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初二初中地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初二初中地理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所占的比例约为()
A.60%:40%B.71%:29%C.80%:20%D.79%:21% 2.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南极洲D.南美洲
3.位于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上的地理事物是()
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乌拉尔河D.亚马孙河4.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数②代表的海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印度洋【2】图中A和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马六甲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
5.热带疏树草原的代表动物是()
A.大象、黑猩猩、孔雀B.斑马、长颈鹿、角马
C.熊猫、猕猴D.丹顶鹤、驯鹿
6.下列自然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变化现象
C.昼夜现象D.昼夜交替现象
7.喜马拉雅山是由()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而成
D.太平洋板块与非洲块挤压而成
8.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表示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B B.C C.D D.E
【2】图B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3】可能表示伦敦的气候类型的是图()
A.B B.C C.D D.E
9.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
A.海底扩张说B.板块构造学说C.大陆漂移学说D.大地构造学说
10.我国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多,是一个没有冬天的海岛;而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这种不同主要取决于()
A.纬度位置B.地形因素C.海陆位置D.洋流因素
11.一般来说,年降水量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12.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A.印度洋B.北冰洋C.太平洋D.大西洋
13.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分布在()
A.亚洲的马来群岛B.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C.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D.非洲刚果河流域
14.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A.湿度、风力B.气温、降水C.气压、风力D.风力、降水
15.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
A.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B.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经过多年演变成了海峡
C.砍伐的树木被丢到海中
D.海底森林死亡
16.猴面包树所生活的地区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疏林草原气候D.温带草原气候
17.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雨量较多
B.回归线两侧和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18.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A.一周B.一年C.一天D.一季
19.整体面积基本上全都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有()
A.太平洋B.北冰洋C.大西洋D.印度洋二、综合题
1.读图,回答问题
【1】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变化规律是()
A.多→少B.少→多C.多→少→多D.少→多→少【2】影响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洋流因素D.海陆因素【3】降水量最少的大洲是()
A.非洲B.大洋洲C.亚洲D.南极洲
2.读东西半球图,填写下列内容:
(1)上图中左图应为半球,主要分布在该半球上的大洲是:①洲、②洲.大洲①与大洲②的分界线是.
(2)由上图可看出赤道穿过的大陆有大陆和大陆.
(3)任何一条经线都穿过的大洋是洋,它与太平洋沟通的通道是海峡.
(4)大洲③是;该洲大部分位于(温度带).
(5)读图可知: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
A.①、④B.②、⑤C.①、⑥D.②、⑦
(6)A、B、C、D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B.(B>C>A>D)
C.(D>A>C>B) D.(C>B>D>A)
(7)按南北半球来说,海洋面积广阔的是半球.
(8)中国位于洲东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均填代码).
3.读图,完成下列内容:
(1)图中B为(节气),D为(节气).
(2)当太阳的太阳直射点在B时,太阳的直射点在,我国正处于(节气),昼夜.(长或短),北极圈内出现.当太阳的太阳直射点在D时,太阳的直射点在,我国正处于(节气),昼夜.(长或短),北极圈内出现.
(3)10月1日,太阳直射点接近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北极圈
(4 )在地球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标注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4.如图是A、B两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各月降水分配图,读图回答:
(1)两地都位于(填南或北)半球.
(2)两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地.
(3)A地的气候特点是;,
(4)B地的气候特点是;.
5.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由大板块构成.几乎全为海洋的板块是.
(2)分别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的名称:
A 板块
B 板块
C 板块
D 板块
E 板块
F 板块
(3)阿拉伯半岛属于洲,属于板块
(4)在图中写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是和.
(5)目前,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6)中国属于板块.
河北初二初中地理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所占的比例约为()
A.60%:40%B.71%:29%C.80%:20%D.79%:21%
【答案】B
【解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解: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故选:B.
【点评】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根据课本知识作答.
2.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南极洲D.南美洲
【答案】C
【解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解:南极洲位于南极地区,该大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南极洲的特点,牢记即可.
3.位于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上的地理事物是()
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乌拉尔河D.亚马孙河
【答案】C
【解析】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解: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不是洲界线.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洲界线,牢记即可.
