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对胃肠手术术后镇痛效果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对胃肠手术术后镇痛效果及
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的罗哌卡因联合使用芬太尼是否对肠胃手术后患者的
镇痛以及肠胃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肠胃手术的患者共80例,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40人。
对其中一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称之为对照组。
另一组患者则在常规治
疗基础上,通过联合使用小剂量的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进行对比治疗,称之为治疗组。
结果:治疗组中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的
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与首次排便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三项差异数据均具有统计学的
意义(即P<0.05)。
结论:小剂量的罗哌卡因联合使用芬太尼能够有效对胃肠
手术患者术后进行镇痛,且有显著的肠胃恢复能力。
关键词:罗哌卡因;芬太尼;肠胃手术;镇痛效果;胃肠功能恢复对胃肠手术进行治疗时,不可避免的会对患者的交感神经以及机体应激造成一定程度的
伤害,不仅在手术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感,还会对患者的肠胃功能造成影响[1]。
因此,我院开
展本次的临床治疗试验,来探究是否小剂量的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会对肠胃手术患者的术后
进行有效镇痛以及胃肠功能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肠胃手术患者共80例,随机将80例患者
分成两组,每组各40人。
对其中一组患者,通过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称之为对照组。
对照
组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40例胃肠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43±11.98)岁,平均体重为(59.48±11.33)kg。
另一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小剂量的罗
哌卡因与芬太尼的联合,进行相应的疗效对比,称之为治疗组。
治疗组中,有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13例,40例胃肠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85±12.08)岁,平均体重为
(60.13±12.05)kg。
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平均体重三项差异数
据进行处理,可判定三项差异数据均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
1.2 治疗方法
对肠胃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试验前,需进行常规的麻醉工作。
即通过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的
方式对患者进行全身的麻醉,全身麻醉的诱导药剂选择为,1~1.5mg/kg的维库溴铵,
1~2mg/kg丙泊酚以及3~4μg/kg的芬太尼[2]。
在诱导麻醉过程中,同时进行纯度为1~2.5%的
异氟醚的吸入。
根据术中患者的具体情况,间断的进行维库溴铵的给予。
手术结束后,当患
者的各项身体机能指标完全达标后,再将复合气管进行拔除。
上述常规的治疗过程结束后,对照组需根据患者的自身恢复情况间断的对肠胃术后患者
进行度冷丁的注射。
度冷丁的注射的方式为肌肉注射,且用药剂量为50mg。
治疗组则是在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肠胃术后患者联合使用小剂量的罗哌卡因以及芬太尼进行治疗。
具体
用药剂量为浓度0.25%的罗哌卡因、0.36mg的芬太尼以及10mg的地塞米松,三种药物通过150ml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以静脉滴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输入。
1.3 评价指标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进行相应的评分,分值越高则证明药物的
治疗效果越不显著。
再通过对患者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进行对比,来
判定两组治疗模式下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
当两项数值越高时,则药物治疗效果越不显著。
1.4 数据处理
文中两组治疗模式下,胃肠手术患者的各项对比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
处理。
组间差异的计量资料数据通过t检验进行比较,当求得P<0.05时,则可断定两组差
异数据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治疗组中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软件对差异数据进行
处理,可以判定两组数据,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
再对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
排气时间与首次排便时间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治疗组中患者的数值均小于对照组。
通过统
计学软件对两项差异数据进行处理,也可以确定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
两组治疗模式下胃肠患者术后的各项疗效数据对比,详见表1。
3.讨论
我院近期对胃肠手术的患者病例进行了详细的统计整理,可以发现患者由于快节奏的生
活养成的一系列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是造成肠胃患病的主要原因。
胃肠手术患者在治
疗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术后不良反应,且由于治疗伤口的疼痛以及胃肠功能的衰减,容易
诱发其他的一些并发症[3]。
因此需通过有效的手段对患者进行镇痛,并对患者的胃肠功
能进行恢复。
经过临床病例并结合各类的参考文献,可以发现,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最有效的镇痛措
施是对患者的胃肠道血管进行相应的扩张,改变血流量的微循环系统,恢复患者正常的胃肠
道新陈代谢功能,进而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4]。
与常规的治疗药物相比,通过小剂
量的罗哌卡因与芬太尼的联合,可以提供显著的术后镇痛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罗哌卡因就有
显著镇痛作用,且小剂量的罗哌卡因能够对患者的运动神经共能进行分离阻滞,并能够有效
的促进胃肠患者的肠道运动[5]。
芬太尼的用药对平滑肌以及呼吸中枢的抑制程度较小,
并且不影响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因此能在不影响患者其他生化指标的基础上,对胃肠功能
进行有效的改善。
综上所述,小剂量的罗哌卡因复合使用芬太尼,能够有效的在术后对肠胃手术患者进行
镇痛,且在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方面,能够有效的对肠胃患者的肠道进行疏通,保证正常的
排气与排便,因此值得在胃肠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慧.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及新斯的明镇痛对肠蠕动影响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7):879-880,883.
[2]樊战红.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神经阻滞对胃肠手术患者苏醒期
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4):80-81.
[3]马红梅.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胃肠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2,02(2):261-262.
[4]刘晓慧.腹部手术后应用新斯的明镇痛对肠蠕动影响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8):1505-1508.
[5]徐凯智,岳静玲,邢彦杰等.舒芬太尼在老年胃肠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J].中国临床药理
学杂志,2011,27(2):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