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8课 练习六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8课练习六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8课--练习六教案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争先恐后”造句。
2、理清文章脉络,
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3、学习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巴金。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
学生交流后,阅读作者的卡片。
2.阅读主题、问题并引导
至课文。
2、自读文本
1、默读,说说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2.自由阅读课文。
要准确地读单词,流畅地读句子,并勾勒出由生词组成的单词。
3.
按名字读生词,找到生词,理解单词,并说出一个“争先”的句子。
争冠、奉献、嫉妒4。
讨论每个自然段落的含义:3。
仔细阅读第一段
1、指名读。
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文中找答案。
2、朗读巴金爷
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四、精读第二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作容易吗?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相关的句子。
2.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对孩子感情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到你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到你的
歌声?”体验巴金思念孩子却无法做到的想法和感受。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指导写字
B部分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6段,感受作者真诚的关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关键句子,体验人
物的情绪。
教学重点:
1.理解信中的内容,实现作者表达的希望。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文中重点句子的体会。
教学难点:1。
理解“生命之花”。
2、理解巴金爷爷是“杰出人物”同时又是“普通人”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段和第2段。
这两段主要说什么?巴金非常想念孩子们,所以他做不到。
他给孩子们写信。
他说了什么?2、精读第三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2.巴金为什么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巴金在信中如何评价自己的生活,同时又表达了什么希望?4.理解“让生命绽放”的含义。
(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
5.指导阅读相关句子(宣读敬老宣言)
6、小结:让生命开花说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三、精读第四段
1.体验爷爷珍惜生命、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受。
2.情感阅读。
4、精读第五段
1、用亲切的语气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感情读出来。
五、学习书信的格式
1.信函格式分为五部分:地址、正文、结尾、签名和日期。
2.参考课文,指出字母的五个组成部分。
6、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深情地阅读。
7、按名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八、作业:造句:多么??多么??不是??而是??
黑板设计:18。
给家乡孩子的信
巴金让生命开花结果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19、钱学森
A部分
教学目标:
1.在本课中学习8个新单词,并理解由新单词组成的单词。
2.阐明文章的上下文。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理解。
一、揭示主题,设置悬念1。
揭开话题,谈论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二、自读
课文,反馈纠错
一.阅读课文。
(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全文。
(2)检查首读效果:检查自然部分以纠正错误发音2。
二读课文。
(1)提出二读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
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能流利地读课文。
(2)检查二读情况,教给理解词语的方法。
3、
三读课文。
(1)明确要求:理解每个自然段落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理清自然段落之间的关系,并大致划分为段落。
(2)检查讨论。
a、说出每个自然段落的意思。
b、分段并澄清文本的上下文。
3、分段阅读课文
四、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五、家庭作业:仔细阅读课文,找出钱学森在课文中说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阅读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审查、检查并澄清要求
1、自读了课文,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文中有关主人公钱学森的语言你
们画下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精读课文,对人物的语言细细品味,从中体会钱学森的话语
中饱含的思想感情。
2、学生朗读钱学森说的话。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一段(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圈画出这一段中描写外貌、动作、内心活动的词语,结合书上的
插图,读一读,体会钱学森归国时的心情。
(2)抓住重点句品读。
(3)情感阅读。
老师们按照模型、名字和尝试阅读,女生们一起阅读。
2.精读第二
段(第2段)。
(1)按名字读第二段。
(2)出示钱学森的第一句话。
a、为什么钱学森要强调“我是中国人”?
b、钱学森在美国时做怎样的准备?目的是什么?(3)朗读加深理解,体会句子含义。
(4)小结并板书。
3.精读第三段(第3段和第4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简介:在新中国成立之际,钱学森回国的愿望是什么?你从中看到了什么单词
和句子?
(3)出示重点句,钱学森的第二句话,品读领悟。
a、钱学森对谁说的?“今天”是什么意思?
b、你为什么说“我们应该回去”?
c、这段话表达了钱学森的怎样的思想感情?(4)感情朗读。
4、精读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读一读美国海军高级军官的话,想想他们的意思是什么?(3)动情朗读,总
结并写在黑板上。
5.仔细阅读第五段。
(1)按名字读五段。
(2)“卓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钱学森的贡献如此突出?(3)动情地朗读。
3、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19、钱学森
在异国他乡,祖国的新生渴望回家,克服障碍,踏上归途。
他们因杰出的贡献而受到
高度赞扬
20、詹天佑
A部分
教学目标:
1.第一次阅读课文并学习新单词。
2、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一大段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帝国主义为什么威胁我们和詹天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放映詹天佑的头像:你知道这是谁吗?詹天佑的主要经历和事迹。
2.今天我们将学习第17课(与黑板问题一起阅读)。
3.通过预习,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自我阅读和自我理解,查看预览。
1、读生子组词,找形近字学习。
2.你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你怎么理解他们?
3、认识生字,理解词语,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落。
1.点名阅读课文,注意生词发音,阅读后进行评论。
2、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你写下了哪些批注?
3.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描述了修建铁路的过程?在大楼之前?
4.试着把课文分成几段,想想每段写了什么?5、导言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段共有几句话?2、说说每句话都讲了什么?
3.哪几个词最能概括这三个句子的意思?6、家庭作业:抄写生词并形成单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推敲课文的词句。
2.学习在文本中逐层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能够按照作者的想法理解文本。
3.带着情感阅读文本,体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各种困难,以及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2.通过具体实例,我们认识到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教学过程:
一、回顾介绍:
1、说说前一段主要内容。
2.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接受了任务。
他是怎么建造的?6、读第二段。
1、指名读二、三两个自然段,说说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阻碍、威胁”是什么意思?帝国主义威胁我们什么?“软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3.讨论:(1)帝国主义为什么威胁要阻挠清政府在其领土上修建京张铁路?
(2)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4、“轰动”什
么意思?在国内外引起了怎样的轰动?
(1)国内:谁在这里战斗?你为什么争论?
(2)国外:“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5、练习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二、导读第
三段:
1.默读第三段并思考:
(1)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詹天佑采用了哪两种不同的方法?(2)青龙
桥附近的山势坡度特别大,詹天佑是怎样解决火车爬坡的难题?2、讨论:
(1)“坚决”是什么意思?它显示了什么?(2)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
么做到的?他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文本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