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绵谷今四川广元县。

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空1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

(李白《蜀道难》)
(3)固时俗之工巧兮,。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屈原《离骚》)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银行里的小男孩
[美]菲利普·罗斯
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

那是一位大约40岁的黑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人。

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位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V字领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

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

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

“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我自己开的账户。

为什么我不能取钱?”
“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

”职员对他说,“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14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


“但这似乎不公平,”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我的钱。

我把钱存进去。

这是我的存折。


“我知道是你的存折。

”职员说,“但规定就是那样。

现在需要我再讲一遍吗?”
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

“先生,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在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

”我说。

“为什么?”他说。

“就因为你说的话。

”我说,“如果我理解得没错的话,您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不够年龄取出他的钱。

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

”“对你来说也许可笑,”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但这是银行的规定,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


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

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100美元的结余。

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

我想我反驳的机会来了。

“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

“取过。

”他说。

我一笑,转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
他看起来发火了。

“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

就这么简单。

”我转身对男孩耸耸肩,然后说道:“你真的被骗了。

你应该让你的父母到这里来,向他们提出抗议。


男孩看起来完全失望了。

沉默了一会儿,他把存折放进背包,然后离开了银行。

银行职员透过玻璃门看着男孩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转身对我说道:“先生,你真的不应该从中插一杠。


“我不应该插一杠?”我大声说道,“就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利益吗?”
“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

”他平静地说。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银行。


我无法相信这个白痴居然会这样说。

“瞧,”我揶揄道,“我们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

但你也许愿意跟我解释解释银行如何保护那个孩子的利益。


“当然,”他说道,“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了。

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

显然,那个可怜的孩子由于太过害怕而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那才是他为什么如此烦恼的原因。

取不到钱,他害怕那些流氓会打他。

不过警察已经知道这件事,今天他们也许就会实施抓捕行动。


“你的意思是说根本没有年龄太小而不能取钱的规定?”
“我从没听说过这个规定。

现在,先生,你还需要开户吗?”
(1)下列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分析最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情节不很复杂,但在构思上,以矛盾误会为主要内容,以对话、辩论为主要表述方式,这样也增强了情节的曲折性与吸引力。

B.小说通过银行职员帮助保护小男孩的故事,意在展现银行职员尽职尽责、默默关爱他人、敢于与恶势力作正面斗争的美好心灵。

C.银行职员默默地了解了真相,暗中对男孩进行保护,并将对作恶的流氓予以惩处,这都表现了他的严谨细心还有善良。

D.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故事,巧妙地通过“我”的同情逐步展现了男孩遇到的困境,通过“我”的误会,逐步展现了银行职员帮人解困的责任感。

E.当“我”质疑银行职员提出的规定时,他稍微提高了声音反驳“我”,这一细节意在表明他对“我”很生气。

(2)银行职员与我的矛盾冲突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简要概括。

(6分)
(3)小说开头通过对银行职员的外貌描写,展现了他是一个细心谨慎的人,那么,小说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他的细心谨慎?试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6分)
(4)从银行职员的角度看,“我”的确不该插一杠,但从小说艺术构思的角度看,“我”还真该插一杠。

试探究作者这样设计的艺术价值。

(8分)
四、实用类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乱世出奇才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

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既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

他的引人注目之处一在于他的五度出仕而后坚隐不出,二在于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三在于他的长期被埋没而后又被奉为一代宗师。

多年来,陶渊明作为人们心目中才华超卓,情志雅远,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文学奇才和士林怪杰,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只有从陶渊明所处时代环境入手,审视他的心路历程和诗文道路,才能够予以更全面、恰切的评判与显扬。

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

正常的时代,人的思想融入生活之中,不会有多余的意识来反观生命本身。

只有在不平凡的时代,人们在得失、成败、荣辱、幸运与乖蹇之中惊喜、向往、痛苦、迷惑,在心理的不平衡中追求和谐,又从和谐中产生新的裂变,这才有了美到极致的陶渊明。

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这才产生了诗人、作家、哲学家。

所谓愤怒出诗人,痛苦出哲学家,就是这个道理。

人之所以超越于凡人,并不是因为天赋灵气,而是不平凡的人生,所谓“天才”只是一种美誉,一种羡叹,归根结底是由于后天的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

而时代,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将其不平凡加诸于个人,并常常以文学或哲学的形式体现出来。

这就是乱世出奇才的必然性。

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东晋王朝中度过的,晚年经历了晋宋易代。

他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仍、祸乱不已,陶渊明降世之时,西晋灭亡已48年,东晋偏处一隅,时时受到北方的进犯,统治集团内部却并不励精图治,团结御侮,更不思收复失地,而是沉湎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安乐而不能自拔。

