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周测卷十六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周测卷十六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漫画《要走动管理,不要坐下开会》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实践具有社会性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二者都()
A.没有看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B.认为物质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C.没有看到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没有认识到物质是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3.我们周边环境中的物质是正物质,它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以及中性的中子组成;
而反物质是由带负电的质子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的。
对反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反物质属于意识范畴
B.反物质独立于物质之外
C.反物质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D.反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4. xx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 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
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
这表明()
A. 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B. 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
C. 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D. 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5.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毕尔生认为,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这
两种说法都是()
A.离开静止谈运动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D.离开物质谈运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6.据专家分析,日环食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遮挡太阳光所致。
但是由于月球接近远地
点,同时地球刚经过近日点,月球距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就形成了日环食。
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有条件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一种固有的联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要走动管理,不要坐下开会。
实用文档
7.2009年10月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探测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分,利用一支火箭和一颗卫星连续撞击月球。
这次任务同时也是美国2020年之前实现宇航员重返月球计划的一部分。
材料表明()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B.人们的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战胜大自然
8.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这里是()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0年11月15日,美国宇航局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设备观测
到可能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年轻的黑洞。
“年轻”是说它形成时的状态被观察到的时间是在30年前。
不过,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是个黑洞,新近的观测结果才证明其有可能是黑洞。
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②真理具有客观性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
20世纪
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在每年的高考阅卷中,都会发现很多网络用语,比如“PK(对决)”“PF(佩服)”“7456(气死我了)”等,令阅卷
老师哭笑不得,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所以有专家呼吁,“一些网络用语只是民间语言,只有经过社会生活的历练和选择,或者是经过作家的选择和运用,才有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作为书面语言运用,所以提醒考生慎重使用网络用语。
”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并非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②认识应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③认识同样是社会性的活动④作家的工作决定着书面语言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
12.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
“白色革命"。
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③认识指导实践所产
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实用文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xx年,“黎明号太空船”将要进入小行星“灶神星”的运行轨道,近距离观察这颗小行星,并对其表面和内部
进行全面仔细的勘察。
通过观察和勘察,我们将可以了解到有关小行星形成历史的众多令人神往的奥秘。
这充分说明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C.要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掌握丰富的理性材料
D.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14.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
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题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16.培根说:“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这段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必须将认识用于指导具体实践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人们获得认识是为了判断是非
D.学习书本知识不如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17.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是完全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C.诗人的认识受到他自己的心理感情的影响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由客观存在决定
18.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一论断
蕴含的哲理是:
①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③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展的④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20.过去人们只知道把煤作为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于制作染料.药品.化
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
煤的使用价值被不断发现说明:
实用文档
A.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
C.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限的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二、非选择题(材料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21.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
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
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
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
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生意。
(1)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安徽省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出台了低碳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该纲要要求,到xx年安徽省将初步形
成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等关键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体系,初步建立合芜蚌滁四大低碳技术基地,低碳产业比重逐步提升,建设6个省级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
其中,合肥市根据自身优势,重点发展太阳能光能伏、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智能电网等低碳技术和产业化应用。
试分析安徽省制定低碳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辩证唯物论依据。
xx衡水万卷周测十六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C
2.C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科学内涵。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问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
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故选C。
实用文档
3.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物质的正确认识。
反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具有客观实在性,D符合题意;A.B.C的
观点错误,排除。
4.答案:D 命题动向:本题考查的是认识论中认识的无限性。
第一解析: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内部矛盾(内因),因此A错误。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改变,因此B表述错误。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创造,因此C表述错误。
故选D。
第二解析:“蛟龙”号的成功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说明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项正确。
A 项错误,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B项错误,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随意改变它,但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务件,服务于物质生产;C项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人类不能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本题重在理解题意,基础知识要掌握扎实,也可以用排除法解答。
5.B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两者都承认运动,但把运动的主体看成是绝对精神和概念,是离开物质谈
运动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B。
6.C 太阳.地球.月球都不停地处于运动中,日环食也是在运动中.在相对静止时产生的,三者之间的固有联系构
成了日环食产生的规律,故②③④正确;①说法错误,运动是无条件的。
7.B
8.B
9.A 解析:形成时的状态在30年前被观察到,新近的观测结果才证明其有可能是黑洞,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上
升性,也说明人类可以正确认识这个世界,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因此①③符合题意,入选;②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
故选A项。
10.D 11.C
12.答案:C
塑料袋的发明方便了人们生活,被称为白色革命,但塑料袋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被称为白色污染,无论是白色革命,还是白色污染,都是认识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认识的不同说明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②④正确;认识和实践是对立统一的,①错误;③是不可知论,错误。
该题选C。
13.D
14.C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漫画《坚持原则》讽刺一些人一味地坚持原则,忽视了从具体条件出发研究和解决问题,最终导致亡羊无法补牢,C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C。
16.A
17.C ABD错误。
18.B
19.B ①④与材料无关。
20.B
二、非选择题(材料阅读)
21. (1) 答案: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材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无不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
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美食的创造是意识指导下的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了劳动者意志和追求,发挥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在这一过
实用文档
程中,就地取材,应时而获,因材烹制,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能动作用。
(2)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能够维系社会
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
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
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2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安徽省根据省情发展特色产业体现了这一点。
②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认识世界,制定科学的规划。
③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安徽省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积极发展低碳产业体现了这一
点。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