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台湾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台湾省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9.0分)
1.博物馆的贵重画册常会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以防止画册氧化。

上述使用氮气
的原因,主要是考虑氮气具有下列何种性质?()
A. 密度较大
B. 比热较小
C. 沸点较大
D. 活性较小
2.制作蛋糕时,常会在白色的鲜奶油中加入些许色素混合,使其颜色变化增加美观,而鲜
奶油仍维持原本的性质。

做好的蛋糕需妥善冷藏,以防止鲜奶油腐坏变质。

关于上述鲜奶油变色和鲜奶油变质两者的说明,下列何者最合理?()
A. 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B. 两者都不是化学变化
C. 只有后者是化学变化
D. 只有前者是化学变化
3.苹果酸是苹果等水果中含有的成分,化学式为C4H6O5,分子中含有两个—COOH原子
团,是苹果的酸味来源,常作为食品添加剂。

关于苹果酸的说明,下列何者正确() A. 属于有机化合物,也是电解质 B. 属于有机化合物,也是非电解质
C. 属于无机化合物,也是电解质
D. 属于无机化合物,也是非电解质
4.一氧化二氮无色、无味,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

它会吸收地表辐射,也对人体的中枢神
经有作用,常在医疗上作为麻醉使用。

根据上述介绍,可知一氧化二氮会造成温室效应,其原因最可能是上述提到的何种特性()
A. 无色、无味
B. 会吸收地表辐射
C. 常温常压下为气态
D. 对人体的中枢神经有作用
5.图(一)~图(三)为一则新闻报导,有一种「自热罐」饮料,罐身下方隔层有CaO和水,
两者混合后会放出热量,可使饮料温度上升至60℃左右,且续热半小时以上,在寒冷的冬天相当方便。

小禾认为图(三)中说明产生的物质有误,应更正为何种物质()
A. 碳酸钠
B. 硫酸钙
C. 氢氧化钠
D. 氢氧化钙
6.
为避免摄取过量咖啡因,可先降低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含量。

将咖啡豆浸泡在有机溶剂中,咖啡因会溶于溶剂中,之后取出咖啡豆加热,使溶剂挥发掉。

二氯甲烷是过往常用的有机溶剂,去除咖啡因效果好又易挥发,但后来因安全疑虑而弃用,并改用乙酸乙酯。

因为酯类_______,所以较无安全性疑虑,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许可使用乙酸乙酯来去除咖啡因,且无明定残留许可标准。

依据上述信息,画线处最适合填入下列何者()
A. 只由碳和氢两种原子所组成
B. 是香蕉、橙子等水果就含有的物质
C. 沸点比二氯甲烷高,而不易挥发去除
D. 是油脂与碱性物质进行皂化反应后的产物
7.新闻报导某处养殖池的白虾大量暴毙,调查后初步推测是高温与暴雨,使养殖池的溶氧
量和pH值剧烈变化,导致水质改变所造成的。

专家建议为避免白虾大量死亡,应注意水温变化,可先用水车调整水中的溶氧量,并监控水中的pH值,投放熟石灰(氢氧化钙)调整至合适的pH值。

关于上述专家建议的方法,下列说明何者最合理()溶氧量:溶解于水中的氧气量
A. 使水中的溶氧量增加,pH值增加
B. 使水中的溶氧量增加,pH值减少
C. 使水中的溶氧量减少,pH值增加
D. 使水中的溶氧量减少,pH值减
8.如图分别为在钥匙上镀铜和锌铜电池的装置示意图。

已知图中的和,其
中一个代表电子流动方向,另一个代表电流流动方向。

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锌铜电池中乙电极进行的反应,应为下列何者()
A. Cu2++2e−→Cu
B. Cu→Cu2++2e−
C. Zn2++2e−→Zn
D. Zn→Zn2++2e−
9.有一个带电的离子含有X、Y、Z三种粒子(质子、电子、中子,未依照顺序排列),且X、
Y、Z的粒子数目依序为N X、N Y、N Z。

