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教学促进思维进阶式发展——以二年级上册《寒号鸟》教学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策略
结构化教学促进思维进阶式发展
———以二年级上册《寒号鸟》教学为例
文|梅明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课标同时指出,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
思维能力在语言运用能力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促进思维进阶式发展的结构化教学,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导向,凭借结构化阅读教学活动,优化教师的教,助力学生的学,促进学生思维实现进阶式发展。
(见图1
)
)
图1
促进思维发展的进阶式阅读教学架构图
一、整合教材和学情,明确思维训练目标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单元编排体例,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构建了一个系统的语文教学体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聚焦单元整体,结合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梳理、提炼出单元思维训练目标。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核心向抽象逻辑思维为核心过渡。
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再依据文本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科学定位思维训练的目标,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以生为本”的教学原理,教师将本课思维训练的目标确定为:一是通过联想、想象,结合插图把寓言故事准确表述出来,提升形象思维能力;二是
比较分析,厘清故事中表达寓意的思维过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三是归纳判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创造性思维。
这些才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着力解决的
问题。
二、指向思维发展,开展结构化阅读教学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提出,要将“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
那么,如何凭借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教学中,
教师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基本规律,可以从形象思维入手,再过渡到逻辑思维,进而质疑、拓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实现进阶式发展。
(一)培养形象思维的理解性阅读员援依托插图丰富学生的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配有相应的插
图。
科学、合理的插图不仅增添了课文的美感,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对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寒号鸟》课文有两幅插图,一幅近景,一幅远景,直接揭示了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近景中,金灿灿的阳光下,寒号鸟斜躺在崖缝中,惬意地望着喜鹊;喜鹊嘴中衔着树枝,正展翅飞翔。
喜鹊的勤劳、寒号鸟的懒惰一目了然。
远景中,蔚蓝的天空中露出了金黄的朝霞。
喜鹊站在高高的树枝上,对着崖壁叫喊着。
光秃秃的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两幅插图情景交融,在带给学生视觉冲击的同时,也透露着一种神秘感,引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
学生通过对画面的细致观察,一方面对故事内容有了基于想象和猜测的初步感知;另一方面,在阅读文本时便自然会对前面的想象、猜测进行印证、补充。
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效率也因此得到显著提升。
130
方法探微
这样,在图文对照学习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看图想象—阅读印证—补充升华”中便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2.抓住问题,将联想引向深入
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内涵,学生在理解语言、想象画面或情景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呈现随意性和碎片化,导致形象思维能力在阅读中难以有效提升。
如果给予恰当的问题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个方向展开思考想象,就能把思维引向深入,走向高阶。
《寒号鸟》故事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喜鹊,一个是寒号鸟。
这两个主人公特点鲜明:一个勤劳,一个懒惰。
这是学生能自主读懂的内容。
课后作业第1题为:“想一想: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通过画关键词句、交流讨论、分角色朗读等,学生便能发现,寒号鸟之所以被冻死,是因为懒惰和不听劝告;喜鹊之所以能待在温暖的窝里,是因为勤劳和善良。
寓言故事的寓意讲清楚了,只是完成了“理解性阅读”。
要将学习引向深入,教师需引导学生进一步通过对故事情节前后的比较分析,才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更深刻的道理。
(二)指向逻辑思维的比较性阅读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与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比较、归纳、梳理可以帮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背后的思维过程,发现文章表达的奥妙,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寒号鸟》的寓意在喜鹊和寒号鸟每一次对话背景和内容的改变中逐渐展现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对对话作细致比较、分析,不仅可以发现故事情节推进的巧妙,还能从中轻松悟出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1.喜鹊的前后比较
“寒号鸟,别睡了。
天气暖和,赶快做窝。
”
“趁天晴,快做窝。
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
喜鹊第一次劝告的内容可以用第二次劝告的第一句话“趁天晴,快做窝”加以概括。