4.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数②代表的海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印度洋
【答案】D
【解析】世界上的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世界上的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读图可知,图中字数②代表的海洋是印度洋.根据题意.
故选:D.
【2】图中A和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马六甲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
【答案】C
【解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七大洲之间有的相连,有的被运河或海峡分割.
解: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读图可知,图中A是北美洲,B是南
美洲,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故选:C.
5.热带疏树草原的代表动物是()
A.大象、黑猩猩、孔雀B.斑马、长颈鹿、角马
C.熊猫、猕猴D.丹顶鹤、驯鹿
【答案】B
【解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稀树草原是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栖息的理想场所,动物种类多,数量大,所以成为动物的王国,主要动物:斑马,长颈鹿、狮子、河马、犀牛、野牛、羚羊、狒狒等.
解:生活在热带草原气候区的主要动物:斑马,长颈鹿、狮子、河马、犀牛、野牛、羚羊、狒狒等.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动物,较简单,学生应熟记.
6.下列自然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变化现象
C.昼夜现象D.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D
【解析】地球绕地轴在不停的旋转,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
天.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365天即一年.公转产生的现象,
解:A: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存在66.5°的夹角,因此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晨昏线的摆动,由此,昼夜长短变化不一.
B:四季变化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
C:地球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是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面是夜半球.地球即使不自转,也有昼夜现象,只是不存在昼夜的交替.
D: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现象.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属于基础性题目.学生可联系地球公转的知识共同学习.
7.喜马拉雅山是由()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而成
D.太平洋板块与非洲块挤压而成
【答案】A
【解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由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成.
故选:A.
【点评】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
8.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表示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B B.C C.D D.E
【答案】D
【解析】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年变化的程度.一般气温曲线越平直表示气温变化越小,反之,表示气温变化越大.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E图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弯曲程度最大,其气温年较差最大.根据题意.
故选:D.
【2】图B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C
【解析】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解:读图可知,B图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根据题意.
故选:C.
【3】可能表示伦敦的气候类型的是图()
A.B B.C C.D D.E
【解析】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解:读图可知,A图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B图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C图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丙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E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D图气候特点相似.
故选:C.
9.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
A.海底扩张说B.板块构造学说C.大陆漂移学说D.大地构造学说
【答案】C
【解析】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解: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牢记即可.
10.我国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多,是一个没有冬天的海岛;而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这种不同主要取决
于()
A.纬度位置B.地形因素C.海陆位置D.洋流因素
【答案】A
【解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解: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
高度角越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气温低,所以海南岛终年如夏,是一个没有冬天的海岛,而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世界降水的规律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所以海南岛降水多,黑龙江降水少.
故选:A.
【点评】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要理解记忆.
11.一般来说,年降水量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答案】C
【解析】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亚洲的马来群岛都位于赤道附近,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气候区,该些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其中亚马孙热带雨林区最大.
解:A、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B、温带海洋气候特征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C、热带雨林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
D、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要对比记忆,才能更好把握.
12.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A.印度洋B.北冰洋C.太平洋D.大西洋
【答案】B
【解析】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小的是北冰洋.根据题意.
故选:B.
【点评】学习时要阅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比较各大洋的面积,属于基础题.
13.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分布在()
A.亚洲的马来群岛B.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C.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D.非洲刚果河流域
【答案】C
【解析】巴西境内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在这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它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有“地球之肺”的美称.由于人们对它的滥砍滥伐,其面积在不断地缩小,以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
解: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分布在南美洲的巴西境内亚马孙平原上.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的分布地,属于基础性内容.
14.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A.湿度、风力B.气温、降水C.气压、风力D.风力、降水
【答案】B
【解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解: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气温、降水.根据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解答的关键是要找出二者的区别.
15.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
A.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B.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经过多年演变成了海峡
C.砍伐的树木被丢到海中
D.海底森林死亡
【答案】B
【解析】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解: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在古代原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下陷,海平面上升,形成现在的台湾海峡.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海陆的变迁,要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答地理现象.
16.猴面包树所生活的地区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疏林草原气候D.温带草原气候
【答案】C
【解析】适者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猴面包树雨季叶多,旱季叶全掉光,这与非洲的生活环境相适应,这样能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流失.
