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河省级风景名胜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溪河省级风景名胜区】
宜宾越溪河省级风景名胜区地跨宜宾县的隆兴乡、李场镇,规划面积168.8平方千米,越溪河风景名胜区距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37千米、距佛都——乐山120千米、盐都——自贡75千米。
海拔高度296—406米,地势多为丘陵洼地,土壤多红紫泥土。
它地处东南太平洋温带季风和西南印度洋热带季风交汇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7.8℃,全年日照时间长达1125.8小时,积温4600—6500℃,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79.5毫米,属降雨较多的地区,森林覆盖率53.7%以上,核心景区森森覆盖率90%以上。
景区以河流景观为载体,竹林景观为灵魂,山林景观为陪衬,历史文化为内涵,人文景观为点缀,田园风光为镶嵌,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相融的风景名胜区。
它是峨眉山——乐山大佛——蜀南竹海旅游环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宜宾市城区的后花园。
越溪河风景名胜区已完成旅游资源调查工作,于2000年12月编制完成《宜宾越溪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03]62号批准为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以川环发[2004]128号将景区内的隆兴乡命名为四川省首批生态园区。
2005年5月8日,宜宾县人民政府与四川省弘扬建设有限公司签定了《四川省宜宾越溪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经营协议书》。
越溪河自隆兴东北流入,纵贯中部,在西南面流至古柏乡和李场镇区内直到淀入岷江。
景区内越溪河一段全长约50千米,并有十多条支流相汇合。
支流中长十里以上的有沙河、竹麻溪、狮子沱小溪、苦竹溪、洞子河等。
由于大塔滩电站拦河坝的堵截,越溪河水位提高,蓄水量增加,隆兴至大塔电站水深逐渐加大,平均深度约十四、五米,水面平静,清澈如镜。
沿岸竹木林立,花草丛生,终年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俗有“百里翠湖”的雅称。
越溪河省级风景名胜区也因此而得名。
越溪河景区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有灿烂辉煌的历史人文景观,有举世无双的佛教文化资源。
越溪河誉称“百里翠湖”,她“具峨眉之秀,呈青城之幽,显三峡之险,泛竹海之绿”。
越溪河植被良好,是一个天然氧吧,是休闲、度假、观光的好去处。
这里有始建于唐代的归顺古县遗迹,千年学府蟠龙书院培育了龙图阁大学士程公许、明末清初散文家樊曙等一大批海内外知名人士。
这里有古老、神秘的僰人、獠人文明。
景区内有举世无双的万龛地下塔林,在石室地宫中盛放圆寂僧人遗烬,这些地宫和塔林造型奇异、规模宏大、葬法独特、世所罕见,被佛教界、考古界的专家学者赞为佛教文化的“活化石”,是继“兵马俑”后的又一大奇迹,号称“北有兵马俑,南有众僧塔”。
景区自然风光、佛教文化、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非常适合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森林中,树木种类繁多,有乔木,有灌木,有针叶林,也有阔叶林,特别是油樟,数量多,出油率高,成为隆兴的一大特产,树木多分在深丘。
竹子品种全,年产量高是隆兴的又一优势,成片竹林多集中在越溪河及其支流附近地区。
林区内生长滋补、祛风、解表、活血等各种中草药400多种,还有兰草,尤其是珍贵兰草,曾吸引不少人上山采集。
隆兴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源远流长,有的存留至今,隆兴莲塘坝曾是隋
朝存阝鄢县城和唐代圣历二年归顺县城所在地。
并与宋朝著名的宜宾九大书院之一的“蟠龙书院”遗址隔河相望。