而第二次劝告中,喜鹊在“趁天晴,快做窝”的基础上,增加了“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同样是劝告寒号鸟做窝,喜鹊两次的话语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因为第二次劝告时,除了天气适合做窝以外,还增加了寒号鸟险些被冻死的经历。
所以喜鹊第二次劝告时增加了“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比较后,学生便能明白喜鹊劝告背后的逻辑:第一次是劝告,第二次是劝诫,力度越来越大。
2.寒号鸟的前后比较
对寒号鸟的前后比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寒号鸟回答喜鹊两次劝告时的语言;二是寒号鸟在喜鹊两次劝告之后的表现。
“傻喜鹊,不要吵。
太阳高照,正好睡觉。
”
“傻喜鹊,别啰唆。
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
通过前后比较,学生会发现寒号鸟第二次回答与第一次啰
不同的是:“不要吵”变成了“别唆”,由拒绝到厌烦;“正好睡觉”变成了“得过且过”,因为有了昨晚的经历,它深知不做窝的严重后果,却仍坚持不做窝,所以叫“得过且过”。
寒号鸟懒惰和不听劝告的性格特征的凸显,有了一个由弱到强的递进过程(比较过程见表1)。
表1
第一次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
第二次傻喜鹊别啰唆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比较异同相同
由拒绝到
厌烦
相似
从找理由拒绝,
到明知后果严
重,也只顾眼前
享受
比较寒号鸟两次不听劝告时的背景情况,学生可以发现:变化的是事态越来越严重,第一次是“不停地叫”,第二次是“重复着哀号”;不变的是适合做窝的天气和夜晚挨冻时重复的语言,预示着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是会不听劝告,还是会不做窝。
变与不变之间预示了寒号鸟的悲惨命运。
3.整体回顾,梳理冲突
矛盾冲突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在矛盾冲突的比较辨析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理性认识。
完成了前两次对话的细致比较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三次对话的矛盾冲突。
第一次对话的矛盾冲突是:要做窝的理由有:天气正好、喜鹊劝说,而寒号鸟就不愿意去做窝。
矛盾冲突增强了故事性和可读性,同时也凸显了寒号鸟
131
教学·
策略
的懒惰、不听劝告。
第二次对话的矛盾冲突是:要做窝的理由有:寒号鸟经历了挨冻的痛苦后自己说“明天就做窝”、喜鹊的劝告升级———劝诫。
可寒号鸟还是坚持不做窝。
矛盾冲突升级。
第三次对话,虽然简短,却是点睛之笔。
因寒号鸟被冻死,故事戛然而止。
情节的矛盾冲突被推向了不可调和的极点———寒号鸟被冻死了。
文章以悲剧收尾,引人深思,也将寓言故事的寓意进行了最集中的诠释:勤劳善良的喜鹊可以待在温暖的窝里,得到幸福的生活;而懒惰、不听劝告的寒号鸟只能落得悲惨的结局。
(三)落实创造性思维的拓展性阅读
“理解、比较”是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经常用到的思维方式,在不同学段的语文学习中都会得到不断的强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因此,新课标将“审美创造”列入核心素养,同时在“语文学习任务群”中也明确提出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师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难度,但引导他们养成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创造性思考的习惯是切实可行的,并且对学生日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理解和比较,学生认识了喜鹊和寒号鸟的特点,也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寓意。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学到这一阶段,寓言本身的内涵已经清楚了,但与学生的生活、已有的知识经验缺乏关联度,寓言故事的育人效果难以发挥。
创造源自生活,要充分发挥文本的育人价值,教师必须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与学生的内心世界关联起来。
这样,才能使学生打开眼界,将思维引向深入,为创造埋下伏笔。
下面是笔者教学《寒号鸟》的片段:
“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在我们身边有没有与寒号鸟类似的人或事呢?”话音未落,便有同学举手了。
“Z 同学就是这样的人,他懒惰,课上不认真写字,不听劝告,老师经常提醒,他还是要在课堂上动来动去,做各种小动作……”
“描述还挺准确的,Z 同学这几个特点确实很明显。
”Z 同学听老师这么说,小声回怼:“老师坏,坏人!”
寒号鸟因为懒惰、不听劝告最后冻死了,预示着人如果有这样的性格特点,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才让一向以自我为中心,从不把规矩、纪律放在眼里的Z 同学当场回怼老师。
但他哪里知道,老师的境
界岂是他一眼能够看穿的。
“老师坚信,Z 同学的未来一定会发展得很好,会有美好的人生在等着他。
在家时,他能听进去妈妈的话,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因为不完成学习任务,妈妈会让他受小惩罚。
一个受了小惩罚、吃了亏就能改正的人,是个有智慧的人。
‘懒惰’和‘不听劝告’,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但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能‘吃一堑,长一智’,在挫折失败中吸取教训,改正错误,从而得到幸福的生活。
寒号鸟在第一次遭遇险些被冻死的痛苦后,不听劝告,得过且过,结果被活活冻死。
而Z 同学却不同,他懒惰,不听劝告,是因为老师不忍心让他多吃亏,所以才一直不愿改正。
未来,无论是社会,还是生活,都会让他吃许多亏,他就会从这些吃亏当中得到成长,从而变得越来越优秀。
”Z 同学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显然他是从老师的话语中得到了激励。
创造性思维没有固定答案,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文本内容展开思辨,或发散思考,进而展现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
三、结语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思维与语言是依存共生的关系。
它们的联系是在思维与词语发展的进程中发生、改变和发展的。
所有的学习都必然伴随着思维,但在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没有科学的学习路径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在低层次徘徊,难以得到提升。
促进学生思维进阶式发展的结构化教学,从培养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三个体现进阶性的思维能力点出发,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活动,推动学生思维由低阶走向高阶,由浅表走向深入。
(作者单位: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教育集团金斗路小学)
编辑:张俐丽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