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
A .含H +
的溶液
B .c (OH -)<c (H +
)的溶液 C .pH<7的溶液
D .能与金属Al 反应放出H 2的溶液
2.对于①需加热才发生的反应、②放热反应、③熵增加的反应,可能属于自发反应的是 A .只有② B .只有③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
3.已知化学反应A 2(g) + B 2(g) = 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每生成2分子A
B 吸收bkJ 热量
B .该反应热△H=(b -a )kJ·mol -1
C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断裂1molA —A 和1molB —B 键,放出akJ 能量
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 bB(g)+cC(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最终测得A 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变为原来的50%,则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a >(b+c) C .物质B 的质量分数增大 D .以上判断都错误
5.已知:N 2(g)+3H 2(g) ⇌ 2 NH 3(g) △H =" -92.4" kJ/mol 。

一定条件下,现有容积相同且恒容的密闭容器甲与乙:① 向甲中通入1 mol N 2和3 mol H 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 1 kJ ;② 向乙中通入0.5 mol N 2 和1.5 mol H 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 2 kJ 。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92.4>Q l >2Q 2 B .92.4=Q 1<2Q 2 C .Q 1=2Q 2=92.4 D .Q 1=2Q 2<92.4
6.下列描述不符合生产、生活实际的是 A .家用炒锅残留盐溶液时易发生吸氧腐蚀 B .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 .电解水制氢气时,用铜作阳极 D .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7.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 A .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少量铜粉
B .Fe 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 2时,改用98%浓硫酸
C .Al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O 3,将铝片改成铝粉
D .恒温时,增大H 2(g)+Br 2(g) ⇌2HBr(g)反应体系的压强
8.下列反应中,同时符合图像Ⅰ和Ⅱ的是
A .N 2(g)+3H 2(g) 2NH 3(g) ΔH <0
B .2SO 3(g) 2SO 2(g)+O 2(g) ΔH >0
C .H 2(g)+CO(g) C(s)+H 2O(g) ΔH >0
D .4NH 3(g)+5O 2(g)
4NO(g)+6H 2O(g) ΔH <0
9.如图为某种甲醇燃料电池示意图,工作时电子流方向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X 为氧气
B .电极A 反应式:CH 3OH-6e -+H 2O = CO 2+6H +
C .B 电极附近溶液pH 增大
D .电极材料活泼性:A >B
10.已知:25℃时,Ka(HAc)=1.7×10-5 mol /L 。

现有如下溶液: ①0.1mol/LHAc 与0.1mol/L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②pH = 3的HAc 与pH = 1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③0.1 mol /LH 2SO 4与0.2mol/L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常温时,三者pH 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①>③>② B .③>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①
11.将固体NH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 NH 3(g) + HI(g) ②2HI(g) H 2(g) + I 2(g)
达到平衡时,c (H 2)=0.5mol/L ,c (NH 3)=4mol/L ,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 .9 B .12 C .16 D .20
12.Li-A1/FeS 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Li ++FeS+2e - =Li 2S+Fe 。

有关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Li+FeS=Li 2S+Fe
B .Li-Al 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 的化合价为+1价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 -=Al 3+
D .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 2S+Fe-2e - = 2Li +
+FeS
13.将氯化铝溶液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纯净的固体A ,将A 在高温下熔融后用铂电极进行电解,下列有关电极产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 .阴极产物是氢气
B .阳极产物是氧气
C .阴极产物是铝和氧气
D .阳极产物只有氯气
1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电化学原理,设计了如图装置(铁、铜为电极,烧杯中盛装硫酸铜溶液)。

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A .a 和b 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 .a 和b 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Fe-3e - = Fe 3+
C .无论a 和b 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 .a 和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Cu 2
+向铜电极移动
15.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N 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CO 2 + H 2O + CN - =HCO 3- + HCN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温度均为25℃)
A .电离常数:K(HCN) <Ka 2 (H 2CO 3)
B .浓度均为0.1mol·L -1
的NaCN 和NaHCO 3溶液的pH :NaCN <NaHCO 3
C .浓度均为0.1mol·L -1
的NaCN 和Na 2CO 3溶液中,阴离子总浓度相等
D .pH 均为10的 Na 2CO 3溶液、NaCN 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 (OH -)相等
16.有人建议用AG 表示溶液酸度,AG 定义为 AG=lg[c(H +)/c(OH -)]。

