌舞曲。

墨西哥民族歌曲被称为“松”,与西班牙
民间音乐有着不要可分的关系,“松”通常是大调式,节奏明快,旋律动听,气氛欢乐。

西班牙对墨西哥进行了统治,因此,墨西哥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关系深深地带有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而墨西哥是古代印第安文化重要发原地之一,又是西班牙殖民统治后的中心之一,这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文化是具有十分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征。

这首歌曲就是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点之一。

3、教师伴奏,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再次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创造与活动
(一)播放探戈舞录像片段。

1、提问:这种舞蹈叫什么舞蹈?节奏有何特点?(学生根据录象舞蹈动作和课前收集的资料相互交流)
归纳:这是探戈舞蹈,采用连续的切分音节奏。

2、教师展示一些探戈舞蹈的图片,介绍探戈舞蹈特点。

探戈是阿根廷的一种舞蹈,它是一种音乐、唱和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探戈已固的格式,即兴花样翻新等,现代探戈的舞蹈风格是有深沉、含蓄、洒脱是特点。

运用节奏变化多样,但切分节奏运用是最多的。

师言:拉美的舞曲音乐更为丰富,它以独特音乐风格和变化多样的节奏,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欢。

它已经很好的融入了现代音乐和国际标准体育舞蹈之中。

3、教师简要说明国际标准体育舞蹈。

1)、拉丁舞(桑巴、伦巴、恰恰)学生观看录像,随录像模仿舞蹈动作。

(2)、摩登舞(探戈、狐步舞、华尔兹)
a、观看国标华尔兹舞蹈片段。

b、学生随音乐表演华尔兹舞。

(3)、教师列举几种典型探戈风格的节奏,学生用拍手或身体动作分组做探戈节奏练习。

a、首先进行单声部的节奏练习。

b、逐步增加声部,从二声部到三声部。

x . x x x∣x x x x x∣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x x x x x∣x . x∣
哒哒哒哒哒哒哒
xxx∣xx x x∣
哒哒哒哒哒哒哒
教师简要小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鼓励。

(二)欣赏乐曲〈小伙伴〉
1、思考:A:舞曲节奏是怎么样的?(连续使用切分节奏,探戈舞曲风格)B:舞曲情绪怎么样的?(既有平稳、持重的情调,又有紧张、激越的情绪,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绪)
2、教师出示乐谱,简要的介绍乐曲,学生轻声唱谱,教师伴奏。

3、教师板书〈小伙伴〉乐曲的节奏。

4、学生随录音带运用课前准备好的易拉罐、沙袋,矿泉水瓶,教师提供部分打击乐器:手鼓、沙铃、铃鼓等随音乐模仿乐曲节奏。

5、学生根据《小伙伴》音乐节奏,即兴填词或教师提供歌词,教师击鼓敲节奏,学生有节奏的地朗读。

2/4 xx xx︱o x x x x x︱xx xx︱o x x x x x︱大家跟着我的节拍走, 跳起一段轻松的舞蹈, xx xx ︱o x x x x x︱xx xx︱o x x x x x︱
即使我们慢了一小拍, 我们也会无尽的快乐.
(转自: 千叶帆文摘:美丽的小天使音乐教案)6、请个别同学讲述或演绎探戈舞,教师指导。

四、评价与总结
1、师生共同回顾和交流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及其感受。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通过拉丁美洲三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感受、理解、体验了拉丁美洲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征。

虽然拉丁美洲离我们很遥远,但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感受得到它的存在,更高兴的是拉丁美洲音乐已走进了国际,已经很好的融入了现代音乐和国际体育舞蹈之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深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彩。

3、再次播放歌曲《生命之杯》,学生跟随歌曲演唱,在欢快的音
乐声中走出教室。

第13节《拉丁美洲----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交融》教案设计2
教具:投影片,音乐vcd、录象资料、录音带、钢琴
1.通过三组作品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拉美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点。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在“寓教与乐”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体验拉美音乐的能力。

3.通过赏析加深学生对拉美音乐文化是三种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的理解。

重点难点:掌握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及节奏特点。

课前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
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拉美音乐的情景中初步理性化的体验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

(一)设问与回答的方式导入
1.歌曲有什么特点?
2.具有何种音乐的风格?
归纳:
1.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

2.具有拉美音乐的风格。

出示课题:拉美音乐赏析
(二)拉美音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设问
1.拉丁美洲的地理区域、原居住人群。

2.本土音乐的主要形式。

3.混合性音乐文化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借助史地知识,了解拉美音乐的特点及形成背景。

归纳:
1.指的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原居住人群为印地安人
2.拉美音乐具有印地安、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相混合的特点。

歌舞音乐是拉美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
3.欧洲入侵和黑人的贩卖带来了各自音乐文化的融合。

