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放学期第一次半月考试题分值: 100 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2 题,每题 1.5 分,共 48 分)
1.下边两则史料的变化能够直接用来论证
A.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B.我国古代农业耕种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商业构造的调整D.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2.《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分封制没有遇到损坏B.周代礼法没有遇到损坏
C.认可了土地私有D.井田制遇到损坏
3.下表为不一样文件对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能够推知
A.政府对土地的实质控制力有限B.土地自由买卖获取法律保护
C.政府推行不抑吞并的土地政策D.士农工商社会构造发生变化
4.中国古代有立法保护耕牛的传统,秦汉期间皆立法禁止杀牛,魏晋南北朝时规定“非宗庙
社稷之祭不得杀牛,犯者皆死”。

这一现象表示
A.西周宗法制度尚存B.着重保护生态均衡
C.农业遇到官府重视D.立法过于严格精密
5.秦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器绝大多半是青铜兵器,约达 4 万余件。

铁兵器数目极少。

总合只有铁矛 1 件。

铁镞 1 件。

铁铤铜镞 2 件。

资料说明当时
A.冶铁水平限制大规模武器生产B.秦国还没有掌握生铁锻造技术
C.青铜兵器以致秦军战斗力降落D.青铜器成为秦人随葬必备品
6.唐朝《独异志》(卷下)载:“李衡,江陵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谓其子曰:‘吾有木奴千头,可为汝业,当终生衣食也。

’”这反应出当时
A.经济重心已达成南移B.粮食产量已知足需求
C.江淮地域经济最发达D.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
7.《三国志》载:“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人名)乃
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

任职七年,器用充分。

”资猜中所述发明
A.代表古代冶金技术的新发展B.是古代浇灌工具的重要创新
C.表示古代冶金资料的新创建D.是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8.明朝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妻是苏州织绸的小户人家,不
到十年,累积了大批财产,此后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

这反应此期间出现了
A.官营手工业B.私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资本主义萌芽9.据考古发现,宋朝一些匠人、私营作坊主或商店等多将自已的名字或商号标刻在所生产的
商品或包装上,如“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钱家干果铺”等。

这反应了当时
A.工商业经济的高度繁华B.商品产销着重提高有名度
C.民间贸易出现垄断性经营D.民间手工业走向了专业化
10.中国古代的私营商业立法主要集中在对市集的管理上,详细表现为市集的设置和平时管
理、商品的种类和质量、禁止欺骗和欺行霸市等方面。

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A.政府力争保护私营商业B.私营工商业超出官营
C.有比较完好的经济立法D.用法律规范商业行为
11.春秋期间,“坐列贩卖”的商贾开始编入市籍并缴纳租税;秦代将市籍与一般户籍相分别,对有市籍者及其家属“勿予田宇”、甚至发遣戍边。

这一变化说明
A.户籍制度积厚流光 B .抑商政策始于春秋
C.工商食官制度形成 D .商人社会地位降落
12.《卖炭翁》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人人皆知的诗作。

诗中表达老翁“小驾炭车碾冰辙”
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处的“市”
A.严格管束的集中市场B.沿街开铺的街市
C.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D.地方自治的市镇
13.两宋期间,茶树的种植地域愈来愈广,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及四川诸路,茶
园十分广泛。

仅在江南两浙、荆湖、福建地域输送政府专卖机构的茶叶,每年就达一千四五
百万斤。

一状况主要反应出宋朝
A.重心已南移 B .重抑商政策松
C.商品展快速 D .耕技持提高
14.宋朝出了“交子” 。

“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券合得起来就交。

据此
可知“交子”
A.拥有必定“防”功能B.足商品展的要求
C.促了古代的展D.源于唐朝似票的
15.黄崇德是16 世一位典型徽商。

最先他不过棉布、粮食等,后得政府可,从事
利更大的食易,累了巨富,用于田置地。

上述象反应出当
A.商帮主要从事途取运B.政府放弃官政策
C.本思想占有主地位D.商人社会地位著提高
16.管仲改革从前,国允个人从事生,由国家征收部分税收,利大多半
由个人主所得,政府所得其实不多。

管仲改革推行“官山海”政策,煮和冶由国家
断性。


A.开了“工商食官”制度B.了政府的作用
C.扼了的民手工D.与民争利激化当的社会矛盾
17.阳厂“不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厂,也是第一家模最大的合企,
在其建成投的第一年(1890 年),生制品即达8, 860 吨,此中厂自己用去3,870吨,湖北炮厂用去300 余吨,外售1, 000 余吨。