回答下列问题: (1)25℃时,溶液的AG 与其pH 之间的关系为AG= 。

(2)25℃时,一元弱碱MOH 溶液的AG=-8。

取20mL 该MOH 溶液,当与16.2mL 0.05 mol/L 硫酸混合时,两者恰好完全中和。

求此条件下该一元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二、填空题
1.工业上常常利用反应①来生产环氧乙烷,但是伴随副反应②。

①C 2H 4(g)+O 2(g) →
; △H 1 ②C 2H 4(g)+3O 2(g) → 2CO 2(g)+2H 2O(g); △H 2
(1)写出环氧乙烷充分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生产中,可通过某一措施来加快反应①而对反应②影响较小,从而提高环氧乙烷的生产效率。

工业生产采取的这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A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B .增大体系中氧气的浓度
C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 .降低反应体系的压强 (3)已知C=C 、O=O 、C —C 键能分别为a kJ·mol -1、b kJ·mol -1、c kJ·mol -1,则环氧乙烷中C —O 键能为 kJ·mol -1;
(4)反应②可以设计成燃料电池,若以酸做电解质溶液,负极反应式是 。

2.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断开K 2、闭合K 1,U 形管内除电极上有气泡外,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

当电路中转移0.001mol 电子时,右侧注射器最多可以收集到气体 mL (折算为标准状况)。

(2)断开K 2、闭合K 1一段时间,待注射器中充有一定量的气体后,断开K 1、闭合K 2,此时装置内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实现能量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假设实验装置不漏气,当(2)中注射器内气体全部参加反应后,U 形管内的溶液理论上 (填“能”或“不能”)恢复原样。

3.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 2和3 mol H 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 2(g)+3H 2(g)CH 3OH (g)+H 2O(g) △H=-49.0 kJ/mol
某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Y
的化学式是 。

(2)反应进行到3min 时, v 正 v 逆(填“>”或“<”、“=”)。

反应前3min ,H 2的平均反应速率v (H 2)= mol·L -1·min -1。

(3)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 .容器内各气体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B .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 .3v 逆(CH 3OH ) =v 正(H 2) D .H 2转化率为75%
(4)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往容器中同时加入1molCO 2和1mol H 2O(g),此时平衡将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5)上述温度下,反应CH 3OH (g) + H 2O(g)
CO 2(g) + 3H 2(g)的平衡常数K= (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
数)。

4.现有常温下的0.1 mol/l 纯碱溶液。

(1)该溶液呈碱性是因为存在水解平衡,相关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为证明存在上述平衡,进行
如下实验:在0.1 mol·l -
1纯碱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再往溶液中滴加 (填化学式)溶液,红色逐渐退为无色,说明上述观点成立。

(2)同学甲查阅资料得知0.1 mol/LNa 2CO 3中,发生水解的CO 32—不超过其总量的10%。

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写出实验方案及预期观察到的现象)。

答: 。

(3)同学乙就该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写出五个关系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c(Na +
)>2c(CO 32—)
B .c(CO 32—)>c(OH -
)>c(HCO 3—)>c(H 2CO 3)
C .c(OH -)=c(H +
)+c(HCO 3—)+2c(H 2CO 3)
D .c(CO 32—)+c(HCO 3—)="0.1" mol·L -1
E .c(H +)+ c(Na +)= c(OH -
)+c(HCO 3—)+c(CO 32—)
(4)室温下pH 均为a 的Na 2CO 3和NaOH 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OH —)之比= 。

5.KMnO 4酸性溶液与草酸(H 2C 2O 4)溶液反应时,溶液紫色会逐渐褪去。

某探究小组用测定此反应溶液紫色消失所需时间的方法,研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该实验条件作如下限定: ①所用KMnO 4酸性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02 mol·L -1、0.002 mol·L -1; ②所用H 2C 2O 4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2 mol·L -1、0.4 mol·L -1;
③每次实验时KMnO 4酸性溶液的用量均为4 mL 、H 2C 2O 4溶液的用量均为2mL 。

