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知识点总结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是两个基本的物理规律,对于理解和分析化学反应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一、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物质变化过程中,物质的质量是不可或缺的。
换句话说,质量在任何物质变化过程中是保持不变的。
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性来证明。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方程式可以很好地反映质量守恒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可以描述反应物转变为产物的过程,并通过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质量守恒定律要求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质量等于产物质量,即反应物质的质量总和与产物质量总和相等。
例如,当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时,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2 + O2 → 2H2O在这个方程式中,化学式左边的2H2和O2分别表示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化学式右边的2H2O表示2个水分子。
质量守恒定律要求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产物的总质量。
即反应前后氢气和氧气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质量守恒得到了满足。
二、能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在任何物质变化过程中是保持不变的。
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
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了周围环境的热量,反应物的能量增加;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了热量,反应物的能量减少。
不管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总能量守恒。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方程式通常会标注能量变化。
例如,当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时,方程式可以如下表示:2H2 + O2 → 2H2O ΔH其中ΔH表示反应的焓变,即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如果ΔH为负数,则表示反应是放热的;如果ΔH为正数,则表示反应是吸热的。
通过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量研究化学反应PPT课件
例题解析
►类型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能力。 例1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 是( B )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选项A中镁条燃烧有氧气参与,且生成的 氧化镁有一部分变成白烟扩散到空气中去了;选项 C中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选项D中产生的 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去了,它们都不能直接 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B。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 (1)由于装置没密封,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二
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而使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故答案 为:符合;反应生成的CO2气体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 (2)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原子的种类、 个数一定不变,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也一定不变;而分 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是一定发生改变的;分子的数目有 时也会相等;故答案为:①②⑤;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结束
Goodbye!
第1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
知识网络
化学反应 中的质量 守恒
质量守恒定 律的内容
质量守恒定 律微观解释
➢ 实验探究 ➢ 内容 ➢ 应用
➢ 过程 ➢ 三不变 ➢ 一变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 ①实验探究:用白磷燃烧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和氢氧 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两个实验来验 证质量守恒定律。 ②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__质__量___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质__量___总和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 变的是______①__②__⑤________(填序号)。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转化的过程,其中牵涉到物质的质量变化。
物质质量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化学实验室的工作者和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相关概念和实验方法,并探讨影响物质质量变化的因素。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总质量保持不变。
换句话说,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这是因为化学反应实质上是由原子间的重组和重排引起的,而原子的质量是不可创造和不可破坏的。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称量反应物的质量,并观察产物的质量变化。
如果质量守恒定律成立,反应物的质量之和应该等于产物的质量之和。
二、物质量的表示方法在化学反应中,我们通常用摩尔和质量两种方式表示物质量。
摩尔是描述物质量的基本单位,质量则是具体的数值表示。
1. 摩尔:摩尔是以化学计量单位来表示物质量的数量,常用符号为mol。
一个摩尔的物质,其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如,氧气(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g/mol,这意味着一个摩尔的氧气质量为32克。
2. 质量:质量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重量。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用天平或称量器等仪器来测量物质的质量,通常以克为单位表示。
例如,一片铁片的质量为20克。
根据质量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在化学实验中准确地计算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变化。
三、影响物质质量变化的因素在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因素。
1. 反应的化学计量比例: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比例,我们可以确定反应产物的质量变化。
例如,当氢气和氧气按照2:1的比例进行反应时,一个摩尔的氢气和半摩尔的氧气会生成一个摩尔的水。
因此,根据反应物的质量和化学计量比例,我们可以计算出产物的质量。
2. 反应的副反应和副产品:在一些化学反应中,除了主要的反应产物外,还会产生一些副反应和副产品。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即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热力学能(内能)热力学能(内能)——体系内部能量的总和。
构成:分子的平动能、转动能,分子间势能、电子运动能、核能等。
是一种热力学状态函数◆无法知道他的绝对值,但过程中的变化值却是可以测量的。
【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表述:能量只可能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但不能自生自灭。
状态1 (U 1)→→◤吸收热量Q ,对体系做功W ◢→→状态2 (U 2) ∆U = U 2 - U 1 = Q + W热力学第一定律有称能量守恒定律。
它是人们从生产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的规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规律。
1、恒容热效应与热力学能变如果体系的变化是在恒容的条件下,且不做其他非膨胀功(W ’=0,则:W=We+W ’=0)此时: ΔU = Q+W = Q V∑=BB Bν0即:热力学能变等于恒容热效应。
或说:在恒容的条件下,体系的热效应等于热力学能的变化。
*在弹式量热计中, 通过测定恒容反应热的办法,可获得热力学能变ΔU的数值.【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恒压热效应与焓变在我们的实际生产中,很多的化学反应都是在大气层中(一个大气压,103kpa)条件下进行的,这是一个体积有变化,但压力恒定的过程(恒压过程)。
