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宜兴均陶“百鹤朝阳”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审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11):198.
CERAMICS SCIENCE & ART 131
宜兴自古以来就有“中国陶都,陶醉天下”的美名 传扬于世,但往往人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紫砂壶了,却 鲜有人知道宜兴其实有“五朵金花”,而且在各自的艺 术天地里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只有来宜兴深度旅游或 着长时间的身处宜兴,才能有机会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宜 兴陶瓷文化,普通的走马观花很难深入到陶瓷艺术的毛 细血管之中,窥到“紫砂、彩陶、精陶、青瓷、均陶” 这宜兴五朵金花的精妙之处。紫砂以其特有的透气性和 良好的可塑性,呈现出典雅质朴、工艺精湛的艺术特 性,随着茶文化的广泛传播而基本普及到了千家万户, 渐渐地我们接触的紫砂多了,就忽略了其他的宜兴本地 陶瓷艺术。其实在中国灿烂文明的陶瓷艺术之林中,釉 色五彩斑斓、造型别具风韵的彩陶,胎质坚硬别致、外 形美观耐用的精陶,色彩苍翠欲滴、色泽如冰似玉的青 瓷和装饰绚丽多姿、器型端庄凝重的均陶和紫砂一起构 成了宜兴绚丽多姿的陶瓷世界,其中的均陶艺术更是陶 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经过历史的洗礼和岁月的沉 淀,慢慢地复苏了昔日的荣光,迎来了属于均陶的光辉 岁月。
正是因为均陶能给人以如此美的感受体验,所以自 古以来均陶不仅仅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里,而且大量进 入古代帝王将相的日常生活。深沉、优雅、含蓄是均陶 美学的至高境界,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审美的综 合表现。均陶艺术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创新,已经形成了 非常完善的制作工艺理论体系,均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 人和工艺美术大师不懈努力、亲自指导,更多的年轻人 加入到了均陶创作的队伍之中。我相信,随着人类文明 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提高,均陶作为一种 非常特别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一定会散发出无穷的魅 力,吸引着更多的人来倾慕这一陶中珍品、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 李 海 林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大 众 艺 术 — — 日 常 生 活 审 美 化
论宜兴均陶“百鹤朝阳”
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审美
冯丹妮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摘 要】均陶艺术是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经过历 史的洗礼和岁月的沉淀,慢慢地复苏了昔日的荣光,迎来 了属于均陶的光辉岁月。这件宜兴均陶作品“百鹤朝阳” 就是把均陶工艺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的艺术表现形 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诗经》中早就有对于 仙鹤的记载和描述。仙鹤羽色朴素纯洁,体态飘逸雅致,又被誉为高雅、长寿的象征,隐者高士也常常用仙鹤来类 比自己的高洁品质,仙鹤在云中朝着太阳飞翔的纹图,象 征着“一品高升”,整件作品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 的融合,寓含着美好吉祥、指日高升的祝福和希望。 【关键词】宜兴均陶;百鹤朝阳;传统文化;艺术审美
