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迁
移。
国际(guójì) 国内
(2)人口流动: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 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wài chū)活动,而不 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第四页,共46页。
①按地理(dìlǐ)范 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围划分
②按迁移方向划分 农村→农村
城市→城市
农村→城市(城市化) 城市→农村(逆城市化)
第十七页,共46页。
表1是“2009年我国部分省份人口资料(据国家统计局)”。读表完 成(wán chéng)15~16题。 注: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 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15.2009年,下列省份中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
A.江苏 B.广东 C.江西 D.云南

第七页,共46页。
[活动探究1]阅读课本P8—9段落和图1-2-1、图1-2-2, 比较二战前后(qiánhòu)国际人口迁移的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原因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 (zīběnzhǔyì)的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特点 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由已开发地区(dìqū)向未开发地区(dìqū)
3.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zhǔyào)形式是 (
)
A.国际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第十四页,共46页。
图1为“人口迁移(rén kǒu qiān yí)示意图”。读图 完成4~5题。
人口迁出甲 地
人口迁入乙
图1

4. 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甲地
(2)主要方式(农fā村自ng发出sh性现ì):大量剩余劳动力。 主要目的: 务工、经商
(3)流向: 农村→城市; 内陆→沿海、工矿区
(4)影响:(对迁入地)
①有利: 提供大量劳动力,增强社会经济活力; ②不利: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
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第十三页,共46页。
战争 (zhànzhē ng)
政治 (zhèngzhì)
第二十九页,共46页。
思考
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导影 响因素
⑷照片上的小王,明天要从厦大正
式调往爱人工作所在地南京了,引起
这一人口迁移(rén kǒu qiān yí)的因
素婚是姻?家庭
社会(shèhuì)文化
因素
⑸日本高校研究院所中有
一些中国学子,导致他们迁
候温暖。特别是南部沿海各
州气候环境更为适宜。
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rén kǒu qiān yí)路线
气候 (qìhòu)
自然环境(zì rán huán jìnɡ)因素 第二十八页,共46页。
思考
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导 影响因素
⑶新华社报道:2006年5月, 在叙利亚北部靠伊拉克边境地 区,一名巴勒斯坦男孩在难民 营里搬运一条毯子。在约旦于 今年( jīnnián)3月关闭约伊边 境之后,许多滞留边境的伊拉 克难民终于有了容身之地。

但也造成就业压力(yālì)和不安定因素。
客观上促进了_种__族_______、__民__族______融合和 _经__济__文__化___的交流与发展;也造成国际社会不安定。
第十页,共46页。
阅读课文,举例说明二战(èr zhàn)后人口迁移的新形 式 1、政治性国际人口迁移增加 印巴分治(fēn
势。
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 jīngjì)因素
就业和收入差异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思考
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导影
响因素
⑵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
东北五大湖地区环境恶化
,于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
代初,大量脱离工作岗位的
老年人开始迁往美国西部、
南部的“阳光地带”。相对
于美国中高纬地区,北纬
35°以南地区阳光明媚,气
第二十六页,共46页。
思考
分析下列人口迁移(rén kǒu qiān yí)的主导影响因素
⑴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人口(rénkǒu)流动日益活跃,人口(rénkǒu)迁移中
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而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
速上升。这一阶段迁移的主流是中部向东部的迁移。
同时,西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增加的趋
③按就业人口迁移方向划分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当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rén kǒu qiān yí) 分别是哪一种形式?
发达国家:城市→农村(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农村→城市
第五页,共46页。
想一想:下列(xiàli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
1、15世纪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 人口迁移(rén kǒu qiān yí)
第三十一页,共46页。
1.东营、攀枝花等城市兴起,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其 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气候条件优越 B.重大政治改革(gǎigé) C.经济发展变化 D.矿产资源的开发
2、2009年元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民工返乡潮提
前到来的原因主要是(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思乡之情
D.自然生态因素
2、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人口流动
3、三峡工程大移民 人口迁移
4、大批农民赴科威特等国务工 人口流动
5、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rénmín)移居东
南亚
人口迁移
第六页,共46页。
2、人口迁移的发展及特点:
(1)人类社会早期, 自然(zìrán) 是引发人口迁
移的最主要因素。
条件
zhì) 2、新兴城市的出现(ch巴ūxi西àn的) 首都巴西利亚
3、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张家界、黄山市
4、国际难民 巴勒斯坦难民
5、环境移民 海地、汶川地震的移民
第十一页,共46页。
第十二页,共46页。
[自主(zìzhǔ)学习2]阅读课本P10段落、图1-2-4,,了解 “民工流”
(1)原因: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jiànshè)的快速推 进;
上海——深圳
第二十三页,共46页。
材料1、P12-13“活动”,分析(fēnxī)“闯关 东”、“燕南飞”的形成原因。
闯关东 开垦土地(tǔdì);政府开 禁;自然灾害;战争
雁南飞
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迅速(xùn sù)发展; 亲情因素等
第二十四页,共46页。
材料3、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lālì)共同作用 的结果。阅读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lālì)因素, 说明分别体现了哪类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可能是( )
A. 沿海地区
B. 中西部地区
C. 平原地区
D. 经济发达地区
5. 下列(xiàliè)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 是( )
A.甲地环境优美 B.甲地社会环境稳定 C.乙地就业机会多、收入高 D.乙地人口多,食品价格较高
第十五页,共46页。
图2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城市某年人口(rénkǒu)统计资
具体流
迁移
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