解:非洲草原一年又旱季和雨季之分,猴面包树是非洲草原特有树种,它的树干高达20米,树径达15米以上.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非洲的气候特点和特殊的植被,属于基础题.
17.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雨量较多
B.回归线两侧和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答案】B
【解析】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因
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南、北纬40°~60°的大陆
西岸各月湿润,雨量较多.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观察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明确选项中的位置与范围,筛选出正确选项.
18.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A.一周B.一年C.一天D.一季
【答案】B
【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是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特点,牢记即可.
19.整体面积基本上全都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有()
A.太平洋B.北冰洋C.大西洋D.印度洋
【答案】D
【解析】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个大洋.大西洋位于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太平洋位于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之间.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
解:四大洋中,太平洋、大西洋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北冰洋跨东、西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印度洋跨南、北半球,全部位于东半球.依据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四大洋的地理分布,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二、综合题
1.读图,回答问题
【1】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变化规律是()
A.多→少B.少→多C.多→少→多D.少→多→少
【答案】C
【解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解:世界降水的规律是之一是: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所以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呈现多﹣少﹣多的变化.
故选:C.
【2】影响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洋流因素D.海陆因素
【答案】D
【解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解:亚欧大陆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温带地区降水变化规律是东、西两侧多,中间少,所以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变化规律是多→少→多.
故选:D.
【3】降水量最少的大洲是()
A.非洲B.大洋洲C.亚洲D.南极洲
【答案】D
【解析】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多雨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可超过10000毫米.少雨的区域,有时多年滴雨不下.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解: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
故选:D.
2.读东西半球图,填写下列内容:
(1)上图中左图应为半球,主要分布在该半球上的大洲是:①洲、②洲.大洲①与大洲②的分界线是.
(2)由上图可看出赤道穿过的大陆有大陆和大陆.
(3)任何一条经线都穿过的大洋是洋,它与太平洋沟通的通道是海峡.
(4)大洲③是;该洲大部分位于(温度带).
(5)读图可知: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
A.①、④B.②、⑤C.①、⑥D.②、⑦
(6)A、B、C、D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B.(B>C>A>D)
C.(D>A>C>B) D.(C>B>D>A)
(7)按南北半球来说,海洋面积广阔的是半球.
(8)中国位于洲东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均填代码).
【答案】(1)西;北美;南美;巴拿马运河;
(2)南美洲;非洲
(3)北冰;白令
(4)非洲;热带
(5)A
(6)D
(7)南
(8)⑤;⑤
【解析】牢记各个半球的分界线及各个半球包含的大洲是解题的关键;
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南极洲;
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亚洲、南极洲;
地球上的0°纬线,又称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
解:(1)根据大洲的分布可知左图为西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2)赤道穿过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
(3)北冰洋跨所有的经线,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通道是白令海峡;
(4)根据大洲的轮廓和地理位置可知③是非洲,大部分属于热带;
(5)从图中可知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6)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7)按南北半球来说,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广阔;
(8)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故答案为:(1)西;北美;南美;巴拿马运河;
(2)南美洲;非洲
(3)北冰;白令
(4)非洲;热带
(5)A
(6)D
(7)南
(8)⑤;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半球的划分、七大洲的地理分布、我国的地理位置等知识,此题综合性比较强,学生应在平时学生中注意地图的运用,通过地图掌握知识,属于中档题.
3.读图,完成下列内容:
(1)图中B为(节气),D为(节气).
(2)当太阳的太阳直射点在B时,太阳的直射点在,我国正处于(节气),昼夜.(长或短),北
极圈内出现.当太阳的太阳直射点在D时,太阳的直射点在,我国正处于(节气),昼夜.(长
或短),北极圈内出现.
(3)10月1日,太阳直射点接近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北极圈
(4 )在地球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标注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答案】(1)夏至日;冬至日;(2)北回归线;夏至日;长;短;极昼;南回归线;冬至日;短;长;极夜;(3)C;
(4)
【解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
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1)图中A是春分日,B为夏至日,C是秋分日,D为冬至日.
(2)夏至日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至日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我国正处于冬至日,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3)10月1日,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此时接近秋分日;
(4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故答案为:(1)夏至日;冬至日;(2)北回归线;夏至日;长;短;极昼;南回归线;冬至日;短;长;极夜;(3)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