宜兴均陶比较常见的釉色有蓝均、红均、铜均、白 均等数十种,在装饰工艺上,“堆花”是均陶的传统装 饰,全凭艺人拇指的功力,将色泥堆贴在坯体上,呈花 鸟、山水等不同画面。这件宜兴均陶作品“百鹤朝阳” (见图1)就是把均陶工艺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的艺 术表现形式。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从中国传统陶瓷器 型中汲取灵感,瓶体上部浑圆饱满,下部收紧变小,使 其观之更加挺拔向上,气韵流畅,瓶颈部突然地收紧, 使得整个器型聚而不露,既突出了壶身的雍容华贵之 感,又给人以一种内敛悠然的稳重之态,加上凭借大拇 指的功力,运用拓、搓、行、揿、撕等技法堆绘而成的 “百鹤朝阳”图案,上面用不同颜色绘制的各种元素和 整体黑色的瓶身区分开来,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立体感 觉,鹤顶上的红色,展开的金色翅膀纹理细腻逼真,就 连上面的松树针叶都根根独立、惟妙惟肖,可谓用功之 深厚,工艺之精湛,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鹤鸣于九 皋,声闻于野”,《诗经》中早就有对于仙鹤的记载和 描述。仙鹤羽色朴素纯洁,体态飘逸雅致,鸣声超凡不 俗,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中“仙鹤”又被誉为高 雅、长寿的象征,隐者高士也常常用仙鹤来类比自己的 高洁品质,仙鹤在云中朝着太阳飞翔的纹图,象征着 “一品高升”,整件作品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 融合,寓含着美好吉祥、指日高升的祝福和希望。
陶”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现在我们看到的均陶之美,主要美在一般器型都比较 大,和其他的陶瓷种类相比较的话,可以说是相当巨 大,而且主要是用来陈设放置,具体的有各式陶台、陶 凳、花盆、花瓶、水盆、旱盆、花缸、金鱼缸等等十多 个品种,其中比较大的有几米之高,体型特别的震撼, 上面的釉色也是非常绚丽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 中国传统艺术特色。
提到宜兴均陶,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宋代就著 称于世。在1935年,来自中国的一件被称为“宋待钧窑 天蓝窑变深紫蟠桃核笔洗”,曾经获得了“英国伦敦博 览会奖章”,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展评该件作品的时 候,加注说明了“原名仿宜兴均窑里蚌式洗”的字样。 这件作品本来是北宋宫廷陈设使用的贡品,现在藏于北 京故宫博物院,这就有力地佐证了早在宋代,宜兴均窑 产品已被国内其它名窑所仿制,成为器型的楷模,也反 映出当时宜兴均陶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后来均陶经 过无数匠人的传承发展,在明代晚期进入成熟期,清雍 正年间进入皇宫成为御用器物,并远销海外,历史上也 先后涌现出葛明祥、葛源祥等名家。2014年,“宜兴均
CERAMICS SCIENCE & ART 131
宜兴自古以来就有“中国陶都,陶醉天下”的美名 传扬于世,但往往人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紫砂壶了,却 鲜有人知道宜兴其实有“五朵金花”,而且在各自的艺 术天地里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只有来宜兴深度旅游或 着长时间的身处宜兴,才能有机会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宜 兴陶瓷文化,普通的走马观花很难深入到陶瓷艺术的毛 细血管之中,窥到“紫砂、彩陶、精陶、青瓷、均陶” 这宜兴五朵金花的精妙之处。紫砂以其特有的透气性和 良好的可塑性,呈现出典雅质朴、工艺精湛的艺术特 性,随着茶文化的广泛传播而基本普及到了千家万户, 渐渐地我们接触的紫砂多了,就忽略了其他的宜兴本地 陶瓷艺术。其实在中国灿烂文明的陶瓷艺术之林中,釉 色五彩斑斓、造型别具风韵的彩陶,胎质坚硬别致、外 形美观耐用的精陶,色彩苍翠欲滴、色泽如冰似玉的青 瓷和装饰绚丽多姿、器型端庄凝重的均陶和紫砂一起构 成了宜兴绚丽多姿的陶瓷世界,其中的均陶艺术更是陶 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经过历史的洗礼和岁月的沉 淀,慢慢地复苏了昔日的荣光,迎来了属于均陶的光辉 岁月。
正是因为均陶能给人以如此美的感受体验,所以自 古以来均陶不仅仅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里,而且大量进 入古代帝王将相的日常生活。深沉、优雅、含蓄是均陶 美学的至高境界,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审美的综 合表现。均陶艺术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创新,已经形成了 非常完善的制作工艺理论体系,均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 人和工艺美术大师不懈努力、亲自指导,更多的年轻人 加入到了均陶创作的队伍之中。我相信,随着人类文明 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提高,均陶作为一种 非常特别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一定会散发出无穷的魅 力,吸引着更多的人来倾慕这一陶中珍品、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 李 海 林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大 众 艺 术 — — 日 常 生 活 审 美 化
