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阔绰.(chuò) 颓唐热泪盈眶.(kuāng) 不屑置辩
B、羼.水(chàn) 门槛哄.堂大笑(hǒng) 别俱一格
C、间.或(jiàn) 僻静丁丁笃笃.(dǔ) 与日俱增
D。
褴.褛(kǎn) 谴责狼狈不堪.(kān) 郑重其是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生活中处处着美的细节,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常用一种美好的眼光去看世界,用一颗的心去感悟生活,即使有所怨、有所忧,也都能化解。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您会发现生活一直特别美、
A、培育细致收藏
B、孕育细腻收藏
C、孕育细致搜索 D、培育细腻搜索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4分)
①食品安全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国务院为此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要求各部门把加强食品安全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②当前,各地质检部门正在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
①改为:
②改为:
4。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5。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8分)
(1)《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 。
(2)《泊秦淮》: ,夜泊秦淮近酒家。
(3)《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 。
(4)《浣溪沙》: ,去年天气旧亭台、
(5)《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 。
(6)《假如生活欺骗了您》: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将会过去。
(7)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
6。
综合性学习:依照下面的调查表完成题目。
(7分)
初三年级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表
(1)通过对以上表格内容的分析,您得出的结论是:( 2 分)
(2)对所阅读的名著,您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书名: 理由:
(3)请从这部名著中,撷取一个精彩的情节,向同学们作简要介绍。
(2分)
答: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1题、(11分)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能够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能够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假如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如此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他身材特别高大;青白脸色,皱纹同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尽管是长衫,然而又脏又破,好像
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明白不明白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明白不明白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您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您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您如此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您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明白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7。
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写”短衣帮""大抵没有如此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作者在孔乙己出场之前如此写有什么作用?(2分)
8。
本文用字准确,请依照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
(4分)
(1)"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对刻画孔乙己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意,谈谈它有如何的表达效果?(2分)
9。
品味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依照提示概括回答后面的问题。
(2分)
(1)、(1)第1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集中而概括地写出了孔乙己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第2句("他身材特别高大……也没有洗")肖像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孔乙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1分)
10。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个地方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孔乙己为什么会如此说?(3分)
(二)阅读文章,依照要求,回答11~14题。
(12分)
一株赶考的麦子
洛水
①六月麦香,父亲像个将军,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起。
②曾经,我是父亲的影子,像个散兵游勇,跟在他身后无所事事、父亲从不责怪我,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他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在他人一辈子的麦田里,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
③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
我掉转方向,打道回家。
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
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差不多没有我高了!
④关于我的回归,父亲特别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
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
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的感受、
⑤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如何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⑥六月,阳光如织,我是条落网的鱼。
⑦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
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也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
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个地方,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⑧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
”我点点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能够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过、
⑨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
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
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好像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
特别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您该干的事。
养足精神去收您的麦子吧,那个老子帮不上、”
⑩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
我如遇大赦,赶紧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
B11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
麦子是父亲的汗珠,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
12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
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
我学着父亲,以笔为镰,以墨为麦,在我的麦田里恣意挥毫。
13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高校。
以后,求学,工作,一路颠沛流离。
我始终没有不记得,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
11、本文的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您的理解。
(3分)
12、第⑧段“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3、第B11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3分)
14、读完文章后,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
(3分)
(三)阅读《愚公移山》,完成15—18题。
(8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ﻫ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节选自课文《愚公移山》)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惩山北之塞( ) (2)杂然相许( )ﻫ (3)投诸渤海之尾( ) (4)始一反焉( )ﻫ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2分)ﻫ句子: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7、化浪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
请简析他们的区别。
(2分)
18、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能够汲取哪些精神营养?(2分)
(五)阅读下列古文,回答19~20题。
(4分)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9、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困难”“难受”的意思,诗人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明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B、“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点明了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楚的心情、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双关。
后常被大伙儿作为无私奉献的象征。
D。
尾联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和思念之情、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因对方居住较远,无法经常见面,只能希望有人前去传信,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惆怅、无奈之情。
20、请从情感、语言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2分)
三、写作(40分)
21、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那一刻,我明白了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能够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