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分子的性质_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_练习(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课后练习(2)
1.下列氯元素含氧酸酸性最强的是()
A.HClO B.HClO2 C.HClO3 D.HClO4
2.碳族元素包括C、Si、Ge、Sn、Pb。
(1)碳纳米管由单层或多层石墨层卷曲而成,其结构类似于石墨晶体,每个碳原子通过________杂化与周围碳原子成键,多层碳纳米管的层与层之间靠________结合在一起。
(2)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Si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H,则C、Si、H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断SnBr2分子中Sn—Br键的键角________120°(填“>”“<”或“=”)。
3.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时,与键能无关的变化规律是()
①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②NH3易液化
③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④H2S的熔、沸点小于H2O的熔、沸点
⑤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减低
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全部
4.下列关于范德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范德华力是一种很弱的化学键
B.任何分子间在任意情况下都会产生范德华力
C.范德华力非常微弱,故破坏范德华力不需要消耗能量
D.从F2到I2在常温下的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的原因是范德华力逐渐增大
5.下列叙述与范德华力无关的是()
A.气体物质加压或降温时能凝结或凝固
B.通常状况下氯化氢为气体
C.氟、氯、溴、碘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D.氯化钠的熔点较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硼电负性和硅相近
B.π键是由两个p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的
C.原子和其它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一定等于原子的价电子数
D.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熔沸点升高,所以NO的沸点应该介于N2和O2之间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双原子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B.非极性键也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C.分子间作用力,又叫范德华力,它比化学键要弱得多
D.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不能导电
8.用带静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下列液体的细流,细流发生偏转的是()
A.苯 B.己烷 C.水 D.四氯化碳
9. SiCl4的分子结构与CCl4类似,对其做出如下推断:①SiCl4晶体是分子晶体;②常温常压下SiCl4不是气体;③SiCl4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④SiCl4熔点高于CCl4。
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④
10.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中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F>H2O>NH3B.水溶性:HCl>H2S>SO2
C.半径:Al>Mg>Na D.熔点:CO2>KCl>SiO2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由于A~D四个选项中Cl的化合价分别为+1、+3、+5、+7,化合价越高则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D正确。
2.答案: (1)sp2分子间作用力(或范德华力)
(2)C>H>Si (3)<
解析: (1)石墨晶体中每一个碳原子与其余3个碳原子形成3个C—C单键,即3个σ键,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2。
(2)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所以C的电负性大于H的电负性,Si的电负性小于H的。
(3)SnBr2中Sn为sp2杂化,其中成键电子形成的两个Sn-Br键受到孤对电子的排斥作用,键角变小,故Sn-Br键的键角小于120°。
3.答案: C
解析: NH3易液化主要是因分子间存在氢键,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H2S的熔、沸点小于H2O的熔、沸点,是因为H2O中存在氢键。
4.答案: D
解析:范德华力是分子与分子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约比化学键能小1~2数量级,范德华力不是化学键,A错;范德华力普遍地存在于分子之间,但也必须满足一定的距离要求,若分子间的距离足够大,分子之间也难产生范德华力,B错;虽然范德华力非常微弱,但破坏它时也要消耗能量,C错。
5.答案: D
解析:范德华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
A项,气体物质加压时,范德华力增大;降温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两种情况下,分子靠自身的动能不足以克服范德华力,从而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甚至固体;B项,HCl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很弱的范德华力,因此通常状况下氯化氢为气体;C项,一般来说,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范德华力逐渐增强,物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D项,NaCl中将Na+和Cl-维系在固体中的作用力是很强的离子键,所以NaCl的熔点较高,与范德华力无关。
6.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B项:当两个原子的轨道(p轨道)从垂直于成键原子的核间联线的方向接近,发生电子云重叠而成键,这样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π键,故错;C项:形成共价键时有的原子没有达到饱和,故错;D项:比较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主要看范德华力,其包括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
色散力处于主导地位,所以我们一般可以按照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的规律来考虑。
N2与O2是非极性分子,而NO是极性分子,此时我们不可以忽略仅存在于极性
分子间的诱导力与取向力,所以综合来看NO分子间作用力大,沸点应相对高。
三者沸点由小到大排列为 N2 < O2 < NO,故错。
故选A。
考点:电负性π键物质的熔沸点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电负性、π键和物质的熔沸点的相关知识,题目难度中等,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的能力。
7.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A不正确,例如HF等分子中含有极性键;B正确,例如过氧化钠中含有非极性键;C正确。
D正确,共价键在熔融状态下不能断键,因此不能电离出离子,不能导电,选A。
考点:考查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和物质导电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该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举例排除逐一筛选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8.答案: C
解析:由题意可知,细流发生偏转,说明分子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形成了静电的吸引,即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极性问题。
9.答案: D
解析:此题属信息迁移题,利用CCl4性质推导SiCl4性质,二者均为分子晶体,因SiCl4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Cl4,分子间作用力强于CCl4,熔沸点亦高于CCl4。
10.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A正确;SO2分子的极性强于H2S分子的极性,所以SO2的水溶性大于H2S的,B不正确;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不正确;D中CO2是分子晶体,氯化钾是离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所以它们的熔点逐渐升高,D不正确,选A。
考点:考查分子的稳定性、水溶性,原子半径和熔点的大小比较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
试题综合性强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主要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物质结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