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1.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水的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水分子 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三、物质的简单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种类
混合物
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3)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蒸馏、吸附、过滤、 沉淀。 (4)蒸馏水是纯水,但不能长期饮用,原因是不能为人 体补充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3.自来水厂水的净化过程: 天然水→_沉__降__→过滤→_杀__菌__→自来水。
4.硬水与软水:
硬水
软水
概念
鉴 加入肥 别 皂水
含有_较__多__可溶 性钙、镁矿物 质的天然水 产生泡沫较_少__, 浮渣较_多__
二、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电解: (1)实验装置(见下图)。
(2)实验现象: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正极上产生的 气体能_使__带__火__星__的__木__条__复__燃__,是_氧__气__,负极上产生的 气体能_燃__烧__,是_氢__气__;两气体体积之比约为_1_∶__2_。 (3)化学方程式:_2_H_2_O__=通=_=电_=__2_H_2↑__+_O_2_↑__。
3.氧化物:由_两__种__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_氧__元__素__的 化合物。
【微点拨】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 不一定是氧化物。如H2O既是氧化物,也是含氧化合 物,KClO3是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
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反应 类型
化合反应
由_两__种__或__两__种__以__上__的 概念 物质反应生成_一__种__新
考点二 物质的简单分类 【典例2】(2017·南充中考)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 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
世纪金榜导学号00414025
【解析】选A。A项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 且该分子由不同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B项含三种分 子,属于混合物;C、D两个选项都由同种分子构成,属 于纯净物,且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方法点拨】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与纯净物: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不同种分 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 纯净物。
2.单质与化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若该分子由 同种原子构成,则这种物质属于单质;若该分子由不 同种原子构成,则该物质属于化合物;若由两种原子构 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原子,则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方法点拨】物质的简单分类 1.明确物质的分类体系:
2.抓住分类依据,快速判断物质类别: (1)纯净物:物质的种类(一种) 混合物:物质的种类(两种或以上) (2)单质:元素种类(一种) 化合物:元素的种类(两种或以上) (3)氧化物:具体元素(氧元素)及元素的种类(两种)
实验一 水的电解实验
【典例3】(2017·河南中考)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 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 A.海水、干冰 B.冰水、水银 C.食醋、黄铜 D.煤、金刚石
【解析】选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 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一种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 合物;海水、食醋、黄铜、煤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混合物;干冰、冰水都是化合物;水银、金刚石都是单 质。
【典例1】(2017·湘潭中考)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能验 证水的组成。 世纪金榜导学号00414026
(1)图1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所示实验,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 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该管内产生约10 mL气体时, 玻璃管a内产生约________mL气体。 (3)上述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解析】选B。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防止液 体从漏斗外壁流出,故正确;B、不用玻璃棒引流,直接 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可能将滤纸弄破,故错 误;C、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从而防止 滤液飞溅,故正确;D、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防止液 体从滤纸和漏斗间流出,造成过滤失败,故正确。
空白演示
5.实验结论及推广: (1)水是由_氢__元__素__和_氧__元__素__组成的。 (2)验证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重 新结合成分子。
6.误差分析: 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应为2∶1,但 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两倍,原因主 要有: (1)氧气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所以,实验开始时,电极发生反应,从 而消耗部分氧气。
初中化学课件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水
一、运动的水分子 1.水的三态变化: (1)本质:水分子本身没变,变化的是水分子之间的 _距__离__和水分子的_排__列__方__式__,属于_物__理__变化。
(2)原因:水分子的运动导致水的状态变化。
加快 增大
减慢 变小
_不__含__或含较少钙、 镁矿物质的水
产生泡沫较_多__,浮 渣较_少__
软化方法
硬水
软水
生活中:_煮__沸__ 实验室中:_蒸__馏__
5.水污染及防治:
水体污染 的来源
工业污染
农业污染 生活污染
防治措施
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 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达到 排放标准
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考点一 常见的净水方法 【典例1】(2016·莱芜中考)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 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世纪金榜导学号00414024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试剂M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属于物理变化 D.净化后的水仍是混合物
