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根尖处理、染色、压片及制片观察的方法。

2. 观察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了解有丝分裂全过程。

二、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也叫体细胞分裂。

高等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是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增殖而形成的。

有丝分裂中,细胞质和细胞核都发生很大变化,但最明显的是核,特别是核内的染色体。

根据细胞核分裂变化的特征,有丝分裂过程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两次细胞分裂之间的时期称为间期。

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产生了两个相同的子细胞核,每个子细胞精确地含有和亲代细胞一样数目的染色体,从而使遗传物质在物种内及亲子代间保持稳定。

用于有丝分裂制片的组织一般是处于活跃分裂状态的动植物组织,如动物的红骨髓、外周血细胞,植物的根尖、茎尖以及通过组织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等。

制片方法多采用压片法,就是将经过处理的动植物材料放在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材料分散开来。

此方法大体包括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和压片几个步骤。

三、实验材料
大蒜根尖(染色体数2n=16)
四、实验步骤
1.取材:将大蒜瓣掰开,大头朝下置于白瓷盘中,加上少许水,3-4天后根长到1cm左右,将根剪下,用蒸馏水洗几次。

2.预处理:根尖用0.05%的秋水仙素溶液或0.002mol/L8-羟基喹啉水溶液处理4h左右。

目的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收集更多中期分裂相,同时使染色体缩短,在细胞质内更加分散。

3.固定:预处理过的根尖用蒸馏水洗几次,在卡诺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中固定2~24h,之后用95%酒精冲洗,再转入70%酒精中,可于4℃冰箱保存。

固定的目的是迅速杀死活细胞,同时使染色体的蛋白变性,保持其固有的形态,
4.解离:固定后的根尖用蒸馏水冲洗,加入解离液(1mol/L HCl)于60℃解离10分钟。

之后用自来水换洗3次,每次5分钟,将解离液彻底洗净。

解离的目的是将细胞分散开来,使组织软化,易于压片。

5.染色和压片:取一解离好的根尖置于载玻片间,切去根冠,从分生组织(酸解后根尖顶端一小段乳白色组织)中切取尽可能薄的一片,加一滴卡宝品红染液,染色5~10分钟,加上盖玻片,取吸水纸覆于盖玻片左侧,左手食指中指按在此处,右手持一火柴棍对准根尖切片敲击,再用铅笔的橡皮头将材料均匀敲散。

在盖片上覆两张滤纸,以两个拇指垂直按压制片。

6.镜检:用低倍镜找到分裂期细胞,再转用高倍镜仔细观察。

五、注意事项
1. 切取分生组织时要使切片尽可能薄,不要将后面分生区的细胞一同切下来,影响分裂相细胞的寻找。

2.按压制片时注意不要移动盖片。

六、实验结果观察:绘制观察到的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分裂相并描述各个时期的细胞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