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题型组合滚动练_3
2021语文二轮配套练习题题型组合滚动练16含解析
![2021语文二轮配套练习题题型组合滚动练16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b61c5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0.png)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配套练习题:题型组合滚动练16含解析题型组合滚动练(十六)(分值:111分建议用时:100分钟)序号148910得分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1分)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有着自己的上游和源头。
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诗画不分家。
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便晕染成一幅幅画卷。
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
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
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
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
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B.衣服破旧了,他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C.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D.鲁迅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这值得我们反思。
D[A项,表示特殊含义.B项,表示着重强调。
C项,表示特定称谓。
D项,表示引用,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的引号作用相同。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特点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把握比喻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再结合画横线的句子加以表述。
本题中,要着重梳理句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即“古典诗文"和“一条长河”都有延续性,都有源头。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https://img.taocdn.com/s3/m/2c73be5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e.png)
第2节 散文阅读 二轮任务结合一轮备考及阅卷大数据,考生在散文阅读的答题中,得分率普遍低于小说。
容易出现以下失误:1.散文结构:布局谋篇找不到切入点,句段作用分析不透。
2.散文语言:语言之妙赏析不透,语言特色界定不准。
3.散文特定信息归纳概括:概括不准,要点不全。
4.探究散文的丰富意蕴:意蕴解读不全,内蕴理解肤浅。
因此在二轮复习时,要重点强化散文阅读和解题能力。
特别是上述几个常考点,要从审题、答题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突破,以做到审题更加精准,答题更加规范。
散文阅读二轮复习能力自评表对于以下做法,自己能做到的请打“√”,尚未做到的请打“×”,打“×”项便是你要在二轮复习环节中,重点攻克的。
自评内容自评结果 自评标准 1.散文阅读与小说阅读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我了解二者的区别,因此遇到散文阅读题我不会紧张“√”4项及4项以下,备考不够充分;“√”5~6项,备考较为充分;“√”7~8项,备考充分;“√”9~10项,备考十分充分 2.我知道对散文思路结构的考查侧重于整体的谋篇布局,行文线索是考查的重点3.对于分析句段作用的题目,我会从它的内容特点、位置特点及表达特点三个角度去思考4.遇到概括主旨类的题目,我会特别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
对比较含蓄的文章,我会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进而提炼中心主旨5.对词语的赏析,我会分析用词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对句子的赏析,我会从语言、修辞、描写、表现手法及结构等切入,并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6.我知道散文中的人物不像小说人物那样丰满、立体,而是集中突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但人物形象的作用和小说中是基本一致的7.我知道散文的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它是作者抒情讲道理的主要载体8.我知道赏析散文的艺术技巧,除了赏析散文的语言本身的美之外,还可赏析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9.我知道散文的意蕴不等同于散文的主题思想,它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10.分析主旨意蕴,我会立足于文本,借助于标题、关键词句、作品评价等进行深入分析、探究第一步:审标题,明对象,掌握解读钥匙。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方法与策略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方法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5584de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7.png)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方法与策略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方法步步为营,夯实基础在进行第二轮复习前,考生首先要选择一本和高考《考试大纲》结合比较紧密的专题复习参考书。
书不在多,而在精。
考生应该挑选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然后详细、系统地学习、练习。
选好资料后,考生就应根据高考《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进行复习了。
这里的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看,二是做。
看,是看对高考考点的讲解。
考纲上的规定和要求是大概的、笼统的,而在复习时考生要将考点细化。
做,是指做和高考考点有关的习题。
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看的内容,所以看是根本,是基础;做是手段,是方式。
看是第一性的,做是第二性的。
而对一些难掌握的内容,则要画出来反复看,做题时要善于总结,要注意方法。