为了方便地研究恒压过程中的问题,我们需要引入另一个重要的热力学状态函数——焓。
1、焓变——化学反应的恒压热效应现设体系的变化是在恒压、只做膨胀功(不做其他功,如电功等)的条件下进行的状态1 →→◤吸收热量Q,对外做功W◢→→状态2(T1, V1, U1, p)(T2, V2, U2, p)在此恒压过程中:*体系吸收的热量记作Qp*体系对环境所做的功p (∆V) = p(V2-V1)因此,环境对体系所做的功:W = -p (∆V) = -p(V2-V1)于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如下的关系:U2 - U1 = U = Q + W= Qp - p(∆V)= Qp - p(V2-V1)所以:Qp = (U2 - U1) + p (V2 - V1)= (U2 + pV2) - (U1+ pV1)定义热力学状态函数焓,以H表示H = U + pV则:Qp = (U2 + pV2) - (U1+ pV1)= H2 - H1 = ∆H★★★(1 焓H是一种状态函数,只与体系的起始状态有关。
质量不变定律
质量不变定律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当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时,系统总质量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无论发生何种变化,系统中物质的质量不会增加或减少。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和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的结果,以及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
2.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在化学反应中,当原子和分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时,质量守恒定律保证了反应前后总质量的一致性。
例如,在一种化学反应中,当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化合物时,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2.2 物理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物理变化,例如固体的熔化和冻结,液体的沸腾和冷凝,以及气体的压缩和膨胀过程。
在这些物理变化中,质量守恒定律保证了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质量守恒定律经过多年的实验证实。
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严密的实验,通过测量系统中物质的质量变化来验证该定律的准确性。
4. 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在于它作为一个基本原理,为化学、物理以及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它使得科学家能够准确预测和解释物质的行为,以及开发新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方法。
5. 总结
质量不变定律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学原理,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无论发生何种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系统中的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这一定律在化学和物理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经过多年的实验证实。
它的应用使得科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质的行为,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1. 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 理解要点。
- 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例如,水结成冰,质量虽然不变,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而氢气燃烧生成水,这是化学变化,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 强调“参加反应”: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例如,将10g 氢气和10g氧气放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不是20g。
根据化学方程式2H_2+O_2{点燃}{===}2H_2O可知,氢气和氧气反应的质量比是1:8,10g氢气和10g氧气反应时,氢气过量,实际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1.25g,氧气质量为1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水的质量为11.25g。
- 质量总和:是指真正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前后的质量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的质量。
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镁条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包括以白烟形式逸散到空气中的氧化镁质量)。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 从原子的角度。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2. 以电解水为例。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_2O{通电}{===}2H_2↑+O_2↑。
- 反应前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反应后生成的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仍然是反应前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 反应前2个水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生成的2个氢气分子(共4个氢原子)和1个氧气分子(共2个氧原子),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所以原子的质量也不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硫酸铜和氢氧化钠,题目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一、引言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从我们的日常饮食到环境污染,都离不开化学。
而在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质不会被创造或者毁灭,只会转化成其他形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来加深理解。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又称质量守恒法则,是化学中的基本定律。
它的核心思想是物质不会在化学反应中被创造或者被毁灭,只会改变其形式。
这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的提出和确立,使得化学反应的研究有了基本的定量依据。
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质量守恒定律可谓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奠定了之后化学研究的基础。
它不仅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其他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来加深认识。
以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为例。
在这个化学反应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氢氧化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反应前后,所涉及的物质质量之和保持不变。
这正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应用。
而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
四、个人观点对于质量守恒定律,我个人深信其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它不仅为化学实验和反应提供了基本法则,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物质转化过程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以促进自身的学术和科研能力。
五、总结本文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其基本概念、实际应用和个人观点。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化学世界中隐藏的法则和规律。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理解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将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好了,以上是根据你的要求撰写的文章,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极为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是一个基本的原则。
它表明在任何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
化学反应的描述通常使用化学方程式,其中化学式表示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化学组成,而系数表示物质的比例和数量。