(1)若要探究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变换这些实验条件,至少需要完成____ 组实验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结论。

(2)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某同学改变KMnO 4酸性溶液的浓度,测得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如下表所示:
①用0.002 mol/L KMnO 4酸性溶液进行实验时,KMnO 4的平均反应速率(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变化)。

②依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溶液的褪色所需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

某同学设计以下方案,可以直接得出“褪色时间越短,反应的速率越快”结论。

则表中a= ;b= ;c= 。

(3)草酸电离常数:Ka 1=5.9×10-2,Ka 2=6.4×10-5。

与KMnO 4反应时,它将转化为CO 2和H 2O 。

①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室温下,0.1mol·L -1 KHC 2O 4酸溶液中pH 7,理由是 。

(4)测得某次实验(恒温)时溶液中Mn 2+物质的量与时间关系如图。

请解释n(Mn 2+)在反应起始时变化不大、一段时间后快速增大的原因: 。

福建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
A .含H +
的溶液
B .c (OH -)<c (H +
)的溶液 C .pH<7的溶液
D .能与金属Al 反应放出H 2的溶液
【答案】B
【解析】A .在任何物质的稀溶液中都含H +的溶液,所以,含有H +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

错误。

B .在任何物质的
稀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平衡:H 2O H ++OH -
,当c (OH -)= c (H +)时溶液显中性;当c (OH -)<c (H +)时,溶液显酸性。

当c (OH -)> c (H +)时溶液显碱性。

正确。

C .在任何物质的稀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平衡:
H 2O H ++OH -。

在室温下在纯水中,c (OH -)·c (H +)=10-14.c (OH -)=c (H +)=10-7mol/L , pH=7;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若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pH<7。

所以pH<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

错误。

D .Al 既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也能与碱反应放出氢气。

反应的方程式为: 2Al+6HCl=2AlCl 3+3H 2↑;
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所以能与金属Al 反应放出H 2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

错误。

【考点】考查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的知识。

2.对于①需加热才发生的反应、②放热反应、③熵增加的反应,可能属于自发反应的是 A .只有② B .只有③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任何反应发生都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所以需加热才发生的反应可能是自发反应,也可能是非自发反应。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加的放热反应。

所以放热反应及熵增加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因此正确选项为D 。

【考点】考查自发反应与反应条件的关系的知识。

3.已知化学反应A 2(g) + B 2(g) = 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每生成2分子A
B 吸收bkJ 热量
B .该反应热△H=(b -a )kJ·mol -1
C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断裂1molA —A 和1molB —B 键,放出akJ 能量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物的能量低,生成物的能量高。

由反应物变为生成物时吸收能量。

A .每生成2molAB 吸收(a-b)kJ 热量。

错误。

B .该反应热△H=-(a - b )kJ/mol.错误。

C .。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完成需要吸收能量。

正确。

D .断裂1molA —A 和1molB —B 键,吸收akJ 能量。

错误。

【考点】考查反应热与键能、反应物的总能量及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关系的知识。

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 bB(g)+cC(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最终测得A 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变为原来的50%,则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a >(b+c) C .物质B 的质量分数增大 D .以上判断都错误
【答案】D
【解析】反应 aA(g) bB(g)+cC(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若平衡不发生移动,则由于体系的体积是原来的2倍,所以浓度是原来的一半,现在最终测得A 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变为原来的50%,所以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相等的反应。