反应了
A.民族本主的初步展B.近代企掌握国家命脉
C.洋企成功抵制了外D.中国出了代工的曙光
18.洋运期,李章等人大批外国装来搞中国国防。

原由有二:一是采大吃
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好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法“有途”的洋位,吃
拿卡要。

由此可
A.封建官僚管理系统缺点明B.洋运上被外国控制
C.洋派借自之名中私囊D.当中国没有成立工企
19.下表甲午中日争前后中国官和商企登表。

该资料表示了
A.甲午战后清政府持续创办官办公司B.中国近代化进一步发展
C.商办公司发展快速D.民营公司规模超出官办公司
20.据记录,在开埠早期的一二十年间,像洋布、洋皂、玻璃制品等日用洋货,虽多制作精
致,外观美丽,有的也比土货更好用,但因为售价贵,一般人家还极少购用,人们不过把它
们看作有钱人为好奇炫新才会买的豪侈品、高档品。

该资料说明在近代早期
A.通商口岸的社会生活深受西方影响B.自然经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坚强抵制C.通商口岸邻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西方工业经济的优势还未充足表现
21.晚清期间,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取代手工棉纱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
洋棉纱者,异样踊跃。

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 年)仅6700余担,今岁多至69700余担”。

(《光绪十六年宜昌口华洋贸易情况论略》)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B.中国内陆棉纺织业的衰败
C.四川成为入口棉纱集散地D.中国传统经济构造被损坏
22.近代中国的问题千丝万缕,但论其主题,就是中国可否从农业文明中走出,从传统中走
出,重修符合世界潮流趋向的现代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化开始于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23.陈启沅创立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固执权力视为异端,1881 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关闭,以致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

19 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这一变化
A.以致了自然经济开始崩溃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C.推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反应了清王朝统治危机加深
24.1901 年张之洞、张謇等人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指出:“今天中国讲富国之术,若欲
以商务敌欧美各国,此我所不可以者也;若欲以工艺敌各国,此我所必能者也。

”这反应出当时中国部分封建官员
A.主张与外国睁开商战回收利权B.仍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
C.认识到工业富国强国的重要性D.已找到当时中国贫弱的根来源因
25. 1914 年 12 月 5 日,北洋政府农商部重申“欧战”期间“通商惠工,在此一举”“机不行
失,转瞬即逝” 。

其实,当时举国上下特别是身处商战第一线的工商业者,都充满了这类抓住
机会的紧急意识。

这表示当时政府
A.践行奖赏实业法律B.敦促良机大发战争财
C.秉着实业救国理念D.呼吁与欧美列强商战
26. 1945 年 9 月 27 日,公民政府财政部将法币与汪伪政权钱币的兑换率定为1: 200。

历史
学家黄仁宇曾回想说,他从昆明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一下飞机就发现手中的法币忽然成了
硬通货,在重庆只好购置 2 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能够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菜。


说明
A.陷落区公民财产快速缩水B.政府克制全国法币刊行
C.上海法币大批回流到重庆D.官僚资本遭到深重打击
27.1935 年,“公民经济建设运动”指出:“对于公民经济建设· ·····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
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顾问部,全盘筹备,在整个计划之下· ·····全国一致动员,
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

”此计划
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建时机B.表示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公民经济D.旨在增强官僚资本的扩充
28.1914 年 1 月,袁世凯政府公布《公司保息条例》,对于棉丝业、制铁业、制糖业等资本在
20 万元以土的新设公司,自开体制造之日起的三年内,政府按实缴资本赐予保息 5 厘或 6 厘。

这一做法
A.打击了中小工商公司B.鼓舞了个人投资实业
C.扩充了官僚资本权力D.减少了公司税收负担
29.下表为中国主要入口货占入口总值的百分比(1870— 1910 年)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总值(1000谷物面铁路材
年份鸦片棉纱糖烟草煤煤油机器其余海关两)粉料车辆187********. 03. 00. 040. 1—0.09——————53.
188********. 34. 60. 10. 4—1.2——————54.
189012709319. 515.3 9. 60. 9—1.63. 20. 3——49.190021107014. 814.3 7. 03. 00. 53.16. 60. 7——50 191056296512. 013.6 7. 74. 82. 01.84. 71. 53. 848.A.近代工业有了必定的发展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引进D.外贸格局被国际环境所左右
30.下表是1893~ 1910 年中国入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对表中数据变化原由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取了发展
C.欧洲列强临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列强侵华方式仍以商品输出为主
31.下表是1914-1920年光商投资火柴厂状况统计表。

