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 建设音乐之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国平:坚持改革开放建设音乐之城
2009-11-29 浙江在线
杭州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杭州悠久的音乐历史、丰富的音乐文化在中国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近年来,杭州音乐事业蓬勃发展,音乐产业迅速崛起,有效提升了市民文化生活品质,推动了杭州文化产业发展。

11月2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一行对杭州音乐事业发展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他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重点抓好10项工作,推动音乐事业产业发展,加快“音乐之城”建设,不断提升杭州老百姓文化生活品质特别是音乐生活品质。

王国平和市委副书记叶明,市委常委、秘书长许勤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一起,实地考察了杭州爱乐乐团、张铭音乐图书馆、杭州大剧院音乐厅、杭州图书馆音乐图书馆建设发展情况,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委宣传部关于我市音乐事业产业发展、杭师大关于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学科规划以及杭州爱乐乐团关于乐团建设发展有关情况的汇报。

副市长陈小平出席会议。

张铭音乐图书馆创办人张铭和年轻音乐家代表应邀出席座谈会并畅谈了对杭州发展音乐事业和产业的建议。

王国平在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市音乐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后指出,音乐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人类共通的语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组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文明史、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世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杭州音乐开创了中国音乐记谱的先河,奠定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中国民间演艺活动的基本范式,开创了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先河,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音乐造就了杭州独特的城市意向,提高了杭州市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了杭州城市的软实力。

可以说,杭州完全有打造“音乐之城”的基础和条件。

我们要统一认识,抓好各项工作,加快建设“音乐之城”。

王国平强调,建设“音乐之城”,重点要抓好10项工作。

一要编制好“音乐之城”建设规划。

要抓紧编制杭州“音乐之城”建设有关规划,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

二要办好“杭州音乐学院”及附中、附小。

要依托杭师大仓前新校区建设以“乐舞宫”为中心的本科教学区,依托余杭区建设以“梨园宫”为核心的附中、附小,让部分研究生继续留在玉皇山校区学习,努力把杭州音乐学院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实现2015年跻身全国前5强、2025年跻身全国前3名的目标。

三要办好杭州爱乐乐团。

要把杭州大剧院划归杭州爱乐乐团管理,同时“一揽子”解决乐团人员编制问题,落实采购乐器经费,尽快上马乐团新大楼建设项目,落实人才引进经费,安排艺术家出国交流、进修和参加大赛的经费,提供人才专项用房,改变补助方式等问题,努力把杭州爱乐乐团办成一流甚至超一流的交响乐团,使之成为杭州音乐、杭州城市的一张“金名片”。

四要促进杭州演艺产业发展。

要在成功打造《印象西湖》、《宋城千古情》、《中国大运河》等演艺作品基础上,按照雅俗共赏的要求,加快打造“旅游版”、大众化的南宋雅乐舞,同时以《和平颂》为基础,在将台山南宋佛教文化生态公园打造一台佛教音乐晚会。

五要办好“中国音乐博物馆”。

要加快推进杭师大玉皇山校区转型升级,打造以“中国音乐博物馆”为核心,集展示、研究、培训、信息、演艺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六要办好杭州音乐图书馆。

要坚持“通俗音乐
流行化、古典音乐流行化、民族音乐国际化”三大要求,丰富图书馆馆藏,充分发挥图书馆作用,使杭州音乐图书馆成为“音乐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要管好用好杭州大剧院。

要坚持“剧团+剧院”发展模式,推动杭州爱乐乐团与杭州大剧院“捆绑式”发展,实现“双赢”。

八要办好杭州音像制作公司。

要高度关注音像制作公司在建设“音乐之城”中的重要作用,引入有影响力的音像制作公司或工作室,为杭州艺术家和乐团灌制发行一批高水准的唱片,提升杭州艺术家和乐团的影响力,推动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九要开展音乐节庆和社团活动。

要关注音乐受众建设,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音乐节庆活动和发展各类音乐社团组织,推动音乐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做好音乐普及工作,提升市民音乐素养。

十要办好杭州音乐网站。

要适应全球化、新经济、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杭州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和“互联网经济大市”的优势,办好音乐网站。

王国平强调,打造“音乐之城”,关键是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建设为人民、建设靠人民、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建设成效让人民检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理念。

坚持改革,就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力扶持文化事业发展,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办事、有房办事”问题,使广大市民享受到一流的文化生活品质,特别是音乐生活品质。

坚持开放,就是要打好“杭州牌”、“浙江牌”、“中华牌”、“国际牌”,推动杭州音乐事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叶明指出,音乐已越来越成为杭州这座品质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杭州人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大力提升音乐事业,发展音乐产业,把杭州打造成“音乐之城”。

一要抓紧编制相关规划。

把事业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编制杭州音乐事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为杭州音乐事业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要加大培育扶持力度。

重点是要支持杭师大音乐学院和杭州爱乐乐团做大做强。

要搞好音乐学院学科规划,把音乐学院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杭州音乐学院”;把展示功能与教学、培训、文创等其他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依托玉皇山校区建好“中国音乐博物馆”;办好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的附中和附小,为后续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要解决好编制、经费等问题,加快杭州爱乐乐团与杭州大剧院的合并,千方百计为杭州爱乐乐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与条件。

杭州爱乐乐团要加强与“杭州音乐学院”的合作交流,整合资源共同推进杭州音乐事业发展。

继续办好各种音乐会、音乐节、合唱节等活动,真正办出影响、办出品牌。

继续支持张铭音乐图书馆等民间音乐事业产业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调整杭州大剧院工作思路,打造杭州市民的“艺术殿堂”。

三要推进音乐产业发展。

引进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音像制品制作企业,扶持网络音乐企业做强做大,强化音乐普及工作,推进音乐产业发展。

2011年10月25日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发布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决定
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

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鼓励国家投资、资助或拥有版权的文化产品无偿用于公共文化服务。

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

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坚持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

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拓展投资渠道。

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