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a=(b+c)。

反应体系中任何物质的浓度由于平衡未发生移动,都不变。

因此选项中的各种说法都错误。

选项为D 。

【考点】考查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影响的知识。

5.已知:N 2(g)+3H 2(g) ⇌ 2 NH 3(g) △H =" -92.4" kJ/mol 。

一定条件下,现有容积相同且恒容的密闭容器甲与乙:① 向甲中通入1 mol N 2和3 mol H 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 1 kJ ;② 向乙中通入0.5 mol N 2 和1.5 mol H 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 2 kJ 。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92.4>Q l >2Q 2 B .92.4=Q 1<2Q 2 C .Q 1=2Q 2=92.4 D .Q 1=2Q 2<92.4
【答案】A
【解析】N 2(g)+3H 2(g) ⇌ 2 NH 3(g) △H =" -92.4" kJ/mol 表示每有1mol 的N 2参加反应,放出92.4KJ 的热量。

但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所以通入1 mol N 2和3 mol H 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 1 kJ<92.4 kJ 。

假如改变浓度平衡不反应移动,由于乙中个反应物的浓度都是甲的一半,所以放出的热量也是甲的一半。

但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所以乙放出的热量比甲的一半小,即。

Q l >2Q 2。

所以92.4>Q l >2Q 2。

故选项为A 。

【考点】考查反应热与反应的实质、反应物的浓度的关系的知识。

6.下列描述不符合生产、生活实际的是 A .家用炒锅残留盐溶液时易发生吸氧腐蚀 B .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 .电解水制氢气时,用铜作阳极 D .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答案】C
【解析】A .家用炒锅是铁质的,内部含有许多C 颗粒,与锅内的盐溶液构成原电池。

Fe 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 作正极。

溶解在水溶液中的氧气得到电子。

造成铁锅的腐蚀。

发生的是吸氧腐蚀。

正确。

B .在电解精炼金属时,粗铜作阳极,用纯铜作阴极,含有Cu 2+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正确。

C .电解水制氢气时,要用惰性电极作阳极,阴极材料随意。

若用铜作阳极,因为Cu 是活性电极,电极本身参加反应。

错误。

D .在镀件上电镀锌,要把镀件作阴极,把镀层金属Zn 作阳极,含有Zn2+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正确。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7.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 A .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少量铜粉
B .Fe 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 2时,改用98%浓硫酸
C .Al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O 3,将铝片改成铝粉
D .恒温时,增大H 2(g)+Br 2(g) ⇌2HBr(g)反应体系的压强
【答案】B
【解析】A .锌与稀硫酸反应时,若加少量铜粉,Zn 、Cu 及硫酸就构成例如原电池。

Zn 作负极,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错误。

B .Fe 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 2时,若改用98%浓硫酸,应用在浓硫酸中H+的浓度很小,Fe 在浓硫酸中会发生钝化,所以反应速率反而降低。

正确。

C .Al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O 3,若将铝片改成铝粉,由于固体的表面积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大大加快。

错误。

D .H 2(g)+Br 2(g) ⇌2HBr(g)的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所以在恒温时,若增大H 2(g)+Br 2(g) ⇌2HBr(g)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混合物的浓度都增大,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错误。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知识。

8.下列反应中,同时符合图像Ⅰ和Ⅱ的是
A .N 2(g)+3H 2(g) 2NH 3(g) ΔH <0
B .2SO 3(g) 2SO 2(g)+O 2(g) ΔH >0
C .H 2(g)+CO(g) C(s)+H 2O(g) ΔH >0
D .4NH 3(g)+5O 2(g)
4NO(g)+6H 2O(g) ΔH <0
【答案】D
【解析】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

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所以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的浓度进行。

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增大压强,V 正>V 逆,平衡正向移动。

错误。

B .反应2SO 3(g)
2SO 2(g)+O 2(g) ΔH >0的正反应是
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浓度增大。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生成物的浓度增大的多,V 逆>V 正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错误。

C .H 2(g)+CO(g)
C(s)+H 2O(g) ΔH >0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吸热反应。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
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浓度增大。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生成物的浓度增大的多,V 逆>V 正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错误。

D .反应4NH 3(g)+5O 2(g)
4NO(g)+6H 2O(g) ΔH <0的正反应是气
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的浓度减小。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V 逆>V 正,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的浓度减小。

