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骨科护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要求较高,故提出预见性护理指
引模式,并分析其应用和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接受骨科治疗的患者90例,使
用平均方法分到预见性护理指引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统计相关结果进
行分析。

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在骨科护
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指引,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
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骨科护理;预见性护理指引;应用
引言:据相关研究表明,选择良好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骨科患者恢复。

本研究重点分析了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并将其在收治的部分患者中实施,同
期选择另一部分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形成对比参照实验。

统计结果后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起始阶段为2021年5月,结束阶段为2022年5月,研究对象均来源于
我院中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从中选取符合要求的90例患者进行分析,利用计
算机纳入患者的资料,并采用随机软件完成分组。

其中一组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
指引,视为研究组,分得45例患者。

另外一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视为参照组,同样分得45例患者。

两组患者的男性比例为28例:29例,女性比例为17例:
16例。

研究组患者的最低年龄为16岁,参照组患者的最低年龄为15岁,研究组
患者的最高年龄为84岁,参照组患者的最高年龄为83岁,(48.11±3.76)岁:(47.98±3.79)岁为两组平均年龄比较。

相关资料统计后比较差异不够明显,
说明可作为研究内容进行比较,并突出(P>0.05)。

研究经过院方伦理委员会
审批后实施。

1.2方法
在进行参照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时,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主要是对患者实
施治疗前的相关准备,并详细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和患肢的变化情况。

护理人员
给予患者功能锻炼、饮食及药物使用方面的正确指导。

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为预见性护理指引,具体操作措
施如下:(1)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待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对
患者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不仅要收集患者的详细资料,还要了解患者的感受
和详细病情,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

依据骨科护理的相关经验,对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前进行分析,明确护理质
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明确是否存在潜在问题。

同时护理人员详细地进行风险评估,尤其是并发症发生风险,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尽早的解决护
理中存在的问题。

(2)对感染加强控制。

在护理工作开展前,需要对护理人员
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感染的防控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使用护理绩效与感染控
制挂钩的管理办法,提高护理人员对感染控制的重视,并让护理人员养成无菌操
作的良好习惯,要求护理人员对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
感染控制。

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对护理人员详细讲解异常伤口识别方法,使其
能够在护理中及时发现伤口异常情况,并上报配合处理[1]。

(3)心理护理。


于骨科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治疗,且大部分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总会担心恢复效果,极易产生负性情绪,治疗的信心逐渐下降,这种情况下患者的治疗就会受到阻碍。

此时护理人员需要详细地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
的内心需求,进而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使
其能够充分的掌握疾病的相关信心,了解治疗的具体内容。

同时护理人员组织患
者之间的联谊会,创造患者相关沟通的平台,使其能够获知治疗成功的案例,从
而不断地提高治疗信心,增加护理配合度。

(4)对患者的术后加强指导。

护理
人员要注重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加强管理,护理中详细评估患者的疼痛状态,并
实施相应的疼痛护理。

如果患者的疼痛较低,则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并教会患
者如何开展放松训练,掌握患者的喜好后,为其播放喜爱的音乐或视频从而将患
者的注意力转移。

若患者的疼痛十分严重且剧烈,护理人员则根据医嘱,合理地
使用药物进行镇痛,或采用镇痛泵治疗。

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一定的
鼓励,使其尽早进行活动。

待患者治疗后麻醉失效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按摩,并协助其完成小关节的被动运动。

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依据病情适当的增加训练量,可指导患者进行肌肉训练,开展主动训练,在训练期间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2]。

(5)并发症预防。

护理人员要提前总结骨科常见并发症,并实施相应的预防性护理。

为了避免压疮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定期调整患者的体位,适当的对患者进行按摩。

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将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教给患者并督促其适当锻炼。

1.3观察指标
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完成组间统计学意义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相关数据均以计数资料和计量治疗的方式呈现,且数据较多,因此为了清晰的完成数据分析,将其纳入SPSS 22.0计算机软件中,其中可使用百分比完成计数资料的描述,并在检验的过程中采用X2代表;使用(±)完成计量资料的描述,并在检验中采用t代表;若有统计学意义,则使用P<0.05代表。

2 结果
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

见表1。

表1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例数便秘感染下肢静
脉血栓
总发生率
研究组452002
(4.44%)参照组453115
(11.11)X2 6.235 P值<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骨科疾病较为常见,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具有复杂性特点,需要较长
时间进行治疗,且骨科患者常会所有距离的疼痛,且症状控制难度较大,同时受
到骨伤的影响,伤痛部位活动受到限制,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下降。

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引起多种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和烦躁,这不利于治疗的顺利开展,还会导致患者的康复受到影响,除此之外,患者的免疫力会随之降低,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3]。

另外,患者的康复进
程缓慢会导致不良情绪进一步加深,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临床中应该重视患
者的护理,合理的选择护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患者的恢复。

就预见性护理
而言,其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观察,依据变化根据临床
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患者实施护理,该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明确护理中存在的相关
问题,提前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危险因素,为了患者的恢复奠定良好基础。

本研究将预见性护理指引应用到研究组中,发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P<0.05)。

综上所述,使用预见性护理指引进行骨科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秦红连.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
药,2019,14(02):166-167.
[2]刘玲媛.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 实用临床医
学,2020,21(03):67-69.
[3]曹洪玲.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继续医学教育,2020,34(10):110-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