专题复习是第二阶段的关键,这也是整个高三复习中用时最长的一个阶段。
而这一阶段的复习内容有的考生觉得单调,枯燥,乏味,有的考生在进行复习时只喜欢看某一专题而不喜欢看其他专题,甚至有的考生在专题复习还没结束时就急不可待地进行第三轮复习等,这些做法都是应该规避的,因为这样做不利于全面夯实地掌握考点,在实际考试中会因为有所偏颇而导致失分的。
因此,考生要学会在枯燥乏味中寻找乐趣。
要相信,只有通过这么步步为营,才能夯实自己的基础,只有基础夯实了,到第三阶段做起综合试题来才能游刃有余。
诗词鉴赏复习复习要点:①介绍读懂诗词、把握诗人思想情感的方法。
②系统介绍常见的诗词艺术手法。
③引导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术语,提高其鉴赏诗词的能力。
复习措施:①选择经典诗歌,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读懂诗词的方法。
②将诗歌按内容(风格)分类鉴赏,让学生掌握各类诗词的一些规律特征。
③进行鉴赏技巧的总结、分析和点拨,教会学生鉴赏诗词的基本流程。
掌握一般理论,诗歌体裁(古体诗、今体诗律诗、绝句)、诗歌题材(怀乡、思友、征旅、怀古等)、表现手法、语言特点、作家风格、常见意象等,要求对理论消化掌握,不能只停留简单记忆。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滚动练3语用+文化常识+诗歌+文学类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滚动练3语用+文化常识+诗歌+文学类](https://img.taocdn.com/s3/m/973300c2bceb19e8b9f6ba2c.png)
题型组合滚动练(三) 语用+文化常识+诗歌+文学类(分值:48分,建议用时:45分钟)一、综合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74364139】①得悉“银狐”里皮出任国家队新一届主教练,人们期待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男足能因人成事....,踏上复兴之路,获得世界杯的参赛资格。
②几万字的文字也能做成三五百页的大书,一些书的图和文八竿子打不着......,配得莫名其妙,文不够图来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③在一档介绍人工智能的电视节目中,智能机器人与主持人谈笑自若....,妙语连珠,机器人的机智幽默博得满场喝彩。
④国际金价连续下跌,一些储户大量抛售黄金,理财经理小李耐心细致、假.以辞色...地分析劝阻,使储户停止了不理智的做法。
⑤“镀金”与“炼金”虽一字之别,境界却判若云泥....。
“镀金”者把挂职视为自身升迁的“资本”,“炼金”者把挂职视为体察社情民意的“窗口”。
⑥西汉张骞在出使西域的途中,为匈奴所囚,历时十三年才回到长安,一路受尽磨难,九死一生,他却始终安之若素....。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①因人成事:因,依靠;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句中,“里皮”已经是国家队的主教练,是男足的一部分,不能算“别人”,故该成语不合语境。
②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从“配得莫名其妙,文不够图来凑”来看,该熟语使用正确。
③谈笑自若: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
此处与“主持人”应是“谈笑风生”。
④假以辞色: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从句中小李的表现和最后的结果来看,该成语使用正确。
⑤判若云泥:比喻差距极大。
从句中来看,“虽一字之别,……却……”,句子是转折关系,可以看出两者的差别很大,使用正确。
⑥安之若素:(遇到不顺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不符合张骞“一路受尽磨难,九死一生”的语境。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多文本阅读 答题策略与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多文本阅读 答题策略与练习题及答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876c0e4826fff705cc170ae2.png)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多文本阅读答题策略与练习题及答案全套一、“多文本阅读”总述①一般由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组成,多为“自然科学类”(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或“社会科学类”(研究哲学、经济、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的文章。
②多个材料从不同角度论述,既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系统。
建立起多则文本间的关系,即共性的话题或者特点是什么,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阅读中要有任务感。
二、读题审题与答题策略1.读题审题: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①题干中出现“下列有关‘×××’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或某几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根据材料一(二、三),下列表述不符合(或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用语,表明是在考查对文意的准确判断、理解、分析和把握,它属于各种考点的综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③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考查推断能力。
推断的结论一定要以原文为依据。
2.选择题答题注意:①选择题答题先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不能无中生有。
②选择题一般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
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③选择题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指代词,如“它”“其”等),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等。
A.指代词(如“它”“其”等),比较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B.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C.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④选择题注意区分“理解型”、“推断型”,注意题干中给出的限定性信息。