正确。

【考点】考查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生成物的浓度的影响的知识。

9.如图为某种甲醇燃料电池示意图,工作时电子流方向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X 为氧气
B .电极A 反应式:CH 3OH-6e -+H 2O = CO 2+6H +
C .B 电极附近溶液pH 增大
D .电极材料活泼性:A >B
【答案】C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A 电极为负极,B 电极为正极。

所以X 为燃料甲醇,Y 为O 2。

由于是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所以电极A 反应式:CH 3OH-6e -+8OH - = CO 32-+6H 2O 电极附近溶液的pH 不断减小,在B 电极发生反应:
2O 2+8e -+4H 2O=8OH -,不断产生OH -离子,所以B 电极附近溶液pH 增大。

由于是通入的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与A 、B 两电极材料活泼性无关。

终上所述,正确选项为C 。

【考点】考查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的知识。

10.已知:25℃时,Ka(HAc)=1.7×10-5 mol /L 。

现有如下溶液: ①0.1mol/LHAc 与0.1mol/L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②pH = 3的HAc 与pH = 1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③0.1 mol /LH 2SO 4与0.2mol/L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常温时,三者pH 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①>③>② B .③>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①
【答案】A
【解析】NaOH 是强碱,HAc 是弱酸。

①0.1mol/LHAc 与0.1mol/L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液时恰好完全发生反应得到NaAc 。

由于NaAc 是强碱弱酸盐。

在溶液中Ac-发生水解反应。

Ac -+H 2O HAc+ OH -。

所以溶液显碱性。

②pH = 3的HAc 溶液c(H +)=10-3mol/L,由于HAc 是弱酸,部分电离,所以c(HAc) >10-3mol/L pH = 11的NaOH 溶液,c(OH -)=10-3mol/L 。

若二者等体积混合液则溶液为NaAc 和HAc 的混合溶液。

由于HAc 的电离作用大于Ac -水解作用,所以溶液显酸性。

③0.1 mol /LH 2SO 4与0.2mol/LNaOH.因为H 2SO 4是二元强酸,NaOH 是一元强碱,所以量溶液中的c(OH -)= c(H +)若等体积混合液,则n(OH -)=n(H +).因此溶液显中性。

常温时,三者pH 大小关系正确的是①>③>②。

选项为A 。

【考点】考查等体积酸、碱溶液混合时的pH 大小关系的知识。

11.将固体NH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 NH 3(g) + HI(g) ②2HI(g) H 2(g) + I 2(g)
达到平衡时,c (H 2)=0.5mol/L ,c (NH 3)=4mol/L ,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 .9 B .12 C .16 D .20
【答案】B
【解析】由NH 4I(s) NH 3(g) + HI(g)分解的NH 3和 HI 相等。

而由第二个式子可知产生的c (H 2)=0.5mol/L ,则分解消耗的c (HI )=1mol/L,所以平衡时c (HI )="4mol/L" -1mol/L=3mol/L 。

所以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K=c(NH3)·c(HI)=4×3=12。

因此正确选项为B 。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的知识。

12.Li-A1/FeS 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Li ++FeS+2e - =Li 2S+Fe 。

有关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Li+FeS=Li 2S+Fe
B .Li-Al 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 的化合价为+1价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 -=Al 3+
D .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 2S+Fe-2e - = 2Li +
+FeS
【答案】A
【解析】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Li ,电极反应为2Li-2e-+S 2-=Li 2S 。

正极材料为FeS 。

正极反应为2Li ++FeS+2e -
=Li 2S+Fe 。

总反应式为2Li+FeS=Li 2S+Fe 。

在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式为的电极反应式为:Li 2S+ 2e - = 2Li+S 2-。

因此正确选项为A.
【考点】考查Li-A1/FeS 电池放电、充电的反应原理及电极材料、电极反应的知识。

13.将氯化铝溶液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纯净的固体A ,将A 在高温下熔融后用铂电极进行电解,下列有关电极产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 .阴极产物是氢气
B .阳极产物是氧气
C .阴极产物是铝和氧气
D .阳极产物只有氯气
【答案】B
【解析】氯化铝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AlCl 3+3H 2O Al(OH)3+3HCl 。