越溪河可供观赏的景点有“水帘奇观”、“双桥出月”光绪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建竖的“护林古碑”还有“和尚墓群”(又称“明古室墓群”、“地下塔林”)、“油樟园地”、“翠竹深幽”、“小峨眉”等。
“小峨眉”在群山之间,巍然屹立,登上主岸,瞭生四方,视野广阔,使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前来隆兴旅游、观光的人与日俱增。
省、市、县领导和新闻界、文化界有关人士也曾先后作过实地考察,实属有开发价值的越溪河风景区。
景区内景点主要分布在越溪河畔,有山峰、峡谷、河道、溪流、森林、漫山野花、瀑布、沙滩、牧场、珍稀野生动物、古县城、古书院、古寺庙、护林古碑、古刹、石室地宫、古堡、茶马古道、古丝绸之路、古民居、油樟基地、竹种基因库等,具有四季景观风貌迥然不同和四季游的特点,能够让人充分领略多样化的自然景观、佛教文化景观、历史文化景观。
一是透逸蜿蜒的河流景观。
越溪河为风景区自然景观的主体,也是风景区河流景观的代表。
其水质优良,水量丰沛,河水清澈甘洌,河水时而淙淙,宛如檀板轻叩,丝弦声声,时而气势雄浑,让人津生出一种不可名状的渴望与遐想。
河水透逸蜿蜒,溪流溢翠,“任尔搅得天地转,越溪水清不染尘”。
鱼翔溪底、鹤舞江面、水禽游息、渔舟放风。
更为风景区增添了委婉抒情的整体效果。
二是婀娜婆娑的竹林景观。
沿越溪河两岸的竹林景观更是风景区的灵魂。
越溪河畔,竹林茂盛,根连叶叠、蓬蓬勃勃、婆娑倒影、袅娜多姿。
密密层层、郁郁葱葱;竹竿高耸、拥青泻翠、山风呼啸、竹浪千里。
竹林繁茂、季象万千,初春金笋齐发,盛夏林风侵肌,金秋修篁如黛,隆冬翡翠托玉。
郁郁葱葱的竹林景观为风景区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三是美妙广阔的山林景区。
越溪两岸属盆周浅丘、低山区、气候适宜、植被丰富、生物资源丰富。
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现出不同的景色与风韵。
整个风景区植被群落优秀,外貌特征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显著。
春季呈嫩绿色,夏季呈浓绿色镶嵌,秋季呈红、褐色斑块,隆冬则多为落叶。
新绿、翠绿、浓绿、黛绿错综密布,整个山林显现出极为旺盛的生命力。
越溪两岸及竹种基地,竹海碧波万顷,风吹竹动,一望无际,纤细飘忽,轻柔悠扬,风韵妖媚。
竹之美大哉,出诗刀画,任何畅意遐思。
芳香植物园绿色屏障、高低成林、依山绕水,近树、远山,虚实难辩,如幻如真。
实是山、树合作之美。
千亩茶园云雾飘渺,团形茶树簇簇拥拥布满沟沟岭岭。
在阳光的照耀下,风韵十足,妩媚秀丽。
四是美丽的河谷风光景观。
关门石沟、沙河、石板溪、大鱼窝沟、竹麻溪、狮子沱沟、高滩溪、皇印沟、桥墩沟、黄桶溪、代沟、苦竹溪、葛家沟、芦毛沟、河口河、洞子河,是越溪河的支流。
它们与高山形成了景区美丽的河谷风光。
五是神秘的佛教文化。
据考证景区内有大小寺庙100余座,著名的清明寺位于林石村石牛山,占地5000余m2,由洛阳白马寺主持参照洛阳白马寺院建筑风格依石牛山建造,主要有大佛殿、大雄殿、川主殿、牛王殿、天王殿、玉皇楼、接引殿、清凉台、鼓楼等九大殿组成,建筑风格与中国第一
佛寺河南洛阳白马寺,一致而名声大振,规模大于白马寺。
清明寺有一口大钟和一口小钟分别置于大佛殿内左右两侧,大钟高2.5m左右,钟口直径1.5m 左右,重大数千千克,小钟高1.5m,钟口直径0.8m左右,寺内还有一个木制大鼓,高约2m,直径约2m,10余千米外也能听见钟声、鼓声,每年正月初四,方圆数千米内的人都聚集在该寺举行扯灯(立灯杆)仪式,并丛正月初四晚开始点灯到正月十五晚,初四晚点一盏灯称玉皇灯、初五晚点三盏灯称三官灯、初六晚点七盏灯称七星灯、初七晚点九盏灯称九皇灯、初八晚点十八盏灯称十八罗汉灯、初九晚点二十四盏灯称二十四位诸天灯、初十晚点二十八盏灯称二十八宿灯、十一晚点三十六盏灯称三十六幽灵灯、十二晚至十五晚点满树灯,正月十六日举行放灯(杆)仪式,自正月初四到十六由寺院免费提供香碗(吃的东西)供来人吃,该寺鼎盛时期有五百多僧人和四千多担租地,在其他节日也举行各种活动。
寺庙内菩萨的五脏六肺齐全,并能从其后背一孔中一一取出。
唐皇帝赐有金匾“有求必应”,明朝建文皇帝朱允文被皇叔朱棣窜权后削发为僧,在该寺修行,圆寂后进入地下塔林。
清明寺周围的地下塔林规模最宏大。
故清明寺当时有“华夏第一寺”之称。