解读表格数据,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

A.革命促使民族工业快速发展B.军阀混战影响民族工业
C.火柴厂投资增添快速以致火柴入口减少D.一战后西方列强加大投资排斥民族工业
32.抗战成功后,公民政府在接收敌伪家产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国纺
织机械公司” 、“中国蚕丝公司” 、“中国石油公司” 、“中央造船公司”等一系列全国性或地域
性的各样垄断性组织。

这反应出
A.政府践行了“克制资本”思想B.经济中“国进民退”现象突出
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堕入绝境D.政府鼎力扶助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非(3316 分, 3420 分, 3516 分,共 52 分)
33.( 16 分)以下资料,回答。

资料一小的行,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惰、愚笨或没有理性。

事上,他是一个在“ ”
(在投入代的机械力和化肥从前)的范围内,有取精神源能作最适量运用的人。

可能是乏的,
但效率很高⋯⋯小作“ 人”,绝不色于任何本主企家。

——西奥多· W·舒茨《改
造》
资料二今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百,百之收不百石。

⋯⋯ 古者税民不什一⋯⋯至
秦否则,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

富者田阡陌,者无立之地。

⋯⋯故民常衣牛之衣,而
食犬彘之食。

——《·食志》
资料三在方面,景与第一于 50 年月作出新性的研究——他用口述料明, 19 世 90 年月,山一些
地域有相当数目的“ 地主”,用雇用力。

随后,
李文治明 17、18 世中,陪伴商性的展,多小因“力致富”而成“庶民地主”。

近来,一些学者
更用明清档案所珍藏的清朝刑科本中的料,一步充了中雇用关系展的据。

( 1)资料一反应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形?一形有哪些特色?(8 分)
( 2)资料二反应小存在什么?( 4 分)
( 3)资料三体了山村中出了怎的生方式?出一世方式的原由是什么?(4
分)
34.( 20 分)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一洪武四年( 1371 年),明太祖朱元璋就公布诏书:“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此后历经
永乐、宣德、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各朝,海禁政策不停升级增强。

隆庆元年(1567 年)福建巡抚涂泽民奏请开放海禁。

这一奏议获取朝廷同意,进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场面。

隆庆开
海场面之所能够形成,主假如因为明穆宗及其朝廷认识到“市公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
而为寇”的关系,适应了一些有识之士要求适合开海的呼声。

福建地方大员再三奏请在该省
开海,是鉴于“闽人滨海而居,非来往海中则不得食”的生活传统。

隆庆开海后,陪伴着白
银的大批流入,中国的生丝及纺织品、陶瓷器、漆器等工艺品、矿产品及金属制品、水产品、
农产品等等商品也络绎不绝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

——摘编自陈尚胜《隆庆开海:明朝国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改革》
资料二依据《中英南京合约》及随后于 1843 年签署的细则性附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合约》,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成立通商口岸和租
界,即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个口岸开放通商。

清政府面对英国、法国、美国领
事联合在各自租界征收关税的事实,建立了海关总税务司,并在各口岸的海关建立一个外国
税务司。

这一海关系统的成立,为合约通商贸易系统供给了一种制度化的保证。

客观上剖析,
合约通商系统的形成在必定程度上推进了以口岸为中心的近代地区市场的发展和近代市场关
系的形成。

——摘编自张明之《从朝贡系统到合约通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
形态变迁》
( 1)依据资料一,归纳晚明贸易政策调整的原由,并联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进步作用。

(12 分)
( 2)依据资料一、二,归纳近代合约通商与晚明开海通商的不一样之处,并联合所学知识剖析
近代合约通商贸易系统对近代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8 分)
35.( 16 分)商会作为一种为复兴资本主义而奋斗的财产阶级社团,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度中,曾起过踊跃作用。

阅读以下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 1904 年,清政府公布《简洁商会章程》,开始劝办商会,今后商会数目不停增添。

在资
产阶级改进派和革命派的指引下,商会是被动充任现代化动力的。

1914 年全国各商会代表在
上海召开大会,宣布全国商联会成立,财产阶级走到了国家政府的前方。

在辛亥革命后的15年中,特别是袁世凯政权倒台后10 年中,国家政府和各党派没心和无力领导中国的现代化,
财产阶级本能地担起了被国家所放弃的现代化大业。

他们不单鼎力从事最基本的经济活动
——工商实业活动,并且踊跃参加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活动。

