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章节测试习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测试题
1.【答题】小明在户外运动时不小心受了伤,鲜红的血液喷溅而出,请你判断这是什么血管出血。
正确的急救措施是()。
A. 毛细血管出血创可贴止血
B. 静脉出血远心端止血
C. 动脉出血远心端止血
D. 动脉出血近心端止血
【答案】D
【分析】(1)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因此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因此,静脉受伤出血时,在远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
【解答】小明在户外运动时不小心受了伤,鲜红的血液喷溅而出,是动脉出血。
应该压迫止血的部位是伤口的近心端。
D正确。
2.【答题】给严重贫血的病人输血,最好输入()。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贫血的相关内容。
【解答】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缺铁或缺蛋白质易患贫血,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即可。
故选A。
3.【答题】人体内下列结构中,能把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部位是()。
A. 心脏
B. 肺部毛细血管
C. 肝脏
D. 头部毛细血管网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答】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包括肾脏、肝脏和心脏)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4.【答题】从人体手臂的两根不同类型血管中抽取血液,测得其中氧气、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动脉血
B. 乙呈鲜红色
C. 甲是从静脉中抽取的
D. 乙是从动脉中抽取的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解答】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从图中看出甲氧气的相对含量高,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少,因此是动脉血,颜色鲜红;乙氧气的相
对含量少;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多,因此是静脉血,颜色暗红。
肺动脉里是静脉血;肺动脉里是动脉血。
因此,正确的是甲是动脉血。
故选:A。
5.【答题】小张得了肠炎,医生将药物与生理盐水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药物作用于小肠时,经过的途径依次是()。
①肺动脉②肺静脉③上腔静脉④心脏⑤小肠毛细血管⑥肺部毛细血管⑦主动脉。
A. ③→④→①→⑥→②→④→⑦→⑤
B. ③→④→②→⑥→①→④→⑦→⑤
C. ③→④→⑦→⑥→②→④→①→⑤
D. ③→④→①→②→⑥→④→⑦→⑤
【答案】A
【分析】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循环流动,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解答】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小张患了肠炎,医生在他的前臂静脉注射药物与生理盐水进行治疗,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前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肠动脉→肠内毛细血管。
因此医生将药物与生理盐水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药物运于小肠时,经过的途径依次是:③上、下腔静脉→④心脏→①肺动脉→⑥肺部毛细血管→②肺静脉→④心脏→⑦主动脉→⑤小肠毛细血管。
所以A选项正确。
6.【答题】人的血液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答案】血浆,血细胞,运输氧气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答】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其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7.【答题】血液循环分为______循环和______循环。
【答案】体;肺
【分析】本题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径,两条路径是同时进行的,体循环的结果是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肺循环的结果是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8.【题文】图的甲图所示为取5毫升新鲜血液,立即注入盛有5%柠檬酸钠溶液的量筒中,轻轻振荡量筒,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乙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
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图中所示现象回答:
(1)甲图量筒里放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
(2)量筒中2、3层的细胞总称为______。
(3)乙图中具备细胞核结构的是______。
(用图中字母作答)
(4)乙图中的C具有的功能是______。
【答案】(1).防止血液凝固(2).血细胞(3).B(4).止血和凝血(5).运输氧气
【分析】甲图中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如图:因此甲图中1、2、3三层中的物质依次是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2、3层的细胞总称为血细胞。
乙图中A为红细胞,B为白细胞,C血小板,D为血浆。
【解答】(1)甲图量筒里放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
(2)因此甲图中1、2、3三层中的物质依次是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2、3层的细胞总称为血细胞。
(3)乙图中具备细胞核结构的是B白细胞。
(4)乙图中的C血小板具有的功能是止血和凝血。
(5)A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
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
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9.【题文】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主题为“感谢您挽救我的生命”。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医学研究证明,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在献血过程中,医生需要测定献血者的血型,然后贴上血型标签备用,安全输血非常重要。
(1)请问你符合献血的条件吗?______;为什么?______。
(2)一次献血多少不会影响身体健康?______;为什么?______。
(3)安全输血,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______型血,AB型的人的血可以给______血型的人输血。
【答案】(1).不符合,没到献血年龄(2).200-300ml或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3).O(4).AB
【分析】本题考查献血的原则和安全输血的原则。
【解答】(1)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可以参加献血,中学生不符合献血的条件,因为没到献血年龄。
(2)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
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三个月左右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有助于健康。
(3)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型的人,O 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红细胞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10.【题文】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括号内填写序号,横线填写文字)。
(1)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是______,心壁主要由______组织构成。
(2)请写出以下序号所代表结构的名称:2______3______6______7______。
(3)血液由2射出,流经5、6到3的循环途径叫______循环;经过这一循环,血液中氧气______,血液由______血变成______血。
