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这个世界的音乐检测粤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这个世界的音乐
倾听着大自然美妙的音乐,我们触摸到了生命的真实,感悟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珍贵。
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长”,可如果人类孤单地生活在这个巨大的星球上,是否会感到寂寞
和无聊呢?会!那就与生物在共同拥有的地球家园上和谐相处。
企图破坏、消灭这种和谐、
违背自然有序法则的,必将受到惩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不闻天籁之日,就是人类自
毁之时。
真正的好诗,不是苦吟得来;真正的好画,不是修饰得来;真正的好歌,不是假声得来;真正的美人,并不依靠脂粉;真正的作家,并不依靠辞藻;真正的贤者,并不依靠贴金。
丑,是天生的,不是你的错误,何必耿耿于怀;乖,不是你的性格,是你的人格力量所在,何必忧心忡
【课内挖掘】
1.个体的生命孤单又寂寞,许多动物在单独演奏之外还进行合奏。
萦绕于阳光中草地上空的蚊蚋之群合奏出缥缈的和声;成群软体动物有节奏的定音鼓;蟋蟀或蚯蚓组成巨大的合唱队,合奏出对位音,音调和音色的平衡,还有和弦和各种亮度;海鸟合奏出漫空的高音;座头鲸的合奏则充满力度和肯定……它们的音乐都体现出生命的磅礴和美妙。
而作为人类的我们该如何去做呢?只有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自然,倾听自然,我们才会听到自然界的一切音乐,才能触摸到生命的真实:风吟水唱,鸟鸣鲸歌,演绎着生命的温柔与欢乐;渭城朝雨,鹊桥玉露,诠释着生命的不舍与相依。
让我们珍惜现在,与自然共鸣,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吧!
[写作运用]适用于“善待自然”“诗意地栖居”“保护环境”等话题。
2.《这个世界的音乐》为我们展示了地球上的生物所创作的音乐是如此的奇妙,因为有这些音乐,这个世界才不再沉寂,变得热闹而充满生机与活力。
这是大自然一种天然的“与生俱来”的和谐。
人类除自身创作和欣赏音乐之外,如果要永远听到美妙的天籁之音,那就应该与生物、自然和谐相处。
相反,企图破坏、消灭这种和谐,违背自然法则的,必将受到惩罚。
文章引导人们对自然界持乐观的态度,感受一切生命的美好。
[写作运用]适用于“和谐”“倾听”“音乐”“人与自然”等话题。
【课外运用】
示例一:
与自然和谐共存,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吧!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由浮躁变得宁
静。
现代人的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喧嚣和浮躁,我们需要在清风的吹拂下,倾听自然界中的乐声,在海鸟合奏出漫空的高音中,在萦绕于阳光中草地上空的蚊蚋之群合奏出缥缈的和声中找回生活的诗意,找回心灵的宁静。
(《诗意地栖居》) 示例二:
生机,不仅仅是个春天的话题。
鲜嫩的浅绿,固然于萌芽迈出生机,而茂盛的茁壮,则是于生长挺出生机;金色的丰硕,是于收获显出生机,冰天雪地里的昂首,不也是于抗争扬出生机?
生机,也不仅仅是个青春的话题。
热血沸腾固然是青年奋发向上的生机,而奇美憧憬则是童年透明纯真的生机;稳健扎实是中年任劳任怨的生机,老当益壮,不也是暮年不甘示弱的生机?
生机,更不仅仅是个诗意的话题。
鸟语花香固然装点了春和景明的生机,危崖孤松,不也傲岸出了苍凉凄苦中的生机?满目葱茏固然展现了无边绿意的生机,戈壁驼铃不也摇曳出了飞沙走石下的生机?
生机,它并不绽开于红润的面庞,而更沉没于热切的目光;它并不跌宕于慷慨的陈词,而更起伏于忙碌的奔走;它并不活跃于场面上的喧闹,而更深厚于默默地劳作。
生机,它并不美丽于甜蜜的梦境,而更生动于前行的足迹;它并不动情于感人的宣言,而更壮观于跌撞的探索;它并不游移于华丽的文章,而更萦绕于圣洁的灵魂。
长空失去了生机,便是昏暗,但至少还有大地。
大地失去了生机,便是凄凉,但至少还有人类。
而人类失去了生机,纵使有浩荡的长空和沸腾的大地,也是彻骨的死寂。
其实,世界最重要的生机,还是人们心灵的不俗、不凡和不屈。
心灵不俗,即使地位卑微,他的眼光照样辽远,他的见闻照样深刻。
心灵不凡,即使处境窘困,他的双肩擎起的却是刚毅,他所怀抱的却是崇高。
心灵不屈,即使凶险丛生,他的足音依然铿锵,他的站立依然挺拔。
生机,拓宽了人生的境界,坚实了做人的根基,也永葆了生命的亮色。
充满生机的早晨,即使没有灿烂的旭日、高昂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也会使早晨丰饶出无穷的意蕴。
充满生机的起步,即使不被理解无人喝彩,风发的意气和无畏的进取,也会使起步开创出崭新的走向。
一个有生机的人,终能把梦想收获为果实。
一个有生机的民族,终能把神话改写成历史。
(《生机》)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蚊蚋呐
..喊木讷.百衲.衣
B.胸脯.果脯葡
..萄普.洱茶
C.和弦舷
..窗娴.雅涎.着脸
D.应.答应.届应.聘应.用文
解析:C项,都读xián。
A项,依次读ruì,nà,nè,nà。
B项,依次读pú、fǔ、pú、pǔ。
D项,依次读yìnɡ、yīnɡ、yìnɡ、yìnɡ。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从善如登
....,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肯纳谏的皇帝了。
但他接受意见,并不总是那么痛快,思想斗争往往也是很激烈的。
②天津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王平一段《野猪林》中的“大雪
飘”,唱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
....。
③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
④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
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
....,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⑤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错误也一笔抹杀
....了。
⑥写文章,最好是开宗明义
....,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尤其是考场作文更是这样,要让阅卷老师看得更清楚。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③⑥D.②⑤⑥
解析:①从善如登:登,登山。
跟着学好就像登高一样艰难。
比喻学好不容易,要花力气。
使用错误。
②荡气回肠:使肝肠回荡,使心气激荡。
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使用正确。
③纲举目张:抓住事物关键便可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使用正确。
④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
比喻残存的珍贵的诗文字画等文物。
使用错误。
⑤一笔抹杀:偏正式;作谓语。
抹杀,涂掉。
一笔涂掉。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使用错误。
⑥开宗明义:宗,宗旨,主旨。
指说话作文一开始就说出主要的意思。
使用正确。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称桥下彻“言论荒唐透顶,带有侮辱性”。
这是美国政府对桥下彻的言论给予的强烈谴责。
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针对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于2月28日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第三十九届年会确
定了“重塑危机后的世界”,寻找稳定金融市场与促使经济增长。
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解析:B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领起的分句前后换位。
C项,成分残缺,“寻找……增长”后加宾语“的良策”。
D项,不合逻辑,“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与“工业生产”存在包含关系。
答案:A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
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_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