所以,这一期间便成了
中国财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虞和平《商会与中国
早在即代化》
( 1)据资料并联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商会盛行的国内有益条件。

(6 分)
( 2)据资料比较商联会成立前后财产阶级作为“现代化动力”的不一样状态,并联合所学知识,
归纳商会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度中发挥的作用。

(10 分)
参照答案
1.B【分析】从耒耜到牛耕,说了然我国古代农业耕种方式的变化, B 选项切合题意。

资料未表现
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A 选项清除。

资料与商业构造没关, C 选项清除。

农业经营方式
一般指国家、集体和个体经营,图片没有表现, D 选项清除。

2. D【分析】从“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政令不信”可知,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分封制渐渐崩溃,而“公田不治”也反应了作为周代经济基础的井田制也渐渐崩溃。

故 D 项正确,清除 A 项。

资料“上下相诈”侧面反应周代礼法损坏,清除B;而“公田不治”侧面
反应了土地私有,清除C。

3. A【分析】资料信息说明唐朝均田制下土地买卖、吞并等流动现象较为屡次,即政府对土
地的实质控制力有限,故 A 项正确;唐朝推行限制土地吞并政策,政府不行能保护土地自由
买卖,故 B 项错误;宋朝政府推行不抑吞并的土地政策,故 C 项错误;资料没有表现出士农
工商社会构造发生变化,故 D 项错误。

4. C【分析】从资料“中国古代有立法保护耕牛的传统”并联合所学知识可知,耕牛是中国
农业生产中使用最早、最广泛的耕畜,所以宰杀耕牛为各朝统治者所禁止,这表示中国古代
政府比较重视农业,故 C 项正确;资料重申的是对耕牛的保护,没有波及到血缘关系,故A 项清除;资料没有表现出对生态的保护,故 B 项清除;资料没有波及到法律系统,故 D 项排除。

5. A【分析】依据所学内容可知,固然春秋战国期间开始出现铁器,但冶铁水平限制了铁制
武器的大规模生产,以致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铁制武器极少,应选 A 项;秦兵马俑坑中出土
了铁制兵器,说明秦国已经掌握了生铁锻造技术,故清除 B 项;联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秦
军战斗力强盛,并无因为青铜兵器以致战斗力降落,故清除 C 项;青铜兵器出土于秦兵马
俑坑,其实不可以说明当时青铜器成为秦人随葬必要品,故清除 D 项。

6. D【分析】依据资猜中的“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说明当时已经出现农产品的商品化现
象。

故答案为D项。

其余三项资料不可以反应,清除ABC项。

7. A【分析】题干中的发明应当是“水排”,联合所学可知,这是用水力作为推进力来为冶铁
业改进供风技术的一项发明,应选A;水排不是浇灌工具,故清除B;水排是一种工具,而不
是冶金资料,故清除C;水排用于冶铁,故不是农用的,所以清除D。

8. D【分析】资料信息“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说明显代中后期雇用关系出现,即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 D 项正确;资料未波及官营手工业,故 A 错误;资料要旨是重申资本
主义雇用关系产生,而不是私营手工业出现,故 B 错误;资料“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
绸”不是反应家庭手工业,故 C 错误。

9. B【分析】依据资料可知,匠人、私营作坊主或商店等多将自已的名字或商号标刻在所生
的商品或包装上,体了宋朝商人已具利用商提高有名度的品意,故 B 正确。

A ,干并未体宋朝工商的高度繁华的象,清除。

C ,商家刻名字或商
号并不是以断市目的,清除。

D,干未波及生象,清除。

10. D【分析】依据干“⋯私商立法主要集中在市集的管理上⋯. 商品的种和量、
禁欺和欺行霸市等方面”可知政府立法以范私工商的运转次序,故 D 切合意。

A ,干旨在表示政府立法范私工商管理,其实不代表政府保私商,故清除。

B ,资料未体私工商和官商比,故没法明,清除。

D ,资料只波及私商
立法未能反应整个立法系统,故清除。

11.D【分析】从资猜中的“秦代将市籍与一般籍相分别,有市籍者及其属‘勿予田宇’ 、
甚至遣戍”来看,秦代行格的重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降落。

故答案D。

资料没有反应籍制度的展程,清除 A ;商鞅法初次提出重抑商政策,清除 B ;“工商食官”是一种官手工制度,资料不可以反应,清除 C 。

12. A【分析】本考唐朝的商展。

白居易是中唐期的有名人。

宋朝从前,城市中
立“市”作的商品交易所,与居民区相分别,官府立市令或市,市交易
行格管理,按开市、市。

所以白居易笔下的“市”是指安城中格管束的集中市
, A 切合意。

沿街开的街市出于宋朝此后,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位于城郊和下,
地方自治的市起于明清期,与资猜中反应的唐朝、安城的信息不切合,故清除BCD 。

