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平罗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考场号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
——————————
装——————————
订——————————线
————————————
平罗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三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 ( ) A .干旱地区 B .半干旱地区 C .湿润地区 D .半湿润地区
2.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

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

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

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 ( )
A .沙尘暴
B .台风
C .水灾
D .泥石流
4.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 ( ) A .西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长江中下游地区
5.2013年10月初,西太平洋出现少见的双台风,受其影响,我国东部多地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影响我国的台风的示意图是 ( )
6.当台风中心分别经过厦门的正东方和正西方时,厦门的风向当时分别为 ( )
A 西北、东南
B 东南、西北
C 东北、东南
D 东北、西南
读下表,回答7~8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指标70年代80年代90年代1993-2002年
灾害数量/次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数/万人196 80 79 53.1
受影响人数/万人7.4 14.5 19.6 25
灾害损失/亿美元1310 2040 6290 6550
7.表中信息反映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
③灾害数量增加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8.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降低B.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
C.人口数量减少D.灾害强度减小
下图为某地区图,读图回答:
9.图中甲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该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②国家贫困,水利设施差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气温高,山地冰川融化量大
A.①④ B.①②C.②③ D.①③

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图12回答10—11
题。

10. 图示重旱的主要省级行政区有 ( ) A. 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 B. 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 C. 云南省、贵州省、湖南省 D. 陕西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11. 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 ) A.滑坡 B.沙尘暴 C. 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
国外一公司打算在我国某地开办一生产企业,他们在①②③④四地进行了选址考察,制作了一幅四地生产成本柱状图,据下图回答12~13题。

12.该企业布局类型属于 ( ) A.市场导向型 B.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13.该企业最合理的布局位置是 (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美国M 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4~15题。

图12
南海诸岛
2013年3月3日全国气象干旱综合监测图
正常
轻旱 中旱
重旱 特旱
图 例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装———
图1
14.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 )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15.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
蓝色农业是以海洋水生生物和浮游生物为资源进行加工利用的海洋农业。

彩色农业是指未来的农业将随着基因工程等技术应用而呈现多彩的局面。

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种植中不使用化肥和杀虫剂等合成化学制品的农业。

白色农业即微生物农业,它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开发微生物资源的工程农业。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16~17题。

16.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过量,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应大力推广( )
A.白色农业 B.绿色农业 C.彩色农业 D.蓝色农业
17.白色农业是在工厂化条件下生产的,原料虽丰富,但布局是有选择性的,其区位应接近( )
A.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B.光热充足、地势平坦的地区
C.科技发达的地区 D.土地贫瘠、缺粮严重的地区
18.依托大型飞机场的“空港经济区”适宜发展 ( ) A.微电子产业 B.木材加工业
C.矿石开采业 D.重化工产业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

读下面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19~20题。

19.导致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 地形条件
B. 气候条件
C. 社会经济条件
D. 人口分布
20.农业部门在粮食收获前进行估产,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①遥感技术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图中M表示我国某县2012年农产品产值构成。

读图回答21~22题。

21.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政策和劳动力
22.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的“都市农业”,以下适合“都市农业”发展的产业部门有 ( )
A.观光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房地产业 D.水稻种植业
下图为“某地交通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23~24题。

23.关于图中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公路是乡村公路,②公路是高速公路 B.甲乙两地相对高度大
C.②公路单位距离造价低D.丁处是山谷
24.图中公路可能位于 ( ) A.东北平原B.云贵高原C.成都平原 D.内蒙古高原
25.目前流行这样一种观点:中国的粮食问题其实就是土地制度问题,依靠土地流转和集约化农业生产就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粮食产量,从而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

下表示意我国不同地区2010年粮食生产的部分数据。

表中所示地区的粮食生产成本中,劳动力费用最高的是 ( )
地区
西北省份(除新疆) 西南省份东南省份东北和新疆项目
人力投入量
213.5 312.3 169.4 119.4 (劳动力/万平方米)
人力效率
13.86 12.69 36.56 42.25
(千克/劳动力)
A.西北省份B.西南省份 C.东南省份D.东北和新疆读“珠江三角洲区域示意图”,完成26~28题。


2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 )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③污染浪费严重 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27.该图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 ) A .暴雪
B .沙尘暴
C .咸潮
D .赤潮
28
.该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应该是下图中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某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

完成29~
30题。

29.该河流域开发的中心环节是 ( ) A .发电
B .防洪
C .养殖
D .梯级开发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0.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该河流域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建设和完善巨大的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兴建大坝,疏通河道 D.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
二、综合题
31、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截至2月9日统计,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36亿亩,有346万人因干旱发生饮水困难。

材料二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地区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华南地区11 4339 7
华北平原9.8 73 13 4.2
长江中下游地区22 45 18 15
西北干旱区32 29 10 29
材料三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3分)
(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5分)
(3)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

(4分)(至少答四点)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对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

山东省与日本一衣带水,和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距离这两个国家最近的省份,具有经贸往来的地缘优势。

在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就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

最近,山东省提出了“积极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口号,使山东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

材料二
(1)日、韩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 ) (2分)
A.接近市场
B.接近劳动力
C.接近廉价的土地
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2)山东成为日、韩产业转移首选基地的优势在哪里?(8分)(至少答四点)
(3)分析产业转移对山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6分)(至少三点)
33.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在下图中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说明图中区域国营农场的分布有何规律,并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6分)
(2)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4分)
(3)尽管距消费市场较远,但是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相关原因。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