2024届全国新高考复习语文历年好题专项(语言文字运用组合练)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新高考复习语文历年好题专项(语言文字运用组合练)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b0a12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8.png)
2024届全国新高考复习语文历年好题专项(语言文字运用组合练)练习建议用时25分钟一、[2023ꞏ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
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
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
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
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
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
耿老头能喝酒。
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
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恍惚: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
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
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斩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
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
俩老头还都爱穿撒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薄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
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
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
类似“哥俩”“姐俩”。
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稗子的叶很像稻叶,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
B.说话办事一定要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温习专题组合练05语用文言文诗歌名句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温习专题组合练05语用文言文诗歌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c021e26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72.png)
专题组合练05 语用+文言文+诗歌+名句(时间:45分钟赋分:44分)一、语言运用(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利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有利于主导国际舆论场;从经济上看,则①成立普遍的临时性同盟,从舆论上看,铄石流金....有利于减少经济投入,摊薄战争本钱。
博得②有人以为特朗普是靠连年打拼积累的经验进行了一次媒体战役,即通过大放厥词....媒体的关注,从而取得免费的报导。
46个修正案,整部法律条文增加十余条,被新华社盛赞③这次《立法法》修改,连篇累牍....为“迈向良法善治的里程碑”。
,前后取得“大连④元宝豆腐由富含蛋白质的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制成,在大连路人皆知....知名安心品牌”“大连名牌产品”等称号。
,既抹杀了罗振玉对王国维的帮忙提携之⑤这些说法明显带有情绪性,不能算作持平之论....功,也错把王国维看成了傀儡式人物。
、⑥很多案例表明,公租房管理乱象背后往往存在着腐败问题,一些政策执行者上下其手....内外勾结,把公租房变成了“私家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答案B解析①铄石流金:能使金石熔化,形容天气极热。
此处不合语境。
②大放厥词:原指铺张辞藻或各抒己见;现用来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有贬义。
符合此句语境。
③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量。
贬义。
此处褒贬不妥。
④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此处不合语境。
⑤持平之论: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符合此句语境。
⑥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符合此句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唐县检察院踊跃探索深化检务公动工作的新途径,通过推行案件公开听证、文书说理、通报工作等,丰硕了检务公开新内涵,展示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B.当下,很多艺术家把摄影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融入到艺术创作的构架中,与带有声音和视频功能的流媒体结合,进行了有利的视觉创作和尝试。
C.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成为全世界储蓄货币,这不仅透射出中国在全世界治理中的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也表明中国开始融入世界金融体系。
2020届高考语文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滚动组合练(13)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滚动组合练(13)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8cacb4a1c7aa00b42acb6a.png)
十三、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限时:30分钟总分:2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2019湖北黄冈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9分)①近日,多地展出数字复制壁画,这些作品色彩表现力较之传统手工临摹作品毫不逊色,在线条造型等方面更为精准。
这件事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壁画复制可否取代临摹?②过去,古代壁画临摹常常出于研究保护之目的,为历史而摹。
在临摹过程中,通过对壁画形式语言结构的深入分析,我们也培养出了一批年轻的壁画研究人才。
另外,临摹流失海外的古代壁画也为还原文化遗产面貌提供了有益借鉴。
还有一批画家、学者是为艺术而摹。
出于对古代壁画艺术的崇敬向往,他们在临摹中更强调梳理壁画创作媒介、图像及方法。
如敦煌研究院,在临摹壁画艺术宝库作品时,探索出了一套从起稿、线稿、上色、画面整体调整到完稿的临摹技法体系。