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所以在加热时促进了盐的水解,产生更多的反应Al(OH)3和HCl 。

由于HCl 有挥发性,不断随着水分的蒸发而挥发,使平衡向水解的方向移动。

当将氯化铝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为Al(OH)3.灼烧发生分解反应2Al(OH)3
Al 2O 3+3H 2O 。

得到纯净的固体A 是Al 2O 3。

将Al 2O 3在高温下熔融后用铂电极进行电解,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得到O 2,阴极发生还原反应Al 单质。

总反应方程式为2Al 2O 34Al+ 3O 2↑。

因此正确选项为B. 【考点】考查盐的水解产物及电解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1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电化学原理,设计了如图装置(铁、铜为电极,烧杯中盛装硫酸铜溶液)。

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A .a 和b 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 .a 和b 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Fe-3e - = Fe 3+
C .无论a 和b 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 .a 和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Cu 2
+向铜电极移动
【答案】B
【解析】A .a 和b 不连接时,由于Fe 比Cu 活泼。

所以在溶液中发生反应:Fe+CuSO 4=FeSO 4+Cu 。

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正确。

B .a 和b 用导线连接时,则构成了原电池。

Fe 作负极,Cu 作正极。

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Fe-2e - = Fe 2+。

错误。

C .由A 、B 的分析不难发现:无论a 和b 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的蓝色逐渐变浅。

正确。

D .若a 和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则a 为阳极,b 为阴极。

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

Cu 2+向负电荷较多的铜电极移动,SO 42-向铁电极移动。

正确。

【考点】考查电化学原理的知识。

15.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N 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CO 2 + H 2O + CN - =HCO 3- + HCN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温度均为25℃)
A .电离常数:K(HCN) <Ka 2 (H 2CO 3)
B .浓度均为0.1mol·L -1
的NaCN 和NaHCO 3溶液的pH :NaCN <NaHCO 3
C .浓度均为0.1mol·L -1
的NaCN 和Na 2CO 3溶液中,阴离子总浓度相等
D .pH 均为10的 Na 2CO 3溶液、NaCN 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 (OH -)相等
【答案】D
【解析】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原理。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N 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CO 2 + H 2O + CN - =HCO 3- + HCN 。

则酸性H 2CO 3>HCN > HCO 3-。

A.在相同的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就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

电离常数:K(HCN) > Ka 2 (H 2CO 3).错误。

B .对于弱酸来说,酸性越强,其水解的程度就越小。

由于酸性:H 2CO 3>HCN 。

所以浓度均为0.1mol·L -1的NaCN 和NaHCO 3溶液的pH :NaCN > NaHCO 3。

错误。

C .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反应。

H 2O + CN -HCN+OH -.CO 32- +H 2O HCO 3-+OH -;HCO 3-+H 2O H 2CO 3+OH -由于
CO 32-水解的程度大,产生的都是阴离子,而CN -水解的程度小。

水解消耗的阴离子与产生的阴离子数目相等。

所以阴离子总浓度Na 2CO 3溶液大。

错误。

D .Na 2CO 3和NaCN 都是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若溶液的pH 相等,则水电离产生的c (OH -)相等。

正确。

【考点】考查盐水解的规律及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与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的关系的知识。

16.有人建议用AG 表示溶液酸度,AG 定义为 AG=lg[c(H +)/c(OH -)]。

回答下列问题:
(1)25℃时,溶液的AG 与其pH 之间的关系为AG= 。

(2)25℃时,一元弱碱MOH 溶液的AG=-8。

取20mL 该MOH 溶液,当与16.2mL 0.05 mol/L 硫酸混合时,两者恰好完全中和。

求此条件下该一元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答案】(1)AG = 2×(7-pH ) (2)1.25×10-5 mol/L
【解析】(1)pH=-lgc(H +).25℃时AG=lg[c(H +)/c(OH -)]="lg" c(H +)-lg c(OH -)=" lg" c(H +)-lg 10-14/c(H +)=" 2lg" c(H +)+14=2×(7-pH)。

