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林威治天文台事件 沈干的贡献 冯特(W.Wundt)的贡献——心理学的建立 高尔顿的贡献——心理测验的尝试 比奈的贡献——心理测验的正式出现 心理测验的发展
人员素质测评技术的发展
现代人员测评的思想和方法的直接来源 心理测量的产生和发展 军事上的成功运用 管理科学的促动 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统计学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四)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关于能力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关于人格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五)统计学的发展 早期的心里测验主要用的是相关法,30年代后,因素分 析法盛行,不但推进了能力测验的发展,还促进了人格 理论与人格测验的发展。
(六)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 统计软件的出现,解决了复杂的统计问题;计分和解释 的机器化、大规模的团体测试、远程网络测试。
(二)军事上的成功运用 伍德沃斯编制《伍德沃斯个人资料调查表》,对士兵的心理状况进行 调查(一次大战)。 美国军队使用团体智力测验对新兵进行鉴定,选拔飞行员。 用于高级指挥人才的选拔和评价。 美国中央情报句在二战中为了选拔训练出色的特工人员,创造性地将 情景模拟方法用于测评程序中。
(三)管理科学的促动 泰勒:提出科学管理及量才分工的思想。 人际关系学派:不仅要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 测评,更需要通过测评对组织成员的个性、需要 、兴趣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解
我国古代代表性的测评方法
1.周文王提出了六征法:
一曰观诚:观察验证一个人是否真诚;二曰考志:考察度 量一个人的心志;三曰视中:考察一个人的内心;四曰观色: 观察一个人的表情;五曰观隐:观察一个人隐藏伪托之处;六 曰揆得:考察度量一个人的道德。
2.孔子提出了“鉴人九法”
“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 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 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一)心理测量的产生和发展 心理测量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是现代人员测评产生的基 础。主要是指西方的发展,西方心理测量发展的道路: 由个别测验发展出了团体测验(一战期间军事上的需 要,最早的团体智力测验:陆军甲种测验和陆军乙种测 验,被编制出来用来甄选新兵,在1917年3月至1919年1 月,美国有200多万官兵接受了这种测验)。
5.我国古代的智力考察工具
我国古代还出现了一些具体的智力考察工具,如七巧板和九 连环等,这些工具的产生要比法国比奈的智力测验早数百年,但 是和现代西方制作的智力测验量表相比,中国古代的这些工具并 没有建立可靠的常模,因此,用七巧板和九连环等测量智力并不 能得到像西方智力测验中的标准分数,难以判断被测者的智力相 对于同类被测者所处的水平。而且,这些工具的出现并不是为了 服务于人员素质测评,而仅仅是一种益智游戏。
现代人员测评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蔡元培的贡献——1917年北大成立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测验在中国的引入与传播 新中国建立前,心理测量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1979年以后人事测量工作开始迅速发展
人员测评技术的发展趋势
人事管理领域的测验大量涌现 面试技术在人才选拔中广泛应用 人格测验成为人才甄选程序的必要过程 针对具体要求的测验设计、组合越来越重要
第二讲 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
1
内 容 提 要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 西方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简史 我国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 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趋势
一、人员测评的历史
(一)中国古代的人员测评思想和实践
心理测量的完整实践至少应包括三个前提:一是肯定 心理的个别差异及可测性;二是确定测量的内容及相关 理论;三是对心理内容的差异性测量形成具体的方法。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在这三个方面均有其卓越的贡献 。内容非常丰富,只是抽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
三国时期,刘邵写出了我国的第一部人才专著《人物志》。 作者总结了中国历史上关于识人的思想与方法,对人才识别问 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了精辟见解。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 两个方面: 第一,根据德才关系,刘邵对人才进行了更精细的分类,他 把人才概括为“三类”、“十二材”;第二,传统儒家重德轻才 ,法家重才轻德,刘邵对这两家思想进行了融合,提出不同职 位对德和才的要求各有侧重。
我国古代的选人、用人制度
禅让制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人员素质测评的产生
工业革命引发了对人员科学测评的需求 科学心理学为人员科学测评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学基础 科学心理学为人员测评奠定了科学方法和科学方法论 科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的发展为人员测评奠定了定量评估的基础
现代人员素质测评技术的开始
我国古代代表性的测评思想
孔子把人分为两类:“君子”和“小人”,并从 思想心态和外在行为两方面提出其分类标准。思想心 态方面,君子的标准用四个字来概括:德、义、刑、 泰,小人则是土、利、惠、骄。
孟子特别重视对人的考察,他同齐宣王的一段对 话中曾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 ,心为甚”。意思是:人的心理能力和个性特征的差 异是可以被测量出来的。这包含了对人的心理进行测 量的数量化意识。
由文字测验发展出了非文字测验(解决文化及文化公平问题)。 由单一要素测验发展出了多重要素测验。 由能力测验扩展到人格测验。 由CTT(经典测量理论)理论发展出了IRT理论(项目反应理论)和 GT理论(概化理论)。 由常模测验拓展到标准参照测验。 在方法上,由纸笔测验、操作性测验发展出了投射性测验、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 计谋,而观其识;告知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 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七观法中,前四种是问答法,后三种是情境法。
4.刘劭 “八观五视”的方法
“八观”即“观其夺救,以明间杂;观其感变,以审常度;观其 至质,以知其名;观其所由,以辩依似;观其爱敬,以知通塞;观 其情机,以辩恕惑;观其所短,知其所长;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五视”即“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 ,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