类似这样的“整理临摹”“复原临摹”等研究性临摹实践,在“客观临摹”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了当代研究者对壁画的理解感悟。
其研究成果对传统壁画价值的传承与发扬具有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③然而,这些实践成果的应用却面临着传播困境。
传统临摹作品虽具备较高的学术性,但因数量少、临摹耗时长等因素,大多用于研究、保护、教学工作,很少以展览、研究成果的形式走出洞窟,走向大众。
此时,数字技术的合理介入是满足公众诉求的必由之路,也是让静默千年的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必然要求。
数字复制、VR技术、3D动画复原演示、线上展览、配套互动游戏等高科技,为复活传统壁画这个超级IP提供了无限可能,也为壁画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数字复制不仅可以分众引流,扩大传播范围,降低欣赏门槛,也可以更清晰地再现艺术真实面貌。
④“复制”与“临摹”虽在形式上都是储存历史副本,但不能等同于一个概念,前者机械高效,后者凝聚匠心。
临摹较之复制,更能反映出当代艺术创作者对古代壁画的思考,在线条、色彩中感神魄、促创作。
然而复制技术之于当下的文物研究更具催化剂作用,其客观性使如服饰、建筑、历史等学科研究者能够得到更准确的资料。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7篇)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66671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c.png)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7篇)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篇1文字表达答题技巧讲解:首选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中的第六大题翻一遍,熟悉题型是答题的关键,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慢慢看题目要求,总能有收获。
①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
②条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报喜不报忧的特点。
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
④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
⑤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下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
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语段压缩题】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其次数,其次对,最后是理。
【语句扩展题】答题技巧: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以重点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
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
例如,2023年高考(微博)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愉快,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考试前夕有两种情况,一是心情紧张,一是对考试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
【句式仿写题】答题技巧: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
注意要求,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
2021语文二轮配套练习题题型组合滚动练8含解析
![2021语文二轮配套练习题题型组合滚动练8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d1ae5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d.png)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配套练习题:题型组合滚动练8含解析题型组合滚动练(八)(分值:113分建议用时:100分钟)序号18910得分答案一、综合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1分)学术大家从事普及工作是中国学界的优良传统。
新文化运动以来,面向大众的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播,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自觉担当。
不少名家,如朱自清、顾颉刚、王力、李长之,他们笔下的文化读物虽篇幅不大、内容平易、语言轻松,却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与教育热忱。
朱自清《经典常谈》,用朴素清晰的笔触介绍经史子集中的经典著作,为初学者娓娓讲述传统文化要义与精神;李长之《孔子的故事》饱含深情地讲述孔子生平,展现孔子在风雨飘摇中的理想与坚持……无论“常谈”还是“故事”,前辈学者的努力形成了中国文化普及的优良传统。
在这一传统中,我们发现,把象牙塔中的高精尖,转化为面向大众的文化知识,采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讲给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绝非“小儿科”。
这对学者提出更多要求——深入浅出地介绍专业知识,需要透彻的本体研究,一针见血指向关键之处,否则容易在知识海洋中徘徊打转;想要充分吸引初阶读者,不仅要有优美清晰的文笔,还要把准时代方向,不断尝试新颖多元的表现形式。
有学者提出一个精彩的普及理念:“大学标准,小学趣味。
”在为孩子讲解古诗词时,既要保持大学教学标准,保证知识的准确和思想的端正,又要揣摩小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审美心理,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
既保持学术品质,又放下学者架子,这种心态尤为可贵.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某些歌剧中缺乏革命浪漫主义.B.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C.小妹妹,你买这本吧-—这本应该比那本好.D.白鸥的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B[A项,引出总括性的说明。
B项,表示解释说明,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
C项,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D项,引出补充说明的话。
高三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10篇)