(2)MOH 溶液的AG=-8,则pH=11.c(OH-)=10-3mol/L 二者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MOH+H 2SO 4=M 2SO 4+2H 2O 。

n(H 2SO 4) =" 0.0162L" ×0.05 mol/L=8.1×10-4mol.所以c(MOH)= (2×8.1×10-4
mol)÷0.02L=0.081mol/L.因此该一元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1.25×10-5 mol/L
【考点】考查AG 与其pH 之间的关系、弱电解质的大量平衡常数的计算的知识。

二、填空题
1.工业上常常利用反应①来生产环氧乙烷,但是伴随副反应②。

①C 2H 4(g)+O 2(g) →
; △H 1 ②C 2H 4(g)+3O 2(g) → 2CO 2(g)+2H 2O(g); △H 2
(1)写出环氧乙烷充分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生产中,可通过某一措施来加快反应①而对反应②影响较小,从而提高环氧乙烷的生产效率。

工业生产采取的这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A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B .增大体系中氧气的浓度
C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 .降低反应体系的压强 (3)已知C=C 、O=O 、C —C 键能分别为a kJ·mol -1、b kJ·mol -1、c kJ·mol -1,则环氧乙烷中C —O 键能为 kJ·mol -1;
(4)反应②可以设计成燃料电池,若以酸做电解质溶液,负极反应式是 。

【答案】(1)+2.5 O 2(g) =" 2" CO 2 (g) +2 H 2O(g) △H=△H 2-△H 1 (2)C (3)
(4)C 2H 4 - 12e - + 4 H 2O =" 2" CO 2 +12 H +
【解析】(1)②-①。

整理可得环氧乙烷充分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5 O 2(g) =" 2" CO 2 (g) +2
H 2O(g) △H=△H 2-△H 1。

(2)由于①的正反应是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而②是个气体体积不变的放热反应。

A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①、②两个反应速率都加快。

不符合题意。

错误。

B .增大体系中氧气的浓度,由于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所以反应速率都加快。

不符合题意。

错误。

C .催化剂只能对某一反应发生影响,而对其它反应没有影响。

所以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①而对反应②影响较小,从而提高环氧乙烷的生产效率。

符合题意,正确。

D .降低反应体系的压强,由于两个反应的物质浓度都减小,所以反应速率都减慢。

错误。

正确选项为C 。

(3)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热量与形成键释放的热量的差值。

将C=C 、O=O 、C —C 键能分别为a kJ·mol -1、b kJ·mol -1、c kJ·mol -1,代入①,整理可得环氧乙烷中C —O 键能为。

(4)若把反应
C 2H 4(g)+3O 2(g) → 2CO 2(g)+2H 2O(g)设计成原电池。

则通入C 2H 4的电极为负极,通入O 2的电极为正极。

因为是以酸做电解质溶液,所以负极反应式是C 2H 4 - 12e - + 4 H 2O =" 2" CO 2 +12 H +,正极的电极式是O 2 +4e-+ 4H += 2H 2O.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原电池的设计。

2.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断开K 2、闭合K 1,U 形管内除电极上有气泡外,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

当电路中转移0.001mol 电子时,右侧注射器最多可以收集到气体 mL (折算为标准状况)。

(2)断开K 2、闭合K 1一段时间,待注射器中充有一定量的气体后,断开K 1、闭合K 2,此时装置内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实现能量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假设实验装置不漏气,当(2)中注射器内气体全部参加反应后,U 形管内的溶液理论上 (填“能”或“不能”)恢复原样。

【答案】(1)有白色沉淀生成 2Cl - - 2e -=Cl 2↑ 11.2 (2)H 2+Cl 2=2HCl (3)能
【解析】(1)若断开K 2、闭合K 1,该装置为电解池。

左边的石墨电极为阳极,右边的石墨电极为阴极。

在阳极由于放电能力Cl ->OH -,所以发生反应:2Cl —2e-=Cl 2↑。

在阴极由于放电能力H +>Mg 2+,因此在阴极发生反应:2H ++2e -=H 2↑。

H +不断放电,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水继续电离。

最终使附近的水溶液显碱性。

这时会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