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密闭的容器,容器内只有一个物质A。
这个物质A 具有一定的质量m。
现在我们对物质A施加一定的能量,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并转变成物质B和物质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过程中,物质A、物质B和物质C的质量总和应该保持不变。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这个化学反应过程:A →B + C当反应发生时,A的质量减少$m_A$,B的质量增加$m_B$,C的质量增加$m_C$。
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写出以下方程式:$m_A = m_B + m_C$这个方程表明,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必须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原理可以通过实验予以验证。
例如,在一个密封容器中燃烧一定质量的氢气和氧气,结果得到一定质量的水。
在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质量的总和和生成的水的质量应该是相等的。
通过仔细称量反应前后容器和产生的水的质量,可以证明质量守恒原理在此反应中成立。
质量守恒原理还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来验证。
平衡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个数系数必须调整得到相对应。
在平衡方程式中,反应物的总质量必须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质量守恒在各种化学反应中都是成立的,无论是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还是其他类型的反应。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反应过程中没有物质的丢失或产生。
在一些反应中,会有气体的产生或逸出,或者有溶解的固体形成无色溶液。
这些情况下看上去好像没有质量守恒,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未能观测到全部物质或无法准确测量它们的质量。
总之,质量守恒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表明在任何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及其运用
目录
•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概述 •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局限性
01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概述
定义与性质
定义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化 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 生成物的总质量。
02
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分析污 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 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预测其 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
食品安全检测中,质量守恒定律用于 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和有 害物质,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在食品安全事件调查中,质量守恒定律用 于分析食品中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 有助于追溯问题源头和制定解决方案。
核反应过程中,质量可能会发生 亏损,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相对论效应
高速运动或强引力场中,物体的 质量会发生变化,不满足质量守
恒定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性质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的 基本定律之一,适用于任何化学 反应,不受反应类型、温度、压 力等因素的影响。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证明
发现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是由法国化学家拉 瓦锡在18世纪70年代通过大量实验 发现的。
证明
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例如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 反应前后分别称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质量,比较是否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用于计算食品中各组分的含量 ,例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以及 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05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局限 性
理想状态下的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平衡的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平衡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平衡是化学领域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中,质量在系统内守恒不变;而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本文将探讨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平衡之间的关系。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是基于质量守恒的观念,即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只是物质之间的转化,而并没有物质的损失或增加。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反应物质量 = 生成物质量这个公式强调了质量在反应过程中的守恒性,无论反应中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化,反应物质量和生成物质量总和始终保持不变。
2. 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生成物的过程是双向进行的,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达到一个动态平衡。
化学平衡可以用如下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反应物A + 反应物B ⇌生成物C + 生成物D在上述方程中,反应物A和反应物B以及生成物C和生成物D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平衡状态。
当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率与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相等时,系统达到了化学平衡。
3.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平衡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平衡是密切相关的。
在一个封闭的化学反应系统中,质量守恒定律要求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而在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保持稳定,不再发生净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对于化学平衡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变化,并评估反应的完备性。
当达到化学平衡后,质量守恒定律保证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总和不变,反应系统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此外,质量守恒定律还可以用来解释化学平衡条件下的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因此反应物质量与生成物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定量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理: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必然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
