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随堂检测(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
1. 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完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斟酌( qi āo)藻饰( zǎo)诘难( ji é)字斟句酌( ju é)
....
B.矫揉做作( ji āo)睾肾( gāo)阐证( chǎn)傲慢自傲( wàng)
....
C.兼顾( chóu)狡黠(xi á)倡导( chàng)吹毛求疵( zī)
....
D.滞碍( zhì)要诀( ju é)伦理( l ún)豁然贯穿( huò)
....
2.指出以下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更正。
( 1)其逸情也,最见于独处悠居之时。
()()
( 2)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完整不该当对他烂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意。
()
3.挨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适合的一组是()
读史使人 __________ ,读诗使人 __________ ,数学使人 __________ ,科学使人__________ ,伦理学令人 ____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令人__________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A.聪慧深刻精细崇高有道德善辩
B.理智灵秀周祥深刻隆重善辩
C.崇高理智聪颖深刻有涵养巧辩
D.深刻崇高聪颖理智有涵养巧辩
4. 挨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句子,语序适合、语意连接的一组是()
“浅阅读”对我们增加学识、宽阔眼视频解说界无疑能起到促使作用。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
“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更为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频频咀嚼、品尝、思虑
②可是,“浅阅读”自己存在没法战胜的弊端和不足
③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害性的
④假如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中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平常而读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④③①② D.②⑤④③①
5.指出以下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 1)盖天生才华如同自然花草,念书而后知怎样修剪移接。
()
( 2)念书令人充分,议论令人机智,作文令人正确。
()
( 3)狡黠者鄙念书,无知者羡念书。
()
( 4)不然书经提炼如同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
6. 以下对课文内容的剖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谈念书》只管阐述了念书的多个方面,同时每一句话都表示一个看法,可是都由倡导念书和“用书”来统率全文,意旨较为鲜亮,表现了全文的内在逻辑。
B.《囫囵吞枣》经过人们对“囫囵吞枣”的常有认识反弹琵琶,探究“囫囵吞枣”的本意,从而提出自己对于念书问题的看法。
C.《谈念书》运用比喻说理。
比如,以“盖天生才华如同自然花草,念书而后知怎样修剪移接”来说明念书对人的天分的作用。
这样写,生动形象,平常易懂。
D.《囫囵吞枣》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照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囫囵吞枣”的念书人。
参照答案
1.D分析:A项,“字斟句酌”中“嚼”的读音应为ji áo; B 项,“装腔作势”中“矫”的读音应为ji ǎo;C 项,“吹毛求疵”中“疵”的读音应为cī。
2.(1)逸—怡悠—幽( 2)烂—滥意—议
3.B分析:对课文要熟习。
4.D分析:由②引出⑤④③,由最后两句可知最后一空为①。
5.(1)比喻( 2)排比( 3)对偶( 4)比喻
6.D分析:《囫囵吞枣》一文没有运用比喻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