大龙寺依托在越溪河畔的大龙山腰部,寺庙西边是波平如锐的放生池,庙内望有千手千眼观音像,还有一口重达1000余千克的铜钟,声振5千米以外;小龙寺位于隆兴乡街村以南1千米处,具古代宫殿式建筑艺术风格;老太寺与清明寺隔山相望,有一个特制大铜鼓捐,鼓声浑厚沉雄,与大龙寺的钟声遥相呼应;沿越溪河绵延10余千米的世界奇观万龛地下塔林是佛教文化最神秘的例证,也是世界上罕见的佛教文化奇观。
六是神奇的地下塔林。
据考证景区内分布有数百座地宫,称地下塔林,地下塔林规模宏大,堪列世界前茅。
地宫的建造大气恽宏,高为2米左右,平面结构为“甲”、“申”、“田”、“中”字等,均采用条石材料。
宫中的无数
石龛中竖立着数万座盛高僧遗烬舍利的宝瓶塔。
佛塔造型各异,集远古造器工艺之大成而精美绝伦。
地宫建设年代从隋唐至明末(清初),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等名寺众多高僧住持遗烬舍利的宝瓶塔存放于此,浓缩了中国佛教文化历史,而成为佛界的“八宝山”。
地下塔林主要分布在清明寺、老太寺(圆觉寺)、小龙寺周围。
七是灿烂的蟠龙书院文化。
北宋咸平元年,就学于湖南岳麓书院的郡人程土真荣归越溪河畔,创建了蟠龙书院,大中祥符九年,宋真宗诏见书院开山祖师程土真,赐“蟠龙书院”匾额及藏书,书院因此名震天下。
它一直保存着越溪河最核心最辉煌的文明,是融儒、释道一体的多元文化的例证和重光;充实了隆兴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了隆兴人文景观,提高了隆兴旅游业在全国的知名度;为历代造就了较多的名儒高士;对古今学术发展做出了较重要的贡献。
八是富饶的“归顺”古县城文明。
唐圣历二年至北宋乾德五年,历时268年,统治者在越溪河河畔莲塘坝建“归顺县”县城。
因盛产丝绸而富甲西南,许多年来西南地区一直传唱着这样的民谣:“莲塘坝,三洞桥,银子九瓦窖,莲塘坝是枝花,尹坝也难盖过他”;“莲塘五角丘,遥遥映沧州”;“莲塘倒影笔架山,代代儿孙出文官”。
九是闻名遐尔的古南丝绸之路。
归顺县的使者、商人和南亚的使者、商人曾开辟了越溪与南亚的陆上古南丝绸之路,还顺越溪河开辟了水上交通要道,即水上古南丝绸之路,并且建设起了文明数百千米的水陆码头寺十余座。
越溪河景点主要分布在高山和越溪河畔,具有秀、幽、险、奇的特点。
秀:是越溪风景区的主要景观特征。
如小峨眉山俊美靓丽,令人叹为观止,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清凉幽静,神奇自然,空气清新。
幽:越溪河四周群山环抱,水面静谧,曲径通幽,恍若世外桃源。
险:小三峡在大塔滩水电站上游不远处。
越溪河在这里切穿小巫山,两岸岩壁陡峭,河谷深邃。
船行峡中,幽静荫林,酷似长江三峡,迎得“三峡截幽”美誉。
樊曙在《越溪记》中写道:“为绝壁,为沙湾,为千尽龙门,为一线巫峡。
”这是船经小三峡的生动写照。
奇:万龛地下塔林是指隆兴境内的石室地宫中有上万龛之多的盛放圆寂僧人遗烬的灵骨塔。
这些地宫和塔林造型奇异、规模宏大、葬法独特,世所罕见。
被誉为继秦史皇陵兵马俑之后的又一大世界奇迹。
越溪河山水交融、水树共生、绿树叠瀑相映成趣,世界奇观万龛地下塔林凝聚了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工艺,千年学府蟠龙书院代表隆兴人的特殊精神气质和生命智慧。
由三者组成的风景区主景气势磅礴,景观特异度、观赏价值极高,是整个风景区的形象和代表。
由唐宋“归顺”县城遗址、古南丝绸之路、小九寨、小峨眉、小三峡、相思谷、王大嘴、神石山、“小山城”等组成的次景,景观类型丰富,层次分明,充分展示了自然和人文的特点,恰恰起到众星捧月的效果。
越溪风景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物古迹数不胜数,景观构成丰富,各具特色;以山峰峻秀,溪水迷人,古建筑民居别具一格,古迹众多,形成多景衬托,自成体系,相互辉映为特点,以佛教文化为精华。
整个风景区具有极强游赏价值,旅游资源潜力极大,前景广阔,其开发利用将对国内、外旅游市场极具吸引力。
越溪风景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物古迹数不胜数,景观构成丰富,各具特色;以山峰峻秀,溪水迷人,古建筑民居别具一格,
古迹众多,形成多景衬托,自成体系,相互辉映为特点,以佛教文化为精华。
整个风景区具有极强游赏价值,旅游资源潜力极大,前景广阔,其开发利用将对国内、外旅游市场极具吸引力。
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