总结:①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②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③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注意: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例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 2O + CO 2→淀粉+ O 2,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例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2)确定化学式【例3】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X )和双氧水(H 2O 2)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关反应方程式为X+ H 2O 2 = N 2 + 2 H 2O ,根据此判断肼的化学式是( )A. N 2B. NH 3C. NH 2D. N 2H 2【例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CuO + X△Cu + H 2O 反应中X 的化学式为 。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与计算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与计算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发生的过程,而质量守恒定律则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这一原理不仅在实验室中应用广泛,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也被称为拉瓦锡尔定律,于18世纪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尔提出。
该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换句话说,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以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为例,假设我们有100克的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应该保持不变。
当甲烷和氧气完全反应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应该等于反应物的质量。
质量计算步骤在进行化学反应质量计算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求解。
1.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方程式描述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和新产物的形成,我们可以确定反应的发生及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对于甲烷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可以写为:CH4 + 2O2 → CO2 + 2H2O。
2. 计算反应物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化学物质每摩尔的质量。
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质量来计算。
在甲烷与氧气反应中,甲烷的摩尔质量为16.04 g/mol,而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
3. 计算反应物的质量根据给定的物质量,可以通过除以摩尔质量来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数。
例如,如果我们有100克的甲烷,可以使用甲烷的摩尔质量来计算其摩尔数(100 g / 16.04 g/mol = 6.23 mol)。
4. 确定生成物的摩尔比例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我们可以确定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在甲烷与氧气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摩尔比例为1:2。
5. 计算生成物的质量根据生成物的摩尔质量和摩尔比例,可以计算生成物的质量。
在甲烷与氧气反应中,根据反应方程式,生成物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01 g/mol,水的摩尔质量为18.02 g/mol。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守恒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过程,其中涉及到物质的转化、组合和分解等过程。
在这些反应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物质质量守恒。
所谓物质质量守恒,指的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与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物质质量守恒原理最早由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在18世纪末提出,并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于化学研究中。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应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这一定律的确立,为化学反应的研究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理解物质质量守恒原理,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会探讨两个化学反应的示例。
1.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通常形成盐和水。
我们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作为反应的示例,观察其中的物质质量变化。
首先,我们称取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反应。
观察到反应后,产生了氯化钠和水。
我们可以通过称量反应前后所用到的盐酸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来验证物质质量守恒。
实验结果表明,盐酸和氢氧化钠质量的总和与产生的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总和完全相等。
这就验证了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物质质量守恒的原则。
2.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的过程。
我们以燃烧木材为例子,来研究燃烧反应中的物质质量变化。
首先,我们称取一定质量的木材,点燃它,观察到木材燃烧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通过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通过测量它们的质量,验证物质质量守恒的原则。
结果显示,燃烧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总和等于燃烧前木材质量的总和。
这进一步验证了在燃烧反应中物质质量守恒的原理。
通过上述两个示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守恒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
不论是酸碱中和反应还是燃烧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这个原则在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人们可以依靠物质质量守恒原理来控制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的质量,保证化学反应的准确性和可控性。
综上所述,物质质量守恒原理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关键原则。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在化学和物理学中,质量守恒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质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相等的,无论反应过程如何变化。
这一原则由18世纪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首先提出,并成为现代化学的基础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质量守恒的概念、实验验证、实际应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1. 质量守恒的基本概念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没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系统内的总质量不会因容易辨识的化学变化而发生改变。
这意味着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是相同的。
例如,在一场简单的反应中,如果你把氢气与氧气混合并点燃,生成水,虽然氢气和氧气都转变为水,但如果你测量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你会发现它们是相等的。
这一概念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来表示:[ m_{} = m_{} ]其中 (m_{}) 是反应前的总质量,(m_{}) 则是反应后的总质量。
无论发生了什么化学变化,这一等式始终成立。
2.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这一理论。
以下是一些经典实验示例:2.1 拉瓦锡的燃烧实验拉瓦锡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
他将密闭容器中的铅加热并观察其变化。
由于铅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铅,而反应前后容器内的质量保持不变,证明了质量守恒原理。
他还通过称重这些物质在燃烧前后发生变化,即使产生了新的物质,该系统内的总质量依然保持不变。
2.2 硝酸钠与氯化铵反应另一个常见的实验是将硝酸钠与氯化铵混合。
如果将这两种固体混合并求取其初始质量,然后加入水,使其溶解后形成溶液,再将溶液蒸发以得到固体残留物。
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化合物之间发生了反应,并产生了新的状态,最终得到固体相时,所得到的新固体总质量仍然与最初混合物的总质量相等。
3. 质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业实践中,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对于进行各种化学过程至关重要。