论宜兴均陶“百鹤朝阳”
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审美
冯丹妮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摘 要】均陶艺术是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经过历 史的洗礼和岁月的沉淀,慢慢地复苏了昔日的荣光,迎来 了属于均陶的光辉岁月。这件宜兴均陶作品“百鹤朝阳” 就是把均陶工艺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的艺术表现形 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诗经》中早就有对于 仙鹤的记载和描述。仙鹤羽色朴素纯洁,体态飘逸雅致,又被誉为高雅、长寿的象征,隐者高士也常常用仙鹤来类 比自己的高洁品质,仙鹤在云中朝着太阳飞翔的纹图,象 征着“一品高升”,整件作品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 的融合,寓含着美好吉祥、指日高升的祝福和希望。 【关键词】宜兴均陶;百鹤朝阳;传统文化;艺术审美
宜兴均陶比较常见的釉色有蓝均、红均、铜均、白 均等数十种,在装饰工艺上,“堆花”是均陶的传统装 饰,全凭艺人拇指的功力,将色泥堆贴在坯体上,呈花 鸟、山水等不同画面。这件宜兴均陶作品“百鹤朝阳” (见图1)就是把均陶工艺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的艺 术表现形式。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从中国传统陶瓷器 型中汲取灵感,瓶体上部浑圆饱满,下部收紧变小,使 其观之更加挺拔向上,气韵流畅,瓶颈部突然地收紧, 使得整个器型聚而不露,既突出了壶身的雍容华贵之 感,又给人以一种内敛悠然的稳重之态,加上凭借大拇 指的功力,运用拓、搓、行、揿、撕等技法堆绘而成的 “百鹤朝阳”图案,上面用不同颜色绘制的各种元素和 整体黑色的瓶身区分开来,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立体感 觉,鹤顶上的红色,展开的金色翅膀纹理细腻逼真,就 连上面的松树针叶都根根独立、惟妙惟肖,可谓用功之 深厚,工艺之精湛,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鹤鸣于九 皋,声闻于野”,《诗经》中早就有对于仙鹤的记载和 描述。仙鹤羽色朴素纯洁,体态飘逸雅致,鸣声超凡不 俗,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中“仙鹤”又被誉为高 雅、长寿的象征,隐者高士也常常用仙鹤来类比自己的 高洁品质,仙鹤在云中朝着太阳飞翔的纹图,象征着 “一品高升”,整件作品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 融合,寓含着美好吉祥、指日高升的祝福和希望。
陶”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现在我们看到的均陶之美,主要美在一般器型都比较 大,和其他的陶瓷种类相比较的话,可以说是相当巨 大,而且主要是用来陈设放置,具体的有各式陶台、陶 凳、花盆、花瓶、水盆、旱盆、花缸、金鱼缸等等十多 个品种,其中比较大的有几米之高,体型特别的震撼, 上面的釉色也是非常绚丽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 中国传统艺术特色。
提到宜兴均陶,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宋代就著 称于世。在1935年,来自中国的一件被称为“宋待钧窑 天蓝窑变深紫蟠桃核笔洗”,曾经获得了“英国伦敦博 览会奖章”,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展评该件作品的时 候,加注说明了“原名仿宜兴均窑里蚌式洗”的字样。 这件作品本来是北宋宫廷陈设使用的贡品,现在藏于北 京故宫博物院,这就有力地佐证了早在宋代,宜兴均窑 产品已被国内其它名窑所仿制,成为器型的楷模,也反 映出当时宜兴均陶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后来均陶经 过无数匠人的传承发展,在明代晚期进入成熟期,清雍 正年间进入皇宫成为御用器物,并远销海外,历史上也 先后涌现出葛明祥、葛源祥等名家。2014年,“宜兴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