![高三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97ff6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6.png)
高三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10篇)高三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篇1一、目标与过程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备考环节中最主要的一环。
之所以这样讲,理由有二。
其一,这是最全面的、最完整的一环。
在这一时间段中,要有计划、有目标地涉及所有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与本事点。
此后,再无这样全面应对的过程了。
其二,这是最深入、最系统的一环。
在这一环节中,不仅仅会较为深入地探触到各个知识点、本事点,并且还会关注到它们之间彼此的内在关联,建立彼此关联的网络。
同学依据以上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当结合自己实际,合理有效安排好“过程”。
同时还能够请相关教师看看,提出修改意见,力求让此过程契合自己实际和班级整体安排的实际。
这一阶段,用时最长,从整体的状况上,安排好个人学习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
二、制定到践行计划制定好,必须要付出实际行动,充分利用每一秒钟意味着生命的延长。
不要再在忙乱中苦恼,有计划地安排生活。
必须要相信自己,最大化做到合理计划、充分复习、突出重点。
人生本就有限,而又有太多太多的时光在苦恼、迷茫与毫无节制的享受中荒废。
人是善变的,而白纸黑字却永远不变,违反了规划,只会助长自己的惰性,使人深深的陷入后悔与自责。
在茫茫大海中,人常会迷失方向。
不如出海前就带好海图和罗盘,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撞上暗礁。
人性本不爱吃苦,只好给他鞭策与激励,使人生不断前进;人性本爱享乐,那就在辛勤耕耘后使他感到先苦后甜的无限乐趣并周而复始,进一步发现学习中获得知识的欢乐,学习过程带来的探求研究之乐趣。
一切提前计划好,不会慌乱,不会紧张,留下的仅有从容不迫与必胜的信心。
三、循序以渐进整体的规划做好了,局部细节才能跟得上。
每一天的学习安排看似是独立的,又能坚持与整体步骤的和谐一致。
保证了过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
天天都明白自己应当干什么,干什么才最有效,这样,复习备考虽说是艰苦的,但心底却总能漾起欢乐。
四、课上牵课下在处理“过程”问题时,还要注意处理好课上与课下的关系。
第02卷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经典模考重组卷(原卷版)
![第02卷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经典模考重组卷(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dabf0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a.png)
第02卷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适应性模拟卷(新高考区)(原卷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窗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文化现象,文化与审美意义丰富而强烈。
窗的开设,加强了内外空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气韵的流动。
人住在四合围墙与由上屋顶、下地坪所构成的封闭空间之内,自然是比较安全的,但人又必须在围墙之内实现与自然界的情感交流,于是,便诞生了精神文化意义丰富的窗。
虽然窗具有一定的通风、采光作用,但这不是人们在墙上开窗的全部文化原因,因为门也具有这同样的实用功能。
为求通风、采光,多开几道门即可达到目的。
问题是,人们在设门之外,又须开窗,因为在文化功能上,门与窗不能互相替代。
二者的区别在于,门主要供人出入,窗却不是。
窗的“高贵”在于视线的通过,它是供人向外眺望的“器具”。
人若长期生活在暗室里面,势必导致身心的极大伤害,所以,窗的开设为的是“透气”。
这种透气可喻之为居室生命的“呼吸”,要加强建筑内外空间气韵的流动,窗这一吐故纳新的“呼吸器官”是不可缺少的。
它在实墙上所形成的虚空,塑造了建筑内外立面虚实相谐的韵律。
窗的文化审美功能,表达了人对自然的依恋与回归。
人站在旷野之中欣赏自然,与站在室内通过窗户眺望外界景观,所激起的类感不尽相同。
前者的审美机制,是人的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有一种人消融于自然,使人“合”于“天”(自然)的美好感受。
然而,由于人在欣赏大自然时无所庇护,在潜意识层次上,可能难于排除自然信息所添加的压力和紧张感。
在室内通过窗户远眺大自然,此时人的身心处于建筑物的庇护之中,在潜意识上免除了上述不自在的因素,使之化作一种令人宽松自如、从容不迫的心理感受。
窗户,是一种人工对大自然和空间的“剪裁”,它使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显得更“艺术”,更有选择,具有天人合一的另一番妙趣。
另外在审美上,不仅通过窗户对大自然进行观赏有一种特殊的美的享受,花窗之类的造型,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训练__句式变换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训练__句式变换](https://img.taocdn.com/s3/m/476b2b3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b.png)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对点练习——句式变换考向一长短句互换1请将下面的长句子改写成五个句意简明的短句,可以变更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变更原意。
季节性心情失调是在室内工作的人体质较弱者或极少参与体育熬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在秋冬季特殊是隆冬季节因天气变更而产生的一种在国外常常被俗称为“冬季愁闷症”的情感障碍或心情失调。
答:2.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变更语序和增删词语,但不得变更原意。
二维令是由二维令手机APP和二维令物理令牌组成的采纳国际通用的经典加密算法ECC、密钥长度达到256比特的、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破解的、利用二维码带来的便利性帮助用户进行更高级别平安登录的方式。
答:3.把下列长句改写成三个较短的单句,要求不变更句意,可适当增减字词。
作为地球生命演化的杰出范例的中国“澄江化石地”经过第36届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投票表决后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消息的发布标记着“澄江化石地”历时8年的“申遗”工作尘埃落定。
答:4.将下面三个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句。
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变更原意。