以下是其重要性的一些方面:3.1 化学计算在进行化学计算时,例如计算反应所需药品或生成物时,我们必须基于质量守恒原理。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记住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要点梳理】要点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要点诠释】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运用这一定律时,特别要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质量总和”等关键字词,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气体。
2.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要点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运用(高清课堂《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如下图所示:通电后水分子分解生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但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没变、每个原子的质量也没变,因此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1)解释常见化学现象中的质量关系,如:铁生锈质量增加,木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等。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
(5)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要点诠释】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1.六个不变:宏观上①元素的种类不变,②元素的质量不变,③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微观上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原子的质量不变。
2.两个改变:宏观上物质的种类改变;微观上分子的种类改变。
3.两个可能变:宏观上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上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与气体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与气体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时,原有物质被破坏并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即反应前后所涉及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此外,气体反应是一类特殊的化学反应,其中涉及到气体的生成、消耗或转化。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原理以及气体反应的相关知识。
一、质量守恒原理质量守恒原理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原则。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反应前后所涉及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化学反应中原子的重排组合,但并没有新的原子被创造或破坏。
例如,考虑以下化学方程式:A +B →C + D在这个反应中,A和B是反应物,C和D是生成物。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反应前后原子的总质量应该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反应物A和B 的质量总和必须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原理也可以用数学方式表达。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可以使用化学方程的化学计量系数来表示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
在上述方程中,化学计量系数表示了不同物质的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
通过计算摩尔比例,我们可以确定物质在反应中的质量变化以及总体的质量守恒。
例如,对于上述化学方程式:2A + 3B → 4C + 2D我们可以看到,A和B的摩尔比例为2:3,C和D的摩尔比例为4:2。
这意味着反应物A和B的质量总和应该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总和,从而满足质量守恒原理。
二、气体反应气体反应是一类涉及气体物质的化学反应。
在气体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我们可以利用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假设来研究气体反应。
在气体反应中,气体的体积、压强和温度对反应的进行起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 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摩尔数,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绝对温度。
根据这个方程,我们可以研究气体反应中气体的体积和压强的变化。
在气体反应中,一些常见的反应类型包括气体生成反应、气体消耗反应以及气体转化反应。
化学计量守恒
化学计量守恒
化学计量守恒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量、质量、电子、电荷等守恒。
这些守恒关系是化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行化学计算和推断的重要依据。
化学计量守恒的具体内容如下:
1. 质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相等。
这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之一,表明物质在反应前后不会发生消失或产生。
2. 原子守恒: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保持不变。
这是化学反应的另一基本定律,表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3. 电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
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规律,表明在反应过程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所失去和得到的电子数相等。
4. 电荷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
这是溶液电化学的基本规律,表明溶液在电场中不会发生电离或中和。
5. 物料守恒: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这是化学反应的又一基本定律,表明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不发生改变。
以上是化学计量守恒的具体内容,这些守恒关系在化学计算、推断和推导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利用这些守恒关系,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快速求解化学问题。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守恒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过程,它涉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和重组。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为化学反应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表明,无论是简单的化学反应还是复杂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始终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这意味着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并不会凭空消失或增加,而是通过原子的重新组合和重排来实现质量的转移。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实验中,可以精确地称量反应物的质量,并在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生成物的质量。
通过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可以确定质量是否守恒。
实验结果表明,在封闭的反应容器中,反应前后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解释。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方法,它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由化学式的系数表示。
这些系数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推导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化学工业中,质量守恒定律被用于反应过程的设计和优化。
通过控制反应物的质量和比例,可以提高反应的产率和效率。
在环境保护方面,质量守恒定律被用于分析和监测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过程。
通过测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可以评估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处理效果。
此外,质量守恒定律还与化学计量学密切相关。