【解析】选C。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正确;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M可以是活性炭,正确;C、液氯具 有杀菌作用,可以用于消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 变化,错误;D、净化后的水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 物,正确。
2.水的合成: (1)H2的燃烧。
热量
发烫 放出
淡蓝
2H2+O2
点燃
====
2H2O
凝结有水雾
(2)H2作为燃料的优点: ①_产__物__无__污__染__。 ②_热__值__高__。 ③_制__备__H_2的__原__料__丰__富__。
【微思考】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分解与水的蒸发在 变化类型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必须是纯净物 ②只含有一种元 素
化合物 由_不__同__种__元__素__组成的 纯净物
①必须是纯净物 ②含两种或两种以上 元素
联系
①都是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②单质
化合物
【微思考】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不一定是单质,还有可能是混合物,因为一种元 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如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金刚 石、石墨等。
微观
由_不__同__种__微粒构成, 没有固定的组成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 成的物质 由_同__种__微粒构 成,有固定的化 学组成
种类
判断 方法 联系
混合物
纯净物
判断此物质是否有固定组成,若有 固定组成,且可写出化学式,则为
纯净物,反之为混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概念
判断 依据
单质 由_同__种__元__素__ 组成的纯净物
1.实验原理:2H2O 2.实验装置:
2H2↑+O2↑
3.实验现象: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 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大约为1∶2。
4.气体的检验: (1)正极。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气体体积小的玻璃管尖嘴处,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_氧__气__。
(2)负极。 用试管在气体体积大的玻璃管尖嘴处收集气体,然后 用大拇指堵住管口,将试管口朝下移向酒精灯火焰, 松开大拇指,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或点燃时 有爆鸣声),证明是_氢__气__。
物质的反应
表达 式
A+B====AB
分解反应
由_一__种__物质生成 _两__种__或__两__种__以__上__ 其他物质的反应
AB====A+B
反应 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特征
多变一
一变多
举例
如氢气的燃烧: _2_H_2_+_O_2=_点=_=燃_=_2_H_2_O_
如水的电解: _2_H_2_O_=_通=_=电_=__2_H_2↑__+_O_2_↑__
(5)若取36 g质量分数为1%的硫酸钠溶液进行电解,消 耗了6 g水,则电解后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6)电解水的实验中,若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以增强导电 性,硫酸不发生反应,则电解后溶液的pH________(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 杯内壁有水雾。(2)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 b内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玻璃管a内产生的气体较 少,是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玻璃管b内产 生约10 mL气体时,玻璃管a内产生约5 mL气体。(3)电 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 成的。(4)电解水的实验中,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
玻璃棒 三层
烧杯内壁
3.误差分析: 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有 (1)过滤时滤纸破损;(2)液面高于滤纸边缘;(3)盛放 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典例2】(2016·南宁中考)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 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错误的是 ( ) A.让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B.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 C.让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D.让漏斗中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只增强导电性,不发生 反应);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管b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 变红,则该处溶液呈碱性,电解后,待溶液混合均匀后 测得溶液的pH=7,说明电解时管a电极附近的溶液呈酸 性。
(5)电解消耗了6 g水,溶液还剩36 g-6 g=30 g,而溶
质没有变还是36 g×1%=0.36 g,则电解后硫酸钠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0.36g ×100%=1.2%。(6)电解水
30g
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的质量变小,硫酸质量不变,酸性
增强,溶液的pH减小。
答案:(1)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 (2)氢气 5 (3)氢元素和氧元素 (4)碱 酸 (5)1.2% (6) 减小
实验二 过滤 1.适用范围: 用于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
2.装置及注意事项:
漏斗内壁
漏斗边缘 滤纸边缘
(4)电解水的实验中,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含有酚酞 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只增强导电性,不发生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管b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 则该处溶液呈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电解后,待溶液混合均匀后测得溶液的pH=7,说明电解 时管a电极附近的溶液呈________(填“酸” “碱” 或“中”)性。
2.水的人工净化:
方法 沉淀法 过滤法 吸附法
作用 常加入絮凝剂(如_明__矾__)使大颗粒杂质 进行沉降
除去水中的大颗粒杂质 加入吸附剂(如_活__性__炭__),除去水中的 色素和异味等
蒸馏法
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净化程度最高
【微点拨】(1)明矾和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净化剂。 ①明矾可吸附悬浮的杂质,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 目的。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来吸附杂质、脱色、除臭, 吸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沉淀、过滤和吸附是工业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化学 实验中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