①隋唐是我国造墨业空前兴盛的时代。
②当时的墨工讲究造墨的技法、留意墨块的造型、镌刻墨的题识。
③这都推动墨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答:5.把下面四句话改写成一个长句。
要求:可以增删个别字词,但不得变更原意。
①西安曾是东西方文明沟通枢纽的内陆城市。
②西安实行了整合区域发展格局、营造要素聚集实力、提升开放水同等三大手段。
③西安主动跳出“城墙思维”。
④西安以更加开放包涵的姿态再次站到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答:6.以“中山桥”为陈述对象,将下面的文字重组为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个别词句,但不得变更原意。
黄河上有一座上百年的铁桥,名曰中山桥,中山桥的名气不小,享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誉,而且具有一种独特的桥梁文化。
走过百年风雨,兰州的成长,中山桥一一见证。
同时,中山桥也在向世人静默地诉说着苍凉的往事。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题型组合滚动练:3 Word版含解析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题型组合滚动练:3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367072581b6bd97e19ea5d.png)
题型组合滚动练(三)(分值,54分;建议用时,50分钟)序号 1 2 3 4 5 6 9 11 得分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2分,每小题3分)中国的语言文字存在数千年,被历代中国人作为母语使用,已达________的境地。
()。
有人断言,中国未来的作家不太可能站得比唐诗更加高远。
因为唐朝的诗人一生都在为穷尽文字之美而专心致志,今天________的学问,让作家们失去了对汉字纯正而深刻的把握。
知识的丰富恰恰让作家们处于能解读,却不会创造的尴尬境地①:能看透文章的浅薄,却不能使自己的文章深厚②,能体味到唐诗的美妙,却写不出美妙的唐诗。
中国历代文人对母语的创新________,唐诗写乏了出现了宋词,宋词写到尽头出现了元曲③。
几千年来,中国朝代更迭,政治体制变化无常,但是中国的人文精神却从未改变,并随时间推移愈发顽强。
中国文人独立的个性和品质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深入骨髓④,成为基因。
但在当下,母语的创新却________,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原因,或许是导致创作者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之所在,以汉语言为母语的写作者们失去了对母语的倚重和深入研究。
1.文中四处画横线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B[B项,逗号改为分号。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出神入化复杂俯拾皆是故步自封B.出神入化繁杂不胜枚举裹足不前C.登堂入室复杂俯拾皆是故步自封D.登堂入室繁杂不胜枚举裹足不前B[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由语境陈述对象看,应选“出神入化”。
复杂:(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跟“简单”相对)。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根据语境应为“繁杂”。
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不胜枚举:形容数量很多。
根据语境,应选“不胜枚举”。
裹足不前:停步不前,好像脚被裹住一样。
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愿前进。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任务群二文学性文本阅读突破练9散文阅读语言类题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任务群二文学性文本阅读突破练9散文阅读语言类题](https://img.taocdn.com/s3/m/bc80fa7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a.png)
任务突破练9 散文阅读(语言类题)(赋分32分用时40分钟)一、(2024·广东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重庆的懒腰李海洲在食客的世界里,江湖和武侠、码头、恩怨无关;一口锅里的江湖,只和民间、游鱼、美食、老饕有关,只和厨中的人、盘里的芳香、月亮下各种颜色的空酒瓶有关。
那么,江湖里的一尾游鱼原委有多少种吃法?我所居住的山城重庆,江河纵横,游鱼肥美,烹鱼的手段各有短长,生煎、红烧、炭烤、水煮……运刀的人出手如风,一尾鱼被完备解开的过程,就像生活被晨光丝丝照亮。
一盆热气奔腾的鱼,加上半壶人约黄昏的酒,鱼汤泡饭,鱼肉佐酒,即使是冷雨萧索的冬日江湖夜,整个人也会愉快得荡气回肠。
有多少挑剔的食客,就有多少讲究的哈姆莱特。
在我看来,所谓八大菜系,也就是山野江湖和田间地头那些原初的味道,随着时间的消逝最终登堂入室。
很多年过去,岁月已老,那味道仿佛还在,形式上却难免有些沧海桑田,无论是氛围营造、雕花摆盘,还是旗袍浮动、莺声引路,时间送给古老美食的,是一个漫长的粉饰过程。
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起先从雕梁画栋的酒店撤出来,重新回到民间和江湖的味道里,去酷爱那些粗糙、简洁、麻辣,甚至狂野、火爆的美食。
多年来,重庆的餐饮大亨曾清华,最喜爱干的事情就是拉着我和诗人梁平,咆哮在各处街头巷尾,去海吃琳琅爽口的民间美食。
我们曾经为一盆鸡杂在中午驱车狂奔三小时,尽管用餐时间不到二特别钟……在性格耿直的山水重庆,小店老板们的脾气和生意同样火爆,他们根本不相识业界大腕。
有一次,在某个喜爱把回锅肉切得手掌那么大的排档,曾清华儒雅地小声质疑:这道菜是不是盐下多了有点咸?老板尽然听见了:咸就不要吃,你不用买单,立刻离开。
曾清华一改在数百员工面前讲话的威历,讨好地说:兄弟脾气不要太大,我问一下都不行吗?那边冷漠地回答:不行。
我和梁平在旁边干脆笑出一嘴的肝腰合炒。
重庆的民间菜馆有傲骨,特立独行,装修和服务简陋到没有,味道却让人一日三秋地相思。
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三)(新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三)(新高考)语文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01b4b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f.png)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三)新高考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社会心态作为社会存在的公众意识反映,在重大社会变革背景下发生演化,并呈现出整体性、大众性等特征。
理性看待社会变革下公众心态的不同方面,并予以合理调适,是以健康社会心态涵养现代化精神力量的题中应有之义。
现代社会中,自然秩序为理性新秩序所取代,人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不断放大,却也带来了一系列现代性困境。