非洲→美洲、亚洲
中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美洲
第八页,共46页。
[活动探究1]阅读课本P8—9段落和图1-2-1、图1-2-2, 比较(bǐjiào)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原因 地区间经济(jīngjì)发展水平的差异
特点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永久性定居(dìng jū)移民比例明显减少; 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迁移形式更加多样化。
移的主要(zhǔyào)因素是?
文化教育
社会文化因素
第三十页,共46页。
思考
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导影 响因素
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许多人从祖国(zǔguó) 的各地迁往克拉玛依、大庆等地,导致这些人口迁移
的最主要因素是? 本溪、攀枝花、阿伯丁、伯明翰等
矿产资源的开发(kāifā) 经济(jīngjì)因素
具体流 向
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为迁入地区;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迁出地区。
第九页,共46页。
[活动探究1]阅读课本P8—9段落和图1-2-1、图1-2-2, 比较二战前后(qiánhòu)国际人口迁移的差异
国际人口迁移
对迁出国:缓和(huǎnhé)国内人口压力,增加侨汇收
入;
影 对迁入国:但 提也供造廉成价人劳才动外力流,。促进经济发展;
1.我国“五一黄金周”,大批山东游客前往青岛旅游,这种现象属
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2.20世纪80年代大量人口迁入深圳、珠海等地,这说明( ) A.民族政策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 B.经济布局的改变影响人口迁移 C.交通、通信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D.气候条件影响人口迁移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亲情因素:
第二十二页,共46页。
材料1、阅读P11“活动”《小马老原因 分别是?
闽南——台南
政策
台南——长江三峡 (战zh争èngcè) (chánɡ jiānɡ sān x政iá策) 上海——长江三峡 三峡工程的环境移民 (chánɡ jiānɡ sān x教iá育) 招生 长 sā江n 三xi峡á)(—ch—án盐ɡ城jiā寻婚nɡ求姻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盐城——上海
料(不考虑特殊因素影响),读图完成6-8题。
6.若四城市人口(rénkǒu)规模相当,则人口(rénkǒu)
自然增长率按递增排序为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第十六页,共46页。
图2
7.四城市中经济发展(fāzhǎn)较快、就业就业机会最 多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8.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闯关东
走西口
“雁南飞” “孔雀东南飞” “海归” “农民工”
“高考移民(yí mín)” “下南洋”
第一页,共46页。
1.2 人口迁移(rén kǒu qiān yí)(1)
由NordriDesign提供(tígōng)
第二页,共46页。
• 知道人口移动的类型及其概念,并掌握进行区 分的方法。
• 结合实例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并分析(fēnxī)其主要原因。
第三页,共46页。
[自主学习1]阅读(yuèdú)课本P8—10段落,了解人口 的迁移与流动。
1、概念:
(1)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
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江苏 广东 江西 云南
出生率(‰)
9.6 11.8 13.9 12.5
死亡率(‰)
7.O 4.5 6.O 6.5
第十九页,共46页。
常住人口总增长率 (‰) 6.2
11.7
7.2 6.1
第二节 人口迁移 (rén kǒu qiān yí)
第二十页,共46页。
学习目标
• 结合实例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fēnxī)其主要原因 。
第三十二页,共46页。
3、造成当今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别 B.国家政策
C.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D.文化背景
(2)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人口迁移的主流是由
“ 旧大陆 ”流向“ 新大陆 ”,
由已开发(kāifā) 向 未开发地区
迁移。
(地3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
人口多从
永久性
发展中国家 流向
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yí mín)所占比例明显减少,短
期流动的人口增多;迁移形式多更样加化
推力
拉力
气候恶劣、人口过多、 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 件差、就业困难、宗教 (zōngjiào)迫害等
气候适宜、土地廉价、就 业机会多、收入高、教育 条件良好、理想的生活方 式(fāngshì)、稳定的社会 环境等
第二十五页,共46页。
要(zhǔyào)因素
逐渐减弱,仍为 基础(jīchǔ)因素
亲情(qīn qínɡ)因 素
• 结合实例分析(fēnxī)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十一页,共46页。
二、人口移动的主要 ((zh1)ǔy地à区o间)原的 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chābié)是
人口迁移的最主要(j原īn因gj。ì)
(2)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距离 国、家政策 文、化背景 等 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活动探究:分析下列三则材料,归纳影响 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江苏
出生率(‰) 9.6
死亡率(‰) 7.O
常住人口总增长率 (‰)
6.2
广东
11.8
4.5
11.7
江西
13.9
6.O
7.2
云南
12.5
6.5
6.1
第十八页,共46页。
16.2009年,广东(guǎng dōng)常住人口总增长率 高于江西的主要原因是广东(guǎng dōng)
A.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 C.人口基数大 D.迁入人口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