已知X粒子的质量最小,关于此离子的说明,下列何者最合理()
A. 若为阳离子,且N Y>N X=N Z,则Z为质子
B. 若为阳离子,且N Y>N X=N Z,则Z为电子
C. 若为阴离子,且N X=N Y>N Z,则Z为质子
D. 若为阴离子,且N X>N Y=N Z,则Z为电子
10.如图为老师进行实验的步骤示意图,在步骤四乙瓶溶液倒入前,若要预测甲瓶溶液颜色
变化的可能情形,则下列的预测何者最合理()
A. 只有一种可能,会观察到颜色由无色变成红色
B. 只有一种可能,会观察到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
C. 有两种可能,会观察到颜色由无色变成红色或维持无色
D. 有两种可能,会观察到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或维持红色
请阅读下列叙述后,回答11~12题。

沼气是指有机物经微生物厌氧(缺氧)发酵所产生的气体,主成分为甲烷、二氧化碳和微量的硫化氢等气体。

下列实验探讨不同发酵条件对于沼气产量的影响。

步骤如下:
(1)至生态池中挖取含有微生物的污泥,并去除杂质。

(2)将适量的厨余、水、污泥混合后,均分成三等分,分别置于三瓶发酵瓶中,再将发酵瓶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中,并组成三组排水集气装置。

(3)次日开始,每隔24小时,定时测量一次集气瓶中的排开水量,并记录之。

(4)检测集气瓶内的气体,以确保收集气体的过程,发酵还在进行。

(5)每日于检测后,将集气瓶重新装满水再放回水槽中,继续收集气体。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水浴温度(℃)排开水量(g)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2430110160182172
2855175278212181
34107501431170153
11.完成步骤2后的发酵装置图,应为下列何者才合理(考虑橡皮塞的有无和橡皮管两端的位
置)()
A.
B.
C.
D.
12.牧牧和小欢两人针对步骤4,各自提出检测方法:
牧牧:如图(一)所示,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
灰水溶液,摇晃后,若变浑浊,表示有二氧化碳,以
推测收集气体的过程,发酵还在进行。

小欢:如图(二)所示,将有火焰的线香放入集气瓶内,
若线香持续燃烧,表示有助燃性气体,以推测收集气
体的过程,发酵还在进行。

依据实验内容,判断两人的检测说明是否合理()
A. 两人皆合理
B. 两人皆不合理
C. 只有牧牧合理
D. 只有小欢合理
13.依据实验内容与结果,可以判断出下列何者()
A. 厌氧发酵温度越高,微生物的活性反而会降低
B. 此厌氧发酵所产生的气体,都属于易溶于水的气体
C. 三种温度所产生的沼气,甲烷的体积百分比都在20%左右
D. 表中排开水量数值越大,可表示当天该条件下的发酵速率越快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活性较小,因此博物馆的贵重画册常会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以防止画册氧化。

故选:D。

根据氮气的性质及其用途来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需要明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答案】C
【解析】解:制作蛋糕时,常会在白色的鲜奶油中加入些许色素混合,使其颜色变化增加美观,而鲜奶油仍维持原本的性质,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鲜奶油腐坏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A
【解析】解:由苹果酸的化学式(C4H6O5)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它属于有机化合物,该物质的每个分子中含有两个—COOH原子团,则该物质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因此该物质属于电解质。

故选:A。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是无机物.但是,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再结合物质是否具有导电性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掌握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概念、电解质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解: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氧化二氮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最可能是它会吸收地表辐射。

故选:B。

根据题干信息以及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来分析。

本题是一个信息题,解题时根据题干信息以及所需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

5.【答案】D
【解析】解: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需要图(三)中的物质改为氢氧化钙。

故选:D。

根据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和理解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难度不大。

6.【答案】B
【解析】解:二氯甲烷是过往常用的有机溶剂,去除咖啡因效果好又易挥发,但后来因安全疑虑而弃用,并改用乙酸乙酯。

因为酯类是香蕉、橙子等水果就含有的物质,说明该物质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较无安全性疑虑,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许可使用乙酸乙酯来去除咖啡因,且无明定残留许可标准。

故选:B。

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解题时根据该物质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来分析解答即可。

