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听得懂却不会做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孩⼦听得懂却不会做题
为什么孩⼦听得懂却不会做题
孩⼦到了上学的年纪了,可是却总是听得懂但不会做题?为什么孩⼦听得懂却不会做题是⼩编想跟⼤家分享的,欢迎⼤家浏览。
为什么会有孩⼦在听讲的时候都懂,做题却不会做?经常会被问到这个问题,之前⼀直都是建议学⽣加强课后的复习巩固,在照做后,有些孩⼦的情况有了改善,但我觉得还是缺些什么,最近⼜有了⼀些感悟,其实还有⼀个“在学习中如何去思考”的问题,在这⾥跟⼤家分享⼀下。
⽐如,上课⼀般是这个样⼦的:提问:“浮⼒是如何产⽣的?”⽼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压⼒⼤于向下的压⼒,这个向上和向下的压⼒差就是浮⼒。
明⽩了吗?”学⽣:“嗯,明⽩了!”所谓的“在听讲的时候都懂”,就像听懂上⾯的话⼀样简单。
孩⼦在初中阶段学习到的很多知识看起来也是就像上⾯⼀样简单。
但是,听懂,并不表⽰孩⼦真的会了。
所以,“听懂了”和“会了”本来就没有直接关系。
“听懂了”,只能说明站在讲台上上课的⽼师是会的,⽽且表达能⼒还可以。
想要真的⾃⼰“会了”,就要主动、深⼊地思考。
好,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主动、深⼊地思考?
⾸先,我同意这样⼀个观点“不存在对所有⼈都适⽤的思考⽅法”。
像我刚才举得例⼦可能会让你觉得思考就是提问题,但其实思考远远不仅限于此。
从我的⾓度出发,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可以从这样⼏个⾓度出发:这个定义⾥的每⼀个字是在表达什么意思?新的知识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公式在什么情况下适⽤?跟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相似或者相关联的知识?有什么区别?不是说⼀定要问题,⽽是要将新知识建⽴与已知的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分清适⽤范围和条件,⽤已知的知识来理解新的知识,保证知识体系的连贯和透彻,真正“融会贯通”。
再耐⼼理解下我上⾯提的关于浮⼒的问题
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是这样的:我已经知道的知识告诉我应该是这样的,这个新知识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是的话加到原有的知识⾥,如果不是,那为什么?这就是在尝试建⽴与已知事物的关系的⼀种表现。
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新知识就永远不能真正加到你的知识库。
⽽且,这个步骤只能你⾃⼰来,我只能在⼀边,微笑着给你建议和解答你的疑问。
如果到这⾥,你还不知道主动、深⼊地思考如何起步,我还有⼀个简单的⽅法:在上课⽼师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不要只是⼀味地去记,⽽是将⽼师提的问题真的.问⾃⼰⼀次,尝试着⽤⾃⼰的语⾔去真正说出来,同时,揣摩为什么⽼师会问这个问题。
多⼏次,你会发现对新知识的理解是有迹可循,⽽这种⽅法也是⾃⼰可以掌握的。
接下来,在预习中去⽤这种⽅法去提前解读,并且尝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越成长,越需要主动、深⼊地思考。
还在初中,还是⼀个可以由⽼师领着或者说扶着⾛的学习阶段。
随着年级的增长,你发现了要学的知识越来越多,⾼的⼀个年级的知识远不仅是将原有年级的知识那么简单。
快要进⾼中了,希望不要吓到你,学习会真的变成只有你⾃⼰能决定的事情,对于⾼中,⼤家普遍认同地⼀点“⾼中⽼师在课上只讲40%”,剩下地,都是需要你⾃⼰去努⼒。
延伸阅读:
从哪⾥⼊⼿帮助孩⼦解决这个学习问题?
1. 从习惯⼊⼿
好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
要解决“听懂课、题不会”的学习症结,孩⼦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呢?
1. 勤奋
⼿勤:多记(课堂笔记、好题、好解法、错题本)、多做(练习)、多总结(知识总结、⽅法总结)。
眼勤:多看课本、课外书、笔记、错题本。
⽿勤:听讲仔细。
嘴勤:多问,有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
脑勤:多想,对知识、题⽬等不但要弄清楚是什么、怎样做,还要多想⼏个为什么?
其中最重要的是动⼿和动脑。
2. 深⼊
对所学的知识不但要记住,⽽且最好弄清楚是怎么来的?解题中怎么使⽤?做题不要满⾜于会做,还要考虑解法是怎么想出来的?哪种⽅法更好?