大批兵权在握的将领,多以扩展个人实力、相互勾心斗角为能事,致使少数爱国志士如祖逖等发起的几次北伐复土运动,都半途而废。

所以青少年时的陶渊明,虽然也曾经“猛志逸四海”,也曾经“抚剑独行游”,却终因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

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败前秦告捷,但外患稍缓,内乱继起,这就是公元399年爆发的历时十二年、波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孙恩、卢循大起义。

义军与官军的长期战争,给劳动群众带来更大灾难。

陶渊明的故乡江洲浔阳是京都
金陵的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遭受战火的毁坏更为惨重。

陶渊明的诗文中对这次战乱虽无直接描写,但触目惊心,他的悲观、避世的情绪,他的桃花源理想,都因此油然而生。

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

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更是令一切有识之士失望、厌倦。

陶渊明一度在桓玄手下为吏,后又入刘裕幕府中任镇军参军,亲睹了一帮野心家们争权夺利、犯上作乱的一幕幕,其心中那种不齿而无奈,渴盼远离尘嚣的情绪可想而知。

陶渊明是在数番入仕过程中认识到他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无从在这个动荡不堪的时代实现的。

所以他才最后下决心归田。

这既是一种消极退避,也确实是无可奈何,是无力回天的情形下做出的明智抉择。

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孔子那时还是能够有所为的,而陶渊明非退避不得免祸消灾,非隐居不能独善其身,以其才,以其情,以其时,他实在是除了吟诗作赋,再也不能别有所为了,转为歇斯底里,坠井而死,年仅57岁。

(摘编自龚斌《中华名人传记》
(2)文中说: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

结合原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6分)
(3)“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请简要分析其“条件”。

(6分)
(4)在动荡不堪的时代,是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呢,还是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呢?对此你赞成哪种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老养小”的现象。

“宅男剩女”一族在家“啃老”,使得中国的老年人心劳日拙。

C.D.1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3分)
A. 现在看来,我国高铁技术是在需求驱动下以自主创新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了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掌握,很可能实现对欧美技术的超越。

B.为迎接伟大祖国的6周年华诞,《华商报》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围绕“我与祖国的故事”为主题展开大型征文活动。

C.实体书店犹如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沙龙,它所承载的文化滋养和文化气息,会让城市显得更安详。

而没有实体书店的城市,则无异于文化沙漠。

D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现代汉语词典》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

按照这个解释,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

依此类推, , “国学”是可以包罗万象的。

凡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只要能够进入“学术文化”圈子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国学”
只要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就可以叫做“国学”
只有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才叫“国学”
中国非传统的学术文化和非中国的学术文化都不叫做“国学”
医学、数学、天文学(星相学)、化学(炼丹术)都不排除在外
A. B.③④②⑤① C. ②④③⑤① D. ②⑤③④①
16、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 (5分)
[本报北京3月1日电]3月1日,就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2次药品降价方案的第二天,100多家医药企业在京开会。

石药、鲁抗等国内医药企业巨头悉数到场。

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上书国务院,提交《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

在这份《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的征求意见稿中,药企代表们痛陈,单纯的药品降价,不能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建议书指出,现行“以药养医”制度使得医疗机构成为逐利机构。

医院收入、科室奖金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药品创收,部分医疗机构和医生在利益的诱惑下,或明或暗地向企业索要回扣。

“以药养医”的制度不解决,滋生腐败的土壤就不可能铲除,治理商业贿赂的效果也只能是表面的和暂时的。

□□□□□□□□□□□□□□□□□□□□□□□□□六、写作(60分)
800字的文章。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参考译文】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

性情慎重,不乱与人交往。

元颢进入洛阳,任用元邃做东徐州刺史,元邃召引申徽做主簿。

元颢失败,元邃被装入囚车押送到洛阳,元邃原先的官吏宾客都抛弃他而离开,只有申徽去送别他。

等元邃得到赦免,就广召宾客朋友聚会,赞叹申徽有古人风骨。

不久就任命他做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年,文帝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

文帝观察申徽深沉细密有度量,每逢有事都很信任地委托他去办,于
是做了大行台郎中。

当时军队和国家刚刚建立,幕府的事务很多,四方文书檄文都是申徽写的。

河桥之战,朝廷的大军出师不利,近侍官吏逃散得很多,只有申徽不离左右,魏帝称赞他。

(大统)十年,升任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不接受征召命令,又在南方勾结吐谷浑,将要图谋叛乱。