根据陈述一致的原则,横线上应陈述的是“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也就是选项中的“这些兴奋性的刺激”,可排除A、B两项,再根据横线后一句“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可知答案为C。
答案:C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绝妙的错误
[美]刘易斯·托马斯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
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
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30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
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
个DNA扩展和惨淡经营
....的结果。
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
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
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
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
所见的一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元——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
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
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卫星飞来,
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太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
..。
没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DNA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功的。
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会过于完美。
假以时日,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无
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
...还必须能出差错。
能够稍微有些失误,乃是DNA的真正奇迹。
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至今还只是厌气菌,也绝不会有音乐。
一个个地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带过来的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
然而,突变的发生又绝不是意外,因为DNA分子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错误。
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寻求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会半路停止了。
试想,一些科学家正在专注地从事于繁殖文本完全正确的、像细菌一样的无核原生细胞,而有核细胞却突然出现,那时,他们会怎样地惊慌失措。
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
而让我们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犯错误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
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
可事情还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由于错误。
在进化路上的某处,
核苷酸旁移,让进
..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
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
不管怎样,只要DNA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
说到底,假如你有个机制,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须像它们先前那样互相适配,结成一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能对个体进行修饰润色的新基因,很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你也有足够的时间,那么,这个系统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还有知觉。
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
或者,“错误”一词也毕竟用得。
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
那词根意为四处游荡,寻寻觅觅。
(选自《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
观察者的手记〈续〉》,有删改) 5.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第二段里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联系第一段可以看出,没变的是“生长和繁衍的技术”,从第二段可以看出我们在进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答案:①第一句针对生物进化方式而言,说明人类还没有能力改变生物因自身DNA的“错误”而生长和繁衍的进化方式。
②第二句撇开了生物进化方式来评价人类的进步,说明人类在诸多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对生物的进化也非常了解。
6.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请在文中加点词语中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这些词语的本来意思和在文中的意思来考虑,从科普小品的语言特点进行说明。
答案:①惨淡经营:运用拟人手法,把第一个DNA作为有主观意识且能主动创造的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DNA生长和繁衍的漫长历程。
②白搭:运用口语词,赋予俏皮意味,通俗而明确地表达了DNA的内在机制是人类所无法设计的。
③玩意儿:运用口语词,赋予DNA小巧可爱的意味,通俗有趣,使读者对其“出差错”的功能深为叹服。
④让进:运用拟人手法,表述核苷酸的“旁移”和新元素的“加入”,形象、简明地说明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复杂而深奥的突变。
7.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筛选文中的主要信息。
如联系文章倒数第二段可知,DNA内部的不稳定会促使物种不断进化,也正是这一不稳定性,引发了DNA的一次次变异;联系文章第四段又可知突变的“意外性”,结合全文可知取名为“绝妙的错误”很准确。
答案:①文章主要说明了DNA内部的不稳定性是物种进化的“推动力”。
②正是这一不稳定性,引发了DNA的一次次变异,决定了地球物种的进化,而生物学上又找不到更完美的词来准确表述它,只好用“错误”一词。
③DNA的这种“错误”在产生变异的过程中,又因外因的不同充满了各种偶然性,而且人类的智慧很难设计这种“错误”,因此,它具有人类难以掌控的绝妙特性。
三、创新语用
8.广东有许多的优秀民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如《彩云追月》《落水天》《卖杂货》《唱春牛》《门前花开四时香》《土楼人家》等,请选取你最喜欢的一首民歌(或流行歌曲),写出你喜欢的理由。
(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喜欢钢琴曲《彩云追月》,它是运用西洋作曲技巧,采取“探戈”舞的节奏,吸收江南丝竹音调和配器特点创作而成的。
乐曲以舒缓优美的旋律,把人们带进了“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诗画般的意境,使人忘掉了尘世间的功名利禄,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