化学计量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和摩尔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化学计量学中,质量守恒定律被用于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和摩尔之间的关系。
通过化学计量学的计算,可以确定反应物的量和生成物的量,进而预测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进程。
总之,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守恒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之一。
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总和始终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为化学反应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C )
2.【教材情境素材改编】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B)
知识点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3.【22 版课标情境素材改编】(重庆中考)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
剂表面高效分解水,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该反应经历了原子重新组合
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0 20 5 0
反应后质量/g 14 16 a 20
A.a=5
B.甲和乙为反应物
C.丙可能是催化剂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12.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1)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 恒定律。
D.16∶11
7.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B.100 g 冰融化得到 100 g 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31 g 红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71 g 五氧化二磷,消耗 40 g 空气
D.镁条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
1.宏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 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 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 量不会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1 C. 4:1
B. 2:1 D. 5:1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三种物质,在 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质量如下: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甲 20 0 乙 50 100 丙 80 X
挑战自我
50 (1)X的数值为 (2)该反应化学表达式为 甲+丙 (3)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挑战自我
8.在化学方程式aC2H6 + bO2 = mCO2 + nH2O 中,各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 的是( C ) A.2m = a B.3n = 2a C . m=2a D. a = n – m 9.一定量的甲醇与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 引燃发生如下反应:8CH3OH + xO2 = mCO2 + nCO + 16H2O 。则化学计量数 m和n的和等于 8 。
注意
用白磷测量 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如 右图,思考 有关问题。
气球
玻璃管
细砂
白磷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纱? (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2、玻璃管有何作用? (引燃白磷) 3、气球有何变化?为何有此现象? (气球鼓起后瘪掉。气体热胀冷缩) 4、能否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一端不 系气球? (不能,由于气压过大,瓶塞易被冲出)
乙 。
; ;
挑战自我
5.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术士的一 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 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变成黄金, 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 理。 答: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石灰石 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 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 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不可能变成黄金。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应用范围: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可运用定律 1. 进行有关的计算 2.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3.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理解1】现有反应 C + O2→CO2,已知有3 克 C 和 8 克 O2 恰好完全反应,待反应结束后, 生成CO2的质量为 11克 ;若有5克C和8克O2, 则反应结束后,生成CO2的质量为 11克 。
×
特别注意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是指真正参加反应而 被消耗掉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不包括反应物 中过量而剩余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 2、化学反应:凡化学反应,必遵守质量守恒 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3、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反应前后体积 等物理量的守恒。 4、质量总和:包括反应物或生成物(固、液、 气)三种状态物质的质量。
挑战自我
1.下列装置不能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挑战自我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X2 + 3Y2 =2Z中,Z 的化学式用X、Y表示应是 ( B )
A. XY2 B. XY3 C.X2Y3 D. X3Y2
挑战自我
3、现将A、B两种物质各10g混合,加热后 A完全反应,生成8gC和4gD,则参加 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D )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适
内
容
化学变化
用
质量守恒定律
原 因
应 用
解决化学反应 的相关问题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课堂检查
1、下列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 B.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食盐溶液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少
C)
D.100mL水中加入100mL酒精,成为体积小于
200mL的溶液
课堂检查 2、 化学反应前后:①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原子的
种类③元素的种类 ④分子的数目 ⑤反应物质量
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 其中一定不发生变化的 是(
C)
B.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
A与7.2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g H2O和8.8g CO2,则A气体中( B.可能含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C、H、O三种元素 D.不能确定
【交流共享】
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呢? 分 子 分解 原 子 重新组合 新 分 子 聚集成 新 物 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 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 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即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课前检测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常伴随的现象有
发光 产生气体 、
有新物质生成 ; 放热 、 颜色变化 、 、 生成沉淀 。
课前检测
2、下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试用 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这个反应的实质。 【思考】 在水的电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及个数是否 发生了变化?