“会”有不同的层次:
知识:知道→理解→记住→会⽤→推⼴
解题:会做⼀道题→会做⼀类题→灵活运⽤和创新
3. 严谨
尤其是理科学科,其中数学是最严谨的学科。
知识要严谨,解题要严谨。
不严谨,遇到题⽬不是不会做,就是解不完整,得分就不全。
4. 不找借⼝
成绩不好时,要多找⾃⾝原因,不要怨天尤⼈。
⼀样的⽼师、⼀样的同学、⼀样的课本和参考书、⼀样的试卷,成绩却差别很⼤,因此主要原因在个⼈。
⽤借⼝掩盖真实原因,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忠告:学习是孩⼦⾃⼰的事情,任何⼈都不能包办代替!作为家长,要注意你主要应该做的是调动孩⼦的积极性,孩⼦⾃⼰动起来了。
2. 从基础⼊⼿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这就像经商,你投资1元钱,即使盈利100%,也就是1元的利润,但若投资1万元,哪怕只盈利10%,利润也有1000元。
所以,要想学习成绩有⼤的提⾼,必须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
你若有20分的基础,提⾼100%,也才到40分⽽已。
如何巩固基础呢?
a)⾃我弥补:简单的知识,可以⾃补,年龄增长了,智⼒提⾼了,过去学起来⾮常困难的现在可能⼀看就明⽩。
b)个别指导:对于困难的知识,可以找⽼师有针对性地进⾏指导。
但应明⽩,个别指导只是应急措施,不能有依赖性。
c)资料:借助某些资料,可以快速补充基础知识。
家长要引导孩⼦认识到,基础知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基础知识是万万不能的。
这是讲知识与解题的关系,知识点懂了,不⼀定会解题,但⽤到的知识点没掌握,则100%不会解题。
如何检测孩⼦的基础好坏?
基础好的孩⼦,在学习上有个良性循环会越来越好;基础差的孩⼦,在学习上是恶性循环只会越来越费劲。
这就是⽂章开头讲到的“可能孩⼦⼩学和初中的差距不明显,但到了⾼中越来越差”的原因。
a)良性循环:做题快→⽤时少→解题更多→能⼒更强→做题更快
b)恶性循环:做题慢→⽤时多→解题更少→能⼒更差→做题更慢
⼀旦进⼊恶性循环,学⽣是很苦恼的。
要改善,不光要⽤对⽅法,时间和精⼒上,孩⼦更要⽐别⼈多投⼊。
这个阶段内,家长要做的就是不断⿎励、给孩⼦信⼼,和孩⼦⼀起坚持,⼀旦坚持下来⼀定会有好的成效的。
3. 从⽅法⼊⼿
1. 预习很重要
很多学⽣往往忽略预习,家长也很少去重视。
但预习确实打好基础的关键⼀步。
只有预习了,孩⼦才能提⾼听课的效率。
⽽且,预习更是提⾼孩⼦⾃学能⼒的好⽅法。
2. 听讲有学问
这是很多学⽣最⼤的问题,不会听课。
只跟着⽼师的思路⾛,不动⼿、不动脑,只听⽼师讲的知识或者⽼师解⼀道题的步骤和答案。
听课到底听什么呢?
听分析、听思路、听应⽤,关键内容⼀字不漏,注意记录。
(⼀定要动⼿、动脑)
3. 做好错题本
这是解决孩⼦“听得懂,题不会”问题的⼜⼀关键⽅法。
很多学⽣都有错题本,但并不会⽤错题本,这才是问题的所在。
错题本到底怎么⽤才有效?
第⼀步是记录错题。
但不是把错的题⽬和正确的解答记录下来,正确的⽅法是:原来的错题从头到尾记录,然后再把正确的解答记录。
第⼆步便是分析。
分析⾃⼰为什么错了。
是粗⼼?是公式没记住?还是解题思路错了?解题思路是从⼀开始就跑偏还是从中间某⼀步骤出错……将这些分析结果都标记到上⾯。
第三步是关联思考。
这道题考的是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有哪些关联?还有没有更好的解法……同样讲思考结果标记。
第四步是总结。
总结这是什么类型题,这类型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容易出错的点是什么……⽤红⾊笔(或其他⾃⼰习惯重点标记的笔)写到这道题最后。
4. ⽤好课外书
正确认识⽹络课程和课外书籍,是副⾷,是帮助吸收的良药,绝对不是课堂学习的替代品。
5. 接受数学思想⽅法的指导
要注意数学思想和⽅法的指导,站得⾼,才能看得远。
有必要可寻求课外辅导。
【为什么孩⼦听得懂却不会做题】相关⽂章:
09-04
02-10
01-16
08-05
08-16
01-12
09-20
04-12
09-06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