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作者:袁道蓉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第11期
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袁道蓉
1.概述
1.1定义
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贫血。
妊娠4个月以后,铁的需要量逐渐增加,在妊娠
后半期约有25%的孕妇可因需要量增加,吸收不良,或因来源缺乏致使铁的摄入量不足,产生
缺铁性贫血。
1.2病因
(1)营养因素:由于饮食中供铁不够或饮食结构不合理。
而当生理铁需要量增加时,如孕妇女生育孕期,单纯从食物中很难获得所需的铁,因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2)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常见的重要原因之一。
(3)吸收障碍。
(4)生理因素:妊娠孕4个月开始,需铁量明显增加,因此铁相对不足。
(5)缺乏叶酸。
1.3临床表现
轻者皮肤黏膜略苍白,无明显症状。
早期缺铁性贫血缺铁继续发展,导致“正红细胞性贫血”,临床上可有轻度贫血的症状如皮肤、黏膜稍苍白,低热、疲倦、乏力、脱发,指甲异常,舌炎等。
重者面色黄白,全身倦怠、乏力、头晕、耳鸣、眼花,活动时心慌、气急、易晕厥,
伴有低蛋白血症、水肿、严重者合并腹腔积液。
重度缺铁性贫血缺铁加重,导致低色素小红细
胞数量增多,即“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水肿、乏力、头晕、耳鸣、心慌气短、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典型症状,甚或伴有腹腔积液。
2.缺铁性贫血的健康评估
其目的在于识别病人的护理需要、临床问题或护理诊断,作为选择护理干预方案的基础,
以及评价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健康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给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
况作出判断,提出护诊断,使之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
3.诊断和查检
缺铁性贫血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的标准。
其鉴别诊断临床上主要应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地中海性贫血进行鉴别,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以及血象、骨髓象的特点,一
般鉴别诊断并不困难。
检查包括:(1)血常规。
(2)血清铁浓度。
(3)骨髓穿刺。
(4)其他辅助检查:(1)药物治疗。
(2)输血。
(3)产时及产后的处理。
4.预防
妊娠前积极治疗失血性疾病如月经过多等,以增加铁的贮备。
孕期加强营养,鼓励进食含
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鸡血、豆类等。
妊娠4个月起常规补充铁剂,口服硫酸亚铁或琥珀酸
亚铁,每日3次,同时补充维生素C,有利于铁的吸收。
给予氨基酸螯合钙胶囊。
产前检查时,每个孕妇必须定期检查血常规,尤其在妊娠晚期应重复检查。
5.护理措施
5.1产前定期检查及时预防
监测妊娠期孕妇血常规及全血化验。
便于早期发现贫血,早期治疗。
积极预防并发症,注
意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加强母儿监护。
5.2病情观察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贫血严重程度的变化以及心功能、脉搏的变化。
病人若出现口腔炎、
吞咽困难、视力障碍、肢端麻木等,应及时处理,采取相应的对症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头痛、纳差,听心率,测呼吸频率,观察皮肤、粘膜及活动耐力变化。
5.3环境护理
特别是周围环境对妊娠期的贫血十分重要,因为环境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不同因素所构成,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于人体,对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
患者尽量少到
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去,并注意勿与其他病人接触,以避免交叉感染,因感染后能使贫血加重。
5.4心理护理
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及时疏导以调动妊娠期患者内在应对危机的帮助,坚定他们与疾
病斗争的意志,在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妊娠期患者的影响,给病人以温暖、安慰、激励。
5.5患者活动护理
轻中度贫血或贫血发生速度缓慢者,可活动与休息交替,可参加一些日常活动,勿需卧床
休息。
贫血严重或贫血发生速度快者,应卧床休息为主,根据病人体力帮助制定每日活动计划,让病人参与制定,贫血改善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5.6指导补充铁剂一般从妊娠20周以后开始补充铁剂,达到预防缺铁性贫血的目的。
5.7饮食护理
饮食补铁是防治孕妇缺铁性贫血的重要途径。
5.8分娩期的护理分娩期对于中、重度贫血病人临产后应配血备用。
5.9产褥期的护理
产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伤口有无渗血。
严密监测血压、脉搏防止发生出血性休克。
6.健康教育
护士应向积极在易患人群中开展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卫生教育,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明确
贫血的病因及积极根治病因的重要意义,便于主动配合治疗。
向病人讲解缺铁性贫血对母婴的
危害。
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孕前期贫血。
向妊娠期生理性贫血的病人介绍饮食治疗的作用,
让其纠正偏食习惯,进食含铁量较多的食物。
向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讲明药物名称、用药目的、剂量、方法、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应对措施。
做好出院指导及产后随防。
小结
综上所述,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贫血。
妊娠贫血可导致严重地威胁母婴健康。
只要加强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护理:产前定期检查,病情观察护理,环境护理,心
理护理,患者活动护理,指导补充铁剂,饮食护理,分娩期的护理,产褥期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就能改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缺血状况,并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吕探云.健康评估.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二版
[2]张静平.健康评估.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3]张静平,李秀敏.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一版.P-416-418
[4]李小萍.基础护理学.笫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4月.p-9
[5]妊娠期缺铁性贫血90例病因分析.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
[6]妊娠期妇女缺铁性贫血概况及相关因素分析.医药前沿,2013(34)
[7]108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2,09(5)
[8]妊娠期孕妇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治疗.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0)
[9]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及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12, 33(15)
[10]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1, 08(9)
[11]王志稳等编.护理科研方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版.p-188-189
[12]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76例临床护理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0,7(13)
[13]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措施.中外健康文摘,2011, 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