文帝动用大军镇压比较困难,想用灵活的谋略擒拿他。

于是让申徽做河西大使,秘密命令申徽谋取刘彦。

申徽率轻骑五十人出发,到了以后,住在宾馆。

刘彦见申徽单独一人来做河西大使,就不怀疑他。

申徽就派一个人暗暗地劝刘彦归附朝廷,用来揣测刘彦的意图,刘彦不听从。

申徽又派人赞助促成刘彦到宾馆商事,刘彦就听从了他,于是来到宾馆。

申徽先前已和瓜州的豪门大户秘密商议捉拿刘彦,于是就呵叱捆绑了刘彦。

刘彦说自己没有罪,申徽一一列举他的罪状说:“你没有一点点的功劳,却掌管着一方重要的权力,依仗着地方偏远做一些违背欺骗朝廷的事,不恭敬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却杀害朝廷派的人,轻视朝廷的命令。

统计你的罪行,实在是杀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

但在我接受朝廷的命令那天,本是要我把你送到朝廷,遗憾的是我不能立即申明法度将你惩处,来向边地的百姓谢罪。

”于是宣读诏书慰问官吏、老百姓和刘彦的下属,又说大军接着就到,城内没有一个敢闹事。

十二年,因为申徽讲信用,与边地的老百姓关系融洽,被任命为瓜州刺史。

申徽在瓜州五年,以身作则,勤俭节约,边地的老百姓乐来而安定。

申徽性情勤奋,在做官期间,文书案卷不论大小都要亲自查看,因此事情没有拖延的,官吏不能做邪恶狡诈的事。

后来虽然达到公卿的职位,但这个志向一点不松懈。

出京城做襄州刺史。

当时南方刚刚归附,旧风俗官员都相互交往馈赠钱财。

申徽性情廉洁谨慎,于是就画了(廉吏)杨震的像放在寝室且来自我告诫。

等到被替代回京,老百姓和官吏送他的人几十里不断绝。

申徽自以为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内心感慨感到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

不管年长年幼,听说这诗,都争着前来阅读,互相称赞说:“这是申使君手迹。

”人们纷纷抄写吟诵这首诗。

7.(1)申徽性情勤奋,在做官期间,文书案卷不论大小都要亲自查看,因此事情没有拖延的,官吏不能做邪恶狡诈的事。

(关键词:“省览”、“以是”、“稽滞”各1分,句意2分)
(2)申徽自认为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内心感慨感到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

(关键词:“以”、“因”、“无德于人”各1分,句意2分)
8.(5分)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

(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

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

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3分)
(写出感情2分,具体分析3分。


12.(1)(5分)AC(答C给3分,答A给2分;B给1分;答、D、E不给分;B“保全性命”以偏概全,还有对黑暗时代的不齿和无奈及独善其身;D“理想壮志也就不复存在了”没依据;E“从而突出了 陶渊明的‘奇才’”错。


(2)(6分)①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②陶渊明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每点3分)
(3)(6分)①不平凡的时代,让人的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②不平凡的人生,让人有了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

(每点3分)
(4)(8分)观点一:像陶渊明一样“归隐”
理由:①归隐是独善其身,不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②归隐不是单纯的苟且偷生,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观点二: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理由:①人生应积极进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实;②应不惧失败,勇敢的去实现人生的理想。

(观点明确2分
,理由充分6分)
解析:本语段阐述“国学”的定义和依此涵盖的范围。

句先从正反方面限定“国学”的范围,“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与前句“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相呼应;句用“只要……就……”的句式紧承“这样理解”,句举例说明;句中的“凡是”紧承前句的“依此类推”并和后句的“包罗万象”相呼应。

从“石头”的角度,正面立论保持本色 追求人生的个性,活出精彩
从“卵石”的角度,“圆润光滑”的卵石则是一种雕饰、圆通之美,代表了社会生活中的那些温和、成熟、稳重之人。

可以有以下立意:圆通是人生的一种艺术
结合“山石”“卵石”两个方面的特点,可以有以下立意:
从山石与卵石都坚守本质的角度——
从山石与卵石不同价值取向的角度——1)价值取向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却都能演绎一段别样人生。

2)不同形式,同样实现自身的价值从山石与卵石姿态不同却和谐共生的角度——1)山石无棱角无以显壮美,卵石不圆润无以显温柔,它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美丽着。

每一块石都有自己的位置,它们都抛弃了平庸,成就了伟大。

平凡不是错,只要活出属于自己精彩,活出自己个性,生命就有价值。

2)在保持本色个性的同时,学会圆通,倡导融合,提倡和谐。

3)大
千世界万千之美/物尽其材各有所用/异样人生/不要拘泥一种形态……
从两石需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角度——1)“糙砺”和“莹润”结合,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

(2)刚柔相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