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摘要: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以及深入赋能传统行业成为重点。

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市场过迅速扩张、产业
集聚特征更加明显,技术创新、场景赋能、集成应用、庞大
的应用市场以及发展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成为今后重要发展
趋势。

一、人工智能的内涵与产业链
1.人工智能的内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为一门前沿交
叉学科,与数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脑与认知科学、
语言学等密切相关。

1965年被首次提出,基本内涵可以总结
如下为指研究、模拟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
统的一门技术科学,赋予机器模拟、延伸、扩展类人智能,
实现会听、会看、会说、会思考、会学习、会行动等功能,
本质是对人的意识和思想过程的模拟。

2.人工智能产业链
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基础层、技术层以及应用层。

基础层包括数据收集与运算,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大数据与云
计算等;技术层处理数据的挖掘、学习与智能处理,是连接
基础层与应用层的桥梁,包括机器学习、类脑智能计算、计
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等;应用层是将人
工智能技术与行业的融合发展的应用场景,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
能教育等
二、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具有很强的溢出带动效应。

2017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
次提到“人工智能”一词,提出加快培育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

经过几
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规模已超过
4000亿,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智能芯片、终端、机器人
等领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1.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对推动我国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国家相继
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发展,从标准制定、建设创新
发展试验区到加快建设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
用”等关键词。

从“加快”、“加强”到“深化”,说明我
国人工智能产业已经走过初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成
为关系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

2.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范围更加广阔,智能应用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20年
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1280亿元,同比2016年增长731%,预计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2729亿元。

3.产业集聚特征明显
依托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主要集聚区,截至2020年,人工智能企业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都市圈,
分布分别为31.02%,30.23%和26.39%,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引领和协同效应有效发挥。

三、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
1.技术创新成为行业发展重要推动力
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更加紧密,为人工智能产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
展空间。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新型基础设施的
建设也将大规模展开,城际高速铁路及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持续较快建设,将进
一步促进人工智能行业的快速发展。

得益于深度学习等算法
的突破、算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海量数据的持续积累,人工智
能真正大范围地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实践。

人工智能技术
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广泛应用,
相继超过人类识别水平。

工程化能力持续增强,人工智能的
落地应用和产品交付更加便捷高效。

2.庞大应用市场为行业提供广阔空间
我国国内的大市场是其他国家难以超越的绝对优势,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商用化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
已广泛应用于城市治理、金融、零售、政务、交通等领域,
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断提速,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迈入快车道,产业发展拥有巨大潜力。

探索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慧旅游、智能
医疗、智慧城市等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以及典型场景建设
成为行业重要关注点。

3.技术的集成创新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以交叉融合为特征的集成化创新逐渐成为行业主流,多种新兴技术交叉集成的价值将使人工智能发挥更大社会经济价值。

随着全球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新兴汽车电子、区块
链等新技术、新产品将不断孕育涌现,并与人工智能加速交
叉集成,形成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智能化变革的新
业态;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与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互为支撑的发展态势。

人工
智能与汽车电子领域加速融合,实现感知、决策、控制等功
能实现,推动形成自动驾驶、驾驶辅助、人车交互等应用系统;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为生产制造、家装等
提供工具,并为虚拟制造、智能驾驶、模拟医疗、教育培训
等提供场景丰富的平台环境。

4.场景赋能成为行业发展重要驱动力
在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范围越来越广的的情况下,以广泛连接的万物互联时代已
经到来,表现在网络泛在、数据泛在和应用需求泛在的生态
体系加速实现,把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向更多行业、更多领域、更多环节、更多层面,场景建设成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
广泛应用的重要推动力。

此外,AI应用场景建设成为国内外
关注和紧抓的关键举措,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AI场景建设,把典型应用场景示范推广作为核心抓手,积极行进前
瞻部署和谋划。

5.发展安全可信人工智能已成为共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深入,由此引发的挑战与风险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人工智能的的蓬勃发展业同时掀起了人
工智能治理的浪潮。

2019年,倡导人工智能使用和研发“尊
重法律原则、人权和民主价值观”的《G20人工智能原则》
获得批准,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成为今后重要发展方向已经
广泛共识。

人工智能治理相关规则体系不断完善,聚焦自动
驾驶、智慧医疗和人脸识别等重点领域不断出台分级分类的
监管措施,人工治理从以“软法”为导向的社会规范体系,
向以“硬法”为保障的风险防控制度体系转变。

围绕着安全性、稳定性、可解释性等方面的可信人工智能研究持续升温,其理念逐步贯彻到人工智能的全生命周期之中,基于模糊理
论的相关测试技术、AI结合隐私计算技术、引入公平决策量
化指标的算法模型等新技术陆续涌现,产业实践不断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