(大小调七声音阶和切分音的连续使用等)
三)器乐曲《飞驰的鹰》赏析
1.聆听乐曲主题,选择音乐形象。

大江的涌潮
森林的早晨
飞驰的雄鹰
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出示乐曲标题,简介乐曲背景。

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演唱主题
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形象和情绪。

4.主题讨论分析
音乐通过哪些手段塑造雄鹰的形象?
使学生在分析主题旋律中了解音乐语言怎样为塑造音乐形象服务
5.归纳
平稳的节奏、弱起及三拍的连音
6.欣赏全曲并思考讨论
⑴乐器音色及演奏技巧有何特点?
⑵乐曲速度如何变化,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
通过讨论构建主动学习的
氛围,在分析音乐的过程
了解音乐在表现形象与
情感中的作用。

7.归纳
竖笛的音色及演奏技巧给人一种神秘、苍茫、升腾的感觉。

小调色彩和速度变化使悼念转为歌颂和热爱。

(四)歌舞音乐片段赏析
1.探戈
⑴.播放探戈舞曲
请同学们说出节奏特点,强化审美体验。

⑵.介绍探戈(投影8)
探戈是阿根廷的代表性舞蹈,2/4拍、切分音运用
是一个重要特征。

⑶节奏练习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探戈的节奏特点
2.伦巴和桑巴
⑴介绍伦巴、桑巴
伦巴为古巴代表性舞蹈,4/4或2/4拍,速度中等。

桑巴为巴西代表性舞蹈,2/4或3/4拍、切分音丰富。

通过对比性区别两个舞曲的不同节奏教学为参加社会音乐生活打下基础⑵.观看桑巴、伦巴片段,分辨舞蹈类型并归纳各自特点,利用电教手段感受不同舞蹈的特点,使教学更直观。

⑶结论
伦巴: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款。

桑巴: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
⑷由教师指挥,学生练习打节奏,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伦巴桑巴的特点,巩固教学效果。

(五)声乐曲《西波涅》
1.欣赏全曲思考讨论
⑴音乐中汲取何种舞蹈节奏?
⑵歌曲前后两部分由C小调转为C大调,有何用意,
表现什么?
巩固伦巴的节奏特点
在讨论分析中理解转调
在本歌曲中的的作用
2.归纳
⑴汲取伦巴的节奏,伦巴的优美抒情表现对爱的真情流露。

⑵柔美的小调——明朗的大调形成情绪上的对比。

表现男女青年表达爱意是由委婉含蓄变为明朗直接。

(六)总结
篇三:高中音乐教案《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意图
1、指导思想
学习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学习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三部分中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内容时,我们需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器乐、声乐、歌舞音乐三方面让学生感受体验拉美音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文化具有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三种音乐文化相融的的特点。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使优秀音乐文化得到传承。

2、教学内容选择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
体。

但由于混合的类型、层次、成份、程度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十分丰富、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

所以,有人说拉丁美洲的音乐如同是一个“马赛克”,各种各样的都有,千姿百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此,拉丁美洲音乐以其色彩的丰富,节奏的独特,旋律的美妙,和声的浓郁,吸引着广大的音乐爱好者。

本课除选听教材所提供的多巴哥钢鼓合奏等声乐、器乐作品外,还补充欣赏了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秘鲁乐曲《飞驰的鹰》,墨西哥民歌《美丽的小天使》等音乐作品。

同时,为了能够引导学生较全面的了解拉美音乐风貌,本课还补充了充满热情、活力动感的“桑巴”和“探戈”等拉丁舞的表演录像。

3、学情分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现象。

它以其多姿多彩,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而受到年轻人喜爱,因此,有人说拉丁美洲音乐像流行音乐,其实是,很多流行音乐的创作都受到拉丁美洲音乐元素的启发和影响。

因此,虽然学生平时接触拉美音乐较少,但只要教师抓住拉美音乐与流行音乐这两者的渊源关系,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自学、互学、导学、评价等手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
体参与意识,促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到乐于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并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

4、资源开发与运用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内容极为丰富并且种类繁多。

要想让学生较
为全面的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貌特征,仅以教材所提供的相关资源是不够的,须对教学资源进行再次开发。

首先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资源,我们可以多渠道地收集相关文字、图片、音响、音像、地理、历史等相关资料,用其加强提高教师对本课内容的感受与认识,根据教学时间精择并整合相关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其次通过布置作业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在课前查找并整理有关拉丁美洲的图片资料和相关文字资料,初步了解其地理概况与音乐文化背景,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收集整理的资料分别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5、教学评价说明
(1)通过参与性的活动设计,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对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形成及其音乐特征的理解及准确的把握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欣赏感受、演唱、讨论等过程性环节观察学生的学习实效,并通过反馈检测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乐于聆听、体验拉丁美洲的音乐,感受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及风格特点。

2、通过音乐鉴赏,能记住那些极有特色的乐器音色(如排箫、钢鼓等);了解绚丽多姿的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音乐的灵魂。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