7.【答案】A
【解析】解:溶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注意水温变化,可先用水车调整水中的溶氧量,是使水中的溶氧量增加;监控水中的pH值,投放熟石灰(氢氧化钙)调整至合适的pH值,说明原来池水显酸性,加入碱性的氢氧化钙后,池水的pH增加。

由以上分析可知,A选项正确。

故选:A。

根据白虾呼吸需要氧气以及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以及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解:由图示可知,较活泼金属(锌)失去电子变为锌离子,电子流出极为负极(锌),流向正极(铜),在正极上铜离子得到电子转化为铜,Zn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2+,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故选:A。

根据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分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金属活泼性和题目信息判断正负极是解题的关
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9.【答案】C
【解析】解:A、若为阳离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N Y>N X=N Z,所以Y为质子,X为电子,Z为中子,故A错误;
B、若为阳离子,且N Y>N X=N Z,X粒子的质量最小,则Y为质子,X为电子,Z为中子,故B错误;
C、若为阴离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N X=N Y>N Z,X为电子,则Y为中子,Z为质子,故C正确;
D、若为阴离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N X>N Y=N Z,Y、Z为质子和中子,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该离子属于阳离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该离子属于阴离子,X粒子的质量最小,说明X为核外电子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等,注意理解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该离子属于阳离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该离子属于阴离子。

10.【答案】D
【解析】解: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甲瓶溶液是红色,乙瓶溶液是无色,当将步骤四乙瓶溶液倒入甲瓶时,亚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当氢氧化钠与亚硫酸恰好中和时,溶液呈碱性(亚硫酸钠溶液显碱性),溶液显示红色;若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则溶液显碱性,溶液显示红色;若反应后,亚硫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溶液显示无色。

即有两种可能,会观察到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或维持红色。

故选:D。

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结合酚酞试液的变色情况来分析解答。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和应用等相关知识。

11~13.【答案】B、B、D
【解析】
1.【分析】
发酵瓶中应该有橡皮塞,防止产生的气体会逸到空气中,导管露出橡皮塞一点,便于排出气体,集气瓶口不用橡皮塞,便于排出水。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解答】
解:A、发酵瓶中没有橡皮塞,产生的气体会逸到空气中,导管伸入液面以下,气体不能导出,收集不到气体,故A错误。

B、发酵瓶中有橡皮塞,产生的气体不会逸到空气中,导管露出橡皮塞一点,便于排出气体,故B正确。

C、发酵瓶中导管伸入液面以下,气体不能导出,收集不到气体,集气瓶口有橡皮塞,水排不出去,故C错误。

D、集气瓶口有橡皮塞,水排不出去,故D错误。

故选:B。

2.【分析】
硫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氢硫酸能与氢氧化钙、碳酸钙反应;沼气中没有助燃性气体。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解:如图(一)所示,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溶液,摇晃后,如果发酵还在进行,但不一定能看到变浑浊,因为沼气中有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氢硫酸能与氢氧化钙、碳酸钙反应,故不合理;如图(二)所示,将有火焰的线香放入集气瓶内,如果发酵还在进行,不能观察到线香持续燃烧,因为沼气中没有助燃性气体,故不合理。

故两人的检测都不合理。

故选:B。

3.【分析】
A、根据表格数据,温度越高,排出水的质量越大,说明微生物的活性越大。

B、根据甲烷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分析。

C、沼气具有可燃性,甲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D、表中排开水量数值越大,可表示当天该条件下的发酵速率越快。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沼气是指有机物经微生物厌氧(缺氧)发酵所产生的气体,由表格数据,温度越高,排出水的质量越大,说明微生物的活性越大,故A错误。

B、微生物厌氧(缺氧)发酵所产生的气体,主成分为甲烷、二氧化碳和微量的硫化氢等气体,甲烷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B错误。

C、沼气具有可燃性,甲烷的含量大于二氧化碳,三种温度所产生的沼气,甲烷的体积百分比应该大于20%,故C错误。

D、表中排开水量数值越大,可表示当天该条件下的生成沼气体积越大,发酵速率越快,故D正确。

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