在“远方的世界”里,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恶劣自然灾害等成为伴随人类改造自然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后果。
在个体精神层面,个人主义的转向又给人带来孤独感和漂泊感。
伴随互联网时代电子文化影响的持续深入,当代社会人际关系对技术严重依赖,加深了虚拟世界里的群体性孤独。
另外,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通过便利的交通工具流动到陌生的地方工作和生活。
这使得他们中的一部分成为悬停在城乡之间的“蜂鸟”,挤压在快节奏、超负荷的现代生活中。
《“长三角”青年民生民意》调查显示,约70%的新市民、大学毕业生与青年人在租房居住,一线城市则更加普遍,这种社会和个体的经济压力,已经使青年群体消费行为趋于守成。
社会的变迁导致了人类心理内部的转化,现代性焦虑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和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
“内卷”“躺平”或者较早流行的“佛系青年”,揭示出社会变化下的公众心态的不同类型:努力自我投资提高竞争力、主动降欲寻求躲避竞争出口或者合理宣泄在顺从中迂回反抗等。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密12小说文本阅读(人物形象和情节)(分层训练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密12小说文本阅读(人物形象和情节)(分层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20e09c8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f.png)
备战2024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解密12论述类文本阅读A基础训练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生沈从文北京城什刹海南头,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
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
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
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来了一个人,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的拖着,作成北京城大学生特有的样子。
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便微笑着,以为帮场的“福星”来了,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地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
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
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
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
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
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忧郁地笑了,而且远远的另一方,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形,就被这情形引起了好奇兴味,第二个人跑来了。
2021语文二轮(山东专用)配套练习题题型组合滚动练11含解析
![2021语文二轮(山东专用)配套练习题题型组合滚动练11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f7ad2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f.png)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山东专用)配套练习题:题型组合滚动练11含解析题型组合滚动练(十一)(分值:44分建议用时:40分钟)序号14689得分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1分)开始见到过一个茶庄,等到顺着茶庄背后的山路翻过山,就再也见不到房舍。
山外的一切平泛景象突然不见,__①__,山石间掩映着丛丛簇簇的各色林木,一下子就把人的全部感觉收服了.我在想,这种著名的山川实在是造物主使着性子雕镂出来的千古奇迹.为什么到了这里,一切都变得那么可心了呢?在这里随便选一块石头搬到山外去都会被人当作奇物供奉起来,但它就是不肯匀出去一点,让外面的开阔地长久地枯燥着,硬是把精华都集中在一处,自享自美。
水也来凑热闹,不知从哪儿跑出来的,这儿一个溪涧,那儿一道瀑布,贴着山石幽幽地流,欢欢地溅.此时外面正是炎暑炙人的盛夏,进山前见过一条大沙河,浑浊的水,白亮的反光,__②___;而在这里,几乎每一滴水都是清澈甜凉的了,给整个山谷带来一种不见风的凉爽。
有了水声,便引来虫叫,引来鸟鸣,各种声腔调门细细地搭配着,有一声,没一声,搭配出一种比寂然无声更静的静。
只觉得山谷抱着你,你又抱着山谷,都抱得那样紧,逮不到一丝遣字造句的思维,正是“哀怀抱绝景,更觉落笔难”。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对偶比喻B.排比反复C.排比比喻D.引用比拟D[D项,“这种著名的山川实在是造物主使着性子……"“但它就是不肯匀出去一点……自享自美”“欢欢地溅”“山谷抱着你”使用了比拟修辞,“哀怀抱绝景,更觉落笔难"是黄庭坚的诗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水在山石间流淌。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解析]解答此题,先要比较原句与修改后的句子之间的差异:一是长短句的变化,二是描写的有无。
原句在句式方面,运用了短句,整散结合,读来朗朗上口;在描写方面,运用了比拟修辞和一些副词加以修饰,使得表达效果生动形象,有力凸显出这里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组合滚动练17
(建议用时:20分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①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倡义..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②
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意愿..,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
“百善孝为先”③
反应..出中华民族极为 甲 (重视/敬重)孝的观念。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是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孟子说:“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及早尽孝,修行善心, 乙 (抚养/赡养..)父母,莫在短暂..