13. C【分析】依据干可知,两宋期茶叶栽种广泛,量丰富,盛,反应了宋朝商
品快速展的象,故 C 切合意。

A ,干中茶叶生繁华的象不可以反应重
心能否南移,故清除。

B ,资料未波及重抑商政策松的举措,清除。

D ,资料反应的
是茶叶栽种生,与耕技没关,故清除。

14. A【分析】“两券合得起来就交”,充足明“交子”拥有必定“防”功能,故A 正确;“交子”是商品展的要求,但不切合资料信息,故 B ;“交子”的出
促了古代的展,也不是资料的要旨信息,故 C ;“交子”是,而唐
代的是票,不可以直接用于交易,故 D 。

15. C【分析】依据干中徽商黄崇德将商本投田地的史明当抑商政策松的状
况下商人遇到重意的影响,故 C 切合意。

A ,资料未体商帮途易的情况,清除。

B ,黄崇德政府可食易,不代表政府放弃官政策,清除。

D ,资料象反应了以本的意,没法得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清除。

16. B【分析】“工商食官”制度是西周的官手工制度,故 A ;管仲改革推行“官
山海”政策,煮和冶由国家断性,增了政府的能,有益于政府
的作用,故 B 正确;管仲改革推行“官山海”政策,煮和冶由国家
断性,是商行,不影响民手工的展,故 C ;煮和冶由
国家断性,政府取之无形,人民简单接受,没有激化当的社会矛盾,故 D 。

17.D【分析】阳厂模大、品用途多元和部分服市。

与代企在模、技、
管理和市等方面的特色局部相像,故答案 D 。

A 史性,阳厂是洋企,
不是近代民族本主工,清除; B 性,阳厂是个案,是近代企中的一,
没法得出近代企掌控国家命脉的,清除;阳厂作一家洋企,曾起到
分洋利的作用,但没法得出“成功抵制外”的, C 清除。

18. A【分析】资料“一是采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好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
法‘有途’的洋位,吃拿卡要”反应了洋企的封建官僚管理系统的腐缺点,
故 A 正确;资料未波及洋运被外国控制的信息,故 B ;中私囊属于封建官僚管理
系统缺点的表,故 C ;当洋运已成立工企,故 D 。

19. B【分析】本考中公民族工的展。

依照资料信息可知,此期官、官商合和
商企的厂数目及本都在上涨,表示中国近代化一步展,所以 B 正确。

A ,清政府官工不过资料反应信息的一部分,不可以全面的反应资料
内容; C,商企展快速不过资料反应信息的一部分,不可以全面的反应资料内容;D,剖析一期官企、商企的数目和本可知,个民企的厂
模低于官企。

故正确答案B 。

20. D【分析】依照资料“洋布、洋皂、玻璃制品等日用洋,多制作雅致,外美丽,有
的也比土更好用,但因为售价,一般人家极少用” 合所学可知,工革命的睁开
促了生效率的提高,使工品价钱大幅降落,但当在中国售的西方工制成品并
未体出价钱上的,所以被豪侈品、高档品,明当西方工的还没有
充足体,所以 D 正确。

A ,资料体的是当西方工品并未被一般中国百
姓接受,并不是体通商口岸的社会生活深受西方影响; B ,资料体的是西方工
品因价钱昂而不可以被一般中国百姓接受,并未因自然的抵制; C ,资料体
的是当西方工品并未被一般中国百姓接受,并不是重在体自然的解体。

故正确
答案 D 。

21. D【分析】资料主要了,晚清期中国棉域里出了洋棉取代土棉
的象,依据资料“川省(四川)洋棉者,异样踊”,口等地域的数目惊人,
明当中国沿海地域手工棉被西方洋棉冲,中国小出解体象,即
中国构被损坏,所以 D 正确;资料主要当在中国沿海地域洋人棉
,没有波及到中外易的差或逆差的,故 A ;资猜中的地址集中在口等
沿海地域,合所学知,跟着外来列的入侵,中国沿海地域棉衰败而不是内陆,
故 B 不;资料了洋棉在晚清期,没有波及四川成口棉集散地,故C 与干没关。

22. B【分析】资猜中“可否从文明中走出,从中走出” 近代化指中国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