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这是进行道德教育和
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侧面来揭示
个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各种理论。

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
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
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在该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他们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比如,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

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
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事实上,在个体达到他律道德之前,还有一个无道德规则的阶段(五六岁以前),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
力,他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观念、认识。

在游戏中也没有合作,没有规则,只是自己独立活动,按自己的想像去执行规则。

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
为自律道德。

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而要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就必须注意培养同伴之间的合作,注意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不应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在儿童犯错误时,要使他了解为什么这样做不好,以发展儿童的道德认识。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
多年研究,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故事中包含一个
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情境,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进行评论,从而了解被试的道德发展水平。

典型的道德两
难故事如下。

有一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她。

但该
药造价昂贵,药剂师的索价又+倍于它的成本。

海因茨尽全
力才借到买药所需的一半的钱。

无奈,他只得恳请药剂师便
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欠。

但药剂师拒绝了海因茨,并
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茨走投无路,只得在夜
间闯入药店偷走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

听完这个故事后,让被试回答一系列问题,如“海因茨应不应该
偷药?为什么?”“法官该不该判海因茨的罪?为什么?”等。

通过这些
回答来了解被试进行道德判断的依据。

通过大量的研究,柯尔伯格将
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因此提出了三水
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表10一1)。

表lo 1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六阶段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对偷药故事的可能反应┃
┣━━━━━━━╋━━━━━━━━━━━━━━━━╋━━━━━━━━━━━━┫┃一、前习俗水┃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赞成:可以偷药,因为先┃
┃皿┃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决┃提出请求。


┃根据行为┃定的,认为只要受到惩罚,不管其┃反对:偷药将会受到惩┃
┃的具体结果及┃理由是什么,那一定是错的。

对成┃罚。


┃其与自身的利┃人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缺乏┃┃
┃害关系判断好┃是非善恶的观念,判断好坏只注┃┃
┃坏是非,认为┃意行为的结果,而不注意动机。

┃┃
┃道德的价值不┃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赞成:他妻子需要这种┃
┃是取决于人或┃是一种朴素的利己主义,判┃药,他要和他的妻子共┃
┃准则,而是取┃定某一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同生活。


┃决于外在的要┃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具有较┃反对:他可能入狱,妻子┃
┃求。

┃强的自我中心性,认为符合自己┃也许在他出狱前死去。


┃┃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偷药对他没有好处。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对偷药故事的可能反应┃
┣━━━━━━━╋━━━━━━━━━━━━━━━━━╋━━━━━━━━━━━━┫┃二、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赞成:只不过做了丈夫┃
┃着眼于社┃认为凡是社会大众认可的,┃应该做的事。


┃会的希望和要┃就是对的,反之是错的。

顺从传统┃反对:偷药将给家庭带┃┃求,从社会成┃的要求,谋求他人的赞赏。

判断行┃来麻烦,丧失名誉。

┃┃员的角度思考┃为的好坏主要依据动机:认为有┃┃
┃道德问题,开┃利他动机的就是好的,有利己动┃┃
┃始意识到个体┃机的就是坏的。

此阶段的儿童主┃┃
┃的行为必须符┃要是考虑社会或成人对“好孩子”┃┃
┃合社会的准┃的期望与要求,并力求达到这一┃┃
┃则,能够了解┃标准。

┃┃
┃和认识社会规┃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赞成:如果不这么做,就┃┃范,并遵守和┃服从权威,遵守公共秩序,接┃要为妻子的死负责。


┃执行社会规┃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有责┃反对:要救妻子的命是┃┃范。

┃任感和义务感。

认为只要行为违┃合情合理的,但偷东西┃
┃┃反了规则,并给他人带来伤害,不┃是犯法的。


┃┃论何种动机,都是不道德的。

相┃┃
┃┃反,凡是维护权威和社会准则的┃┃
┃┃行为,就是好的、正确的。

┃┃
┣━━━━━━━╋━━━━━━━━━━━━━━━━━╋━━━━━━━━━━━━┫┃三、后习俗水┃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赞成:法律没有考虑到┃
┃丑乙┃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这种情况。


┃以普遍的┃范是一种社会契约,大家可以相┃反对:不论情况多么紧┃
┃道德原则作为┃互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利用法┃急,总不能采用偷的方┃
┃自己行为的基┃律可以维持公正。

同时也认识到,┃式。


┃本准则,能从┃契约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
┃人类正义、良┃更符合社会大众权益。

┃┃
┃心、尊严等角┃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赞成:尊重生命、保护生┃
┃度判断行为的┃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命是最重要的。


┃对错,并不完┃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反对:别人是否也像他┃
┃全受外在的法┃的约束。

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妻子那样急需这种药,┃
┃律和权威的约┃严、人权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要考虑所有人的生命的┃
┃束,而是力图┃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律。

┃价值。


┃寻求更恰当的┃当根据自己所确立的原则活动┃┃
┃社会规范。

┃时,个体就会觉得心情愉快;相┃┃
┃┃反,当行为背离了自己的道德标┃┃
┃┃准时,就会产生内疚感和自我谴┃┃
┃┃责感。

┃┃
┗━━━━━━━┻━━━━━━━━━━━━━━━━━┻━━━━━━━━━━━━┛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的,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对应。

研究表
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
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
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根据有关研究与理论,可以将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归纳
为以下几点。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


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
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

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
觉性。

2.自我意识增强
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
加以提高。

可以说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
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
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
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

在此时期,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

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

根据研究,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
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总体来看,初中生的伦理道德已开始形成,但具有两极分化的
特点。

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成熟性,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教育者应以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为德育工作的出
发点,在德育的内容、形式、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应该遵循发展规律,重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期,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