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摘要: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
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重点针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的运用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提升小学数据的教学,以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衍生出很多富有现代化气息的产物,其中就包含多媒
体信息技术。

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小学课堂教学的
改革与进步,有效提升了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而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
学教学中,其作用也不可忽视。

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的运用多媒体信息
技术,保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质量,是大多数一线数学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特点分析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了声音、图像、文字以及视频的技术,可以为学
生的学习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信息,并且在有限的课堂上为学生展现更多的教学资源,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内涵,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
术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针对性的进行问题的改正以及解决。

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资源集成性特点
传统的教学资源对于书本教材的依赖性很高,而书本教材的编辑内容也以文
字为主。

虽然数学学科的教学是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性思维,但是其书本教材
中文字内容却会让数学的课堂教学显得枯燥无趣,很难激发出学生对于数学的学
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

媒体信息技术的产生,则是综合了文字、图片、视频等
各种形式,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资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系统,很容易激发出学生
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

(二)视觉直观性特点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需要在特殊的情境中才能形成
对事物的正确认知,但是其抽象思维则很难表现出来。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需要通过特殊道具来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性思维,但是特殊道具的制作与
运用相对复杂、困难,无法满足数学教学的需求。

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产生可以
直接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甚至通过一定的流程图将概念以
及推导过程演示出来。

也就是说,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视觉直观性与小学生的认知
能力十分契合,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交互性特点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教学交互性特点,主要表现
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与传统数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学生记笔记、没有互动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在
多媒体信息技术中,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形式,在教学交互性特点
的基础上,还满足了学生多样化解题的需求。

第三,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实现教学
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四)内容丰富性特点
不同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突破书本教材的局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深度,从而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
知识。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PPT教学,就可以节省出板书的时间,而通过
网络展开教学活动,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1]。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特殊的数学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只要留心观察,可以
发现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
学中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出学生对于数学的学
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2]。

例如在进行"认识时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时
间退回到奥运开幕的那一刻,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奥运开幕的教学情境,提前
下载好北京奥运会的开幕视频,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播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然后再将屏幕暂停在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8分,展开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认识钟表,提升教学效果。

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会对学生的视觉产生
强烈的刺激,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还会让学生对这一时刻形成深刻的印象,充分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丰富小学数学的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

而多媒体信息技术
的运用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
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进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清晰的认识棱长,很难
进行正确的棱长计算。

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加深学生对于长方
体的认识以及理解。

教师可以先演示一个长方体,然后将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去掉,只留下框架,让学生对长方体有12个棱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再按照长
度将其分为三组,即有4条长、4条宽以及4条高,然后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将
其进行区分,让学生分别认识长方体的长、宽以及高。

进而学生就可以非常容易
的理解长方体棱长的总和为4条长加4条宽加4条高。

如果仅凭凭空想象,学生
将很难理解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求解方法,但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就可以将其
直观的演示出来,既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三)合理把握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时机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涉及到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数学猜想
的情况。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学环境十分有限,实验器材也十分有限,很难利用亲自动手实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
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3]。

例如,在进行"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推荐的教学方法是利
用草绳编织成圆形杯垫片。

将其沿着半径剪开,获得一个大三角形;将其沿着直
径剪开,就可以获得与三角形相似的两个三角形,可以将其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然后分析圆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就可以成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是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找到圆形杯垫。

即便是找到,剪开后也很难拼接出预期的
效果。

此时如果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电脑演示操作过程,既可以将操作步
骤快速完成,又可以快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特点主要表现在资源
集成性特点、视觉直观性特点、教学交互性特点以及内容丰富性特点等方面。


要想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更好的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创设特殊的数学
教学情境、丰富小学数学的教学手段、合理把握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时机。

同时,还要在实际教学中,加大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大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欧阳萍,史能兴.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33(12):46+55.
[2]孙卫星.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12):79-80.
[3]沈玲玲.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黑河教
育,2016(01):27-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