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田县第四中学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教案5.1 轴对称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轴对称现象》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感受数学的美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及折叠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彼此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生动的对称图片,让学生体会对称美,感受轴对称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对称轴、轴对称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
2.会识别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案,并画出对称轴,准确说出对称轴条数。
难点:
找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教学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发现问题,引入课题
用多媒体给出汽车车标、脸谱、窗花、建筑物等图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① .这些美丽的图形来自生活,细心观察之后,你能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学生大多能观察并说出对称,都能“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能重合”,但是这个回答很模糊,很不严谨,所以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的回答的有道理,又要指出语言上的漏洞。
)
②. 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交流。
例如:人体、大红喜字、汉字品……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相互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折叠,亲自实践,感受轴对称图形沿着某条直线能够重合,从而总结概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教师强调:轴对称图形对于一个图形而言的,对称轴是直线。
2、强化新知
多媒体展示教材115页议一议图形,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说出有几条对称轴
(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只一条)
(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1、制作轴对称图形
学生活动:将一张纸对折后,设计图案(也可以在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然后将纸展开后铺平,观察、欣赏各自所得到的图案。
教师启发:
(1)、观察: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有什么关系?
(2)、发现:折痕两侧的图案能够互相重合吗?
2、轴对称的概念
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强调轴对称是对于两个图形而言的)
3、识别轴对称
多媒体展示图案,学生判断哪组图案成轴对称。
(三)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沿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互相重合。
区别: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轴对称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想一想
(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形吗?
(2)全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成轴对称吗?
三、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多媒体展示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到了什么知识,同伴之间交流。
思考题:1.轴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图形是否是同一回事?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
2.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否只有一条?
五、板书设计:
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轴对称现象
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相互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的定义: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叠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