(4)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___]______,它是体循环的起点,内流______血。
(5)在M→N处由于血液与______之间发生了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答案】(1)心脏,肌肉(2)2右心室3左心房6肺静脉7主动脉(3)肺增多静脉动脉(4)4左心室动脉(5)组织细胞
【分析】本题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发生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解答】(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的壁主要由心肌(肌肉组织的一种)组成。
(2)图中结构: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5肺动脉、6肺静脉、7主动脉、8上、下腔静脉。
(3)肺循环是指血液由2右心室流入5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6肺静脉流回3左心房的循环。
经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4)在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因为: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
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
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此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因此左心室的壁最厚。
(5)血液由M到N处,与组织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11.【答题】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唯一标准是()。
A. 血液流动的血管
B. 血液的颜色
C. 含氧量的多少
D. 含二氧化碳的多少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解答】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因此,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
12.【答题】有一个AB型血的人急需输血,现在血库中存有下列四种血型的血液,应该选择()。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输血与血型。
【解答】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即AB型。
13.【答题】血液的组成是()。
A. 血浆、血小板
B.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C. 血浆、血细胞
D. 葡萄糖、氨基酸、水、血浆蛋白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通过血液的分层实验我们可以知道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解答】在血液的分层实验中,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的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佷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全血的一半。
即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血病和血小板。
故选C。
14.【答题】血液的成分中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浆
D. 血小板
【答案】D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主要特性是容易与氧结合和分离,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
因此,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
15.【答题】张老师到西藏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
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答案】B
【分析】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解答】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
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故选B。
16.【答题】人患急性炎症时,验血时往往会发现血液中增多的是()。
A. 红细胞
B. 血小板
C. 白细胞
D. 血红蛋白
【答案】C
【分析】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解答】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叫发炎;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会明显增多,即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因此人体患急性炎症时验血往往会发现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多,C正确。
17.【答题】小名感冒发烧,医生肌肉注射庆大霉素,这种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部位是()。
A. 左心房
B. 右心室
C. 左心室
D. 右心房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血液循环的原理。
【解答】如图是人体血液循化模式图:当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后,药物经上、下肢静脉进入毛细血管,汇集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再流入右心室,随着肺循环和体循环进行流动。
所以小名感冒发烧,医生肌肉注射庆大霉素,这种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部位是右心房。
18.【答题】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时,绘出血管简图如图所示,请同学对于三种血管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是小动脉,判断依据是其内的血液速度最快
B. B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其一端连着小动脉A,一端连着小动脉C
C. B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其内红细胞单行通过
D. C是小静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分支血管流向主干血管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血管的区别。
【解答】判断动脉、静脉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因此C血管是动脉,A血管是静脉,B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因此选项C正确。
19.【答题】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或分离取决于()。
A. 红细胞数量的多少
B. 白细胞数量的多少
C. 周围氧气浓度的高低
D. 周围二氧化碳浓度的高低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解答】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它在氧的浓度比较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的浓度比较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所以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还是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氧的浓度。
20.【答题】小王的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成分分别是()。
A. 血小板、血浆
B. 血小板、白细胞
C. 红细胞、血浆
D. 白细胞、血浆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解答】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
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
血小板的形状不规则,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
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