的人生历程中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 丙 (终生/终身)遗撼..。
④
1.文中加点的词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反应 伦常(...lún ...).
B...倡.义(chànɡ) 意愿
C.违背 赡.养(shàn)
D.短暂.
(zàn) 遗撼 C [A 项,“应”改为“映”;B 项,“义”改为“议”;D 项,“撼”改为“憾”。
]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敬重 抚养 终生
B.重视 抚养 终身
C.敬重 赡养 终身
D.重视 赡养 终生
D [“敬重”指恭敬尊重。
“重视”指认为人的德才优良或事物的作用重要而认真对待,看重。
“抚养”指“养活”,多指对孩子。
“赡养”指供给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进行帮助。
“终生”指“一生”,多就生命的长短而言。
“终身”指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而言。
]
3.文中横线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②处的逗号改为顿号。
]
4.下面是王小刚的父亲七十寿辰的请柬内容,请认真阅读,找出其中三处表达不得体的地方,并修改。
亲爱的李安国叔叔:
您好!令尊今年七十岁寿辰,兹定于本月8日中午11:30在贵府举办寿宴。
敬请届时务必参加。
王小刚
2016年7月2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要弄清文体及人物关系。
请柬用语要客气,注意谦敬辞的使用等。
“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用于此处不合适,可改为“家父”。
“贵府”是对别人家的敬称,此处应改为“寒舍”。
“务必”语气太强硬,应删去。
【答案】“令尊”改为“家父”;“贵府”改为“寒舍”;“务必”删去。
5.阅读下面关于学校图书馆的调查统计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导学号:98142061】你觉得图书馆服务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图一
图二
(1)参照图一,给图二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一的数据,提出相关建议。
(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表格的具体内容,二是表格体现的意义。
第一问要求参照图一给图二拟写一个标题,这样我们就需要对图一标题的结构特点等进行分析,根据图二所显示的信息可知,图二主要表达的是图书馆组织哪些读者活动,据此拟标题即可。
第二问,要求提建议,从图一分析,要提的建议应该集中在图书馆开放的具体时间、图书报纸的数量和质量上。
【答案】(1)你希望图书馆组织哪些读者活动?
(2)①调整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②通过读者推荐书刊等方式,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6.阅读下面的评论,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大意。
不超过20个字。
【导学号:98142062】2008年汶川地震,雷楚年因勇救7名同学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2014年,他却因涉嫌诈骗而被警方逮捕。
时隔多年再看雷楚年,那场援救依旧是勇气可嘉的壮举,它无疑需要被褒奖。
但是,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是否一定是因为道德和人格上的高尚?救人的行为有时候可能只是本能在特殊环境下的激发。
甚至正如媒体人石勇所指出的,一个残忍的人渣,在某种心理妄想中,一样可以跑到起火的房子里去救人。
在这个意义上,对英雄少年过高的道德期待,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内容。
当他成名时,我们将他奉为模范和标杆,而不去思考他能否背负对他进行的这种英雄界定,更不会去关注一个少年英雄到底存在着哪些缺憾。
所以,当他涉嫌欺诈的消息公布时,公众会有种被骗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段,理清思路,找出中心句,再根据中心句进行归纳整合。
本语段先提出如何看待英雄少年的壮举和道德缺陷问题,经过分析,得出“在这个意义上,对英雄少年过高的道德期待,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内容”的结论。
此句可以当作全段的中心句。
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不可对英雄少年持不切实际的道德期待。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做过辩证论述,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文人词客十分讲究炼字炼句,往往为了一个字而冥思苦想,卢延让《苦吟》中曾有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诗句,杜甫也有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令人非常敬仰。
(3)《琵琶行(并序)》中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上。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