活动天地
推测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分解
重新组合
聚集成
H2O O2
O2分子 H2O2分子
没有变化
H2O分子
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
提出问题: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之间, 有什么关系呢?
参加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大于
等于 小于
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
汞和氧气;二是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镁。
他认真收集反应的生成物,并准确称量了这些反应
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发现反应后的生成物质量都比
反应前减少了,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
恒定律?为什么?
课堂检查
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铁 丝的质量大。
挑战自我
6.某纯净物稍加热就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 和水。根据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A ) A.它由四种元素组成 B.它是氧化物 C.它有水 D.它很稳定 7.我国科学家在研究人造金刚石方面有重大突 破,用某些物质在高强电场中,有催化剂的条 件下,可转化成金刚石,下列物质在上述条件 下可转化成金刚石的是( B ) A. 氯化钾 B. 甲烷 C. 氮气 D. 硫酸锌
微观
六不变
宏观 不 变
元素种类 元素质量 物质的总质量 物质的种类 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种类 原子质量 原子数目
二改变
分子的种类 改变 分子数目
可能 改变
二可能变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内容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六”不变
本质
“两 ” 变 “二”可能变 1.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2. “守恒”所指质量守恒 3.“参加,生成,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理解2】10克的水受热蒸发变成10克的水 蒸气,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理解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 L 氢气和 1 L氧气反应能生成3 L水,这句话对吗?
10.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 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A 19.7 待测 B 8.7 17.4 C 31.6 0 D O.4 3.6
挑战自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 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l: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氧气参与,所以生成 物的质量比原来铁丝的质量大.
(2)过氧化氢分解后,剩余物质的质量比原反应物 的质量小。
过氧化氢分解时有氧气放出,所以剩余物质的 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课堂检查
某化合物4.6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 水,试判断该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碳元素的质量=8.8g×12/44=2.4g, 氢元素的质量=5.4g×2/18=0.6g, 氧元素的质量=4.6g-2.4g-0.6g=1.6g; 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
A.一定含C、H元素,不含O元素
课堂检查
4、反应 A + B = C + D 中,已知2 g
A和5 gB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 g C,
3 D生成。 则有____g
课堂检查 5、某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S H 。
课堂检查
6、有同学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
实验探究:
实验用品: 烧杯、小试管、托盘天平、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稀盐酸……
反应原理:
氢氧化钠+ 硫酸铜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
实验探究:
盐酸与碳酸钠
铁与硫酸铜溶液
镁带燃烧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
实验结论:
无数实验证明: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练习
1、某物质燃烧以后只产生CO2和H2O,说
C、H 元素,可 明该物质中一定含_______ O 元素。 能含______
练习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发生反应:
CO2+H2O 催化剂 淀粉+O2,由此可推知淀粉中:
A.只含C、H元素,不含O元素 B.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 C.含C单质和H2O D.不能在O2中燃烧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